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丁一凡
身处风暴中心,中公教育(002607)正在经历一场逆境求生之旅。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公教育接连收到监管警示函、关注函,甚至还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从中公教育对监管的回复函中不难看出,企业出现亏损,主要还是源于高达65.81%的协议班退费率。而市场竞争压力增加,以及学员贷等相关问题,已然成为中公教育协议班退费率居高不下的主因。现如今,面对这场风暴,中公教育又将如何应对?
退费成为亏损主因
自从披露去年三季度亏损,中公教育后续一段时间内接连收到监管警示函、关注函,甚至还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直到上个月底,随着中公教育披露了《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关注函回复的公告》,公司亏损的谜底也终于揭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公教育所披露的公告中,协议班的退费问题已经成为造成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告显示,中公教育协议班整体退费金额不断上升。其中,2019年度退费金额74.23亿元,退费比率44.14%,2020年度退费金额100.09亿元,退费比率46.54%,2021年1月至9月,退费金额123.97亿元,退费比率高达65.81%。
对于退费率较高的原因,中公教育在公告中表示,一方面是市场竞争压力加大,其推出的协议班高退费班次的占比有所上升,在招录公告和招录人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提高通过率的难度增加,从而导致退费增加。
另一方面,学员贷的使用,虽然扩大了参与培训的生源,提高了整体收费规模,但部分学员因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考试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使用贷款的学员通过率明显低于公司正常通过率,这也导致退费率较高。此外,考试周期的变化,也导致了公司收款减少。
单从退费金额上看,中公教育整个2020年的营收为112.02亿元,而去年前9个月,公司协议班的退费金额已经达到123.97亿元。
下架“不过全退”协议班
如今看来,中公教育协议班的盈利模式并没能为公司带来业绩上的提升。
公开资料显示,中公教育将培训项目分成“普通班”与“协议班”两类。协议班的模式为双方签署协议,如果学员考试没有通过,或公务员招考未被录取,费用可以部分或全额退还。
对于其中的退费一事,在消费者群体中也有着不少争议。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从黑猫投诉上发现,有关退费的投诉有多条。以其中一名消费者的投诉为例,该消费者在参与了去年9月份的福建事业单位考试后未通过,随后在黑猫投诉上进行投诉,但截至去年12月30日仍未收到退款。
实际上,协议班对于在中公教育的业务构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公开资料显示,仅2017 年公司协议班(包括线上)就已贡献整体收入增量的99%,分别占线下和线上收入的 74%、59%。
一边是消费者反映的退费难,一边是中公教育本身高额的退费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公教育今后是否还会继续推出协议班?
在一篇媒体报道中,中公教育工作人员曾回应称,“这个政策是全国性的,为保证实收,将会下架公考协议班,‘不过费用全退’的课程,会适当收取一些课时费。”而针对这一情况,中公教育方面回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称,近期公司正逐步优化和调整产品结构,全收全退课程陆续在下架。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通过搜索中公教育官网发现,国考协议班仍有不少,如“2023年崇明长兴国考笔试2023上海国考省实训全程协议01”,该课程签订协议价格为59800元,笔试未通过退费56000元,面试未通过退费56000元。
逐渐降低学员贷产品
从中公教育退费率高的原因上看,除了协议班的相关问题,还有学员贷。
据媒体报道,中公教育学员贷合作的三方机构包括:理享学、百度贷款、京东白条。其中,理享学贷款主要用于学员可退费部分,并且主要针对考试难度较大课程,实际操作中使用理享学贷款学员考试准备不够充分,因此其退费率普遍高于中公整体综合退费率水平。
理享学为助贷机构,合作金融机构包括中关村银行、浦发银行、东营银行等。中公教育向助贷机构支付服务费,即财务费用,由助贷机构向其合作的各金融机构,进行相关利息或费用结算。
数据显示, 2019年、2020年、2021年1-9月,中公教育的财务费用分别约为4147.51万元、2.18亿元、1.79亿元,总计约4.38亿元。其中支付给理享学的财务费用最多,分别为3458.8万元、2.107亿元、1.731亿元。
在去年12月13日的深交所关注函中,监管也要求说明“培训贷”人数、预收金额和实际转化情况,并披露贷款模式下提供贷款金融机构的详细信息,包括是否存在关联交易、是否存在“恶贷恶催”等情况。
对此,中公教育在回复函中将提供贷款金融机构的详细信息分别进行了披露,且否认了存在关联交易以及存在恶意放款、恶意催收的情况。
“目前,公司已采取有力措施逐步优化产品结构,逐渐降低学员贷产品及全收全退协议班产品比例,降低退费占比,并在经营层面加大内部资源整合、降本增效,多措并举有望逐步改善公司运营情况。”中公教育相关负责人说。
逆境中求生突围
逐步降低学员贷和全退协议班的产品比例,对中公教育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在当下仍无法显现。不过,公司内部的问题可以慢慢等待时间检验,但中公教育并非完全没有外部竞争对手。
在双减政策下,诸多K12教育机构正纷纷谋求转型,而职业教育恰恰是他们选择的方向之一。纵观新东方、高途、好未来、作业帮等K12教培机构的转型动态,职业教育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词。
据媒体报道,动作较快的高途集团,在今年7月份就上线了高途APP,主要覆盖语言技能培训、大学生考试、公考、教资、留学等职业教育业务。前段时间,高途还和土豆教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者将在留学语言培训业务上开展深度合作。
好未来则在7月初的好未来轻舟品牌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同舟计划”,面向考研用户、合作机构提供服务,宣告进军职业教育市场。在发布会上,好未来轻舟项目负责人王磊表示,好未来将着重布局语言培训、考研、留学三大业务板块。
除了赛道上玩家增多,政策也是职业教育市场潜力激增的一个重要支持。
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家层面就出台了7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全力支持职业教育产业发展。最近的一项动态是去年12月13日,教育部发布有关开展“十四五”首批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的遴选通知,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规范化保障。
面对日新月异的职业教育市场,中公教育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此,中公教育回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称,公司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优势、团队卓越的执行力和在逆境中求生并不断突破困难的能力并未受到任何影响,集群式专职专业研发体系、垂直一体化管理形成的快速响应体系、多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体系、数字化经营理念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投入等支持公司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并未发生改变,公司并未发现其市场占有率明显下滑。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编辑 徐晓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