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后来为了切断百姓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他们开始实行残忍的“扫荡”、“三光”,许多村落和居民都惨遭毒手,许多古建筑、文物或是被破坏或是被掳走,给我民族带来了不可磨灭的损失。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

对于这些几乎丧失人性的士兵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但在山西一个小县城的一片古宅面前,他们却停下了脚步,思索再三后竟然避开了这里,没有对这栋老建筑产生一丝一毫的破坏。

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户老宅在当地可是以富庶而闻名的,它有怎样的魔力让日本人放弃了对它的搜刮劫掠呢?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2)

这片老建筑便是赫赫有名的“乔家大院”,说起乔家大院则不得不提在这里绵延数代的乔家,而说起乔家便不得不提曾经辉煌无比的晋商。

在很久很久之前,清代乾隆年间,在山西祁县东观镇的乔家堡,出现了一个名为乔贵发的人物,这个人的童年是很不幸的,几岁时父母便双双去世了,他被舅舅抚养长大,但是舅妈对这个白吃自家饭的孩子一直冷眼相待,周围的人因为他孤儿的身份,也不是很看得起他。

这让年幼的乔贵发就已经看淡了人情冷暖,他甚至讲话还有些口齿不清,但他的性格却十分沉稳,做起事来非常踏实。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3)

随着年纪的增长,乔贵发也不想再寄人篱下,于是便孤身一人前往遥远的内蒙做起了生意,因为刚刚创业、手上也没什么钱,只能搞一些小买卖,后来他认识了当地另一位姓秦的商人,两人便合伙开了一间草料铺。

虽说是草料铺,但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卖,豆制品、烧饼、蔬菜、杂货,随着生意稍有一些起色后,他们又拓展了一间小银铺,卖一些首饰品。

由于这两位合伙人志同道合,很懂得为人处世,在做生意上又都有些天赋,没过几年,顾客越来越多,慢慢的生意就做大了,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

在那时,大一点的商人是要有自己的商号的,就像现在的“某某公司”一样,乔贵发和秦姓商人一合计,觉得自己也要有个商号了,最终确定下来后,决定称为“广盛公”。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4)

而他们决计想不到,这简单的三个字会被载入史册,也是后来辉煌至极的乔家所使用的第一个正式字号。

有了商号以后,生意更是越发红火了,传到乔贵发的儿子乔全美手上的时候,他想要进一步拓展财路,于是和秦家一起将“广盛公”改为“复盛公”,接着一连开设了当铺、估衣铺、钱庄、油店、米店、粮店等一系列铺子,规模完全上升了一个台阶。

而当时的内蒙古包头是非常偏远的地方,当地根本没有官署,对地方的管理完全就依赖商会的势力,而当乔家、秦家把这里的生意完全垄断之后,他们几乎就成了土皇帝,别人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只能慢慢被收拢到他们的旗下,复盛公就这样陆续拥有了多大十四家子公司。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5)

而到了后来,鸦片传入中国,并且在短时间内“风靡各地”,复盛公的不少股东也沾染上了这种恶习,有些抽大烟抽得倾家荡产,于是只能撤资,于是乔家便顺手拿回他们的股份。

到了最后,股东只剩下秦家,便也撤了出去,从此以后,乔家就独揽了复盛公的名号,开始了更加辉煌的发展。

虽然乔家生意的创业者是乔贵发,但他在创业初期并没有那么富裕,传到儿子乔全美手上时才算的成了富商,所以乔家大院也是从这里才开始的。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6)

乔全美在和两位兄弟分家以后,在当地的十字口置办了几处宅院,开始兴建房屋,用硬山顶砖瓦的制式打造了里五间外三间的别院。

主院和偏院之间有一座土地祠,顶上有四个石狮子和一柄玉如意,寓意“四时如意”,墙上有六对石鹿,寓意“六合通顺”,十分讲究,这就是最早的乔家大院,也被族人称之为“老院”。

而乔家真正的富贵还尚未开始,到了嘉庆二十三年,这个大家族的家主乔全美诞下了自己的第二个儿子,取名为乔致庸。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7)

此时乔全美夫妇都年事已高,不久后便双双亡故,年幼的乔致庸便失去了父母,在大哥乔致广的抚养下长大,这份经历倒是和乔家的创始人乔贵发惊人的相似。

其实乔致庸本来不会经商,家里的生意都是大哥在经营,他衣食无忧,一直在安安静静地读书,但后来乔致广因病早逝,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乔致庸才不得不放弃学业,全面接管家族生意。

乔致庸有着两点不同于人的地方,一是苛求做生意以“诚信为本、薄利多销”,二是做事情不拘一格,绝不完全照搬祖上的法子,也不拘泥于某些行规。

与他做过生意的人,还想做第二次,而且从来放心不会被骗,在这个所谓“无奸不商”的行业内,乔致庸却极为注重诚信道德。

同时,他对人十分尊重,眼界极高,譬如复盛公里有一个最普通的小伙计叫做马公甫,常人只知道使唤他,但董事长乔致庸却觉得这个人有大才,直接指认他成为了下一任的复盛公大掌柜,后来果然将字号经营得如日中天。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8)

