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中有句非常经典的话:

“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小编自己的感受, 的确是,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 好多事情, 好多认知, 反映到日常行为上, 似乎都没有看清本质,

而看透事物的本质, 又谈何容易, 有阅历的积累, 有认知的提升, 有阅读的加持, 有实践的反馈

事物的本质本身, 在不同的圈层, 又似乎有不同的含义和界定

就拿投资来说, 对于标的本身的认知深浅,其实无形中就决定了投资收益的高度, 而

相信相信的力量

这是小编今天的感受之一. 在8月13号小编写华天科技的时候, 明确提到了,虽然江河集团涨的更牛, 但对于二选一选了方大的小编而言, “即便是方大, 还是对这厮的明天充满信心, 但绝非推荐”, 今儿这厮下午就直接冲了10cm, 且是大额封单候着

今儿大盘虽然还是横盘,但赛道股还是明显强势, 风电/光伏/储能依旧火爆, 油运还是强势, 中远海能板了, 招商轮船7个点, 另外一个亮点就是消费电子, 国光电器10cm,光弘科技也是5个点,所以趁热打铁,我们接着完成消费电子系列, 今儿写写蓝思科技和德赛电池, 鉴于之前已经写了歌尔股份, 立讯精密,东山精密等, 消费电子系列暂时先写到这

言归正传

01

认识蓝思科技和德赛电池

飞科电器估值与基本分析(蓝思科技vs德赛电池)(1)

蓝思科技,坐标湖南浏阳, 2015年上市

公司主营业务涉及中高端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一体式电脑、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家电、光伏产品等领域,产品涵盖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塑胶等材质的防护面板、触控模组、生物识别等外观结构及功能组件,以及配套辅料、工装夹具模具、生产设备、检测设备、自动化设备,和自主研发的工业互联网系统

公司是消费电子行业外观创新变革的引领者,是首次将玻璃屏引入高端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首次将陶瓷、蓝宝石材料应用到智能手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首次将3D玻璃应用到智能手机的企业

公司多年来在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深耕细作及口碑,赢得了一批优质、稳定的国际知名品牌客户资源,如:苹果、三星、小米、OPPO、vivo、华为、荣耀、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理想、蔚来等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专利授权2,012件, 其中发明专利296件,实用新型专利1,578件,外观设计专利138件,已获得软件著作权80件

行业情况

在智能手机领域, 2021年,市场整体保持平稳,根据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统计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5亿台,同比增长5.7%。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领域, 2021年度全球平板电脑总出货量达到了1.69亿台,同比增长3.2%;全球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在2021年延续了较高增长趋势,达到创纪录的2.68亿台,同比增长19%

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无线耳机等)出货量已达到5.34亿台,较2020年的4.45亿台增长20%,其中智能手表占比达到23.97%,预计2024年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可达6.32亿台。同时,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催生出新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AR/VR头显市场同比增长92.1%,出货量达到1,120万台,预计2022年出货量同比增长46.9%,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35.1%

2021年全球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近65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其中销量前20的品牌合计476.34万辆,占全球销量的73.3%。根据浦银国际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0%,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美元。并且,随着电动化、智能化需求的增长,电子零部件占整车的成本将达60%-70%

营收权重而言, 中小尺寸外观及功能组件营收占比7成, 毛利率20%; 大尺寸外观及功能组件营收占比14%, 毛利率21%; 新材料及其他产品营收占比14%, 毛利率19%; 其他业务收入营收占比2%, 毛利率高达51%

海外营收接近8成, 国内营收占比2成, apple的营收占到了66%

2021年研发投入21.3亿, 研发营收占比4.7%, 接近5%的优良线

飞科电器估值与基本分析(蓝思科技vs德赛电池)(2)

德赛电池,坐标深圳, 1995年上市

公司立足于锂电池行业,长期专注于锂电池的电源管理及封装集成业务领域, 其中惠州电池和长沙电池主营中小型锂电池、储能电池的封装集成业务,惠州蓝微和越南蓝微主营中小型锂电池电源管理系统业务,惠州新源主营大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业务

