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四年五月,雨季中的怒江峡谷陡立在滇西的崇山之中。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

中缅边境云南怒江美景

中国远征军的便衣侦察队,在当地山民的引导下一直在秘密偷渡。——远征军官兵攀爬于江边陡坡考察地形,数千木匠和船工昼夜打造大型船筏,四千多名经过美军训练的中国工兵开辟出数个渡口,美军工兵带来的几百条橡皮艇已经运达,远征军各部队在澜沧江上的强渡训练业已完成。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

远征军士兵正在组装橡胶筏子

中国抗战进行到第七年的时候,为保住大后方的国际援助通道,中国方面超乎寻常地将重兵倾斜于国土一隅,在云南西部集结了四十万之众的陆军主力,且这些部队无论武器装备还是作战能力都居抗战中国各战区之首。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

滇西中国远征军:装备精良士气振奋

负责云南西部防御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一九四二年四月攻到怒江边后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师团满编时兵力为两万多人。之后日军陆续调来第十八、第二、第五十三师团部队,但一般都是联队的规模,以致在滇西防御的日军总兵力加起来只有六万八千余人。历史终于到了这样一个时刻:日军侵入中国国土时那种肆无忌惮的长驱直入已经不再,中国军队终于看到了日军陷于绝境的情景。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

腾冲日军

一九四四年四月十七日,通过无线电侦听获悉中国远征军即将大举反攻,日军立即意识到这将是关乎滇西乃至缅北日军生死的一场恶战。担任怒江前线防御任务的第五十六师团,自北向南加固了瓦甸、腾冲、松山、平戛等一系列防御支撑点的工事,使其达到可承受中等口径火炮直接命中的坚固程度,并在每一个据点内储存了至少能维持三个月战斗和生活的物资。为确保滇缅公路,日军在沿途主要渡河点预先架设起备用桥墩,储备了可供架设整座桥的材料。日军还扩展了龙陵一腾冲一瓦甸一线的公路,并对怒江各渡口以及高黎贡山麓的地形进行了详细侦察测量,使手中的作战地图得到补充和修订。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

腾冲的火山地貌美景

五月十一日上午,集结在怒江东岸的两万多远征军官兵,沿着怒江一百五十多公里的十二个渡口开始了大规模强渡。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

远征军从被炸毁的惠通桥上,渡过怒江

北面,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五九四团,首先在栗柴坝、孙足渡渡口利用船筏冲过激流,登上怒江西岸高黎贡山麓陡峭的岩坡,在预先埋伏在那里的预备第二师游击营的配合下,迅速攻占邦瓦寨,并向北斋公房方向警戒。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

架设浮桥

沿着怒江自北向南,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主力在勐古渡、水井渡,第三十六师并配属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三四六团由康郎渡、勐濑渡、缅戛渡、大沙坝渡、龙潭渡强渡怒江。由于准备周密,行动隐蔽,至十二日拂晓,远征军第一线兵团各部队均强渡成功。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8)

架桥渡江

为策应第二十集团军的作战,第十一集团军新编第三十九师加强团在惠仁渡渡江后,迅速攻占红木树;第八十八师加强团于打黑渡、第七十六师和第九师联合加强团于罕拐渡强渡后,合力攻击平戛街。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9)

四名中国儿童在兴致勃勃地看着一辆吉普车经过新建的腾冲大桥

由于行动机密,攻击果断,日军仅留少量兵力固守平戛,大部收缩至西北方向的芒市。而在怒江下游接近缅甸边境附近,新编第三十三师加强团顺利渡江后,已开始向缅甸境内的滚弄攻击前进。——中国远征军部队分成多个“能在数日内独立自给战斗的战斗群”,运用高度的机动性,向分布于怒江以西,北起片马、南至滚弄的广阔地域里的日军防线进行着迅猛的纵深穿插。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0)

国军摩托化部队迅速向日军防线后方纵深穿插

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渡江后,连续攻克大寨和茶房,之后挡在官兵们面前的便是高黎贡山上的险要据点北斋公房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第二大队凭借坚固工事顽强防守,第一九八师攻击受挫。该师滞留少量部队监视正面,主力则绕过北斋公房,在航空兵和炮兵火力的支援下,于十六日攻占北斋公房侧后的马面关和桥头,切断了北斋公房日军守军的退路。二十一日后,第一九八师多次对北斋公房发起攻击,由于屡攻不克,双方形成僵持之势。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1)

