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是一个懂得赏罚重要性的人物,也是一个善于运用赏罚之人。秀是一个懂得用利益来影响他人为自己服务,或者说化解危机的人,这就与赏罚措施中行“赏”的手段与目的非常相似了,也足以看出刘秀本人是具有领导能力的一个人。因为在乱世之中,很多人都希望能趁着社会的无序而趁机发一笔横财,他们往往被一些利益所迷惑,以至于在生死攸关之际失去理智的判断。

但胸怀大志并且有领导能力之人,则能够冷静地看清楚钱财利益的作用,他自己本人不会贪于眼前的利益,相反他反而会用这些利益去利用别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真正具有权谋手段之人,是乱世争雄中真正可怕的对手。刘秀在“定天下”的过程当中大量运用了一系列的赏罚措施,为其统一天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

封侯

封侯上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自西汉初年刘邦陆续消灭异姓诸侯王并分封同姓诸侯王之后,非刘氏宗亲者,其能够在西汉王朝中获得的最高奖赏便是封侯,而且要想获得封侯也不是容易的事情,获得封侯的条件是有功,对象是有功之人。

据《史记 高祖功臣侯年表》统计,高帝年间分封功臣多达一百余人,且如萧何、曹参等显要人物,封侯户数高达万户以上,可见其封赏力度是很大的。武帝时期,四方多事,因军功而封侯者在这一时期亦有明显的增多,据《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统计,武帝朝因功封侯者多达三十余人,封户数目也是非常可观的,足见西汉统治者对于用封侯形式奖赏有功之人的重视。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2)

刘秀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对西汉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多予以恢复或者保留,因功封侯的形式也被刘秀继承,并作为其对跟随自己定天下的功臣的主要奖赏措施。刘秀对功臣的分封早在其开国之前便已有,不过较为零星分散,且呈现着因事而封的特点,具有较强的随意性与目的性,例如封吴汉,冯异所封的应侯是有着实际封地的,而吴汉的“建策侯”只是一个荣誉称号罢了,这可见在东汉建国之前,刘秀对功臣的封侯奖赏,是松散不严谨的。

据史书记载,刘秀主要对功臣进行了三次较为系统的大规模分封,分别为建武元年一次,建武二年一次,以及建武十三年一次。据钱大昕《后汉书补表》统计,建武初年到建武十三年,刘秀总计分封功臣九十七人,其封侯对象主要有本集团军事功臣、本集团文官功臣,投降的敌对集团人员等,其中尤以对本集团军事功臣为主要的封赏对象。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3)

刘秀在建国初期的分封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首先,对大多数功臣都进行了改封,这主要是由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所致。刘秀是在鄗地仓促登基的,当时他在河北也只是刚刚站稳脚跟,四周强敌环绕,且他还没有一个较为稳固的中心,所以这个时期的对功臣的分封也同样是仓促的,也可以说是一种临时性的分封,而其行分封的目的就是奖赏这些拥立自己登基之人的拥戴之功,因为刘秀不可能只顾着自己做皇帝而不顾及其他将士的封赏。

而到了建武二年的时候,刘秀集团的境况就比先前有了较好的改观,例如起码有了一个稳定的中心,即定都于洛阳,不必再像从前一样到处流浪,而且刘秀集团此刻能够控制的地盘也有所增多,为改封功臣的封地创造了条件。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4)

所以,建武二年的分封是刘秀在集团稳定之后的一次较为正式的分封,也可以看出刘秀封赏功臣是随着当时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次,对功臣封赏的力度加大。刘秀在建武二年的大分封中,普遍加大了对功臣的封赏,主要表现在增加他们的封地与封户数量上。

我们可以看到,刘秀对分封功臣的态度是明确的,同时对功臣受封之后的态度也做出了说明,珍惜他们得到的封赏,要他们“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曰”。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5)

东汉开国之初刘秀面对的是一个强敌环绕,群雄逐鹿的格局,他虽然登基称帝,但当时称帝者不只他一个人,且力量最强者也不是刘秀,刘秀集团并非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时代环境,刘秀要想夺得天下,就势必要延揽天下的人才,尤其是安抚已经投靠自己并立下军功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对本集团内部的军功人士给予封侯奖赏之外,刘秀对非本集团人员与敌对集团的人员亦有封侯之举,但其目的就与封赏本集团内部人士不同。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6)

