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拿-奥尔施塔特双重会战,拿破仑再次获得了空前的军事上的胜利,不过在政治方面,拿破仑却并未能达到他的目的。普鲁士的失败并未使英格兰退出战争,欧洲还是连年苦战,反而英国人在这个时候又是贷款又是贩卖军火贩卖纺织品又是赞助反法联盟,没死多少人却大发横财,英国的世界霸权也从此开始奠定基础。

为了打破英国人对欧洲大陆的干预,或者说为了与英国争夺霸权,拿破仑在耶拿-奥尔施塔特会战后,马上就想转过身来解决其尚未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消耗英国人的存金和如何最后毁灭英国人的信用。

第一点,他没收了普鲁士和萨克森境内的一切英国货物。(注:在莱比锡,他没收了大量的英国衣料。所以他向每个法国军官赠送一套全新的军服,向每一名士兵赠送一件外套和一件上衣。)其次,他命令莫提尔占领汉堡和汉莎的城镇。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1)

柏林敕令(大陆封锁令)示意图

最后于11月21日,他发布了他的《柏林敕令》,这就是他准备用来毁灭不列颠贸易的伟大计划。它共有十一条,其中前八条是最重要的,内容可以略述如下:

第一条:不列颠各岛被宣布处于封锁的状态中。

第二条:一切往不列颠各岛的旅行和通信均应禁止。

第三条:所有在我军和联军所占领的国家中,如果发现任何英国臣民,一律当作战俘收容。

第四条:所有仓库、一切商品和一切财产,无论何种性质,只要是属于英国人的,都一律加以没收。

第五条:一切买卖英国商品的商业都在禁止之列,一切属于英国的商品,或是从英国工厂中和殖民地中出来的,都一律宣布为没收的对象。

第六条:一切充公没收的财产中,应提出半数来赔偿因为商船被英国巡洋舰所捕获而受损失的商人。

第七条:自本敕令公布之后,一切直接从英国和其殖民地开来的船只,以及曾经到过该地的船只,一律不准进入欧洲的任何港口。

第八条:一切假借名义,企图违反上述规定的船只,一律加以没收,对于船只本身和所载的货物一律视同英国货来处置。

这个敕令就成为拿破仑政策的奠基石。凡是愿意接受其约束者就成为法国的友人,否则就被当做法国的敌人。英国当然立即发动反击。1807年1月7日,英国发布命令,禁止任何中立国的船只在任何两个法国港口之间或其同盟国的港口之间进行贸易。如果违反这个规定,船只和货物都一律加以没收。为了报复,1月27日,拿破仑命令没收汉莎各镇市中的英国货,连同其殖民地所生产的都在内。这样,真正的战斗就开始了。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2)

拿破仑进入柏林

又经过普乌图斯克战役、艾劳战役与弗里德兰战役等几场战役,反法联盟不仅没有成功击退拿破仑,反而节节败退,不得不求和。

6月25日,这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在涅门河中的一个木筏上会晤,花了三个小时谈判和约条件,而威廉·腓特烈则冒着大雨在河岸上等候他们的决定。拿破仑最希望的就是恢复保罗一世时的“武装中立联盟”,其意义就是封闭波罗的海,不让英国船只进入。

两天之后,法普两国也在提尔希特签订了和约,依照这个和约,普鲁士丧失了易伯河以西的领土、1793年吞并的波兰省区和1772年获得的西普鲁士南部,而柯特巴斯则割让给萨克森。但泽则变成了一个自由港。普鲁士的面积只有从前的一半,支付给法国一亿六千万法朗巨额战争赔偿,萨克森和魏玛被迫加入莱茵同盟,并且还要与法俄两国采取一致行动以对抗英国。

到此,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开始腾出手战局欧洲大陆,并在伊比利亚半岛与英国大打出手。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3)

半岛战争

英国当然也不甘心失败,一方面援助西班牙和葡萄牙,出钱出人出力,一方面又在1809年准备组织第五次反法联盟,企图趁机复仇的奥地利也参加上这次同盟。

但俄国因拿破仑与亚历山大一世的爱尔福特会晤而保持中立。法国的盟国则为莱茵同盟、德意志公国。实际上第五次反法同盟就两个国家,英国此时出钱出力当个个清水掌柜,奥地利当了炮灰。