炮兵火力支援

第五十四军第三十六师和配属该师的第一一六师三四六团渡过怒江后,向大尖山、唐习山、鸡心山方向的日军发动攻击,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第三大队拼死防守,第三十六师官兵一度攻入大尖山,但又被日军反击回来。战斗进行到第三天时,第二十集团军命令第五十三军主力渡江接替攻击任务。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2)

美军哈维·鲍威尔上尉和罗德·凯恩上尉在检查渡江部队的包袱和鞍具

中国远征军第五十三军是东北军旧部。该军兵强马壮时曾拥有四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兵力达六万之众。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缩编东北军,第五十三军的番号下只剩下两个师。全面抗战爆发,第五十三军曾参加平汉路作战、武汉会战,并策应了薛岳指挥的两次长沙会战。一九四三年,全军编入远征军序列。现任军长为周福成,下辖赵镇藩的第一一六师和张玉廷的第一三〇师。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3)

周福成将军

第五十三军渡过怒江后,第一一六师攻占唐习山、大坪子高地。第一三〇师攻击大塘子和马蹄山时,日军凭借险要山势以猛烈火力抵抗,第一三〇师官兵不断伤亡,攻击持续数天后却仍无进展。师长张玉廷增派三八九团加入攻击,于五月二十四日终于占领南面的马蹄山,但北面的大塘子仍处于苦战中。为策应第一三〇师的作战,第一一六师三四七团的一个营插入到日军的侧背。二十六日,第一三〇师终于攻下大塘子。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4)

一三〇师装甲部队攻陷大塘子

大塘子南面的南斋公房,是日军在高黎贡山主峰附近的险要据点,海拔四千多米。阴雨连绵,第五十三军从大塘子和唐习山向南斋公房推进,一路上都是险峻的陡坡,有的地段坡度达八十度以上。山势的陡峭使得粮秣弹药的补给成了问题。美军联络官想当然地认为,依靠强大的空投能力完全能够解决,但是高黎贡山上风雨交加,云雾缭绕,飞行员根本找不到在崖壁间攀爬的部队在哪里;即使看见了,空投下去的物资也大多坠入了深渊。而依靠当地马帮的有限运输根本无法满足部队的需求。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5)

五十三军伙夫

第五十三军以第一一六师三四六团为右翼,攻击南斋公房;以第一三〇师为左翼,攻击南斋公房以西的江苴街。在陡峭的山路上,三四六团无法展开火力,官兵们不断地发起仰攻,每次都在日军的火力压制下后退。就在正面部队一次次进攻的同时,三四六团的一支敢死队在绝壁间攀爬了两天,终于迂回到南斋公房的背后发起突袭。南斋公房的日军猝不及防,仓皇撤退。六月十一日,南斋公房被远征军官兵攻占。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6)

身着美式雨衣在绝壁间攀爬,突袭南斋公房

此时,第一三〇师官兵已抵达南斋公房以西的江苴附近。这是一个很大的山寨,盘踞两年的日军把工事修筑得极为坚固。第一三〇师指挥官面对日军的严阵以待,不但怕打不下来,更怕日军一旦增援将会导致全师陷入绝境,加之在翻越高黎贡山时,很多官兵因冻饿交加而病倒,于是犹豫再三后决定撤退。周福成军长得知后,当即撤了张玉廷的师长职务,命令副师长王理寰接任师长指挥权,率领第一三〇师立即对江苴发起攻击,并派第一一六师前来增援。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7)

一三〇师师长王理寰将军

第五十三军的两个师,第一一六师和第一三〇师,官兵随身携带的给养已消耗殆尽,高黎贡山间云雾迷漫,与企图空投的飞机联络不上,大山深处方圆百里杳无人迹,只能依靠采挖野菜和竹根为食。高黎贡山是中国西南垂直落差最大的山脉之一,山下怒江两岸夏季闷热,而山顶的气温却仅有几度,入夜甚至会降至零摄氏度。森林密布,冷雨飘摇,穿着单薄军服的官兵腹内空空,虽然每个人都发了美式雨衣,但冻饿还是会让他们面临死亡的威胁。更何况,头顶上是居高临下的日军火力阻击,脚下是湿滑陡峭的崖壁山路,部队每推进一步都要凭借极大的勇气和意志。日军第一四八联队主力从北向南,第一一三联队从南向北,夹击进攻江苴的第五十三军。第五十三军的两个师苦战至六月二十一日,终于攻下江苴。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8)

