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疾病简要概述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较常发生的神经心理障碍,认知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还成为影响患者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脑卒中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脑卒中的康复不能只注重于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更应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技术简要概述

头皮针疗法对一些脑源性疾病有特殊疗效,且刺激量与疗效关系密切。头皮针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和促进生活能力的恢复。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专科医师

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及199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适应症

早期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

禁忌症

1.伴有高热患者;

2.伴有急性炎症患者;

3.伴有心力衰竭患者;

4.特别疲劳、饥饿、饱食、情绪不稳定者;

5.头皮有皮疹患者;

6.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

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

1.材料特性及性能: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由针体和针柄构成,针体由0Cr18Ni9(或其它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制成;针柄由0Cr18Ni9不锈钢(管)或铜丝(管)或聚丙烯塑料制成。经拔直、磨尖等工序制造而成。

2.型号规格:30号4.5cm毫针;技术参数为:针体硬度≥460HV0.2kg,表面粗糙度Ra之数值不大于0.63um。

3.产地:江苏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产品标准号:GB2024-1994。

二、操作步骤

(1)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

(2)取穴:头针选用1989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名科学组会议上正式通过的《中国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取顶颞前斜线(前神聪至悬厘)、顶颞后斜线(百会至曲鬓),均为双侧治疗。

(3)消毒:包括针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同时应注意尽可能做到一穴一针。头皮腧穴部位可用75%酒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拭后再用酒精棉球涂擦消毒。至于医者手指,应先用肥皂水洗净,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

(4)进针:在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从上至下连刺3针,即三段接力刺法。针尖与头皮呈30°左右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少,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沿刺激线刺入3.0~4.5cm。

(5)行针:以捻转补泻手法,频率200次/分,持续1分钟,然后留针6小时。每隔30分钟运针5遍。

(7)头皮针留针期间予以认知障碍康复训练

①常规运动康复训练:良肢位摆放、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②定向障碍的功能恢复:对以空间定向障碍为主,无定向能力的患者训练其识记右手,进一步认识记忆右手外侧为右侧。反复练习数次。

③知觉障碍的功能恢复训练:单侧空间忽略的患者,治疗者站在患者的忽略侧进行训练并与之交谈;在忽略侧肢体进行触摸、按摩。对失认症患者,通过反复看照片图片,记住与其有关的任务及命名,辨别颜色等。反复数次,逐渐增加难度。

④注意障碍的功能恢复训练:进行猜测作业和删除作业训练。猜测作业:选用2个透明玻璃杯和1个弹球,在患者注视下将1个杯子扣在弹球上,让患者指出哪个杯子中有弹球。成功后改用不透明的杯子,反复进行数次练习。删除作业训练:在一张16开的纸上写若干个英文大写字母,让患者删除指定的字母,成功后改变字母的顺序和所删除的字母,反复练习数次。

⑤思维障碍的功能恢复训练:A.提取信息,取当日报纸,找出各项信息如广告、新闻;B.排列顺序:让患者排列数字如(1-20);C.物品分类:各种物品的卡片打乱后进行分类;D.解决问题:设想问题,让患者思考,如出门忘带钥匙怎么办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8)起针: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关键技术环节

(1)该手法动作要快,捻转补泻手法,频率200次/分,持续1分钟。

(2)静态留针,并在留针过程中每隔30分钟运针5遍;

(3)留针时结合认知功能训练。

治疗时间及疗程

头皮针每次30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6次。

认知障碍康复训练每次45分钟,每天2次,每周6天训练。

注意事项

①头部有毛发,故必须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②由于头针刺激较强,刺激时间较长,医生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防晕针。

③血压过高时,待血压和病情稳定后方可做头皮针治疗。

④由于头皮血管丰富,容易出血,故出针时必须用干棉球按压针孔1-2分钟。

⑤患者长时间留针必须间隔1小时观察患者表情和反应。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1.晕针

(1)原因分析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

(2)处理原则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3)预防措施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过度饥饿、疲劳者,不予针刺。留针过程中,医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2.弯针

(1)原因分析医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留针中患者改变体位;针柄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以及滞针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处理原则如系轻微弯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

(3)预防措施医生进行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体位要舒适,留针时不得随意改动体位,针刺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物碰撞和压迫,如有滞针及时正确处理。

3.头皮血肿

(1)原因分析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针刺时误伤血管。

(2)处理原则微量出血或针孔局部小块肿胀,用干棉球按压针孔。

(3)预防措施仔细检查针具,发现针尖毛糙予以剔除。

不良反应/事件:

偶有患者出现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

处理措施:患者平卧,把针退出少许即可恢复,或饮少量热开水。

操作视频

脑卒中肢体康复训练教程全集(早期头皮针长时间留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技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