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磊死了,冯晓琴成为了众矢之的。

顾家老奶奶一句“是你把我孙子害死了”,代表了全体顾家人的悲愤心情。不过顾清俞和顾士宏没有对冯晓琴说什么狠话,只是用冰冷的眼神扫视着她,对她冷漠得可怕。

顾磊惨死,其实这是冯晓琴完全没想到的。她当初之所以看中顾磊,无非是因为顾磊是本地人,家里有房子,人又老实听话。不过十年的夫妻做下来,儿子也这么大了,即使冯晓琴对顾磊没有多少爱情,感情总还是有一些的。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

而且,顾磊一死,冯晓琴就在顾家失去了依靠。处境堪危。

因为,正是冯晓琴又一次拉起旅行箱离家出走,顾磊去拉她,被她狠狠推了一把,才摔下了楼梯,恰巧楼下又竖着一块倒霉的玻璃,因此才导致了顾磊的身亡。

等于是冯晓琴间接害死了老公。

所以,得知顾磊死去的那一刻,冯晓琴自己也完全蒙了。愧疚、后悔、震惊、愤怒、悲伤,这些复杂的情绪,生动鲜明地体现在冯晓琴的脸上。(这里表扬一下,海清演技很棒)对于顾家人的白眼和仇视,她也木呆呆地被动承受。

不过,冯晓琴可不是吃素的。葬礼举行完回到了家,冯晓琴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很快就想好了应对之策。

她知道如果自己拿不出办法和态度来,公公和奶奶对她的仇恨就不可能消除,那她就无法在顾家待下去了。

顾家房产证上没有她的名字,她和顾磊也没有多少积蓄,如果她被赶走,她和妹妹连个住处都没有,简直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2)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3)

所以,冯晓琴出招了。

这一出招,就是狠招,招招算计好了人心,击中顾家老少的内心,不但立刻反败为胜,保住了自己在顾家儿媳妇的地位,还成功离间了顾士宏和顾清俞的父女感情,洗脱了自己的罪责。

冯晓琴第一招:状告邻居

邻居家的一块玻璃,是导致顾磊死亡的直接原因。顾清俞回家的时候,看到邻居家的玻璃,还打了个招呼,问了一句,邻居阿姨说,只放一晚上,第二天就送走。

但就是这一晚上出了事。

放一块玻璃在门口,原本没什么,但出了事,邻居就有了责任。

冯晓琴要告邻居,顾士宏第一个感到震惊,不答应。做了一辈子人民教师的顾士宏,不是不讲理的人,又和邻居是多年的交情了,所以,他拉不下这个脸来告邻居。

可是冯晓琴执意要告。不听劝。顾士宏只好又给女儿打电话,让顾清俞来劝说冯晓琴放弃。

顾清俞和顾士宏都以为冯晓琴告邻居,是为了要一笔赔偿。毕竟顾磊没了,冯晓琴和儿子还要生活下去。

但令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冯晓琴告邻居,要求的是当众道歉和赔偿一块钱。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4)

邻居不用赔钱,暗自庆幸又过意不去,于是来到顾家再次道歉,并掏出一个信封递给了冯晓琴。后来冯茜茜说,目测至少有一万块。在原著中,邻居是给了两万块。

可是冯晓琴看也没看就把信封推了回去。

通过状告邻居这一招,冯晓琴成功转移了全家的注意力,把自己的责任洗清了大半,也让公公顾士宏对她刮目相看。同时也令顾清俞无话可说。

冯晓琴第二招:离间顾家父女

顾清俞听说冯晓琴要告邻居,以为冯晓琴是想要赔偿金,于是跟冯晓琴保证说,她可以负责小老虎以后上学、生活的一切费用,如果冯晓琴不相信,她甚至可以立字据。

这要是一般的弟媳妇,刚刚死了老公,正在彷徨无助之际,听见大姑姐这样说,可能已经感激涕零了。

可冯晓琴多精啊,她听得出大姑姐话里的机锋,是说她贪钱,还有,大姑姐负责自己儿子的一切费用,那她这个母亲呢,是不是就要被赶走?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5)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6)

所以冯晓琴听了顾清俞的话,突然冷笑了一声。然后对着顾清俞,噼里啪啦说了一大通话,话语中直指是顾清俞的多管闲事和挑拨,才导致了顾磊的死亡,并且对着公公一番哭诉。

我们且来回顾一下冯晓琴和顾清俞的这段交锋:

冯晓琴:阿姐你还是这样啊,一副高高在上随时要跟人谈判的样子,好像这个世界上,就你最讲道理,思路最清楚,旁的人都是傻子。

顾清俞:我是跟你就事论事。

冯晓琴:你还真以为我是傻子啊,听不出你话里藏刀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特别得意啊?一通话,颠来倒去地讲,杀人不见血。你当所有人都宠着你,你就是王母娘娘、玉皇大帝啦?

这时顾士宏听不下去,插嘴阻拦:你讲话能不能注意点分寸。

冯晓琴:我讲话向来是没有分寸的呀。阿姐讲话有分寸,所以阿姐那天才会说那样的话,我还告诉你,跟她们打完官司,我就跟你打,我要告你害死你的亲弟弟!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7)

这时顾士宏又插话说:你胡说八道什么呀你!