占领江苴的中美联军士兵在一块抽烟

在北斋公房方向,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依旧久攻不克。六月九日,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前来增援,马面关和桥头再次被日军占领。第五十四军命令第三十六师主力攻击桥头,协助第一九八师对北斋公房的再次进攻,第六军预备第二师也奉命前来增援。从怒江岸边陡立而上的峭壁间,山路两侧布满了日军的碉堡,远征军攻击部队一面艰苦地攀援,一面持续不断地消灭碉堡,官兵们装备的美式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发挥了作用,在火箭弹的轰击和火焰喷射器的烈焰中,日军被赶出地堡,在森林中四处逃命。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19)

国军用火箭筒攻击

接近位于山顶的北斋公房据点时,远征军官兵接到指令:撤离一千米,等着航空兵来收拾日军。官兵们撤到北斋公房北侧的丛林里,燃起篝火烤衣做饭,然后就听到了美军第十四航空队的战机呼啸而来。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0)

生火做饭开吃 看日军挨炸弹

九架侦察机先在怒江上空盘旋,随之向北斋公房俯冲扫射,同时发射了指示目标的彩色曳光弹,接着轰炸机就来了,成吨的航空炸弹倾泻在日军盘踞的地堡上,剧烈的爆炸声震撼山峦,地堡的残片和日军的残肢高高地腾起,地面上的远征军官兵欢呼雀跃。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1)

国军第十四空军的战机——食人鲨

从据点逃出来的日军,只能利用山林树木和地堡废墟顽抗,这是一种无可名状的绝望处境。他们从遥远的日本被征召而来,从没想到会命丧中国西南部连绝大多数中国人都罕至的高山之上。高山之上的景象令他们不寒而栗:云雾之中的高黎贡山峦,到处可见中国怒族、傈僳族、苗族、独龙族的妇女孩童为远征军官兵带路、运送物资和伤员;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2)

云南独龙族刀兵

青年们则手持打猎的枪支、弩箭和铁叉,与手持美式武器的远征军官兵一起,对他们进行毫不留情的追杀。追杀持续了三天,中国军民清除了崎岖山路两侧所有地堡里的残敌——“留下的是遍地敌尸、死马,那人血、马血混合的血浆与大雨后山间小道上的泥土拌合着,结成一种臭不可闻的殷黑色的泥巴”。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3)

云南怒族弓弩手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展开全面攻击后,重庆军事委员会鉴于中国驻印军已经开始攻击密支那,缅北的日军难以调兵增援滇西,随即决定将远征军全部兵力投入滇西反攻。并于五月二十一日下达了远征军主力乘机渡江,猛烈扩张战果,向腾冲、龙陵和芒市全线攻击的命令。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4)

中美军官讨论进攻部署

中国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当面日军,是以龙陵为防御核心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主力。在通往龙陵的沿途有两大据点:北为滇缅公路上的松山,南为康芒公路上的平戛,其中以松山据点最为坚固。在松山与龙陵之间防御的日军第一四六联队主力,自一九四二年占领松山以后,驱使大量当地劳工,在第五十六师团工兵部队的支持下,围绕松山核心阵地修筑了一系列永久性防御工事,大型地堡均由粗木和重型钢板构成,上面覆盖的泥土厚达三米以上,可以抵御重炮的轰击和航空炸弹的轰炸。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5)

日军松山堡垒工事内景,日军拍摄于1944年敌我两军隔江对峙期间

按照第十一集团军的计划,自五月二十九日开始,第七十一军主力附第六军新编第三十九师,自北向南,分别由惠通桥、攀枝花、军寨渡、火石地、打黑渡、七道河等渡口大规模强渡怒江。至六月二日,所有部队均顺利登上怒江西岸。集团军司令部得知日军后方空虚,决定以一部攻击腊勐和松山,主力直指龙陵和芒市。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6)

后续部队用牵引木筏运送士兵渡过怒江

从第十一集团军的作战计划上看,宋希濂试图先以两个军的兵力攻占平戛、象达和镇安街,进而攻克龙陵和芒市。如果得手,北面的松山日军会因后方补给线被截断而撤退。因此,他在攻击松山的方向上,只投入了新编第二十八师的八十二、八十三团,而把该师的八十四团划归第八十八师打龙陵去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无论对龙陵还是松山的敌情判断,中国远征军都作了过低的估计。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7)

远征军强渡怒江时宋希濂军长(左三)和道恩将军(左二)在怒江边准备渡江

新编第二十八师的两个团渡江时,两个美式榴弹炮团和一个山炮营的上百门火炮向江对岸猛烈轰击,天上还有九架美军的轰炸机助战,因此渡江时没有遇到日军的任何抵抗。过了江即是人马难行的陡峭山路,所幸在远征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下,一个中队的日军守军难以支撑,已从前沿竹子坡阵地撤退到腊勐,新编第二十八师八十二团官兵得以不战登上竹子坡。一上来他们便看见了矗立在眼前的阴登山,山上日军防御工事外的铁丝网在日落时分闪闪发光。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8)

