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49年,已是70岁高龄的司马懿,趁着大将军曹爽伴随皇帝曹芳出京祭祖之时,号令三军封闭京城,卸了曹爽军权,屠杀曹家5000余人,将权利牢牢握在手中,为司马家篡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司马懿为何70岁才篡夺曹家的天下?是临时起意还是蓄谋已久?他究竟在害怕什么?又为何会有那么多人追随他?我说司马懿其实是个大忠臣你信吗。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1)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无能,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而起,其中以张氏三兄弟为首的黄巾军势力最为庞大,人数一度高达数十万。都说乱世出英雄,各地官员诸侯纷纷建立自己的武装,一边抵抗黄巾军,一边培养自己的势力,短短一年的时间,黄巾之乱就被平定了。

群雄却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如袁绍、孙坚、刘表等,之后经过不断地吞并扩张,形成曹魏、孙吴、蜀汉三足鼎立之势,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谁都没有站到最后,最后一统天下的竟是与他们实力天差地别的司马家族。

而这一切都跟司马懿有着莫大的关系,司马家往上三代都是官,称得上是名门望族,而司马懿作为家族的传奇人物,年少时便展露出过人的才能,在郡中颇有名声。

公元201年,46岁的曹操还在担任“司空”一职,听说司马懿22岁就有如此名声后,便派人征聘他给自己打工。司马懿本人是十分抗拒的,因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宦官之后,是奸佞中的奸佞,给他打工脊梁骨都得被人戳断。

司马懿便谎称自己犯了风痹病,人已经瘫了,那曹孟德是什么人,老奸巨猾怎么会相信如此巧合的事情?便派人去探查。司马懿往床上一躺就是半个月,嘴歪眼斜直吐白沫,身上捂出湿疹也不带动的,曹操听闻后,也就打消了让司马懿给自己打工的念头。

转眼又过去了7年,曹操摇身一变成了丞相,他的堂弟曹洪是大老粗一个,跟不上曹操的脚步,便邀请司马懿给他当个秘书,司马懿不想跟曹家扯上关系,就拄个拐杖谎称自己瘸了,去不了。

结果这事让曹操知道了,瞬间就明白司马懿是在装病,便又派人去喊司马懿打工,但这次是强制,要是司马懿敢找什么借口,就直接抓起来丢进大牢。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2)

司马懿跪了

司马懿没办法,只能进厂做了一名“文学掾”,说白了就是在曹家当家教。估计已经有小伙伴看出来了,曹操两次征聘司马懿出山,不会就为了捞一个教书先生吧?还是说有意羞辱司马懿?

其实真相十分的现实,当时曹操广纳贤才,手下有的是人才、谋士,例如程昱、荀彧、贾诩等老先生,都是一等一的高人,司马懿那时候还不到30岁,曹操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征聘他做官,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司马懿他爹:司马防,这人属于东汉官僚的老资历,不好管。

司马懿没有展现机会,也乐得清静自在,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保持低调,不显山不露水,但随着汉室不断衰弱,曹家势力不断地扩大,司马懿也看到了建功立业的希望,便开始为曹操效力,屡立奇功。

曹操这才意识到司马懿谋略的可怕之处,但对于这种全才,曹操却不敢百分百信任,因为他觉得就算自己也没办法完全压制司马懿,俗话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

适逢三国乱世,所以曹操从不让司马懿接触兵权,甚至连文职也不给他安排,而是让司马懿去当曹丕的老师,曹丕只比司马懿小八岁,两人年纪相仿很是谈得来,长期相处下来关系日渐深厚,而曹丕在司马懿的教导下,更是声望日益剧增。

曹操曾嘱咐曹丕千万小心司马懿,称司马懿不是甘于人臣的人,早晚会夺走你的一切。曹操甚至想过替曹丕除掉司马懿,但是在曹丕的维护下,司马懿安然度过难关,成功活到了曹丕上位。

曹操是人精,他到死都没有称帝,因为他和皇帝之间只差一个名分而已,何必要迈出“篡逆”这一步。但曹丕上位后,直接篡汉自立,自称大魏皇帝。

曹丕也是个狠人,深知司马懿的逆天才能,便处处限制,不肯让他做大,司马懿也不埋怨,只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曹丕虽然和曹操一样生性多疑,但他自己会看,对司马懿逐渐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3)