目前公司在中小型电源管理系统及封装集成细分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智能手机、笔记本、穿戴设备、电动工具及智能家居产品是公司锂电池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

2021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324GWh,同比增长106%,其中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72GWh、220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18%、165%、146%。在锂电池三大应用领域中,消费类锂电池增速垫底,动力、储能型锂电池均呈现高增长态势

营收权重方面, 智能手机营收占比近5成, 毛利率9%; 智能穿戴、电动出行及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营收各占比15%左右, 毛利率分别为7%, 15%, 5%, 看来这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毛利率着实有点低呢

国内营收占比1/3多一些, 海外营收占比接近2/3, 第一名的客户营收占比45%, who?

2021年研发投入4亿, 研发营收占比2%, 未超过5%的优良线

蓝思科技财报数据

2021年营收452亿, 过去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4%, 过去10年营收复合增长率15%, 10年涨了4倍的营收, 2021营收增长22%,2022Q1营收增长-22%, 合着2021年白干

毛利率而言, 2021年以前中位数为27%, 2021年毛利率21%, 相比2020年的29%, 2021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 符合行业趋势, 主要是2022Q1毛利率只有11%, what happened? 2022Q1对于蓝思科技而言简直是灾难性的表现

2021年自由现金流18亿,相比2020年的39亿下降了21个亿, 过去10年的自由现金流全部为正, 且中位数为21亿

2021年底金融资产124亿, 金融负债185亿, 另有长期股权投资5.8亿, 有息负债负担有点重

德赛电池财报数据

2021年营收195亿, 过去5年营收复合增长率9%, 过去10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0%, 10年涨了6倍的营收; 2021营收增长0.4%,2022Q1营收增长27%

毛利率而言, 2021年以前中位数为11%, 2021年毛利率9%, 2015年以来毛利率基本在8%和9%之间徘徊, 稳定的不要不要的

2021年自由现金流2亿, 相比2020年10.6亿下降了接近9个亿, 历史小高点是2019年的14亿

2021年底金融资产2.7亿, 金融负债15.6亿, 有息负债负担有点过于重了

02

蓝思科技和德赛电池估值

对于蓝思科技, 我们以2020年自由现金流为基数, 综合过往的营收和自由现金流增长情况, 假设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为15%,估值如下:

飞科电器估值与基本分析(蓝思科技vs德赛电池)(3)

对于德赛电池, 我们以2020年自由现金流为基数, 综合过往的营收和自由现金流增长情况, 假设未来10年复合增长率为10%, 估值如下:

飞科电器估值与基本分析(蓝思科技vs德赛电池)(4)

解读:

蓝思科技和德赛电池,前者主要是触控类的产品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 后者主要是中小型锂电池同样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及电动工具

从估值的角度, 同本系列的其他消费电子的票类似, 我们也是以2020年的自由现金流作为估值基数, 在对未来营收增速的预估方面, 蓝思科技15%, 德赛电池10%, 对应的估值分别为蓝思科技26元附近, 德赛电池则为76元附近

蓝思科技, 看看2022H1的中报表现吧, 希望灾难性的Q1尽快过去, 公司能重回正轨, 也是, 在2022Q1的业绩表现下, 无论什么样的投资者, 都会三思吧, 这也是公司股价4月份以来一直没能怎么反弹的原因, Iphone14的上市能提振一下业绩及市场预期么

德赛电池, 估值和小编于2021年11月初的估值差不多, 因为估值基数和未来营收增速预估都一,唯一就是鉴于有息负债的猛增和金融资产的大幅降低, 综合资金成本有所降低; 可能是因为2019和2020年冲的太猛了, 2021年营收竟然平盘, 着实有点意外, 好在2022Q1有种重试升势的趋势,但愿2022H1别有意外, 但是其账面这点资金, 来应付这么高的有息负债, 也让人对德赛的CFO捏了一把汗

老规矩, 个人研判, 不做投资推荐, 欢迎加关, 点赞

孔东亮, CPA

2022/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