中美盟军使用美国M1A1型75mm轻型榴弹炮(75山炮)炮击日军阵地

阴登山是一座形状如钟的小山,山顶处有一个约三十度左右的斜面,接下来便是六十度以上的陡坡。斜坡上的树木已被日军砍光,陡坡上依旧林木茂密。日军在山顶修筑的大量地堡,尽管数天来受到重炮的持续轰击和战机的猛烈轰炸,但看上去损坏得并不严重。

阴登山是松山日军的屏障。

松山附近几座山上的日军可从不同方向对阴登山进行火力支持。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29)

美军战机持续猛烈轰炸

六月四日,八十二团和八十三团在竹子坡修筑起临时工事,军直属山炮营也赶上来开设了阵地,准备第二天向阴登山发动进攻。可是,半夜时出了情况:大约二十三时左右,八十二团七连的李排长带队沿着前沿草丛中的小路巡逻,突然草丛里跃出一个黑影,刺刀瞬间便戳进了一名中国士兵的胸口。那名士兵大叫一声倒地的瞬间,李排长下意识地想把他扶起来,但感觉到一把刺刀正朝他刺来,他猛地一闪同时打开了冲锋枪的保险。对方的枪先响了,他一只手的两个手指被打断。李排长把冲锋枪的枪口直接戳向对方的胸膛,打出一串联发,然后指挥巡逻队一起开火。激烈的枪战后,击毙日军六人,日军消失在黑暗中。李排长专门查看了刺死中国士兵的那名日军的,从肩章上辨认出是一名军曹。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0)

八十二团在竹子坡修筑的临时工事

这一情况令中国官兵意识到,天亮后的进攻必是一场血战。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1)

日军夜袭

五日,新编第二十八师的两个团,在重炮和轰炸机的助战下,分别向阴登山和山脚下的腊勐发起进攻。八十三团经过激战冲进腊勐街,日军后撤。八十三团击溃日军的数次反击,切断了通往大坝的公路。之后,八十二团在攻击阴登山时,遭遇日军猛烈的火力抵抗。先头部队三营冲到山脚下开始攀爬陡坡,陡坡上的密林中到处都是日军暗藏的射手,三营只有以全方位的密集扫射开路,不顾伤亡地前仆后继向上推进。推进到陡坡与缓坡交界处时,由于缓坡上的树木乃至茅草都被日军清除,光秃秃的山顶上日军的主阵地清晰可见。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2)

国军阵地

远征军的炮火轰击开始延伸,三营的两个连在机枪掩护下发起第一次冲锋,可士兵们刚刚跃出棱线,就遭到来自南、北、西三面交叉火网的拦截。缓坡上没有任何隐蔽物,几十名士兵瞬间便倒在光溜溜的坡面上。只是,日军的拦截暴露了中国军队事先没有发现的暗火力点,炮兵立即校正射击。除了山炮营之外,怒江对岸的榴弹炮群也加入了对阴登山的轰击,日军的阵地上一时间硝烟弥漫。炮火打击后,八十二团连续组织三次冲锋,包括机枪连连长在内伤亡了百余人,直到天黑攻击仍没取得进展。官兵们只能在距山顶很近的棱线上挖掘战壕,准备天亮后再战。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3)

美军使用的M101榴弹炮

午夜里又出了情况:二十四时左右,日军潜行到八十二团棱线战壕的后方,刺死了两名中国哨兵,然后摸到机枪三连的阵地上。机枪三连班长聂正容正在给自己的机枪装填子弹,被日军从背后一刀刺死。他的惨叫声惊动了排长王保成,王排长正试图查看情况,富有战斗经验的副连长吴俊臣的枪响了。日军哇哇地叫喊着冲上来,机枪三连的六挺重机枪迅速扫射,密集的机枪子弹令日军无法招架。山顶上的日军冲下来企图接应,遭到中国官兵的火力拦截。待棱线上终于平静下来时,中国官兵立即抢救伤员,同时在战壕边清点出三十多具日军的。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4)

马克沁重机枪扫射

六日,八十二团使用了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数十挺轻重机枪掩护着步兵轮番冲锋。中国官兵曾一度冲上山顶,但很快就在日军的反击下再次退回到棱线上。这一天八十二团官兵伤亡数十人。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5)

