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但是,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其生母的资料居然“语焉不详”,这当然会引起各路史学家的“深究”。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1)

作为雍正帝的接班人,储君亲生母亲的“民族”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政治走向,更牵扯着复杂的民族矛盾。根据正史《清史稿》的说法,其母为“四品典仪凌柱女”。然而,在民间,关于这位皇帝的出生地和他的亲生母亲,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热点。

乾隆自己反复强调,他出生在“雍和宫”,在他的诗和诗注中,也曾反复暗示。关于这个说法,他的父亲倒是从没有“证实”过。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么理解,这是他自己的认为呢?乾隆曾写下 “斋阁东厢胥熟路,忆亲唯念我初生”,指出雍和宫东厢房,就是其出生地。

皇帝本人都这么确定了,应该不会有错吧?乾隆曾写下诗注:“雍正年间遂永居宫内”,反复强调自己的出生地,是不是他有所耳闻外界的“谣言”,特意用这种方式来“辟谣”?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2)

然而,却有一种说法是:乾隆生在避暑山庄。

乾隆年间,有个叫管世铭的朝中官员,是乾隆34年的进士,后来进入军机处工作,知道了不少“宫廷八卦”。有一次,他随皇帝同去避暑山庄木兰秋狝,这期间,写下了不少名诗,其中,有一首诗就说道了皇帝的出生地:

“庆善祥开华渚虹,降生犹忆旧时宫。

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

狮子园是一处皇家园林,康熙来热河避暑时,皇子们也会伴行,狮子园就是雍亲王的住处。很多人于是认为:这个地方就是他的出生地。

1796年,乾隆帝在避暑山庄中度过了他的86岁的生日,嘉庆帝也跟着去了,还写了贺诗,并在诗后写下自己的解释,说:康熙写下“避暑山庄”的匾额,而自己父亲正好出生在“避暑山庄”,这真是值得可喜可贺因缘呀!

不过,身为儿子,对于父亲出生地这样敏感的问题,也不能“妄猜”。所以,这种说法,有可能就是一般的 “泛指”。第二年,乾隆帝又来此处庆生了,他的儿子继续写诗祝寿,这次写的就非常明确了,“敬惟皇父以辛卯岁,诞生于山庄都福之庭。”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3)

不过,十几年以后,嘉庆帝却“改口风”了,这又是为何?

按照规矩,每一位皇帝都要为前任皇帝写“传”,记载他们生平、言行举止以及训谕。大臣们写好后,他当然得认真检查,一看这出生地,怎么都是雍和宫?于是,他就下令让大臣们好好核查。这时,刘凤浩站了出来,这位翰林出生的文华殿大学士,果然学识非凡。

刘凤浩将乾隆写的所有的诗都翻了个遍,然后,将提及出生地“雍和宫”的地方,都加上了小黄签。嘉庆帝一看,问题严重了,他可不能和先帝对着干,于是,他放弃了自己原先的说法,同意了他父亲乾隆在诗上的“说法”。

其实,出生地在哪里,儿子真的不需要和父亲如此较真。 不过,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有意思”。

1820年,嘉庆帝避暑时突然驾崩了。当时的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等,在撰写嘉庆《遗诏》中,居然又采用了“乾隆帝生于避暑山庄”这一说法。这难道仅仅是一时大意吗?还是这“避暑山庄”本就是大臣们记忆中的“真相”?

不过,道光帝“及时”发现了这一“失误”,将发往各藩属国的《遗诏》给“截”了回来。然后,将它给改了,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文字“我祖、考神御在焉,予复何憾!”不是出生地在此,而是画像挂在了这里了。

这个好改,但是,以前道光帝写的那些诗,岂不是都要修改?但是,这些诗已经流传了很久“深入”民间了,根本无法将“痕迹”完全抹去,这样做只会让大家更加怀疑。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4)

乾隆皇帝究竟出生在哪?普通老百姓也许认为:这根本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对于这位皇帝而言,他的出生地,可是与他的生母密切“捆绑”着。正史说是“出身名门”,而民间流传的说法却是“出身微贱”。什么宫女啦,村姑等等,各种身份都出来了。

