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

绿茶是国内最受欢迎,也是产销量最大的茶类,基本工序为杀青、做形(包括揉捻)、干燥。其中“杀青”是关键工序

绿茶的杀青方式可以分为“炒热杀青”和“蒸热杀青”,干燥方式包括“炒干”和“烘干”和“晒干”等。

一般分类将“蒸青”和“炒青”并列,两者同为“杀青”工艺,而“烘青”和“晒青”并非“杀青”方式,而是“干燥”方式,可以并列。但严格来讲,这样划分也不够严谨,应该将炒青、烘青、晒青归为一类,均为干燥方式命名,其中又可分为三小类:炒炒(炒青)、炒烘(烘青)、炒晒(晒青),以干燥方式命名,“蒸青”单独一类,以杀青方式命名。因国内绿茶产区极多,几乎所有产茶区都会出产绿茶,工艺上也各有细微特色,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尽,因此上述分类方式也只能简单笼统的分类,仅供参考而已。

此外,绿茶还可以按茶叶形状分为:圆形、类圆形、直圆条形、弯圆条形、粗条形、扁条形、片形、针形、花形、尖形、圆团形等等。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1)

绿茶是国内受众最广、产销量最大的茶类

【白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只有“萎凋”与“干燥”两个主要环节,堪称工艺最简单的茶类,其中“萎凋”是关键工艺。白茶的主要产区集中在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其中以福鼎白茶最为有名,同时云南、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也生产有白茶,其中云南的月光白茶古树白茶也有较高知名度。

福建白茶主要树种为福鼎大白茶福鼎大白毫,以及当地的群体种,俗称“菜茶”。白茶的分类主要分为“芽茶”和“叶茶”。最常见的“芽茶”便是“白毫银针”,采摘级别最高,采单芽制作,因其白毫密被、色白如银、外形似针而得名。“叶茶”一般分为白牡丹(一芽一二叶)、贡眉(群体种一芽二叶至三四叶)、寿眉(二三四叶)三种。在日常中,又常将“贡眉”和“寿眉”合二为一,区分并不明显。在不同类别中,又可遵循相关标准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如一级白牡丹、特级白牡丹,等等。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2)

白茶低温日光萎凋(网图侵删)

【黄茶】:

黄茶脱胎于绿茶,在绿茶工艺基础上增加了“闷黄”工艺,而闷黄也是制作黄茶的关键工艺。根据闷黄先后和时间长短,又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其中“湿坯闷黄”可分为“杀青后”和“揉捻后”闷黄,“干坯闷黄”可分为“堆积闷黄”和“纸包闷黄”,在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中展示的“蒙顶黄芽”制作过程中“闷黄”即属于“纸包闷黄”工艺。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3)

蒙顶黄芽的纸包闷黄工艺(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青茶(乌龙茶)】

青茶,俗称乌龙茶,最大的特色就是“香”,被誉为“香气最丰富的茶”,据专家不完全统计,乌龙茶的香型可多达500多种,远超其他茶类。而乌龙茶香气多样的关键秘诀就是其独特的“摇青”工艺,也叫“做青”,堪称“香气加工厂”。在“做青”环节,大量的芳香物质水解、异构、转化、合成,将鲜叶中原有的80多种香气物质快速提升至四五百种之多。

相比绿茶、黄茶、白茶等,乌龙茶的发展历史并不长,相传乌龙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清朝雍正年间,目前产区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一般按产地分为闽北乌龙(武夷岩茶)、闽南乌龙(安溪铁观音)、广东乌龙(凤凰单丛)、台湾乌龙(冻顶乌龙)四类。尽管看起来产区并不多,但乌龙茶细分品种极多,依然是个庞大的家族,限于篇幅,本篇暂不展开。

乌龙茶在发酵程度上属于“半发酵茶”,根据发酵程度不同也分了不同的等级,有轻发酵的台湾包种茶、清香型铁观音,有中发酵的传统铁观音、单丛、岩茶,还有发酵程度最高的接近红茶风味的东方美人。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4)

潮汕人最爱的乌龙茶——凤凰单丛(网图侵删)

【红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茶多酚含量保留约10%左右,茶性温和绵柔。因干茶色泽黑亮,曾被叫做“乌茶”,因此英文名称也被叫做“Black tea”,是世界第一大茶类。红茶发源于中国,而武夷山桐木村的“正山小种”则被称为“世界红茶鼻祖”,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相比乌龙茶氧化(发酵)的克制和分寸感,红茶发酵则显得放肆了许多,通过“揉捻”将细胞壁破损,揉捻出茶汁,为茶叶发酵做足准备,让生物酶可以尽情发挥,达到充分发酵的目的。

红茶分类相对比较简单,一般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其中工夫红茶和红碎茶均由小种红茶发展而来。小种红茶仅限于武夷山及周边地区出产,包括“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正山小种仅限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一带出产,又称“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武夷山地区附近其他地区所产的诸如坦洋、北岭、屏南等地区所产小种红茶品质相对较差,统称为“外山小种”。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5)

只有武夷山核心区的才能叫“正山小种”(网图侵删)

工夫红茶是中国红茶的主流,产地多产量大,名目繁多,这里不细述了,以后有时间可以专门另开一篇专题文章给大家分享。

【黑茶】

黑茶,英文名是Dark tea(一定不要跟红茶的Black tea混淆),是发酵程度最高的茶类,属于“后发酵茶”。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渥堆发酵”是最具特色的工艺,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产区分布在广西(六堡茶)、湖南(茯茶、黑砖茶等)、四川(藏茶)、湖北(青砖)、陕西(茯茶)、云南(普洱熟茶)等地。

历史上最早的黑茶叫“藏茶”,出现在四川雅安地区,至今已有1300多年,堪称“黑茶之祖”。黑茶工艺的出现,认知度比较高的说法是在茶马古道交易过程中,在运输途中的两三个月时间内,在日晒雨淋中发生了自然发酵,因此被称为“在马背上形成的茶类”。久而久之,制茶师傅们在制茶过程中专门增加一道“渥堆”工序,便正式产生了黑茶。

常见的黑茶多为紧压茶散茶花卷茶三种形态,紧压茶多为“砖茶”,有茯砖、花砖、黑砖、青砖,并称“四砖”,散茶有天尖、贡尖和生尖,统称“三尖”,花卷茶则有十两、百两、千两茶等。

关于“普洱熟茶”是否属于“黑茶”,业内一直有两种观点。安徽农大陈椽教授编撰的《制茶学》一书中,曾将普洱茶归为黑茶范畴,这是学院派的官方分类。但在普洱茶行业,却有很多不同声音。在2006年出台的云南省地方行业标准中,将普洱茶单独列为六大茶类之外的特种茶,2017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标志正式发布,也支持并延续了这种分类方法,在《国家进出口商品目录》中,普洱茶也被归为“特种茶类”中。此外在“加工工艺”、“发酵方式”、“原料标准”等多个方面也跟传统黑茶有着明显区别,因此,也可以说普洱茶是一种特种茶,跟黑茶有类似之处,但并不属于黑茶。

了解六大茶类(喝茶不懂这些就尴尬了)(6)

“金花”是黑茶特有的现象(网图侵删)

以上简单对六大茶类进行了一个基础的说明,限于篇幅,无法展开来详解,日后可能会开一个六大茶类的专题系列,尽量分门别类详细而深入的介绍各个茶类的相关常识。当然,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更新茶叶知识,在茶的世界里,让我们共同进步。

下一期:六大茶类保存方法与保存期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