攻击阴登山

七日,八十二团再次以两个营的兵力对阴登山实施攻击,摧毁了日军的几个地堡后又一次冲上山顶,没想到再次被日军反击下来。如此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日军只要还有一口气便不放下武器,最后时刻用手榴弹与冲杀过来的中国士兵同归于尽,那些身边没有手榴弹的则切腹自杀。向山顶冲击的远征军官兵还遇到一个令他们不知所措的情景:当一个地堡里的日军伤亡殆尽时,最后从地堡里冲出来的竟然是一群披头散发的女人——远征军官兵曾听说过日军阵地上有营妓——这些女人号叫着朝他们投掷手榴弹。中国官兵还吃惊地发现,日军修筑的地堡如此坚固,即使被大口径榴弹炮直接命中也可以毫发无损——一个地堡被炮火将顶部炸开,露出里面被数条铁轨支撑着的直径达一米多的原木和厚达两厘米的钢板,地堡内部因此损毁不大,且生活设备齐全。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6)

美军高射机枪平射日军阵地

阴登山山顶阵地上有一段四五十米的交通壕,是日军躲避猛烈炮击时唯一可以藏身的地方,也是中国官兵与日军肉搏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已经躺着上百具两军官兵的,交通壕内已被污血染成黑色。由于日军不断地反击,没有时间处理阵亡士兵,天气炎热,交战两军只能站在尸体上和血潭中进行着没完没了的冲锋和反击。这种情形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直到阴登山阵地上的日军在如此的消耗中被歼灭。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7)

白刃肉搏

新编第二十八师在阴登山血战的同时,王凌云的第二军攻占了平夏和象达;钟彬的第七十一军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配属新编第二十八师八十四团开始向龙陵推进。八十四团越过象达,插到龙陵与芒市之间的华达岭,击溃日军两个中队的阻击,占领龙陵至芒市公路上的要点放马桥;第八十七、第八十八两师于六月十日抵近龙陵近郊后,对外围的日军阵地发起猛攻,其前锋逐渐逼近龙陵城下。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8)

猛攻日军

龙陵日军城垣之坚固、作战意志之顽强、储备物资之充足,皆出乎中国远征军的预料。龙陵城外那些尚未被攻克的据点,虽已孤立无援仍各自为战,死拼死打,第八十七、第八十八师官兵反复攻击均未奏效。细雨绵绵,阴云密布,粮秣弹药消耗巨大而空投补充杯水车薪,从怒江边的渡口沿着狭窄山路的补给运输因异常艰难,所运物资难以支撑数万官兵的需求。由此,第七十一军对龙陵的攻击力度逐渐减弱。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39)

日军阵地

为了确保滇缅公路上的要冲龙陵,日军从腾冲方向派出一千五百名官兵,沿着腾冲至龙陵的公路南下增援,其前锋已经越过龙川江。第八十七师奉命前往迎敌,两军激战后双方的伤亡都很严重。十五日,增援日军调集重炮再次向第八十七师的阻击阵地突击,二〇五团据守的二五五高地被突破。亲自督率作战的张绍勋师长,眼看着战局不断恶化,“诚恐无法挽回,乃愤自杀,弹由左乳左肋下出”。张师长被送往后方由美军医生治疗,第八十七师副师长黄炎代理师长职务。与此同时,从芒市出发的六百余日军也向龙陵增援而来,新编第二十八师八十四团在龙陵以南的放马桥对其实施阻击,尽管八十四团的阻击阵地始终未丢,仍是让一部分日军突进了龙陵城。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0)

日军增援部队

集结在龙陵附近的日军,除了第五十六师团的第一一三、第一四六联队外,还得到了第五十三师团第一一九联队和第二师团第二十九联队的增援。日军开始向第七十一军发动反击。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1)

日军开始反击

尽管得到第二军一个团的增援,第七十一军的作战形势依然严峻,既要扫除龙陵的外围据点,还要阻击增援而来的日军,结果导致战斗持续数日后不但没能对龙陵城发起攻击,反而在日军的冲击下节节后退。危急时刻,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动用了预备队第八军。第八军荣誉第一师迅速推进,加入第七十军的作战,中日两军在龙陵城外围再次形成对峙。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2)

国军据守阵地

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认为,龙陵战事胶着的原因之一,即是腾冲方面的日军不断增援,而驻守腾冲的日军第一四八联队,由于兵力薄弱正在收缩防御线。于是,卫立煌决定先打腾冲。六月二十二日,卫立煌命令位于滇西战场北面的第二十集团军主力,迅速向西推进到固东至江苴一线,然后南下对腾冲实施攻击。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3)