庆吾、韩湛、黔陵、张步、帛意、彭宠、苍头子密、随昱等人,他们或者是与刘秀争雄的割据领袖,或者是刘秀敌对集团的部下,或者是与二者毫不相干只是立了功之人,都被刘秀封侯。而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刘秀封非本集团人士为侯有以下几点特点:

首先,不看出身,坚持有功封侯的原则。那些被封侯者,出身不一,有官吏将领,也有平民百姓,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只要为了刘秀的事业立过功,刘秀都对其封侯,而不会太斤斤计较被封对象的出身如何,这样做的其目的亦是为了让天下人看到自己对于功臣的友好态度,进而鼓励天底下更多人为自己立功。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7)

其次,封赏不及本集团功臣。虽然这些有功之人被刘秀封侯,但从其所封侯之名称与待遇来看,肯定是不及刘秀本集团的功臣的。例如张步虽被封为安丘侯,但他也被强制迁徙到洛阳居住,实际上是受到刘秀的严密控制的,后来张步逃跑便是明证。

这一点其实非常好理解,纵使这些人为自己的事业立下功劳,但和自己本集团的人士比起来,其功劳只算小的,刘秀明白不能让他们的封赏超过本集团的人士,否则可能会引起本集团人士的不满。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8)

最后,刘秀行封赏也有一定的道德标准。刘秀对苍头子密等人的封侯名非常有意思,如“不义侯”,与刘邦封其大哥的儿子刘信为“羹颉侯”类似,是一种戏谑的手法。但刘邦封刘信为羹颉侯是为了报“其母不长者”,当初没有收留刘邦私怨,刘秀封苍头子密为不义侯则是为了批判其杀主求荣的不义之举。

苍头子密等人杀了彭宠,替刘秀解决了一个很麻烦的对手,刘秀不得不予以奖赏,但其杀主之举则是刘秀绝对不认同的。刘秀非常重视部下对自己的忠诚,也十分痛恨背叛自己的行为,所以他绝不赞赏这种部下杀主的行为。“不义侯”的分封,可以看出刘秀对这种行为的态度。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9)

物质赏赐

《东汉会要》中列举了东汉一朝赏赐的物品主要有:“钱帛、衣服、衣冠、安车、什器、帷帐、养牛酒、羊酒。”种类可以说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到了衣食住行。与封侯奖赏相比,这种以钱帛、衣物、车马等为主的物质赏赐其具有临时性的特点,多为就某事某人一次性的奖赏,与可以世袭的侯爵领地相比,其赏赐力度是不及的,但这作为刘秀赏赐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有其自身的特点。

首先,赏赐数目非常巨大。刘秀对部下的赏赐,绝不会是一点点的小气之举,往往是非常慷慨大气的,在战争年代,社会经济破坏十分严重,刘秀开国之初其经济状况肯定也不是很好东汉朝廷上的一应器物,还是在灭公孙述之后拿来的战利品充数才勉强具备的,这还是在刘秀当皇帝十三年后的事。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0)

可想而知,在东汉立国之初的时候,东汉王朝在经济上又是何等的窘迫。然而就是如此的困难,刘秀面对有功之人依然是大手笔的赏赐,不得不说是非常有气魄的举动,与历史上许多爱财如命的君主有明显的不同。

其次,行赏有很强的目的性。刘秀行赏并不是随意为之的举动,他往往有明确的目的。

对卓茂的赏赐,不是因为卓茂本人有什么战功,而是因为他是当时的名儒,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且年纪很大,刘秀极力尊崇赏赐他,一方面是本人对其敬仰,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向天下表明自己尊儒敬老,品德高尚,为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声誉。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1)

比如杜诗的赏赐则是为了褒扬他整肃军纪,同时对其荣宠以震慑其他不尊法度不安分守己之辈。对窦融的赏赐,则是为了赢得河西势力,而且以赐书这种特殊的赏赐形式,从历史的角度拉近自己与窦融的关系,势必让窦融增加对刘秀的好感,更有利于刘秀经营河西的政策。最后,赏赐很有针对性。

刘秀往往赏赐部下一些他们缺乏的东西,而不是给他们一些毫不相干的东西。例如上引材料中因为贾复的马羸弱瘦小便赏赐自己的马匹给贾复,赏赐牛马牲畜给马援,是因为马援以前便以放牧为业,对牲畜有亲切感等,足可见刘秀赏赐的灵活性与智慧。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2)

