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张丁材

莘城,即莘县县城,旧称莘城。

明代之前的县城位置,旧志中无记载。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1)

莘县燕塔

2006年,重建燕塔清理旧塔基时,发掘出唐贞观二年(628年)的墓葬一座,墓志铭中说,墓的位置在县城西北二里。照此推测,唐初的莘城中心应当在今相庄一带。另外,塔一般不会建在县城中心,古塔的奠基时间是宋治平元年(1064年),可见当时莘城仍未向西北扩展,塔的位置仍处于城的西北郊。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2)

贞观帝

元末战乱中,城墙损毁严重。明初,官府决定将县城向西北方向移位,在地势较高的古塔附近重建新城。移位的距离约为三四里,大体是县城对角线的长度。移位后,本位于城西北郊的古塔所处位置遂成了县城中心。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3)

成化帝

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知县贾克中加固城墙,加深壕堑,重筑南、北门。后来,知县顾严又对城周围进行绿化。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4)

弘治帝

弘治十三年(1500年),知县候良重修城墙。此时的城墙高8.3米,底厚5米,顶厚3.3米,总长5.4公里,城墙上共有堞口3000多个,整个城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

次年,知县朱锦拟定四门之名:东曰永清,南曰闪里,北曰伊田,西曰大有。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5)

正德帝

正德八年(1513年),知县王琛为利于防守,在四面城墙上建十四座楼,并在城外修郭(外城墙),也有四门:东曰定海,南曰阜门,西曰通津,北曰迎恩。后来,内城墙又经过四次重修,四个城门之名也重新拟题:东曰旭升,南曰阜财,西曰大有,北曰拱辰。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6)

古代城门

至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城墙城门仍在。建国后,因有碍建设,城墙被逐步拆除。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7)

莘县城区图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城区逐年扩大,总面积现已超过10平方公里。城区街道的命名原则是:东西走向者称街,南北走向者称路,但也偶有例外。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8)

京九铁路

进入新世纪后,莘县交通便利,东依京九铁路,北靠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德商高速已经通车,莘南高速、青兰高速已建成通车,河南范辉高速途径莘县古云镇,境内高速公路四通八达。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9)

莘南高速

莘县也逐渐成为了中原经济区核心区域,中原城市群的东部县市,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配套联动机制,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叠加区域。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10)

莘县高铁新城

不久,郑济高铁也将设莘县南站。通车后,莘县到达济南、郑州等大城市可以方便快捷。

郑济高铁山东段由聊城莘县进入山东省境内,途经聊城莘县、聊城阳谷县、聊城东昌府区、聊城茌平区,德州齐河县,济南长清区、济南槐荫区。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11)

郑济高铁莘县站

郑济高铁是连接鲁豫省会城市间的高速铁路,是山东‘三横四纵’、郑州‘米’字型网络的组成部分。铁路建成后,还可通过郑西高铁、西兰高铁、兰新高铁、郑渝高铁等快速抵达西北、西南地区。郑济高铁与济青高铁相连后,将与京沪高铁形成十字交叉,使济南成为全国少有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十字交叉城市,强化济南的交通枢纽地位。

莘县人认识到,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加快提升城乡建设品质,高铁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12)

高铁

所以,莘县将依托高铁新城建设,配套商业设施,推动产业导入。加快实施北部旧城改造城镇化建设,由“燕塔时代”转变成“徒骇河时代”。坚持精明增长理念,提升现代服务功能,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精品城市。

莘县高铁新城安置区规划(快看莘城即莘县县城)(13)

高铁新城规划图

于是,莘县打造“高铁新城”的城乡发展总体布局就这样拉开帷幕。

可见,郑济高铁莘县站将是中国最成功的高铁站,符合城市发展所需的高铁站选址,为莘县高铁新城的成功开发奠定了基础。未来的莘县,必将厚积薄发,一张蓝图绘到底,强大的生机活力即将喷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