奥地利在经历了1805年及1806年的失败后,改革军队准备战争,此时传来了拿破仑大军深陷西班牙泥潭的消息,宰相梅特涅以投机的心态,不顾卡尔大公的反对,在1809年4月9日冒险对法宣战。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4)

卡尔大公

卡尔大公无奈披挂上阵,率领踌躇满志的奥军再次向拿破仑挑战,然而开战后不久他们就在巴伐利亚横遭打击,有两个军在埃克米尔战役中被拿破仑击溃,又丢失了雷根斯堡,卡尔大公不得不带领垂头丧气的奥军通过波希米亚山区的隘口向国内撤离,拿破仑占领了奥军与奥地利首都之间的阵地。

不仅是卡尔大公,当时的奥地利军队几乎是全面败退,拿破仑派达武率兵4万以吸引卡尔大公的注意力,自己则顺多瑙河而下,攻占了维也纳。同时,他的助手欧仁·博阿尔内 和麦克唐纳正从意大利经由达尔马戚亚、克莱纳,沿木尔河谷而上(在此处击溃了耶拉契奇),胜利挺进,准备同自己的总司令会师。

卡尔大公在埃克米尔战败后,这时正缓缓沿多瑙河北岸而下,很快他便收到了维也纳陷落的消息,他希望能有机会进行一次成功的会战,以便在首都城下拯救帝国,因而率领军队在洛鲍岛和另一小岛(这两个岛把这一段多瑙河分成了4条河道)的上方,在比赞贝尔格占领了阵地。

率领10万军队的卡尔大公时刻盼望他的弟弟约翰大公率领4万军队前来会合。如果约翰大公能按照所得到的准确命令同科洛夫拉特在林茨会合,他的军队便可增加到16万,并且应当在拿破仑后方的最高地点,在他的主要交通线上占领阵地。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5)

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

拿破仑亲自率领8万做好战斗准备的精兵,其中包括皇家近卫军和贝西埃尔的骑兵预备队,打算渡过多瑙河同卡尔大公会战,并企图在他援兵到达前将他歼灭。

为此,他下令在多瑙河的右岸和洛鲍岛之间用68条大船和9个大木筏,铺上最坚固的材料架桥,而从洛鲍岛到马尔希斐特(即在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两居民点之间的地方)则架设较为轻便的浮桥;21日晨,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周密地组织部队渡河。凌晨三时,部队通过重新修好的小桥,在多瑙河左岸的阿斯伯恩和埃斯灵扎了营,拂晓马塞纳元帅就要投入战斗。

奥军司令官从高处的阵地上看见法军行动轻率:皇帝使自己庞大的军队从唯一的一座桥上通过湍急的大河,因此各兵种只能依次缓慢地通过狭长的桥,骑兵过河已感困难,炮兵则更加困难了;一旦军队被迫退却,这座桥就未必能够拯救他们。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6)

拉纳之死

他看到这一点后,立即决定利用这一时机,趁法军的一半兵力还在忙于渡河或者仍在南岸时,就消灭已渡到北岸的另一半法军。这位大公命令在上游的部队的指挥官科洛夫拉特、诺德曼等准备好船只,装上重物和纵火物,以便在适当的时机破坏桥梁,同时他把自己的主力隐蔽起来,命令骑兵和前哨佯作抵抗,然后在安德烈·马塞纳率领的法军进攻时实行退却。

到12时,敌人已相当深入--4万多法军已渡到北岸,--卡尔大公可以夺取主动权了。这时,他率领8万人,其中包括1.4万名精锐骑兵和288门火炮,从多林的比赞贝尔格山下来,以拿破仑两翼的两个居民点--阿斯佩恩和埃斯林为主要攻击目标,冲向敌人;这两个据点之间的中央地区、石质建筑物、筑有围墙的花园和许多栅栏,被强大的奥军炮队占领,它们主要由骑兵掩护,而霍亨索伦的步兵则作为预备队留在后方。

在奥军进行翼侧攻击时,两翼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战斗,攻击的猛烈和防御的顽强在战史上几乎都是没有前例的。两个居民点几度易手,而奥军炮兵则大量地杀伤了法军,以致在下午4:00拿破仑命令骑兵发起总攻,企图夺取奥军的火炮。具体分工是马儒拉攻击阿斯佩恩附近的奥军步兵,拉萨尔与伊斯班尼则对付骑兵。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7)