冯晓琴:爸爸,我胡说八道了吗?你问问她,她敢摸着自己的良心说,顾磊的死跟她一点关系都没有?!

顾士宏看向女儿。

顾清俞:跟我有什么关系,难道顾磊是因为追我才滚下去的吗?!

冯晓琴:你还好意思说这样的话!那天要不是你来,说那些话,我能走吗? 我能走吗?我能走吗?!我们本来都已经和好了,顾磊都学小猪叫了,就是你走过来,胡说八道一通,屁话连天,挑拨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是你,才把事情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8)

顾清俞:冯晓琴我那是胡说八道吗?你摸着良心说,你为什么嫁给顾磊,如果顾磊不是这样的人,你会嫁给他吗!他就是你的一个工具,是你们全家的一个工具!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9)

冯晓琴:我跟顾磊之间的事情,是我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要你在这里指指点点!

顾清俞:你对他有过夫妻之间的尊重吗?你管他就像管儿子一样,你尊重过他吗?他活着的时候你就把他往死里逼,现在他走了,你还要利用他狠狠敲一笔吗!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0)

冯晓琴:他活着你就指指点点我们的关系,他死了你还指指点点。我告诉你顾清俞,顾磊死就是因为你!你自己都说了,在娘胎里边你就处处高他一头,他什么都比你弱,你什么都要压着他,把他的福气占没了,把他的阳寿也抢没了!你就是顾磊的霉运,他就是因为你才会死的!

面对咄咄逼人、步步紧逼、甚至说出了“你抢占了弟弟的福气”这样的诛心之语的冯晓琴,顾清俞完全被骂傻了,丝毫没有还击之力了。

要论吵架,顾清俞根本和冯晓琴不在一个段位上。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1)

其实论起责任来,顾清俞当然也有一部分责任。比如,经常和父亲、弟弟一起开小会讨论问题,把冯晓琴排除在外。但如果顾磊不是那么蠢的话,顾清俞原也不会把话说得那么直接明白,又正好被冯晓琴听见,引起误会。其实当时顾清俞前边还批评了弟弟,要他努力,好好过日子之类的,那些冯晓琴就没有听到了。

这也就是电视剧,故意制造矛盾冲突,好让顾磊下线,让冯晓琴独自崛起,不然,在现实中,谁会那么傻,明知道弟妹有可能听到,还在屋里吧啦吧啦,去楼下散散步说不好吗。顾清俞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怎么会做这样的糊涂事。

虽然顾清俞也有责任,但很明显,在顾磊惨死的事情上,冯晓琴的责任更大。即使顾清俞说了过头的话,她心里不忿,那和老公理论就好了,大半夜的就玩离家出走,孩子哭喊都不管,才闹出了这出悲剧。

冯晓琴嫌顾清俞多管闲事,那她找她借钱的时候怎么不说了,又要想大姑姐的钱,又不想让人家管闲事,便宜都让她占她就高兴了。

回到正题。冯晓琴这一番话,直接在公公和老婆婆面前,撇清了自己的责任,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了顾清俞头上。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2)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3)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4)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5)

这还不算完,冯晓琴有关顾清俞在娘胎里就占了顾磊一头,占了顾磊的福气这样的迷信话,却恰巧击中了顾士宏的心。顾士宏正沉浸在失去儿子的悲痛之中,也一向知道自己的女儿比双胞胎的弟弟强百倍,所以,不由得他不震惊不思量。

这一根刺,就在顾士宏和顾清俞的心里扎下了。

所以,就有了后面的顾清俞晚上做噩梦。也就有了,顾清俞来问父亲以后的打算,问父亲以后要怎么面对冯晓琴,结果父亲没有像以前那样和她诉苦,听她的建议,而是不耐烦地打断她说,我现在不想考虑这些,甚至不由自主地抱怨出了一句,要不是因为你跟顾磊分析来分析去,他也不至于死。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6)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7)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8)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19)

你看看,冯晓琴多厉害。几句话,四两拨千斤,就让顾家父女离心了。

只要公公不听大姑姐的,冯晓琴搞定这两个老的就太容易了。

接下来,冯晓琴使出了第三招:感化公公和老婆婆。

冯晓琴罢工不做饭以后,顾士宏只好亲自做饭,照顾孙子和母亲。可是做的菜不合母亲口味。冯晓琴就早晨悄悄起来做好饭。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20)

看着手忙脚乱,找不到自己某件衣服的公公,晓琴又让儿子小老虎去告诉爷爷,那件衣服在什么地方。

晓琴又不顾奶奶的冷眼,自顾自去给奶奶换洗被罩。开始奶奶还气呼呼地说,又不脏,冯晓琴说,都有味了。然后继续收拾。奶奶看着帮着收拾被褥的孙媳妇,也不好再拉着脸了。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21)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22)

安家哪个角色最深入人心(只用三招就反败为胜)(23)

冯晓琴就这样用继续做好家务,照顾好老人这一招,成功搞定了两个老人。

在《心居》第六集这短短的一集中,冯晓琴只用了这三招,就成功反败为胜,不但保住了自己在顾家的儿媳妇地位,而且,还成功反击了大姑姐顾清俞,让大姑姐以后再不敢多管她的事了。不得不说,冯晓琴这女人确实厉害,手段高明!(文/第一滴露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