国军向固东至江苴一线推进

腾冲,旧名腾越,位于高黎贡山西麓,东为龙川江,可通保山、大理,西为大盈江,可通密支那、八莫,北连片马、泸水,南临龙陵、芒市,锁钥滇缅,四通八达,是贯穿川滇、西出印缅的交通重镇。始建于明代的城墙,下部是巨石、上部是巨砖,高八米、厚四米,方圆周长四千米,蛇立五百年仍坚固无比。城池坐落于狭长的盆地中,飞凤山于城东,来凤山于城南,宝凤山于城西,高良山于城北,为天然环城屏障,诸山中以能俯瞰全城的来凤山最为险要。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4)

腾冲城景色

一九四二年五月十日,日军进占腾冲。经过两年的苦心经营,城外高地地堡密布,城垣和街市处处设防,腾冲已变为一座具有纵深防御空间的坚固堡垒,而且是滇西日军最大最坚固的据点。守城的日军大部为从江苴、明光等处南撤下来的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八联队主力,另外加之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残部,总兵力约二千余人,由第一四八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指挥。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5)

藏重康美

一九四四年七月二日拂晓,雨雾弥漫,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的两个军五个师,向腾冲外围日军据点发起进攻。左翼第五十三军先后攻克飞凤山和五八三〇高地,右翼第五十四军攻占蜚凤山和五一三八高地。战至七日,腾冲城外日军的据点基本被攻克,只有预备第二师攻击的来凤山仍处于两军激战中。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6)

来凤山被击毁日军汽车和轻型坦克

二十六日,中午时分,美军的三十架轰炸机、二十七架战斗机,对来凤山和腾冲城实施了猛烈轰炸。第二十集团军也集中其一百多门火炮猛轰来凤山日军阵地,一天之内发射的炮弹多达五千余发。在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来凤山上日军的堡垒一片火海。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7)

炮击来凤山日军阵地

预备第二师官兵随即发起总攻,奋力向山上攀登,用冲锋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扫荡残破工事里的日军。六团团长方诚亲率特务排冲到日军堡垒的射击死角,首先攻占了那条通往腾冲城内的隧道,然后把炸药包、爆破筒、火箭弹和手榴弹一股脑地塞进了主峰上的日军地堡里,六团官兵在随即响起的震天的爆炸声中蜂拥而上。主峰上日军的侧射火力威胁解除后,左右山峰的攻击部队连续肃清日军多个地堡,残余的日军开始向腾冲城收缩,来凤山被远征军官兵攻占。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8)

攻击的来凤山

腾冲已是一座孤城。

二十七日,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下达攻击命令:第五十四军附重迫击炮一营,攻击腾冲城南门、西门和北门,预备第二师负责固守城南面的来凤山;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附迫击炮一营和军直属山炮营,攻击东门,第一三〇师担任外围警戒。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49)

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将军

八月二日,远征军对腾冲城的攻击开始。

清晨,远征军的各种火炮向城内发射了三千多发炮弹,美军的六十多架战机同时对城垣实施了轮番轰炸。中午,第三十六师和第一九八师从南北两面同时发动冲击,官兵们先用炸药包破坏城墙,用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扫清城垣上的日军火力点,然后扛着竹梯强行登城。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0)

攻城战

日军的火力极其凶猛,拼死封堵城垣突破口,首先登城的第三十六师一〇七团二营二连,因后续部队上不来而陷于苦战,连长刘恩宪阵亡。第一九八师在城垣东北角的攻击,在日军的火力压制下很难接近城垣,只能冲到距城垣二百米处构筑工事。第一一六师在东门的攻击也不顺利,连续攻克城垣边的四座地堡后,攻入东门外的帮办衙门。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1)

国军突入东门

四日,美军战机的轰炸更加猛烈,把西南城垣也炸开一个缺口,第三十六师和第一九八师官兵乘势突入。一〇七团二营的数十名官兵组成敢死队与反击的日军死战,后续的两个连拼死增援,终于占据了缺口处日军的两处地堡,但日军的侧射火力十分猛烈,缺口处的中国官兵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2)

国军军营

腾冲城垣之坚固,日军防御体系之完备,令远征军官兵激战两天终是没能攻破腾冲城垣。日军在城垣上构建了三层火力网,每隔几米就修筑一个碉堡或机枪掩体,城墙的中部和底部也开凿了无数射击孔。腾冲城垣的东、西、北三面地势开阔,攻击部队接近城垣十分困难。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3)