复盛西的马荀、大德通票号的高钰、平遥蔚字号的阎维藩,无一不是如此,对待有些能人,乔致庸甚至十分恭谨相待,这些人感念乔老爷的恩情,没有一个不拼尽全力经营生意的,这便让乔家的各大字号都越发兴隆。

在乔致庸的手里,乔家成为了晋商中毫无争议的第一大家,从包头向外发展,垄断了整个蒙古市场,进而把生意做到了京津、东北乃至东南各地,乔家的商业之路也在此时达到了顶峰。

这样的家族自然和清政府关系紧密,加上乔致庸本人口碑极好,他所结交的人,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州府县治,从蒙、疆、陕、甘的封疆大吏到山西省抚、道、县的官员几乎都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此人脉可谓遮天蔽日。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9)

乔致庸生活、治家特别讲究节俭,所以他本不愿兴修老宅,但到了他晚年的时候,列强来犯、朝政衰微,并且大量白银外流。

于是他开始在老宅的基础上大兴土木,加购了一大片地基,又盖起了一座相同的里五间外三间的楼院,和老宅相对,从空中看去是一个大大的“囍”字。

而后在乔致庸的子辈、孙辈等人手中,这所大宅又经历了多次翻修、扩建,逐渐越来越大,几乎成为了一座如城堡般的建筑群。

不过时代终究在不断变化,即便乔氏子弟中也还出了如乔荩臣、乔映霞等人,但仍然免不了走向没落,说到底,还是晚清的时局太乱了。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0)

北洋军阀彼此之间东征西战,免不了在各地筹集军饷,别人拿着枪由不得你不给,乔家的不少商号因为垫付军饷而损失一两百万银元;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外蒙古宣布独立,乔家在那里的许多资产干脆直接就被没收,再加上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都让乔家损失不计其数。

虽然逐渐走向没落,但这个曾经遍布全国的巨大商业帝国仍然是相当阔绰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山西一隅之地,乔家仍然是毫无疑问的富户,而随着家族人口的不断增加,乔家大院还仍然在不断扩充面积。

到了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有一场巨大的战争全面席卷而来,对于商人来说,战争就是最大的悲剧,中国各地区迅速沦陷之后,乔家在当地的生意自然也被日本一律侵吞,他们只能不断缩小规模苟延残喘。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1)

而随着侵略者的步步进逼,山西多地很快也被占领,乔家的家主带着主要成员早已外出避难,但这么大的一间老宅总不能直接舍弃,所以大院里仍然留下了一部分人负责看守。

可是在年底,太原保卫战全面溃败后,日军占领了这座山西境内最大的城市后,他们也急需补充军费物资,岂能放过闻名全省的乔家大院?

于是日军指挥官很快便专门派遣了一只小队前往祁县,准备劫回那富可敌国的金银钱财,如果真叫他们得逞,恐怕留在宅院里的族人难以存活,那片传承了百年的老宅也可能被夷为平地。

但当那支日军小分队真的抵达乔家门前时,远远地便停下了,他们望见了一样东西,忽然变得十分犹豫,在经过和上级的请示之后,这些士兵最终竟然全部撤走了,让这间老宅毫发无伤。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2)

真要说起来,这件事情还是得追溯到乔致庸的身上。

在晚清光绪年间,乔致庸已经年岁很高了,虽然早已退出生意管理,自己闭门在家修生养息,但他的目光仍然在时刻盯着时局变化。

当八国联军侵华的铁蹄踏入国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反对、仇视洋人的浪潮,当时的大多数人文化水平低下,根本不懂具体情况,以至于对各处的教堂、十字会机构都多有打砸。

而祁县附近就有一所意大利人开办的教堂,自然也受到这般待遇,其中七位修女被迫逃离,一路跑到了祁县,但身后追赶的人依旧紧逼,这些有火无处发的老百姓几乎要将所有外国人赶尽杀绝。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3)

正当这几个女人已经走投无路的时候,乔致庸老爷子却对她们伸出了援手,他自然是看得很清楚,知道这些修女从来无罪,同时他一生行善,赈灾捐钱无数,现在也不能看着惨剧发生在面前。

当修女们进入了乔家大院之后,追来的人自然只能望而却步,随之纷纷退去,一段时间过后,乔致庸又托人将她们全部送回了自己的故乡。

在回到意大利之后,修女们便将这件事传开了,意大利政府特意送来一面本国的国旗以表彰乔家的善行,原本这可以说是乔致庸的随心之举,但却没想到在无意间挽救了几十年后的晚辈们。

乔家大院有多少年的历史,乔家大院富可敌国(14)

当日军的小队来到乔家大院时,族人们早已将那面意大利国旗高挂,其实完全抱着尝试的态度,而意大利是日本在二战中的轴心国盟友,出于影响的考虑,日军最终放弃了对乔家大院的想法。

于是这片古建筑群就这样得以完整地留存了下来,直到如今,已经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点,是全国最知名的北方汉族古民居建筑之一,被盛赞为“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

这所院落见证了乔家大族百年的兴衰起落,也闪耀着晋商的光辉,其中所藏的万人球、犀牛望月镜、九龙灯等文物都是极为罕见的国家珍宝,而若非当年乔致庸之心善,那么此时可能早已流落海外,令人不得不感叹因果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