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国演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三国演义诸葛亮真正有这么厉害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三国演义诸葛亮真正有这么厉害吗
提起《三国演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
义薄云天的武圣关云长,武艺冠绝天下的吕布,仁义无双的皇叔刘玄德……
这些人物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要说哪个人物是《三国演义》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我想大部分的回答都会是他——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可谓是算无遗策,从一开始的火烧博望坡,到赤壁之战时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给人一种无所不知的感受。
以至于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这样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与演义中的形象又有着怎样的差别呢?
三顾茅庐,如鱼得水诸葛亮,字孔明,在公元181年,他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诸葛家是当地的大族,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是朝廷的官员。按理来说,诸葛亮的生活应当衣食无忧,可是他的童年却不算美好。
在诸葛亮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五年之后,他的父亲也去世了。于是年仅八岁的诸葛亮只能一直跟随着自己的叔父生活。
等到自己的叔父也去世了之后,他便独自一人来到了隆中居住,依靠着种地为生。在种地的时候,诸葛亮还常常唱着《梁甫吟》,并常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其他的人听到诸葛亮的话,无一不讥笑他,没有人相信他有那两人的才能。
他们一个帮助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另一个则率领燕国的军队以弱胜强,连克齐国七十城。
只有诸葛亮的好朋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有着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只不过如今没有被人发觉。
公元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前来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听闻刘备的到来,亲自出城迎接,并让刘备驻扎在了新野。
刘备在新野驻军之后,求贤若渴,四处拜访荆州的名士。终于有一天,一位名叫徐庶的人前来拜访,并向刘备推荐了自己的好友诸葛亮。
在正史之中,徐庶并不是离开刘备时才向他推举诸葛亮,而是一来到刘备帐下便向他推荐了诸葛亮。
刘备听到徐庶的推荐,本想让徐庶将诸葛亮带来,但徐庶却摇了摇头,说道:“想要请诸葛亮出山,还需要您亲自去请他才对。”听到这话,刘备于是亲自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三顾茅庐的过程只有短短的一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除了这句话外,便没有其他多余的描写了。
但《三国志》中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记录的却是非常的详尽。我们也能够从诸葛亮提出的三分天下的策略中感觉到诸葛亮的政治才能。
刘备和诸葛亮见面后,听完了诸葛亮的《隆中对》后,也不由地发出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如今我们也用如鱼得水这个成语来比喻遇到了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上屋抽梯诸葛亮跟随刘备后,并没有和演义之中一般火烧博望坡。在历史上,火烧博望坡实际上是刘备的计策,这件事发生在公元202年,而公元205年诸葛亮才加入刘备的麾下。
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公元208年,由于刘表的夫人蔡氏常常在刘表的面前说刘琦的坏话,刘表渐渐地开始讨厌自己的长子刘琦,而开始慢慢宠爱自己的次子刘琮。
刘琦感到自己的父亲对自己有所不满,不知如何是好。恰好当时刘琦和诸葛亮的关系很好,于是刘琦多次请教诸葛亮如何处理眼前的局面。诸葛亮不想涉足刘表的家事,于是屡次拒绝刘琦的请求。
刘琦见诸葛亮不肯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就想出了一个计策来逼迫诸葛亮。
一天,刘琦邀请诸葛亮前来游玩,并邀请诸葛亮和自己一同登台饮酒。正当二人喝酒喝得尽兴的时候,刘琦屏退左右,并让下人将楼梯抽走。
然后对着诸葛亮说道:“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不?”
现在我们上不着天,脚不着地,您说出来的话,只会被我的耳朵听到,不会有第二个人听到了,现在你总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看见刘琦这番架势,知道如果自己不为他出谋划策怕是难以脱身,于是开口说道:“您难道不知道春秋时期,晋公子申生留在宫内遭受谋害,而重耳逃亡在外却得到安全的故事吗?”
