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一直让清朝统治者很头疼。

一方面,国家对八旗子弟的生老病死大包大揽,财政上越来越吃紧;另一方面,八旗子弟不但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有所贡献,还因为长期不事劳作,游手好闲,成为影响社会风气的负面典型。

嘉庆皇帝上任后,照样面临着这个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嘉庆皇帝想尽了办法,但都见效甚微。

八旗子弟真的很窝囊吗 八旗子弟为什么打死不愿意回东北(1)

最后,嘉庆皇帝想到了一个办法:京旗移垦,把一批住在北京的八旗子弟,送回东北安家落户,重新过上老祖宗当年的渔猎农耕生活。

这个办法其实也不是嘉庆皇帝的创新。当年,乾隆皇帝即位之初,就出于巩固边疆、繁荣肇兴之地,同时解决八旗生计的考虑,于1744年将2000户八旗子弟从北京送回东北拉林地区。1756年,乾隆皇帝再次送了500户八旗子弟回东北。

嘉庆皇帝在阅读乾隆皇帝的《盛京赋》时,突然灵机一动:老祖宗在东北创业,作出了一番大事业。为什么不仿造乾隆皇帝的办法,将京城中一批无官、无业的贫穷八旗子弟送回东北,让他们来守护东北龙兴之地呢?八旗子弟在那块广袤寒冷、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土地上锻炼锻炼,没准能够重振雄风呢。

八旗子弟真的很窝囊吗 八旗子弟为什么打死不愿意回东北(2)

说干就干。嘉庆皇帝命令宗人府筹办这件事,又命盛京将军在关外及早安排八旗子弟的驻地。

然而,这些八旗子弟早已习惯了舒适的城市生活,怎么会愿意回到东北苦寒之地受苦呢?他们振振有词地说:“我又没犯王法,凭什么把我充军发配!”

他们说得也挺有道理。毕竟,在这之前,确实只有违法犯罪的官民,才会被充军发配到关外。

八旗子弟真的很窝囊吗 八旗子弟为什么打死不愿意回东北(3)

当然,嘉庆皇帝也有办法应对。他决定,首先把犯有过错的八旗子弟送回东北。按照这个标准,宗人府经过一番挑选,选出了第一批送回东北的八旗子弟共70户。为了表示惩恶扬善的意义,嘉庆皇帝还将这一举措称之为“观摩善俗”。嘉庆皇帝苦口婆心地勉励劝诫这些八旗子弟:

“盛京为本朝发祥之地,风俗醇厚。伊等在彼观摩善俗,或能奋勉自新。仍可择其才堪造就者,随时咨送回京,挑选差使。”

意思是说,他们如果在东北表现得很好,随时能够回到北京。

八旗子弟真的很窝囊吗 八旗子弟为什么打死不愿意回东北(4)

1813年秋天,第一批70户八旗子弟在宗人府官员的陪伴(押送)下,哭哭啼啼地启程回到了东北。在东北,盛京将军已经在盛京城外给他们划定了一块地盘,修建好了房屋。他们每人分得住房一所,土地360亩。清朝为他们提供牲畜、农具、籽种,替他们雇好长工。此外,大官衙、文庙、武场等公共建筑也一应俱全。可以说,除了天气比北京寒冷一些,其余条件都相当优越,是汉人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情。

然而,八旗子弟并不领情,他们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也毫无兴趣,想方设法回北京。有一个叫盛云的宗室子弟,谎称腿上生病,请假回京。这一回去就不走了,长期住在北京,继续过去那种赌钱喝酒的日子。

八旗子弟真的很窝囊吗 八旗子弟为什么打死不愿意回东北(5)

清朝严查私自回京的八旗子弟。有一个叫福清泰的宗室子弟,没进过允许私自回京,被抓了个正着,被罚去一年的养赡银,交宗人府责处20大板,再被押送回到盛京。

勉强留在盛京的八旗子弟,依然不从事耕种,纷纷雇请流民代为耕种。他们在干嘛?在盛京胡作非为,骚扰百姓,成为当地一霸。盛京将军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嘉庆皇帝看到这些情形,积极性被严重挫伤。此后,他再也不提将八旗子弟送回东北“锻炼”的事情了,京旗移垦无疾而终。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嘉庆时期八旗子弟堕落史:清朝灭亡根源在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