曹丕与司马懿

可惜不等他重用司马懿,自己就一命呜呼了,临终前,曹丕令曹真、曹休、司马懿和陈群做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并特别嘱咐曹叡一定要无条件的信任这四位大臣,这就算是托孤了。

结果曹叡也是个狠人,一番封赏明升暗降,将四人的权利架空,一人给了一支兵马,就送去了边疆,替他守卫天下,将权利牢牢地握在自己手中。

对于司马懿,他更是有多远送多远,不肯让司马懿掌握一点权利,在曹丕和曹叡爷俩的努力打压下,宗亲国戚是一点威胁都不剩了,结果曹叡和曹丕一样短命,还没享受享受就不行了。

只能将八岁的曹芳送上皇位,托孤给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一个曹家人一个外臣,曹叡为的就是让他们两个互相制衡,但他还是对自家人要偏心一些,导致曹爽的权利要比司马懿高上一头。

待到曹芳继位后,曹爽便开始打压司马懿,争夺权势。司马懿主动示弱,再次装病退出风暴中心,曹爽大权在握飞扬跋扈,惹得众臣怨声载道,恨不得将其除之而后快。

公元249年,曹爽陪伴曹芳出京祭祖,司马懿趁机以太后的名义命令三军封锁城门,劝曹爽投降并安全送回曹芳,并向洛水发誓不杀曹爽。

曹爽遂放弃兵权投降,被关进大牢,后与曹家5000余人人头落地,司马家十余人加官进爵,从这一刻起,曹魏的江山便彻底进了司马家的口袋,而司马懿和曹操一样,到死都没有称帝,最终被孙子追封为宣皇帝。

司马懿作为谋士,前期默默无闻,但活得久熬死了所有大能,天下无双后屡立战功,曾率大军擒斩孟达,成功抵御诸葛亮的两次北伐,还平定过辽东地区,对当时的农耕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曹丕、曹叡能活的久一点的话,先送走司马懿,司马懿定是青史留名的大忠臣。

前30年休养生息,后40年为曹家立下不世之功,送走曹家三代人,最终为司马家夺得天下。回顾他的奋斗史,可谓险象迭生,但他为何非要在70岁这年夺位,依旧是个谜,到底是他蓄谋已久,却苦苦不得时机;还是被曹爽逼不得已,才狠心出手?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4)

我们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经过。

司马师废了曹芳、司马昭杀了曹髦、司马炎篡了曹奂,我们自然而然便觉得司马家都不是好人,尤其是司马懿,实属三国第一白眼狼。

但问题是司马懿从来没有欺负过曹家人,甚至曹家的繁荣与他脱不了关系,反倒是曹家不断在刁难司马懿,是不是突然觉得有些误会司马懿了?

曹操、曹丕都是狠角色,将权利牢牢地握在手中,司马懿无论是忠臣还是内奸,都只能乖乖做小绵羊,咱们也不好下手分析。

到了曹叡时,司马懿更是被塞了一支兵马,就被送到边疆去了,中央权力他是一点没有,但俗话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一旦司马懿兵权在握,并打出自己的威望,那对曹家的威胁就大了。

而司马懿也确实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斩杀孟达、耗死诸葛亮、驱赶诸葛瑾、踏平公孙渊,让司马家一跃成为了最有威望的豪门,曹睿眼看就要不行了,为了制衡司马懿,直接将侯二代曹爽提拔为大将军。

这就好比直接将没有工作经验的亲戚家孩子,直接提拔到了公司董事长的位置,而伺候了三代老板的司马懿却是个副董,你说气不气?

曹爽没有工作经验,起初还能小心翼翼的司马懿合作,司马懿也对他十分有礼,结果在一群小年轻的鼓动下,曹爽开始排挤以司马懿为首的老臣。

依旧是曹家老一套的明升暗降,司马懿与其心腹虽然看起来晋升了官职,兵权却被削去了,曹爽趁机安排自己的兄弟、心腹顶上,牢牢地将京城内外关键枢纽控制在自己手中。

大小事务也不再询问司马懿的意见,眼看曹爽蹬鼻子上脸,已经将司马懿踩在了脚下,就是圣人来了也得有火气,但公然与大权在握的曹爽作对,显然太不明智。

曹爽一看司马懿如此不堪一击,更是飞扬跋扈,小弟们跟谁有矛盾,曹爽就把谁贬官外放,结下不少梁子。而司马懿则是看准时机,将这些看不惯曹爽的人,拉进自己的队伍。

公元240年,孙权觉得曹芳年纪小好欺负,便大举北伐,结果却让司马懿团队威望大大增高;曹爽在小弟们的鼓动下,对蜀汉发起进攻,结果损兵折将,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

