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还有父亲和兄长等长辈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就去做!” 公西华说:“仲由问是否听到就去做,您说‘还有父亲和兄长等长辈在’;冉求问是否听到就去做,您却说‘听到就去做’。我有些胡涂了,大胆地来向您请教。”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勇往直前;仲由做事冒进,所以我让他谨慎些。”

【注释】

(1)《集解》引郑玄曰:“言冉有性谦退,子路务在胜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2)《朱注》:“兼人,谓胜人也。”并引张敬夫曰:“闻义固当勇为,然有父兄在,则有不可得而专者。若不禀命而行,则反伤于义矣。‘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则于所当为,不患其不能为矣;特患为之之意或过,而于所当禀命者有阙耳。若冉求之资禀失之弱,不患其不禀命也;患其于所当为者,逡巡畏缩而为之不勇耳。圣人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

(3)《杨注》:“孔安国和朱熹都把‘兼人’解为‘胜人’,但子路虽勇,未必‘务在胜尚人’,反不如张敬夫把‘兼人’解为‘勇为’为适当。”

【解读】

孔子是教育家,不但“知人”,而且“教人”。此章孔子讲“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是很著名的圣人“因材施教”的例子。而“因材施教”的终极目标,又重在前面屡次所言之“中道”也。故唐文治说:“愚谓此即《中庸》‘执两用中’之义。夫子教门弟子如此,则所以教天下之民而化其偏者,其道盖不外是矣!”(《论语大义》)又王夫之说:“盖圣人之教,初无差等,必无同异,能者从之耳。而以人治人之理,深知其得失之所由,以因材而调养之,则在用功之际有张弛焉。斯以为教思之无穷也。”(《四书训义》)此以《周易》临卦《大象》之“教思无穷”来评价孔子对子路和冉有的“调养”之功,大有深意,或可稍作申论。

临卦为《周易》第十九卦,其下兑上坤,兑为泽,坤为地,有“泽上有地”之象,故名。其《大象》云:“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朱子说:“地临于泽,上临下也。二者皆临下之事:教之无穷者,兑也;容之无疆者,坤也。”(《周易本义》)赵汝楳则说:“泽之于地,有润而无竭,故君子以教思无穷。地之于泽,有受而无阻,故君子以容保民无疆。”(《周易辑闻》)又刘沅说:“地大容泽,泽满等地,大之义也。君子法之,教化斯民。至诚恻怛之心无穷,与兑泽同其渊深;含容保固斯民,无有疆域,与坤土同其博大。以是相临,临之至大者也。”(《周易恒解》)孔子于其弟子,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确有坤土容人之量,又有泽水润物之功,而因材施教之术,更含“曲成万物”(《系辞上》)之意,谓其“教思无穷”,丝毫不为过也。#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论语经典语句下篇益者三友(论语易读1122求也退)(1)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