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从小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不断努力,不断拼搏,未来更好地建设祖国!”安宁市连然小学六(2)班的小马同学在学校“喜迎二十大”的征文中如是写道。

长期以来,连然小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进校园,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丰富多样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小学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校经验(安宁市连然小学)(1)

深化爱国教育 助推民族团结

步入连然小学,一路上的校园墙报、展示牌都以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宣传为主。

“我们学校非常注重爱党爱国主题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通过主题班队会、每周国旗下讲话、课后服务、大课间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然小学总辅导员王晶说道。

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连然小学的一大特色。为了让学生们全面参与其中,连然小学开展了“党的故事我来讲——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读红色经典、讲家乡变化、谈心得体会”视频征集活动、庆“六一”“红领巾心向党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活动以及“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升旗仪式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多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同学们的思想得到了洗礼,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学习。”王晶说。

推行劳动实践 促进交往交流

“老师,我和同学一起耕了一会儿地,就已经感觉很辛苦了,那么,农民们更辛苦!” “老师,我们知道了怎么开垦地,向日葵怎么种,以后一定要好好珍惜每一粒饭……”在叽叽喳喳声中,孩子们不时抹着头上的汗水。

采访当天,连然小学的180名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安宁市八街街道相连村“农耕实践基地”体验农耕。

“现在安宁地区农村基本都是机械化播种、收割,孩子们去地里劳作的机会并不多,不少农村孩子都不认识农作物。”连然小学党总支书记马季明介绍说,“当前‘双减’落地之后,更应给劳动教育做‘加法’。学校为了把劳动知识融入生活实践,分年级分批次组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让劳动教育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2021年以来,安宁市教育党工委创新‘家校社’一体化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了多类别劳动教育实践网络,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平台,让同学们感受劳动的乐趣,自然的魅力,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在推进劳动教育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王晶说。

丰富校园活动 深化创建内涵

“月儿爬上尼嗬嗬,东山岩尼嗬嗬,撒尼少年尼嗬嗬、跳月来尼嗬嗬……连然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正在练习演唱云南民歌《撒尼少年跳月来》,婉转优美的歌声响彻校园。

“我们的合唱团和民乐团是学校的金字招牌,特别是民乐团,乐团目前有成员60余名,由弹拨、吹奏、拉弦、打击乐4个声部组成,乐器包括二胡、扬琴、古筝等等,再搭配舞蹈表演,成立至今已能表演《阿细跳月》《顶碗舞》《多情的巴乌》等多个节目,一年一度的汇报演出、民乐专家授课讲座等一系列配套音乐文化活动,让民乐团逐渐成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连然小学音乐舞蹈教师姚婷姣自豪地说道。

此外,学校经常性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工、绘画、书法、手抄报、剪纸、电脑绘画、舞蹈活动,学生也曾多次参加安宁市中小学艺术节竞赛,均获得理想名次,在一次次活动中感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作者: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慧君 冯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