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疯狂发展党羽打压望族,就连太后也跟着遭殃,司马懿就在一旁静静地吃瓜围观,谁遭殃了就给人家递一块西瓜,一起骂娘。

公元247年,司马懿明面上装病示弱退出圈子,暗中休养生息,静待时机,他儿子司马师手里掌管着一部分禁军,司马师怕人手不够,暗中还豢养三千死侍,只待司马懿出手。

就连曹爽内部也被司马懿给渗透了,大多数将士不愿意对抗司马懿,士兵们更不想死在自己人手里。

公元249年,曹爽跟随曹芳去往高平陵祭祖,司马懿直接率领三军封锁京城,将曹爽定位乱臣贼子,并劝他缴械投降,曹爽实在没办法,就认命了。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5)

曹爽跪了

司马懿拿下曹爽后,只诛杀带头为恶者,其余一概赦免,就连曹爽昔日部下,也只是走了个形式,罢官后立刻又给重用了,朝廷内外一片叫好。

还有人以为司马懿把人得罪完了,便想造司马懿的反,结果被人唾骂直接投降。之后曹芳策命司马懿为相国、封郡公,却都被司马懿给拒绝了,看看人家,战功赫赫却不求封赏,妥妥的忠臣。

怎么能因为儿孙做的事背黑锅呢?其实这都是套路,比如说,有两个小孩一块调皮,一个长大后成了朱元璋,另一个成了秦桧,人们就会夸朱元璋说男孩不调皮没出息;又会骂秦桧调皮没出息。

司马炎夺了曹家的天下,人们就会反推到司马懿身上,又会反推司马懿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篡位,这都无可厚非。

司马懿牛就牛在两点,一是活得久,在人均寿命只有三十岁的古代,曹丕、曹叡接连早逝,而司马懿却活了70多岁,不仅送走了曹家三代人,更是熬死各路大佬。

二是运气,虽然曹家一直有意限制他的发展,但是无意中还是为他铺垫了太多,一步步将他送上了权利的巅峰,而司马懿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会走到这一步。

大汉王朝实权掌握在“三公”手中,而皇帝则掌握着罢免三公的权利,这一机制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漏洞,直到曹操出现,所有的实权都掌握在他一人手中,无论是做司空,还是做丞相。

同时曹操对曹丕叮嘱,千万小心司马懿,控制不住就将他除掉,而曹丕却相信自己的判断,将司马懿提拔为了没有实权,但地位很高的二号人物。

曹丕大肆打压后宫外戚,将兵权交给身为远支宗室的“夏侯家族”和“曹家”,诸葛亮反复北伐由曹家抵御,而司马懿作为督军,多次间接参与到军事之中,逐渐积累了不少威望。

结果赶巧的是,曹家无论老小,竟然都走在了司马懿前面,眼看诸葛亮还在北伐,没办法只能让司马懿上了,结果诸葛亮北伐没能兴复汉室,却成就了司马懿。

诸葛亮一死,曹魏立刻将司马懿回调,不敢再让他接触兵权,结果硬仗面前实在无人可用,只能让司马懿出马,这一去一回就成了魏国的最高武职:大司马。

在他立下赫赫战功积累威望的同时,他也不断地被任命为辅政大臣,所谓的辅政大臣,就是代替皇帝行使职权的人,相当于诸葛亮被托孤了。

司马懿熬死了几代人:司马懿究竟在害怕什么(6)

曹操让司马懿辅佐曹丕,曹丕早猝;曹丕让司马懿给曹叡当辅政大臣,曹叡早猝,连个孩子都没有,只能让养子曹芳来,本来司马懿不在辅政大臣名单内的,结果孙资和刘放俩人不想让夏侯献和曹肇当辅政大臣,就想尽办法把司马懿和曹爽送进去了。

结果就是曹爽踩在司马懿头上十年,把司马懿惹火了,看准时机直接咔嚓了曹家5000人,还被朝臣拍手叫绝,顺便把司马家推上了权利的顶峰,无论司马懿自己有没有这个想法。

反正他只享受了两年大权在握的生活,和曹操比实在差太远了,所以司马懿究竟是忠是奸,相信大家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讲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一点:不要人云亦云,先入为主的去看待某人某事,一定要用一颗平常心客观的去看,去分析,相信大家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