突击腾冲城

日军破译了远征军第五十四军军长方天的电报:“连日经数次肉搏攻击,大量伤亡,并未奏效,希空军配合攻击,将城墙炸出突破口以便突入。同时,方军长还要求空运两万枚手榴弹来。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4)

方天军长

来自天空的炸弹和地面的手榴弹是日军最怕的。

果然,八月五日晨,美军战机又一次飞临腾冲上空。十五架B-25轰炸机专门向城墙俯冲投弹,轰炸持续了整整一天,把腾冲城墙炸出十个大小不等的缺口。但是,向缺口冲锋的中国官兵在日军严密火力网的阻击下依旧伤亡惨重。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5)

猛攻腾冲城

六日,美军一下子来了三十二架战机,继续对腾冲城垣实施不间断轰炸,这一次把南城楼炸塌了。第三十六师官兵不顾侧射火力带来的伤亡强行攻击,一〇七团一部在南城楼缺口处登城,一〇六团在西南缺口处登城,日军一次次地反击,最后骑兵连加入了战斗,终于巩固了突破口。

伤亡惨重的第三十六师被预备第二师替换下来。腾冲城内的日军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至此,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对腾冲城的攻击已持续一月有余。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6)

猛攻腾冲城

日军区区两千人,火炮和机枪数量有限,且粮弹供给中断,面对的是中国军队装备精良的两个军和美军航空兵的全力作战,无论从哪方面讲,腾冲日军覆灭的下场已定。但是,谁也没想到,在城垣已经残破,中国官兵占据着多处城垣缺口的情况下,从八月十日起,腾冲城内残存的日军竟仍固守城池达一个月。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7)

防守的日军

美军的运输机不断地运来弹药和给养。

十三日,腾冲城内的日军大祸临头了:二十四架美军战机对城内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数枚重磅航空炸弹直接命中了位于城东门的日军指挥部,指挥官藏重康美大佐等三十二人被当场炸死。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8)

腾冲的藏重康美倭冢

得知城里的日守军没有了指挥官,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下令再次总攻。

但是,直到十八日,中国官兵的攻击还是没有进展。

接替藏重康美指挥的是太田正人大尉。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59)

腾冲攻坚战

十九日,第二十集团军发起第三次总攻:第五十四军第一九八师、第三十六师、预备第二师和第五十三军第一一六师,分别肃清城外残敌,同时从四面进攻城垣。当晚,第一九八师五九四团在南门外秘密设置了重机枪掩体,百余名官兵潜伏在事先埋好炸药的城垣下。攻击开始后,五九四团的二十挺重机枪一起开火,城垣下的官兵引爆了炸药,腾冲城南门附近被炸开了两个缺口,后续部队立即向缺口处冲锋。下午,第一九八师和预备第二师之间的城垣被攻占。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0)

国军第53、54军对从炸塌的城墙缺口突入城内,与日军展开巷战

二十日拂晓,第一一六师三四六团在城东门成功登城。预备第二师一部从城西城垣突入市区,先后攻占东岳庙、电报局和督办公署。接着,第一九八师五九三团和五九四团以及第三十六师也突入市区。接下来的巷战进行得异常残酷,日军在每一条街巷、每一座房屋,每一个屋顶和每一处拐角都设置了交叉火力,中国官兵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生命代价。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1)

腾冲巷战

第一一六师搜索连代理连长蔡斌回忆:

我们和一九八师打进南门街,共同围攻秀峰山日军据点。这时满街全是正在着火冒烟的残梁断柱,破砖烂瓦都是烫的,一下雨砖瓦还会“嗞嗞”作响。到处是枪声,到处是敌我双方官兵的阵亡士兵,三五个躺在一起的也不少。新鲜的红血和凝固的黑血混在一起,红血消在黑血上,手榴弹一炸,苍蝇就成堆地飞起来。我在上海、武汉都和日本人干过,但没有像在腾冲时这么惨烈。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2)

血战攻防

腾冲日军进行的是决死之战,那些只剩一只眼、一只手、一只脚的伤兵仍心甘情愿地在战场上作战。太田正人向师团发去战报说,腾冲守军已经无所顾忌,唯独“渴望得到手榴弹”。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3)

腾冲城逐屋争夺,国军士兵用美式“巴祖卡”火箭筒对据守的日军攻击

巷战进行了半个多月后,腾冲依旧还有半个市区在日军手里。而一个消息令人格外焦灼:日军第三十三军正在调集兵力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反扑。

