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号炒豆子(谁不吃就是小舅子)(1)

山东这边风俗,不过正月都算是过年。正月里有许多禁忌,比如不打孩子,不理发,因为正月里理发死舅舅。

过去的时候,日子过得是真穷,到了正月底,过年贮存的那点好东西也吃没了好多天了,孩子们就盼着二月二这一天能再吃上一顿饺子了,当然了,那就是早上能吃上一把炒黄豆。

山东,或者北方许多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有炒黄豆的习惯,按照老辈传下来的风俗说,到了二月初二这一天,就到了春天了,地下的毒虫害虫都要醒过来,炒黄豆就代表着把毒虫炒死吃了,以此来祈盼一年的平安和好收成。

黄豆需要前一天晚上提前清净泡好,晾干,第二天早上一早,就起锅,把黄豆放进铁锅里干炒,同时,还要和黄豆一起放进五谷杂粮,比如玉米、高梁、麦粒、米粒、宛豆等,每一种杂粮粒代表一种害虫毒虫,炒熟了让孩子们吃,能保佑一年不得病不被毒虫咬。

迷信也好,风俗也罢,反正那时候缺零食的孩子们喜欢这一天能吃上一把炒黄豆。上学的时候,每个人兜里都揣上一把炒黄豆,大家交换着吃,有的香的,有脆的,还有咸味的,还有甜味的,你吃一把我的,我吃一把你的,考验着每个妈妈炒豆的技术。

调皮的孩子还比拼吃黄豆的技巧:把一粒黄豆高高抛起,在下面张着嘴,让抛高的黄豆落到嘴里。技术不高的孩子用嘴接不到黄豆,掉在地上,有的从地上捡起来往衣服上搓一搓再放到嘴里吃了,有的也落到找不到的地方捡不到了。

孩子们吃得高兴,也就来了调皮,边吃豆子边说一句调皮话:二月二炒豆子,谁不吃谁是小舅子。在山东许多地方,小舅子是骂人的话,所以谁都不愿意当小舅子,发现谁没有黄豆来交换,就说他是小舅子,不给他吃自己的黄豆,不和他玩。

于是,有许多孩子在这一天,不揣上一把黄豆就不上学,真有没带的,中午回家哭闹,妈妈为了哄好,赶忙炒一点补上。

随着现代生活的到来,老一辈的风俗大家也不那么重视了,农村人也少种庄稼了,现在有农药等技术,庄稼招了害虫也有办法,再也不象以前那样怕蝗灾害虫了,家居环境改善,毒虫也极少见,吃炒豆的习惯惭惭淡了下来,现在的孩子们零食也多,也不再喜欢吃那种干巴巴的炒黄豆了,所以许多家庭也没有了二月二炒黄豆的习惯,但是在许多商场和超市,还有在临近农历二月初二的前后几天,有卖成品炒黄豆的习惯,有原味的,有咸味的,有甜味的,还有裹上糖泥的,豆的品种也多极了,只要你想到的豆类,估计都能找得到,有些怀旧的人们,可以在二月初二前后几天,到商场超市买一点炒熟了的豆类,给现在的孩子们讲一讲那时候吃炒黄豆的情景,也不让中国人的一项传统风俗过早的消失了。

二月二号炒豆子(谁不吃就是小舅子)(2)

二月二号炒豆子(谁不吃就是小舅子)(3)

二月二号炒豆子(谁不吃就是小舅子)(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