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援疆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曹英 吴晖,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文化润疆零距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文化润疆零距离(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零距离

山西援疆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曹英 吴晖

走进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博物馆,元代木雕、明代门楼,平遥漆器、应县木塔模型,刺绣、陶瓷、皮影……琳琅满目的“晋”文物陈列于此,让人大开眼界。

民族交流交往,最深入人心的是文化。文化润疆是山西援疆的一张亮丽名片。多年来,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山西前指”)充分发挥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优势,持续推进文化润疆工程,让晋疆两地各族群众在文化交流中得以交融共情。

文物进疆 以文润心

在今年5月18日的国际博物馆日,“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在阜康市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来自山西长治600余件民间珍贵文物,在“陶器、瓷器、铁器、刺绣、木雕”五个陈展区域,以实物、图文、场景复原等方式向公众亮相。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与时代价值,蕴含着文化认同和民族自信。通过展览,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起来,要进一步增进晋疆两地群众历史文化之间的交流交往。”山西省援疆干部、阜康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杨爱国告诉记者,根据规划,百余件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品将长留于此,文物则每年进行更新。展览将持续到2023年5月底结束。

作为“晋阜民间文物交流展”的策展人、山西援疆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杨爱国自2020年入疆以来,一直行走在文化润疆的路上。2021年,他积极协调山西省文旅厅和非遗传承人向阜康市博物馆捐赠非遗作品30件,并将作品长期保存在了阜康市博物馆非遗展厅。此外,杨爱国还积极开展“博格达峰岩画”科考调查工作。

“博格达峰岩画是古代中原与西域早期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新发现,为阜康市增添了重要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山西省援疆干部,新疆昌吉州阜康市委常委、副市长黄祥树表示,岩画科考对文物古迹有效保护利用、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发展脉络源流的深入探索,以及对当前“文化润疆”和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目前岩画科考工作已结束,下一步将编制科考报告、保护利用项目建议书等相关科考成果。相信不久,将会向世人揭开博格达峰岩画神秘的面纱。”杨爱国进一步说道。

“输造”并举 传播文化

从三晋大地到天山脚下,山西让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在近距离感受三晋文物魅力的同时,还持续开展“晋疆一家亲”文化援疆系列活动,将千里之外的山西文艺精品送到新疆群众的家门口和田间地头,不断巩固山西“定制式”文化援疆的模式效应,着力打造高质量文化援疆升级版。

十余年来,山西前指先后引进舞剧《粉墨春秋》和《一把酸枣》、说唱剧《解放》、大型音画情景剧《扎根》、话剧《一代布衣于成龙》、晋剧《日昇昌票号》、音乐剧《火花》等百余部优秀精品剧目巡演;协助创作了《生命如歌》《沙枣树》《北塔山》等体现兵团维稳戍边使命的文艺精品力作;组织精干力量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将提线木偶、绛州鼓乐等“山西绝活”送到连队、社区,受众达12万多人。

2019年,围绕“晋疆人民心连心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山西启动文化援疆“十大行动”暨“五个百”系列活动,山西作家、书画家、艺术家等深入新疆受援地基层团场、连队、社区,给各民族职工群众及广大援疆干部带去了一场又一场“文化大餐”。

“‘文艺轻骑兵’演出品质高、接地气,许多精品节目一直被受援地群众津津乐道!”山西前指文旅交流部部长宁志宇告诉记者,这些表演者、艺术家们深入基层,与当地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台表演,通过二人台、舞蹈、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全面反映了晋疆两地同心聚力、情谊深厚的生动情景。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山西前指第五任总指挥、昌吉州党委副书记刘鹓表示,山西将继续发挥文化资源丰厚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深化晋疆交流、交往、交融,久久为功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