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 20上手已经一个月,深度体验报告献上。
入手华为Mate 20之前用的是iPhone 6s,前两代机器也是iPhone,同时在使用的苹果产品有MacBook Pro。手上的iPhone 6s用了差不多两年,除了吃鸡偶尔卡顿有点闹心,其他应用还算流畅。比较不幸的是采坑“芯片门”(三星代工的机器比台积电的耗电量高),机器基本上一日两充,吃鸡都是插着电源玩,出门必带充电宝,电量焦虑本人无疑了。
因为工作原因需要用安卓系统,刚好华为Mate 20系列发布,所以就入手了。选择华为是因为身边用这个品牌的人多了起来(特别是公司大佬们),品质信得过,另外本人对手机的最大追求是拍照,P20 Pro推出徕卡三摄那时就被种草了,而Mate 20系列又推出了超广角,实在很难抵挡诱惑就果断入手了。
至于为什么买基本款,首先是觉得手上的6s还可以撑一段时间,新机一开始只是想工作使用,要求没有很高,2D解锁和22.5W已经能满足要求,另外我的6s也不支持无线充电,Pro的无线反充诱惑不是很大。所以最后入手了Mate 20 6 64GB,价格是3999元,比Pro版便宜了将近2000元。
----华丽的分割线----
- 外观:曲线漂亮,摄像头是标志
华为Mate 20的屏幕是6.53英寸,在16:9的旧手机时代,6.53英寸是很难一手掌握的尺寸,不过Mate 20是18.8:9的比例,比较瘦长,一手可握(参考:图片中是女生的手)。
Mate 20系列今年最显著的变化就是配色了,樱粉金、翡冷翠、极光色应该是女生也会喜欢的颜色。本人入手的是深蓝色,从不同角度看会出现不同的蓝色,灯光下摄影尤其好看。
电源按钮做了一个别有心机的设计,边缘一圈用了饱和度很高的红色,虽然是很小的细节,但个人觉得很讨喜。
宝石蓝这一款的背面有超光学结构纹,指纹沾染相对来说没有那么严重,而且增加了摩擦力,减少手滑惨剧。华为Mate 20上手第一步磨指甲,触感一流,没事划一划还可以解压。
Mate 20没有Pro版的3D结构光解锁和屏内指纹解锁,所以依旧有后置指纹传感器,敏感度很不错。
图片左边是旧的6s,右边是同事的iPhone XS MAX。苹果手机的背面都是平板,而Mate 20的两侧是有曲线弧度的,所以Mate 20和iPhone XS MAX两个尺寸差不多的手机,Mate 20的握持感相对更圆润,视觉上也更轻薄。
机身最亮眼的部分是矩阵式摄像头,至于好不好看,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了。多摄像头是未来几年手机行业的趋势,华为从P20 Pro开始采用三摄像头,那时候的感叹号排列是真好看。到Mate 20这一代,华为把摄像头和闪光灯集中到一起,一开始被吐槽,但是后来三星A9和诺基亚Nokia 9的多摄排列曝光之后,网友又觉得Mate 20真香。这种对称式的设计,从感观上来说更加舒适,可能之后会成为华为手机的一个标志。
只不过,戴壳就有点尴尬,这Ta喵穿的是露背装啊,钢铁直男表示不接受。
其他部分和其他品牌的手机差不多了,很有良心地保留了耳机孔,作为重度音乐患者的本人来说很是满意。
- 屏幕:LCD界不错的屏幕
华为Mate 20用了一块2244*1080像素的LCD屏。LCD和OLED最大的区别在于OLED是用开关像素来显示颜色,而LCD是用背光的形式展现颜色,这就导致LCD在展现黑色的时候并不是全黑的。不过市面上有不好的OLED屏和优秀的LCD屏,Mate 20的LCD屏便是后者。我打开了一张全黑的图片,显示区域跟边框的分界并没有特别明显,说明这部手机跟真实的黑色程度比较接近了。
LCD屏幕还有一个问题,它的特性导致相对于OLED来说更厚,边框也无法收窄,看看iPhone XR的边框就知道。但是这部Mate 20却给LCD屏挣了口气,跟iPhone XS MAX比起来,Mate 20左右两侧的边框还要更窄,加上珍珠凹槽面积小,屏幕的视野就更大了。
上面这张图,iPhone XS MAX和Mate 20,在同样开启原彩显示(自动调节)和最高亮度的情况下,打开同一张图,可以看到采用OLED屏幕的iPhone XS MAX色温高一些,稍微偏黄,而LCD屏幕的Mate 20色温低一些,稍微偏蓝,同时饱和度更高一些,喜欢色彩鲜艳的用户可能会比较心水Mate 20。
- 性能:安卓阵营第一
搭载麒麟980的华为Mate 20系列在安兔兔的智能手机跑分排行榜中包揽安卓阵营前三。骁龙855最近发布了芯片参数,跑分估计会超越麒麟980,不过要到明年三月份才会有机器搭载,所以华为Mate 20系列算是安卓阵营目前最强悍的性能了。
麒麟980和GPU Turbo 2.0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除了流畅度的提升之外,对于电池调度、手机寿命也有明显的加成。人肉测试了一下游戏体验,用iPhone XS MAX、Mate 20分别跑吃鸡,在肉眼范围内和iPhone XS MAX没有差别,玩游戏半小时Mate 20的温度差不多在40度左右。
- 相机:Mate 20 Pro之后的下一个选择
