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牛汝辰

澳门不同于香港,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前,它的特点是主权和治权分离。澳门从来都是我国领土,却被葡萄牙人强行管治近400年。澳门人口中96.5%为华人,葡萄牙人仅占3%,其他47个国家国籍人占0.5%,土生葡人仅2000人左右,但澳门的官方语言和法律语言均是葡萄牙语。

澳门的教育分官立学校、官制私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官立学校均用葡文或中、葡两种语言授课。在澳门回归之前,不懂葡文便不能进入政府工作,不持葡萄牙护照便不能做中级以上公务员。但上至澳督,下至许多土生葡萄牙人,都爱按自己姓氏的谐音取一个中国名字。

澳门地名(澳门地名的语言考察)(1)

占澳门人口极少数的土生葡萄牙人和来自里斯本的葡萄牙人是一个特殊阶层,他们世居澳门,多数已成为地地道道的澳门人,不仅穿中国衣服,说中国话,与澳门的中国人一样普遍用广东方言。他们也入乡随俗,也像中国人一样供奉土地神,一样过春节,一样焚香烧纸。他们与华人通婚,与华人融洽相处,在华人与葡萄牙统治者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澳门作为中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汇点,许多历史文物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色,澳门的地名也不例外,澳门特殊的历史文化使地名涂上了中西融合的色彩。

澳门地名采用的是中文和葡萄牙文两套书写形式,我们对1987年澳门出版的1:6000比例尺的通用版最新地图上共约680余条地名进行比较统计,[1]得出如下结论。

澳门地名(澳门地名的语言考察)(2)

(一)汉语地名

澳门的中文名称中又分纯中文名称、意译自葡文的中文名称、节译自葡文的中文名称及音译加意译自葡文的中文名称四种情况。

(1)纯中文名称。

这类地名均与我国内地地名命名习惯类似,即专名命名都有一定的缘由,通名特指地物的类别。这类地名占澳门中文地名的主流,《澳门珠海通用版最新地图》共收录此类地名510条,约占地名总数的75%。

例如:吴家围(Pátio do Abridor)、大和街(Rua da Aleluia)、妈阁巷(Travessa da Barra)、白灰里(BecodaCal)、黑沙环(Areia Preta);青洲大马路(Avenida do Conselheiro Borja)等。

(2)意译成中文。

即中文名称的专名和通名均意译自葡萄牙语。这类地名数量不多,该图上仅有49条,约占地名总数的7%。

例如:主教巷(Travessa do Bispo),“主教”意译自Bispo,“巷”字意译自Travessa;得胜街(Ruada Victoria),“得胜”意译自Victoria,“街”意译自Rua;金鸡纳围(Patioda Quina),“金鸡纳”意译自Quina,“围”意译自Pátio;兵营斜巷(Calccada dos Quarteis),“兵营”意译自Quarteis,“斜巷”意译自Calccada;公局市前地(Largo do Mercado Municipal),“公局市”意译自Merca do Municipal“前地”意译自Largo。

(3)节译成中文。

即中文名称的专名节译自葡萄牙语,通名意译自葡萄牙语,这类地名多为以人名命名的地名,它的特点是把人名中的有些部分或头衔省去不译。这类地名数量不多,该图上仅收取48条,约占地名总数的7%。

例如:贾伯乐提督街(Ruado Almirante Costa Cabral),“贾伯乐”音译自Cabral,“提督”意译自Almirante,街意译自Rua,地名中的Costa省去没译;巴波沙大马路(Avenida de Artur Tamagnini Barbosa),“巴波沙”音译自Barbosa,“大马路”意译自Avenida,地名中的Artur Tamagnini省去没译;飞能便度里(Becode Ferno Mendes Pinto),“飞能便度”音译自Ferno和Pinto,“里”意译自Beco,地名中的Mendes省去没译;俾利喇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X.Pereira),“俾利喇”音译自Pereira,“巷”意译自Travessa,专名中的第一部分Francisco X.省去没译;非利喇街(Rua do Coronel Ferreira),“非利喇”音译自Ferreira,“街”意译自Rua,专名中的第一部分Coronel是该人头衔,意为上校,省去没译。[2]

