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每集《清平乐》中都藏着很多知识点,捡几个有趣的和大家分享。

佳人剪牡丹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

张贵妃出场时还是宫中舞蹈队的一名舞女,因仁宗长女百日,要献“佳人剪牡丹”舞。

宋代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也是规模宏大,多姿多彩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一个是由153人表演的"女弟子队"。小儿队的节目有《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诨臣万岁乐》队、《儿童感圣乐》队、《玉兔浑脱》队、《异域朝天》队、《儿童解红》队、《射雕回鹘》队。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2)

女弟子队的节目有《菩萨蛮》队、《感化乐》队、《抛球乐》队、《佳人剪牡丹》队、《拂霓裳》队、《采莲》队、《凤迎乐》队、《菩萨献香花》队、《彩云仙》队、《打球乐》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一般在酒宴第三盏时演小儿队舞,第七盏时演女弟子队舞。杨贵妃领唱的《佳人剪牡丹》,是宋代队舞“女弟子队”的重要节目。《宋史·乐志》说,队舞的化妆是“衣红生色砌衣,戴金冠,剪牡丹花”。86版电视剧《包公》中,张尧佐宴请包拯,看的正是这支舞。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3)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4)

宋代队舞的成员有严密的分工:队舞有一名指挥者,称“竹竿子”。因为他照例要拿着一根特制的指挥棒——五彩装饰的竹竿,所以才有这个名字。为队舞伴奏的乐队,称“后行”,队舞的主体是“歌舞队”。队舞中有五个演员引舞,他们的位置往往在队形的核心,所以称“花心”。

队舞的表演也有固定的程序:竹竿子引着领舞的四五个人上场,列队站稳。竹竿子念“致语”。说明本场演出的节目内容,并加几句吉利话。如果在皇帝面前演出,当然少不了要歌功颂德。致语完毕,指挥人数众多的歌舞队出场,称“勾队”。奏乐,演员唱着歌,跳着舞,排成一定的队形。竹竿子和花心问答,引出最精彩的歌舞表演。其中有双人舞,也有花心的独舞。竹竿子继续出来念致语,引出新的歌舞段落。队舞变换着队形。反复几遍之后,竹竿子再念致语,说明“歌舞既终,相将好去”,宣布歌舞已经表演完毕,可以退场了。在乐队的吹奏声中,全体跳舞,竹竿子指挥队舞退场。这个结束的段落,叫作“放队”或“遣队”。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5)

宋代的队舞不仅在国内流行,而且传到朝鲜等国。 这个队舞传到朝鲜后,《进馔仪轨》说:“设牡丹花樽于盘,女伎12人环立于樽边,各取樽花一枝,进退旋转而舞。”并且提供了唱词和场记图。

浴儿包子

在昨晚播出的《清平乐》中,朝堂上,宋仁宗准备赏赐给诸位大臣们一人一个“浴儿包子”,这浴儿包子是为何物呢?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6)

婴儿出生的第三日,无论是宫中还是民间,均会为婴儿举行洗浴活动,俗称“洗三礼”,这是诞育礼仪中最为隆重的礼仪。

在宫廷,为婴儿洗浴的“洗三礼”仪式举行后,君臣都参与到这项热闹、隆重的庆贺活动中。皇帝对参加洗儿礼仪的大臣赏赐“洗儿钱”,为新生婴儿送上祝福。宋蔡绦《铁围山丛谈》卷四记载:“祖宗故事,诞育皇子公主,每侈其庆,则有浴儿包子,并赉(lài,赠送)巨臣戚里。”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7)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8)

所谓的“浴儿包子”,是指“金银大小钱、金粟、涂金果、犀玉钱、犀玉、方胜之属”。此外,如果诞生的为皇子,在赏赐“包子”后还要秘密赏赐诸宰相,其余大臣则无此殊荣。江休复记载:“公主诞庆三日,宰臣以下包子有金银、玳瑁、犀角、檀香、象牙钱,三舍人独二人权修注得之,四待制三讲筵得之。”其赏赐之滥,可见一斑。难怪仁宗年间的刘敞上奏疏抨击“洗儿钱”是“无益之费、无名之赏”,且过于“夸示奢丽”。

张茂则讲墨敕鱼符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9)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0)

《清平乐》中,张茂则给入宫的小内侍讲受宫廷礼仪规章,提到皇城诸门一待天黑必须关闭,日出之前绝不可擅开。若确有要事,必须夜开宫门者,皆应有墨敕鱼符。受敕人要先写下时间、详细事由、需要开启的门名称,及出入的人数、身份,送至中书门下。墨敕指由皇帝亲笔书写,不经外廷盖印而直接下达的命令。《宋书·王昙首传》:“既无墨敕,又阙幡棨,虽称上旨,不异单刺。”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1)

宋司马光《论夜开宫门状》:自今宫殿门城门,并须依时开闭,非有急切大事,勿复夜开。自监门卫大将军以下,俱诣合覆奏,御注听,即请合符门钥。监门官司先严门仗,所开之门,内外并立队燃炬火,对勘符合,然后开之。虽陛下慈爱至深,然门阙之禁,不可不严。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勅鱼符。”

勾当官

接上条,在介绍张茂则职务时是这样说的“内东门勾当官张茂则张先生”。咱们分解着看哈。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2)

这内东门司,是宋宦官官署名,原名内东门取索司,景德三年(1006)改内东门司。掌检查宫禁人员、物品出入,承接机密实封奏牍、内外功德疏及回赐僧尼、道士等物。凡宫中须索、修造、宴设,皆先期排办;若太医诊视,则引押入内;按时发给皇亲衣物节料,向有关机构索取宫廷所用宝货。设勾当官四人,以入内内侍充任。而勾当官,是官名。北宋置,勾当公事别称,三司及许多机构皆设,为主管某事务的官员。孙逢吉《职官分纪》卷三十说:“国朝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诏三司举系通判资序朝臣二人充三司勾当公事。”南宋时避高宗赵构名讳,改称干办官。