物质奖励具有激励功能,虽然这种一次性的物质奖赏不比封侯奖赏来的贵重,但这是赏赐手段的重要补充。获得赏赐的人士,往往会更加感激刘秀的恩德,从而继续奋力为刘秀效力。这种激励功能,对加强刘秀集团的团结,提高刘秀集团的战斗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而这些获赏的人员,也因此提高了自己的财富与地位,算是实现了自己荣宠一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梦想。

精神赏赐

相比于物质赏赐,精神赏赐亦是刘秀赏赐手段中的重要一项内容。物质奖赏虽然能够让功臣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但却不一定能满足功臣们在精神方面渴望获得满足的要求,彭宠的例子就是一个证明。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3)

史载彭宠在刘秀前期对其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刘秀帝业的奠基者之一,刘秀也给予了他丰厚的奖赏:“光武承制封宠建忠侯,赐号大将军。”但是彭宠对此仗着自身的功劳,却并不满足,朱浮向刘秀解释彭宠的心思为,认为彭宠想要一种与刘秀平起平坐的待遇,最终彭宠反叛。

彭宠之叛的主要原因虽然在于其本人心意甚高与刘秀对其的忽视,但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件事中看出,部下在精神领域也需要获得满足,功臣尤其如此,单单只有物质的奖励可能还不够,他们也需要在精神上获得奖励,从而满足他们内心的需求。所以,精神赏赐虽然没有物质作为后盾,但其意义是不容忽视的,精神赏赐能够产生的效果也丝毫不比物质赏赐要差。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4)

刘秀在定天下的过程中,对部下行精神类奖赏的措施是种类繁多的,主要有口头嘉奖、下诏嘉奖、当众表扬、荣归问老、照顾遗孀等等。而从这些措施当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刘秀精神赏赐的一些特点:

首先,用语言赞赏来打动功臣。语言是人类表达自己想法的最直接手段,刘秀经常口头褒奖自己的部下,赞扬他们的勇敢、忠诚、功勋等等,而人最喜欢听别人表扬自己,尤其是来自自己领导的表扬,更何况这个领导是皇帝本人,那么,这种赞赏势必会极大地满足功臣们的虚荣心,也会让他们更加感激刘秀的恩惠,更能促进君臣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举多得。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5)

其次,当众夸赞他人。夸赞的话如果只对被夸赞的人说,私下夸赞,效果可能还不是非常明显,可如果当众夸奖某人,那一定能让人心理获得极大的满足。刘秀对他人的褒奖大多都是当众说出的,甚至专门下诏予以褒奖,那么以这种公开的形式表扬别人,其影响肯定是很大的,得到的效果也肯定十分明显。

再次,与部下共利。就拿贾复的例子来说,他打仗受了重伤,可能命不久矣,刘秀为此感到十分伤心,并说如果贾复的妻子生了女儿就让自己儿子娶,生了儿子就让自己的女儿嫁,以这种与皇帝联姻的功利形式表彰他的付出,试想贾复如何不肯替刘秀拼死效力。

而且不光是贾复,其他听到刘秀此话的将领,也肯定内心能获得极大的安稳与保障,因为刘秀能说这话就说明他是一个不会忘记部下功劳的君主,他也是一个愿意把部下当做自己亲人的君主,这样的君主自然会受到部下的鼎力拥戴。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6)

最后,给功臣荣归故里的机会。例如让岑彭归家上冢,其实就是允许其回家祭祀先人。其实这种赏赐不光是让其祭祖,更是让功臣能够享受到荣归故里的那种荣耀。秦汉时期的人有浓厚的乡土观念,在外发达之人更是愿意回乡,其中不光有对家乡的思念,更有那种享受荣归故里时荣耀的期盼,汉高祖刘邦在晚年也曾回到沛县,光武帝刘秀也曾回南阳故里,这其实都是想要荣归故里,落叶归根。

由此可见,这种给功臣荣归故里的机会,无疑能极大的满足功臣们的虚荣心。同时,对功臣的家属,上到父母,下到妻子都予以照顾,则更加让功臣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替刘秀拼搏。因此,精神赏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刘秀谈位面之子 刘秀为了定天下(17)

刘秀通过这一系列精神赏赐,不但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功臣们的内心需求,更是做到了对功臣勋将的极力荣宠,也拉近了刘秀与功臣之间的距离,大大缓和了君主与臣子之间一些难以调和的矛盾。刘秀的赏赐措施手段是高明的,它帮助刘秀在“定天下”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了自身的力量,为刘秀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