(4)音译加意译为中文。

即专名音译自葡萄牙语,通名意译自葡萄牙语;或地名中的人名音译自葡萄牙语,头衔意译自葡萄牙语。这类地名稍多。

例如:亚宋生里(Beco da Assuncco),专名“亚宋生”音译自Asscincco,通名“里”意译自Beco;地厘古工程师马路(Estradado Engenheiro Trigo),“地厘古”音译自Trigo,“工程师”意译自Engenheiro,“马路”意译自Estrada;大三巴街(Ruade San Paulo),“三巴”是San Paulo的译音,“街”是Rua的意译,“三巴”之前加个“大”字是译名者为了有别另外的“三巴仔”教堂而加的;花地玛教会南街(Rua Sulda Missode Fatima),“花地玛”音译自Fatima,教会意译自Misso,南和街分别意译自Sul和Rua。

澳门地名(澳门地名的语言考察)(3)

(二)葡萄牙语地名

澳门的葡萄牙语地名,又分纯葡萄牙语名称、意译自中文的葡萄牙语名称、音译加意译自中文的葡萄牙语名称三种情况。

(1)纯葡萄牙语地名。

这类地名是澳门葡萄牙语地名的主流。该图共收取363条,约占地名总数的53%。

例如:Rua de Abreu Nunes(亚卑寮奴你士街);Travessa de Cinco de Outubro(十月初五巷);Estrada de D.Mariall(马交石炮台马路);Beco de Demétrio Cinatti(爹美刁施拿地里);Travessa do Dr.Lourencco Pereira(马博士巷);Praca de Luis de Comes(白鸽巢前地);Patio do Padre António(高楼围)

(2)意译为葡语地名。

即葡萄牙语地名的专名和通名均是根据中文名称意译的,这类地名比上一类稍微少些,该图共收取了294条,约占澳门葡萄牙语地名总数的43%。

例如:Ruados Armazéns(货仓街),Armazéns意译自中文的“货仓”一词,Rua意译自中文的“街”字;Travessa da Barra(妈阁巷),Barra意译自中文“妈阁”二字,Travessa意译自中文的“巷”;Rua Marginal do Canaldas Hortas(菜园涌边街),Rua意译自中文的“街”,Marginal do Canal意译自中文的“涌边”,Hortas意译自“菜园”二字;Beco da Agulha(银针里),Beco意译自中文“里”,Agulha意译自“银针”二字。

(3)音译加意译为葡语地名。

即葡萄牙语地名的专名音译自中文,通名意译自中文。这类地名数量很少,该图仅收取了20余条,约占澳门葡萄牙语地名总数的2%。

例如:Patiode Chan Loc(陈乐围),Patio意译自中文“围”,Chan Loc是“陈乐”的译音;Beco dos Coulaus(高楼里),Beco意译自中文“里”字,Coulaus是高楼的译音;Travessa de Ho CongLoi(何光来巷),Travessa意译自中文“巷”字,Ho Cong Loi是何光来的译音;Ruade Lei Pou Ch'on(李宝椿街),Rua意译自中文“街”字,Lei Pou Ch'on是“李宝椿”的译音。

澳门地名(澳门地名的语言考察)(4)

(三)不同语言有不同称呼

即一条地名中的葡萄牙语专名和中文专名彼此没有关系,只是通名意义相同,华人用中文名称,葡人和土生葡人用葡萄牙语名称。这类地名数量还不少,该图共收取了198条,约占地名总数的29%。

例如:Patiodo Abridor吴家围,专名Abridor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开物器”,通名Patio和中文的“围”意义相同;Ruada Estrela卖菜街,专名Estrela在葡萄牙中的意思是“星”,通名Rua和中文的“街”意义相同;Largo de Santo Agostinho岗顶前地,专名Santo Agostinho是葡萄牙语人名,通常音译为“圣阿戈斯蒂纽”,通名Largo和中文的“前地”意义相同;Travessa Muro十字巷,专名Muro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砖墙”,通名Travessa和中文的“巷”意义相同。

除以上情况外,澳门地名中还有部分英语地名,如融和门(Gate of Under Standing),澳门展览中心(Macau Exhibition Centre);中文、葡萄牙文、英文三注地名,如友谊大桥(英文NewMacan-Taipa Bridge,葡萄牙文Ponte de Amizade),新西洋坟场(英文Our Lady of Piety Cemetery,葡萄牙语Cemitério de N.aSr.ada Piedade);半英半葡名称,如澳门皇宫娱乐场(Floating Casino)Floating为英文,Casino为葡萄牙文等,因该图没有收取此类地名,所以这里没有统计所占地名中的比例。

参考文献

中国地图出版社.澳门游览地图[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7.

唐思.澳门风物志[M].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1994.

牛汝辰,樊桂英,吴郁芬.香港澳门地名标准化研究报告[R].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