右二为炮兵军装,此战给予拿破仑巨大杀伤

马儒拉的对手是克萨韦尔麾下部队,至少有17000步兵和50门炮。第一次冲锋失败。拿破仑令拉萨尔去支援马儒拉的这支残损的部队,但是列支敦士登派了九个团去驱逐拉萨尔,用四个团正面与之交战,五个团去冲击侧翼。拉萨尔将他们打败,为正在阿斯佩恩苦战的步兵赢得了时间。南苏蒂与伊斯班尼联手发动英雄般的胸甲骑兵冲锋,激战持续了一整天。

南苏蒂与伊斯班尼联手发动英雄般的胸甲骑兵冲锋,激战持续了一整天。法军的第二次冲锋便由大规模胸甲骑兵执行,奥军被迫撤走大炮。

伊斯班尼在中段战斗中打出一系列冲锋壮举,但他本人在战斗中负伤,被转送到洛鲍岛,当日不治而亡,而他部下的骑兵也疲惫不堪。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8)

法军骑兵名将南苏蒂

南苏蒂立即派上麾下的第3胸甲骑兵团支援,冲击敌军步兵,以维持法军的战线位置。法军骑兵绕着克萨韦尔的方阵拿不下,他们抵挡了一阵子列支敦士登的骑兵援军,也只能做到这里。卡尔上公派了两个步兵团去增援克萨韦尔,并亲自将部队组合起来。法军攻击失败,马儒拉的三匹马先后被射死,师参谋长阵亡。

最后,方队击败了骑兵,使他们遭到惨重的损失,狼狈不堪地退回自己的阵线阿斯佩恩教堂。这时,阿斯佩恩已为奥军攻克;尽管法军胸甲骑兵是那样英勇,不怕牺牲,在人数愈来愈少的情况下仍反复攻击,孤军阻止敌人突破阵线,但是奥军的中央仍然逐渐地、但不可阻挡地向前挺进。

黑夜使战斗暂时停止了。可是法军在这次决战中已遭到了明显的失败,左翼已被迂回,中央几乎被击退到了桥头;右翼的埃斯林,由于拉纳的英勇顽强,虽然还没有失守,但已被奥军包围,只有墓地和教堂还在法军手中。而这些奥军就在法军的尸体之间倚枪打盹,准备一到拂晓就再次进攻。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9)

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

可是,这一整夜,生力军不断地过桥到达马尔希斐特,因此到拂晓时,除去第一日战斗的全部损失外,拿破仑还整整拥有7万人,而已经开始渡河的由达武指挥的3万人还不计在内。会战一开始,又恢复了对两个争夺中的居民点的攻击;埃斯林为奥军攻克,而阿斯佩恩则重新被法军占领。

这一整天,两个居民点成了决斗的场所,双方都用刺刀冲杀,两地反复易手,但最后还是被奥军占领了,他们在傍晚时把炮兵调到这两个居民点,对法军的后方进行交叉射击。但是在这场血战中,拿破仑依靠强大的援兵摆脱了守势,采取了自己惯用的战法--对敌军中央进行歼灭性的攻击。

他派拉纳和乌迪诺率领一支拥有2万多步兵、前有200门火炮、后有大量骑兵的庞大纵队,直扑奥军的中央,即霍亨索伦的左翼和罗森堡的右翼之间的、看来是他们战线的最弱的部分。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10)

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

拉纳元帅不等达武的援军开到,便开始攻击,整个师摆出了冲锋的阵势。霍亨索伦的奥军被法军的凌厉攻势惊呆了。拉纳以身示范,他不顾呼啸的子弹,率队冲杀。他们杀红了眼,越杀越起劲,这次来势凶猛的攻击似乎已完全成功;奥军的防线已被突破,在霍亨索伦和罗森堡的部队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缺口,法军的骑兵凶猛地冲入了这个缺口,打开了一条深入后方直到罗伊斯公爵预备队阵地的道路;到处传说奥军败局已定。

但卡尔大公却能够沉着应变:预备队的掷弹兵兼程赶往突破口,排成棋盘形配置的许多方队;随掷弹兵之后疾驰而来的是利希顿施坦公爵的大量龙骑兵,这位勇敢的公爵手持察赫团旗,恢复了态势。