蒋介石发来电报称:国军名誉沉浮即在今日。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4)

美军用150毫米迫击炮轰击腾冲顽抗的日军 大快人心

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三十日下令:“饬即迅速攻克腾城,兹特规定自明(三十一)日起,限五天内将各该军攻击区域内之敌肃清,并将每日进展情形具报。如有观望不前,或借故推倭,不能如限肃清,致使外敌增援,影响整个计划者,各该军长、师长应负贻误之责。

三十一日,巷战中的日军被逐步压缩。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5)

围歼城内日军

但是,十天之后,城内的残留日军依旧在抵抗。

九月九日,蒋介石的电报又到了:“腾冲必须在九月十八日国耻日之前夺回。

十日,十架日军战机冒险飞来企图挽救危局,当即被美军战机击落了四架,其余仓皇而逃。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6)

美军捆绑汽油桶,准备空投

腾冲城内由太田正人指挥的日军只剩下七十人,收缩在东城一角面临着末日。——“市区的惨状远非野战,逐次被追到城内东北角的守备兵,在瓦砾中忍耐着城墙倒塌声和火焰喷射器的火焰,仍以超人的毅力继续死斗。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7)

国军装甲部队突入腾冲 日军末日来临

十一日,几十个日军由东城垣缺口处跑出,向城东的饮马河附近逃窜,当即被中国官兵阻截,未被打死的残敌又跑回城内。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8)

腾冲战役的国军士兵在阵亡的日军士兵身上寻找到的战利品——军旗

十二晚,太田正人认为,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他向军司令官和师团长发出了诀别电报:“我等辜负军、师团长官期待,深感歉憾,现已焚毁军旗,准备全体一齐冲入敌阵。

第二天,太田正人大尉带领残部进行自杀式反扑,全部被击毙。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69)

缴获的日军联队军旗

边陲名城腾冲,一九四二年被日军占领,两年后已成一片废墟。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0)

腾冲友谊之火

而中国远征军对一座小城的收复战,竟然伤亡了上万名士兵和上千名军官。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1)

腾冲古城

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战后报告:

……于马(二十一日)晨开始向城内之敌攻击,我预二师、一九八师、三十六师、一一六师各主力奋勇直前,由南面城墙下城,突入市区,激烈巷战于马展关。惟城内人烟稠密,房屋连椽,大都坚实难破。且顽敌家家设防,街巷堡垒,星列棋布,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折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沿。嗣以各部损失惨重,而各级预备队既早用罄,又无援兵以济急难,不得已将原任南甸、腾龙桥阻敌增援之一三〇师调入腾城,聊增实力。苦战二十余昼夜,所赖将士忠勇,克敌致果,业于九月十四日将困守腾城之敌全部歼灭。青白之旗乃复飘扬边陲重镇,万民鼓舞,同声庆幸。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2)

收复腾冲的远征军伤兵

综合自渡江起,至克服腾冲止,所历大小战役四十余次,共生俘敌军官四员,士兵六十余名,营妓十八名。毙敌少将指挥官及藏重康美大佐联队长以下军官一百余员,士兵六千余名。卤获野山炮七门,步兵炮六门,迫击炮十门,重机枪十九挺,轻机枪四十七挺,步、骑枪千余支,汽车十余辆,有、无线电机二十五部,及其它军用品无算,我亦伤亡官佐一千三百三十四员,士兵一万七千二百七十五名。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3)

被击毙的日军

腾冲之战结束后,军民于城西南一公里处的来凤山北麓修建了一座国殇墓园,将阵亡在这片边陲之地的近万名将士遗骸安葬在这里。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4)

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

图片里这些墓中长眠的是陆军中将.抗日烈士寸性奇将军。后面陪伴他的便是那3168座排列整齐,傲然挺立的碑石,每一座碑石上面都刻着当年攻城烈士的姓名,籍贯,军衔,职务等,下面均葬有阵亡官兵的骨灰罐。在另一个世界,将军仍然领着他的官兵继续杀敌报国………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5)

国殇墓园一角

腾冲县县长张问德曾经流著眼泪道出了腾冲广大人民的心声,腾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外省人,他们如果牺牲了,腾冲人为他们立碑;他们如果留下来,腾冲人把女儿嫁给他们;他们如果伤残了,腾冲人为他们养老送终……腾冲人民默默地履行著自己的诺言。

腾冲之战强渡怒江(再征缅甸三怒江反击战)(76)

年年岁岁,国殇墓园内花树繁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