Mate 20前置24MP摄像头,同事拿iPhone XS MAX和Mate 20同时自拍,iPhone XS MAX的照片背景虚化更强,但是边缘细节的处理有点问题,头发也被模糊化了;Mate 20拍摄的视野更大(也就是显脸小了),不过就算关掉了美颜,还是有轻度磨皮和美白的效果,国产手机似乎都有这个通病。两张照片盲评,女同事大都更喜欢第二张(Mate 20)。
后置镜头最大的变化是第三个镜头换成了一个超广角镜头,形成了16MP长焦 8MP广角 12MP超广角的组合,个人很喜欢这样的镜头组合。市面上主流的镜头组合比如苹果和三星用的是广角 长焦,LG用的是广角 超广角,Mate 20直接都囊括了。
超广角镜头拍摄大场景非常稳。个人非常喜欢的功能还有大光圈、夜景模式以及超微距,后期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也会跟大家讲讲专业模式。
大光圈模式和人像模式类似,用更大的光圈来获得更浅的景深。不同的是大光圈模式支持后期重新定焦和选择光圈大小,而且在拍摄非人像物体时,大光圈模式的表现更好。
夜景模式简直是个神功能,可以稳住各种弱光和逆光环境。上图是用夜景模式4秒长曝光拍出来的,在复杂的光线环境下依旧可以拍出足够清晰好看的照片,同场景用iPhone 6s拍出的照片人脸都找不到。更厉害的是Mate 20的夜景模式可以同时在三颗摄像头上应用,这意味着可以在夜景模式下同时实现0.6倍到10倍的变焦,比如华为官方发布会上面那张超广角上海外滩的照片。
这张图片是iPhone 6s加超微距外挂镜头和Mate 20超微距模式的对比,外挂镜头是10mm的定焦镜头。景深上华为Mate 20没有外挂镜头那么强,毕竟7mm的光圈差距摆在那里,但是图片效果还是不错的,反而我更喜欢Mate 20拍出的这张照片,能隐约看到地上麦穗的轮廓,不至于全部糊掉。唯一的缺点是超微距模式是自动调出的,有时候已经靠得很近了还是没有切换模式,并且切换模式(镜头)的时候能感受到画面饱和度和色温的变化。
总体而言,Mate 20的相机表现我还是很满意的。
- 续航:即使被阉割还是很强
美中不足的是,因为价格原因Mate 20的续航和充电做了减配。4000mAh电池、22.5W充电、没有无线充电和无线反充,2K的差价这样的减配也算情理之中。
一开始Mate 20只作为工作使用(不玩游戏、不看视频),两到三天不充电都没有问题,后面作为主手机用,一日一充就足够了。
有时手机电量不够的情况下需要临时出门,手机插上半个小时电量可以充上50%左右。个人会用MacBook Pro的30W快充头来给Mate 20充电,因为效率更高。现在出门基本不需要带充电宝,这点iPhone的祖传5W充电头是完全达不到的。总而言之,续航这一块非常好了。
最后,讲两个大家比较关心的事情。
第一是iOS系统到EMUI系统的过渡。说实话,作为多年的苹果用户,一开始是抱着极度挑剔的态度在使用的。在深度体验Mate 20之后,我对安卓系统有了不一样的看法。
先讲一下问题,首当其冲的是UI设计。因为安卓系统没有APP Store那样统一的要求,所以每个应用的图标设计参差不齐。B站、知乎、支付宝、网易云等应用的图标是圆形的,其他是矩形的。虽然更换主题包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对UI有极致要求的人可能会不满意吧。
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各大厂商都在手机反应速度上吹毛求疵,所以安卓手机的应用基本都是秒开。但又带来一个问题,动画虽快但过渡略生硬。有网友说可以在EMUI开发者选项上改变过渡效果,但就首次换机体验来说会不习惯。
不过EMUI倒是带来很多功能的便利,比如个人很喜欢的分屏功能,看视频聊天两不误,比如iOS一直缺少的游戏模式,以及在全面屏手势上,EMUI双侧内滑实现返回的操作,在iPhone XS MAX这种大屏手机上,比起iOS的左侧内滑更适合单手操作……所以放下对安卓系统的偏见,你会更加享受它带来的便利。
另外一个换机用户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安卓手机怎么跟其他苹果产品互动?我用网传的蓝牙连接方法给MacBook传照片并没有成功!!!后来连接USB线,发现需要通过安装HiSuite传输文件,类似于苹果手机连接安卓电脑也需要安装iTools,按照指示安装之后解决了问题。
而如果是安卓手机和iPhone之间传输文件,由于版权问题,苹果官方是不支持蓝牙直接与其他手机的连接,这种情况下我会舍弃像素用微信传输照片。苹果手机给安卓手机传照片也是同理。
结论
华为Mate 20是一部很不错的手机,它因为掩盖在华为Mate 20 Pro的光芒下,常常被人遗忘。Mate 20的缺点是没有3D结构光和无线充电、无法关闭的美颜、EMUI还不够完美,不过出色的相机、续航能力和人性化的操作系统足以跟其他手机一较高下。
Mate 20现在已经作为我主要的手机在使用,不过因为买的是64GB的版本,内存肯定撑不住。后面会考虑购买一张64GB的Nano卡,只要200 RMB感觉还是比较有人性的。
还在观望的盆友们,以上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
(转载自知乎:carinl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