1711年7月26日,康熙来到避暑山庄,胤禛当日同行,到了9月22日康熙才回。这期间,8月13日,乾隆出生。所以,根据这个日期推算,其生母不可能挺着个大肚子跑到外地,又或者是真的另有她人?所以,这个时候,各路说法就都出来了。

一说,其母亲是陈世倌的夫人。陈世倌,人称陈阁老,浙江海宁大学是。如今的旧宅,还保留着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帝亲自书写的。说是,那一年两家同时都生了小孩,雍正想看看陈家小孩,就让陈家抱了小孩入府。谁知,陈家人出府才发现,男孩儿变成女孩儿。

之后,陈家觉得这件事情太大了,也就没有再敢声张。后来的很多影视剧中,都“借鉴”这一说法,说:乾隆为何多次出巡江南,六次中就有四次住在陈家,其目的,就是为了“见见”他的生父生母。但是,有史学家考证,这一切都是“无稽之谈”罢了。

《海宁陈家》一书作者孟森曾撰专文辩驳其非,《清史探微》作者郑天挺也有否定之论。当时的雍正,并不清楚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任皇帝,并且,他已有了一个八岁的儿子,还有一个妃子待产中,所以,从情理上说,他没必要用自己的女儿去换一位儿子。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的说法,而且广为流传?清史前辈孟森先生给出了答案:“实由汉族暗移其祚,乃有此光昌之运。”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5)

另一种说法,说:乾隆的母亲是钮祜禄氏,承德人,13岁来到京城,“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 后在雍亲王病榻前服务数月,不久便生下乾隆。不过这个说法很难经得起推敲。清朝的“选秀女”是相当严格的,想混入皇宫几乎不可能。

当然,虽然不太可能但是也会有例外,所以,这种说法,也就只是个备选项。

第三种说法呢,指出:乾隆的生母是在热河行宫服务的汉人宫女,李佳氏。这个说法来源于,《古今文史》在1944年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说的是,雍正打猎时,射中一头梅花鹿,喝了它的血,谁知“性急”,于是,随便抓了一位宫女“疏解”。

第二年,康熙、雍正父子二人来到了辟暑山庄,听闻一位宫女待产,康熙追问,雍正只好承认。为了掩盖事实,这位宫女被带到了草棚,生下一个男孩儿。一些学者和小说家,都认同这一说法,由于,乾隆的生母的身份太过卑贱了,所以,他一出生就由钮祜禄氏收养了。

第四种说法,估计就是猜测了。在《雍正朝汉文谕旨汇编》中,记载了雍正元年二月册封妃嫔的谕旨,其中,有“格格钱氏封为熹妃”的记录。但是,后来乾隆朝所修 《清世宗实录》中记录这件事,写的却是“格格钮祜禄氏封为熹妃”。

所以,推断这个钱氏和钮祜禄氏是同一个人,便是弘历的生母。但是,改名字的原因是什么呢?难道是钱氏身份低微?还是因为钱氏是汉人,汉女所生的孩子不能继承大统?《清代外史》记载:乾隆常在宫中穿汉服,甚至,现在的故宫,还保留着不少乾隆身着汉服的画像。

但是,这并不能说乾隆就有汉族血统,没准人家本人就是喜欢汉服呢?

乾隆历史上真实的事(乾隆身上有两大谜团)(6)

第五种说法,也就是听听吧。《胡适之日记》中写道,乾隆生母是南方人,外号“傻大姐”,后来,跟着家人一起到了热河。这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资料无从查起。

传闻,一般都会基于部分真相,至于为何会被广泛流传?一定是老百姓们听到了他们愿意听到的内容罢了。关于这位皇帝的出生“秘闻”为何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其中原因也是错综复杂,官方记载不详就是其中之一,最终,更是成了秘闻“传播”的推手。

参考资料:

【《清史稿》、《海宁陈家》、《古今文史》、《清代外史》、《胡适之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