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都说时光是一把锋利的尖刀,刀刀削去了的是每个人年少的稚嫩与青涩;随着慢慢地长大,每个人的观念与想法会逐渐变得成熟,即使针对同一件事,较少年时期的自己而言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譬如被称为“悯农诗人”的李绅便是如此,青年时期热血方刚的李绅,目睹底层劳动人民整日辛苦劳作,却因饱受残酷的剥削与压迫,竟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困境,写出了至今为我们每一个人耳熟能详的《悯农二首》的诗作。

诗中充斥着一个还未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对于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以及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与悲悯;李绅到了中年入仕之后却渐渐被现实生活磨平了棱角,不仅丧失了青年时写诗的悯农之心,反而蜕变成一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1)

幼年失怙,青年因诗出名

李绅出身赵郡李氏南祖,祖籍安徽亳州,祖辈皆为官宦世家;大历七年,李绅的父亲当时任职于乌程县,李氏全家便随李父一同生活于出生于乌程县,所以李绅便生于浙江湖州乌程县署。

到了李绅六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此后李绅便只能与寡母卢氏相依为命;处理好父亲的身后事之后,李绅便随母亲迁往江苏无锡。

幼年丧父的李绅一直由母亲卢氏抚养长大,李母教儿子读书做人做学问,李绅本人也十分勤奋好学,母子二人相互依偎着艰难度日。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2)

转眼间,当年青涩懵懂的稚童长成了蓬勃的少年模样。在那个女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的封建男权社会,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是男性,所以跟随寡母共同生活的日子是可想而知的艰难。

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青年李绅已然有了明辨是非之心,他目睹底层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的悲惨境遇,再加上寡母艰难抚养之恩,内心对于底层劳动人民十分同情与悲悯,而对于残酷压迫与剥削的统治阶级心怀不满与和愤慨。

在此背景之下,李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诗作《悯农二首》,我们从小到大所熟悉诵读的经典篇章便是其中的第二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3)

诗句读之可谓是朗朗上口,流传至今仍然经久不衰。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李绅也随之名声渐长,还被誉为“悯农诗人”。

按理来说,这样一位切身体验过艰难生活且拥有悲悯之心的少年长大发迹后也必然是一位对底层劳动人民心怀怜悯之人。青年时的李绅若是自己飞黄腾达,肯定是会以一己之力做造福劳动人民之事。

然而,随着事件的推移许多事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长大后的李绅虽然不再受困苦生活的折磨,但却也丧失了青年时期的那般纯粹悲悯的赤子之心。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4)

青年游学,壮年入仕,晚年拜相

李绅十五六岁时前去无锡惠山寺读书学习,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李绅与绝大多数热血青年一样对读圣贤书与游历交友之事十分热衷,没几年便结识了不少同道挚友。

譬如李绅在交游过程中,以诗句受之于苏州刺史韦夏卿;后来李绅长途跋涉赴长安应进士试的时候又遇到了吕温,并且以其写下的诗《悯农二首》受到了吕温的赏识。

再后来,李绅于赴考及游历途中又结识了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而这些人后来均在朝野政治及文学艺术等领域颇有建树,李绅早年便积累起了广泛的人脉圈,为其后来入仕之路奠定了基础。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5)

到了元和元年,34岁的李绅考中了进士,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仕途之路。李绅初期做官不顺,不幸狼铛入狱,获释后又返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几年后,李绅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等旧相识共倡新乐府诗体,创作著作无数。

经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李绅又升为右拾遗,次年任翰林学士,可以说壮年入仕后的李绅一路高升。到了长庆四年,任翰林学士的李绅卷入牛李党争,李党失势后受到牵连的李绅被贬,后来几度宦海沉浮才重新被委以重任。

开成五年,已经68岁的李绅晋封赵国公,晚年拜相,四年后因病辞位;最终于七十五岁高龄病逝于扬州,赠太尉。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6)

失悯农之心,行穷奢极欲之风

中年时期步入仕途的李绅出人头地之后,随着生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一副暴发户嘴脸的李绅却逐渐丧失了青年时期所写的诗歌中的悯农之心。

李绅一改往日求学时谦卑善良的行事作风,而是与剥削压迫底层劳动人民的贪官污吏同流合污,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

做官初期,性情大变的李绅行穷奢极欲之风,他生活上奢侈挥霍无度,日常餐食均要极大开销。李绅家中私妓成群,他整日沉溺于花天酒色之中,私生活极其淫乱无度。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7)

此外,李绅还舞权弄势,大摆官威,根本不管民生疾苦,只顾自己贪图享乐。最终导致其辖区内的百姓生活得苦不堪言,不堪压迫者纷纷外逃。

时光匆匆物是人非,此时的贪官污吏早已不似当年纯真少年郎的初心。甚至,人到晚年的李绅还公报私仇,他用尽各种卑劣手段打压政敌,早年挚友韩愈、刘禹锡看不惯李绅的行径纷纷离他而去。

最终,因为为官不廉、私生活不检被定性为酷吏的李绅按照唐朝的规定,在死后仍然受到了“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的惩罚。

李绅是很穷的时候写的悯农吗(李绅从悯农)(8)

谈及李绅,也许许多人乍一听大脑一片空白,并不熟悉;但若是谈起我们从小便熟读背诵的启蒙诗篇《悯农二首》,那么必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我们普遍耳熟能详的便是《悯农》中的第二篇,唐朝著名宰相、诗人李绅便是作者。

世人大多有一个普遍的规律,那便是有钱就会变坏,很显然入仕做官后飞黄腾达的李绅便是如此。

李绅从心怀悲悯之心的“悯农”诗人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类穷奢极欲的贪官污吏。细思究竟是时事改变了一个人的慈善之心,还是本就善变的人心造就了时事,令人不由地感慨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