让·拉纳的强大纵队不能继续前进,于是停下来开始同方队进行互射,但是由于无法展开,所以被炮队从相当于火枪射程一半的距离上进行的集中射击击溃了。他的骑兵攻击方队,向刺刀硬冲,没有成功;任何一个方队都没有动摇,没有被击破。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11)

奥地利龙骑兵

最后,奥军预备队的龙骑兵呐喊着向法军的胸甲骑兵攻击,击溃了他们,迫使他们慌乱地奔向自己的步兵,终于使全军都陷于混乱之中。霍亨索伦在击退攻击之后,立即率领6个匈牙利掷弹兵团在中央的右方突破了法军的阵线,攻占了直到埃斯林后方的整个地区,这时埃斯林和阿 斯佩恩已被奥军最后攻占。

当奥军中央不顾向洛鲍岛全面退却的法军的奋勇抵抗而胜利前进的时候,奥军炮队也从这两个居民点对桥进行了歼灭性的交叉射击,每一发炮弹都杀伤了大群密集的人马。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12)

拉纳元帅在战役中

法军除遭到了以上这一切灾难外,连接洛鲍岛和南岸的桥这时也被奥军的纵火船和木筏破坏了,因而暂时失去了从该岛后撤的一切可能。皇帝向贝尔蒂埃下达了坚持10小时后立即撤军的命令,上午9点工兵上校勒热纳向拉纳传达了撤退令。拉纳要求贝西埃率队撤至两村之间,撤军要慢而有序,要迷惑敌人。

当拉纳盘腿坐在地上悼念一位老友的阵亡时,被一发炮弹击中,弹片分散于两腿之中,他的腿被截肢,但仍然感染。

尽管如此,法军的后卫仍然非常坚定地战斗到半夜,抵挡奥军,直到法军最后一批部队撤离战场退到岛上,直到奥军炮队停止了轰击,而被这史无前例的、光荣的一天的紧张战斗弄得疲惫不堪的炮兵在火炮旁入睡时为止。

将星陨落苏联(拿帝败仗之阿斯佩恩-埃斯林战役)(13)

拉纳

被截除双腿的拉纳元帅伤口已发炎,房间中散发着恶臭。拿破仑和贝尔蒂埃每天都来探望他。他反复对拿破仑说:“你永远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强大了,但是你可能更受人爱戴……”

法军有7000人被胜利者埋葬在战场上,有29793名伤兵和俘虏被送往维也纳 。拉纳和圣伊雷尔受了致命的重伤,几天后便死去了。奥军战死的高级军官87人,兵士4200人;负伤的16300人。可是这次在首都城下、而且几乎就在首都的视界以内所取得的胜利却是一次全面的胜利;敌人惨遭挫败,士气沮丧,被围在洛鲍岛那一小块地方。假如约翰大公能按照命令的要求,在法军于阿斯佩恩溃败后的第二日早晨率领6万生力军赶到法军的后方,那末结果怎样就不难断言了。

三十来个小时,四万多亡灵,其中奥军两万七千人,法军一万六千人,也就是说每三秒死一人,不要忘记大军还有一万二千多伤员。按当时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条件而言,那场战役之残酷和惨烈程度可想而知了。其次,这是拿破仑本人在军事上第一次遭到失败,拿破仑损兵又折将,他的忠实朋友、帝国元帅拉纳以及另外三名将军都在这场战役中丧生。这使他的威望受损,助长了敌人的气焰。埃斯灵战役之后,欧洲到处掀起民族独立运动。

长年的征战更使法军上下对拿破仑由敬仰到怀疑,甚至怨恨,他们讨厌战争,热爱生活,渴望和平。战争使他们失去太多的东西,以至于埃斯灵战役结束后一个星期,维也纳剧院就爆满了,法国的军官们占据了全部四排包厢座位。也许正是这种与日俱增的厌战情绪才是导致这场战役失败的真正原因。在埃斯灵战役中,打败拿破仑的不仅仅是“多瑙河将军”,而且还是这场非正义战争本身。拿破仑不仅失去了这场战役的胜利,同时也失去了最可宝贵的士气和民心,这场战役不仅打破了拿破仑不可战胜的神话,而且预示着拿破仑今后更大的失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