听完这话后,刘琦茅塞顿开。没过多久,江夏太守黄祖死了,刘琦趁机前往江夏,接任了江夏太守。这个故事也是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的由来。
联孙抗曹同年八月,刘表病逝。刚统一北方的曹操想趁此机会夺取荆州,他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诸葛亮曾劝说刘备趁曹操还没到来的时候,夺取荆州。但刘备却念及同宗之情,拒绝了诸葛亮。
拒绝了诸葛亮提议的刘备只能率军队和百姓南逃,但最后还是被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并被曹军击破。徐庶的母亲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曹操抓住。因为担心母亲的处境,徐庶便离开了刘备。
诸葛亮跟随刘备一路来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他知道单单凭借刘备一人是不足以和曹操对抗的。
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建议道:“现在形势危急,不如让我去江东说服孙权和您一同抗击曹操。”
同年,诸葛亮前往柴桑(今江西九江),面见孙权。诸葛亮先是为孙权分析了天下局势,随后对孙权说道:“您如果能起用东吴的军队与中原的曹军相抗衡,就应该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与之相抗衡,何不就此搁下武器、解除盔甲,向对方俯首称臣呢!现在您表面上说服从曹操,内心里又犹豫不决,情势危急而不当机立断,大祸即在眼前啊!”
孙权反问诸葛亮:“你家主公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说道:“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操而不投降受辱,我家主公乃大汉皇室的后裔,怎么能投降曹操呢?”
诸葛亮又为孙权详细地分析了双方的实力对比,曹操从北方长途跋涉而来,军队已经很疲惫了,加上北方人不善水战,只要孙刘联合,定能击败曹操。
孙权听后,觉得诸葛亮说得很有道理,决定连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同年十一月,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曹操只能返回北方。
与《三国演义》不同,真正的历史上,诸葛亮既没有草船借箭,也没有借东风,这些都是罗贯中老先生虚构出的故事。
夺取益州同年十二月,刘备趁着曹操返回北方,对荆州南部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一举拿下荆州四郡,并实际控制其中的零陵、桂阳、长沙三郡。
公元211年,刘璋听信了张松的建议,邀请刘备派兵入益州,保护益州的安全。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答应了刘璋的要求。
公元212年十二月,刘璋与刘备决裂。
公元214年,刘璋出城投降,刘备将益州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
诸葛亮则被任命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负责在刘备外出打仗之时,守卫成都,并负责刘备出征所需要的粮食和钱财的供应。
公元前219年,刘备和曹操双方在汉中进行对峙。在手下的劝说下,在成都坐镇后方的诸葛亮决定派兵支援刘备。最后,刘备获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
至此,天下三分的格局已经初步实现。
辅佐后主然而谁也没能想到,汉中之战竟是刘备人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
公元219年冬季,孙权撕毁了和刘备的盟约,派遣吕蒙白衣渡江,关于战死,荆州也落入东吴之手。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
公元221年,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称帝,国号为汉,并任命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军伐吴,却最终兵败夷陵。
公元223年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
并对诸葛亮说道:“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听后,痛哭流涕,答道:“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同年四月,刘备逝世,刘禅即位。刘禅即位后,先封赏诸葛亮为武乡侯,随后又任命其为益州牧。益州的政事,无论是大是小,刘禅全都交由诸葛亮决定。
公元225年春,诸葛亮前去讨伐孟获,最终在秋天平定叛乱,在十二月班师回朝。在这场战役之中,蜀汉获得了大量的资源,为之后的北伐奠定了基础。
在公元226年至公元234年间,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尽管在局部地区获得了胜利,但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返回成都之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公元263年,刘禅下令为诸葛亮修建祠庙。
诸葛亮死后,依照其遗愿,最后将其葬在汉中定军山,现如今的武侯祠便是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所建。武侯祠也是唯一一座君臣合祭的祠庙。
总结相比于《三国演义》中智力超群的诸葛亮,我觉得历史之中的诸葛亮更加的令人感到惊艳。政治上他为官清廉,以律法治国。他在《出师表》中这样写道:“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在军事上,他南征南蛮,七擒孟获,五次北伐中原。诸葛亮还写下了诸多的军事著作,并且改良了器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诸葛连弩了。
经济上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并且修建水利工程,灌溉农田。直到现在,诸葛亮修建的“山河堰”水利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除此之外,诸葛亮在书法、音乐、绘画上均有一定的造诣。可以说,历史上的诸葛丞相也许智力并没有《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神乎其神,但绝对能称得上是全才了。纵观整个三国,很难能再找到一个和诸葛丞相这般样样精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