范仲淹进《百官图》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3)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4)

因当朝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把自己的门生亲信一个个破格提拔起来。范仲淹对吕夷简的这种做法很有意见,有一次上朝的时候,范仲淹以吏部员外郎的身份向皇帝出示了一幅他自己编制的《百官升迁次序图》。他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官吏的考察、提拔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还要有政绩的佐证,按照规范的手续办理。”他又指着《百官图》上的次序说:“像这样的就是按顺序升迁,像那样的就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的就是按公事办理,像那样的就是按私情办理。如今破格提拔成风,许多官员都是靠裙带关系,不按次序获得提升,实际上造成了公务员队伍的混乱。我建议凡重要的岗位,如需破格提升,不能由宰相一人说了算。”

吕夷简听了范仲淹的话,嘴上说不出什么,但是心里很不高兴。从那以后,吕夷简处处找范仲淹的麻烦,在皇帝面前说范仲淹的坏话,最后把范仲淹贬出朝廷,到江西做官去了。范仲淹被贬的第二年,吕夷简罢相。由于西夏李元昊不断进犯,朝廷再度起用范仲淹。不久,吕夷简也再度出任宰相,仁宗对范仲淹说,不要计较和吕夷简的旧怨。范仲淹说:“我过去议论的都是国家的大事,对吕夷简个人并没有什么怨恨。”

范仲淹在几千年的王朝统治中是一位难得的人物,他无论是在政治上革新朝政,还是在军事上防御外寇,以及在作风上廉洁为民,都值得后人的称颂。他生活俭朴,不是招待客人从来不摆两种以上的荤菜,一家人的衣食也是刚够就好;然而他乐善好施,曾把皇帝赐给自己的一百两黄金全部用来犒军。可以说,范仲淹始终奉行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座右铭。他死的时候只有六十四岁,《宋史》说他去世那天,“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刘太后穿天子服谒太庙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5)

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刘太后谒太庙,想穿天子才穿的衮(gun)服和冠冕。这样做显然不符合礼仪制度,参知政事晏殊以周官王后之服为对,大臣薛奎甚至说:“太后必御此见祖宗,若何而拜?”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6)

最后刘娥只得在一定程度上做出让步,“礼官议皇太后宜准皇帝衮服减二章,衣去宗彞,裳去藻,不佩剑,龙花十六株,前后垂珠翠各十二旒 ,以衮衣为名,诏名其冠曰仪天”。

二月,刘娥穿着帝王龙袍,头戴仪天冠,接受了群臣赠予的“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尊号,当众还政于宋仁宗。算是圆了她临终前的心愿,也对得起她十多年来为家国社稷的付出了。

三月,刘太后去世时,宋仁宗召见大臣:“太后临终,口不能说话,但不断拉扯衣服,似乎在嘱咐什么,这是什么意思呢?”薛奎回答说:“太后示意脱下身上穿的天子衮服,换其他礼服,如果穿着天子衮服,九泉之下,如何见先帝真宗呢?”宋仁宗恍然大悟,立即让人脱下刘太后所着天子衮服,换上皇太后的礼服入殓。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7)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8)

尽管当时的朝廷和民间对刘太后垂帘听政颇有微词,但就历史记载来看,她称得上是一个贤惠的皇后,一个慈祥的母亲,一个称职的执政者。历史评价,刘太后是一位有功于宋朝统治的女政治家,史称“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占城稻

剧中,宋仁宗拿着一盒稻子来找曹皇后说话,说的正是这占城稻,可以说占城稻的广泛种植, 让宋朝突破了1 亿人口大关。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19)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20)

关于占城稻引进一事,北宋成书的《湘山野录》中说:“真宗深念稼穑,闻占城稻耐旱,西天绿豆,子大而粒多,各遣使以珍货求其种。占城得种二十石,至今在处播之。……秋成日,宣近臣尝之,仍赐占稻及西天绿豆御诗。”由此看出,当朝皇帝宋真宗是听闻这种水稻品种具有耐旱特性,才以珍货求其种子。真宗皇帝竟以珍贵物品求取这一稻种,说明当时社会存在着对耐旱水稻品种的迫切需要。而《宋史》《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则补充了后续情况。宋真宗推广占城稻的原因正是为了应付“稍旱,即水田不登”的形势。他首先把换得的二十石稻在福建试种,再从福建取三万斛稻种,推广到浙江、江西、江苏、安徽等地。为了推广成功,还按“良种良法”的要求,告知农民有关占城稻的具体栽培方法。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21)

清平乐45剧情(清平乐中知识多)(22)

不仅如此,在推广占城稻时,宋真宗还把占城稻栽种在皇宫后苑,组织皇室和官员参观。据《宋史·真宗本纪》记载,在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九月丁酉“出玉宸殿种占城稻示百官”。天禧二年(1018年)冬十月庚子“御玉宸殿,召近臣观刈占城稻”。天禧四年(1020年)冬十月,又“召皇子、宋室、近臣玉宸殿观稻,赐宴”。其间真宗还亲自撰写《占城稻颂》等文章来赞颂占城稻 。足见宋真宗对占城稻引进和推广工作的异常重视。

《知否》中演绎了英宗在宫中种麦子这一情节。

《清平乐》相关阅读

从谥号共有的“献”字,看宋仁宗的母亲与妻子,二人一生何其相似

《清平乐》,一部行走的大宋衣冠图

宋仁宗爱曹皇后吗?比《清平乐》还残酷,仁宗待废后都比对她好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