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1)

本 文 约 2200 字

阅 读 需 要

3 min

文 | 吴金程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2)

许多人知道冯骥才,想必是在语文课本中。《刷子李》中刷子李刷墙的高超技艺,让无数男孩痴迷;《珍珠鸟》中珍珠鸟的可爱,让无数女同学圈粉;《献你一束花》中女服务员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

其实,比教材课文更让人着迷的是他的小说集《俗世奇人》,也就是《刷子李》的出处。这本书用一人物一故事,一故事一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天津卫的奇人奇事。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除此之外,他的《铺花的歧路》《雕花烟斗》《三寸金莲》《神鞭》等代表作品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成为其文化写作的重要篇章。

在写作之外,他还在绘画和文化保护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表现出了一个文化学者的责任和担当。

冯骥才先生认为,写作是一种精神生活,写作的根本是立足生命、创造生命、延续生命,他非常享受这种精神生活。

顺从生命意愿

先生爱好写作和绘画,一位记者采访时问他,怎样分配两者的时间。他的回答很真实,很出乎意料,也很富有哲理。他说,从来不分配,只听命于生命的需要,或者说遵从生命。

由此来看冯先生的一生,确实如此,他遵从生命的需要从写作、绘画、文化保护三者中穿行,享受生命给予它的馈赠。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3)

他说 “写作时,我被文字淹没。一切想象中的形象和画面,还有情感乃至最细微的感觉,都必须翻译成文字符号,都必须寻觅到最恰如其分的文字代号,文字好比一种代用数码……”

“淹没”“形象和画面”“情感和感觉”……这正是对写作无比的钟爱,于这一切中将文字寻觅和探索,将生命充实和饱满。“一切”“最细微”“必须”……这正是对写作无比的虔诚,才造就了艺术高峰。

《雕花烟斗》中的老范和唐先生,一个是花农,一个是画家,看似有着天壤之别,却在这篇文章中有了生命的交集和交流。老范那含蓄的、细腻的情感,在作家的笔下栩栩如生,让人动容。唐先生最终明白了老范的心理历程,却已经失去了一位知音,他的喟叹,正是作家对生命的细致诠释。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4)

生命需求是人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助推力,引导着人不断向上创造。生命需求是分层次的,冯先生的这种需求显然是创造和实现的需求。正是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他的写作才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人,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是需要自己寻找和认识的。冯先生是一个幸运的人,因为他写作是生命真实的需求,这何其美好!

创造鲜活生命

《俗世奇人》原由18篇文章组成,写了18个人物、18个故事。按规矩办事又宅心仁厚的苏七块、力大无比又直爽洒脱的张大力、聪明机智又能说会道的好嘴杨巴……都是其中的奇人。

后来,冯先生又写了18个人物、18个故事。死活不笑的冷脸、能喝酒的甄一口、武艺了得的燕子李三……

最近,冯先生还在继续写俗世奇人,已经有不少登载在了报刊上。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5)

他说这些人物都是自己蹦出来的。他们在自己的头脑里整天不得安生,蹦来跳去,想出来,闹着闹着,就把他们写出来了。说得很幽默,很生动,也很有道理。

冯骥才出生于天津,生长于天津,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天津,在这里生活、绘画、写作,对于天津土生土长的人物和故事是情有独钟的。耳濡目染,会对这些故事、人物熟稔于心;收集查阅资料,会把故事、人物进行缝缀;在头脑中不停地加工,人物就有血有肉,故事就活活泼泼了。

作家写小说的目的就是要将人物形象鲜鲜活活地创造出来。天津卫的俗世奇人自然要有天津卫的特色。他们说话爱说“嘛”,爱儿化音,而且天津独有的俗语俯拾皆是,读起来倍儿哏儿,倍儿好玩儿。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6)

他们看重本事,只要有本事,就不用看别人眼色,就可以凭本事吃饭。天津卫对有真本事的人是很佩服的,会给很高的礼遇;对没有本事的人是很真实的,喝倒彩比什么地方都响亮,但这也有好处,让奇人们在俗世练就了真本领。

冯先生于天津最大的贡献,就是创造出了这么多有地域特色的鲜活人物,在历史有幽深处闪闪发光。

延续生命火焰

冯骥才先生作为一个作家,他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着旺盛的创作力和生命力。直到如今,80岁的他依然保留着令人钦佩的生命活力,创作小说集《多瑙河峡谷》,敏锐写出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爱与痛。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7)

冯先生说,他写作的一个重要角度就是文化,在作品中表现文化、传承文化,延续生命的火焰。

《三寸金莲》,在感叹历史兴衰、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我们也会被一种叫做文化的东西深深打动。扒开历史尘封记忆中一个角落,让我们窥见文化涌动的脉搏,尽情喟叹。

《神鞭》,在感叹离奇的故事的同时,我们又会被涌动在文字中间的忠义、低调所打动。傻二身上所流露出来的,就是天津卫的一种文化的呈现。

多年之后,时代远去,人物远去,大事远去,唯有在字里行间我们去寻觅和感受。而字里行间充溢着的文化的血液,是生命的火焰。我们凭借文字,感受血的热、火的亮。从这个角度来说,冯先生做到了,尽管时光老去,他作品中的文化会在时光中永不熄灭。

冯骥才是怎么写作的?名家谈冯骥才写作的根本是生命(8)

最近20年,冯先生暂时告别了写作,进行一件他觉得非常有意义,而且确实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文化遗产保护。他不惜劳苦,在多地古村落穿行,发现、研究、拯救,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同样是延续生命火焰的大举动。

就如冯先生所说,他最愿意当的还是作家,还是知识分子,因为这样他就可以在文化传承上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

如今,80岁的冯骥才还在笔耕不辍,展现着充沛的创作力。读他的作品,我们就如置身于一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原野,勃勃的生命力让我们赞叹不已;我们又如身处历史幽深的场域,文化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源于他的鲜活生命,遵从生命意愿创作,刻画栩栩如生人物,在历史过往中将生命火焰传递。

-END-

吴金程,语文教师。热爱生命,专注耕耘;热爱文字,真诚表达。

责编|张子清

实习编辑|张琼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

可发布于“读者·新语文”旗下各大媒体平台,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原创稿件凡经“读者·新语文”使用,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读者·新语文”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