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有哪些手下投靠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叔叔)(1)

项伯

《刘邦的超级间谍》

作者:王泽仁

项伯,楚霸王项羽的小叔叔,跟随哥哥项梁与侄子项羽东征西讨,鼎定天下,其在巨鹿之战、挺进关中的战役中,都有他的一份功劳,由此颇得侄子项羽的信任。

项伯年轻时,与张良是知己好友,两人皆好任狭,经常一起游山玩水。后项伯杀人犯罪,四处逃难,恰闻张良因刺杀秦始皇失败,成为国家一级通缉犯,藏匿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项伯遂投奔张良而去,两人称兄道弟,食则同席,卧则同床,友情深厚。

两人在下邳没躲多久,天下纷纷,各地揭竿而起。项伯遂投项家军而去,而张良最后效力于刘邦。各起义部队遵照盟军总司令“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都欲先入关中,最后刘邦成为了那个幸运者,他捷足先登,第一个率兵占领了秦国首都咸阳,而项羽因为在巨鹿之战中,与秦国主力部队决战,延误了进关时间。

项羽有哪些手下投靠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叔叔)(2)

刘邦

刘邦占据函谷关,想要阻止各诸侯部队入关,项羽听闻,火冒三丈,遂点兵四十万,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去教训刘邦。以当时的实力而言,项羽要灭掉刘邦,就好比踩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可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一个人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人公项伯。

项伯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张良还在刘邦公司工作,念及当年的收留活命之恩,项伯欲要救张良于危难之中,遂于当晚快马加鞭,跑到刘邦公司,私下会见张良,言明情况,希望张良与自己一起离开,免得明日死无葬身之地。

张良此人,向来忠义,当此之时,怎么可能不顾领导死活,私自逃命而去呢?遂将此事立即向刘邦汇报,并将项伯引荐给刘邦。刘邦是只老狐狸,一见项伯,对其敬重无比,山珍海味招待,并亲自敬酒,称项伯为兄长,呼自己为小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项伯没想到刘邦对自己如此厚待,遂欣然接受刘邦的盛情美意。张良在旁作陪,三人饮酒对谈,畅快淋漓,借着酒意,刘邦遵照张良事先的嘱咐,对项伯说道:“小弟占据关中,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项羽大将军啊,我怕其他诸侯部队入关,大肆洗劫破坏,故据守函谷关,专待项将军也。我怎么敢背叛大将军,行此大逆不道之事呢?希望兄长在项将军面前,替我澄清误会,为我美言几句,小弟不胜感激!”

项羽有哪些手下投靠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叔叔)(3)

张良

项伯此时酒意正酣,连声点头许诺,答应替刘邦说情,并告诫刘邦明日一早务必亲自去项羽军营赔礼道歉,其它的事情,交给他来摆平。三人兴尽而散,刘邦还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以示亲密。

项伯回到公司,立马觐见项羽,替刘邦开脱解释,并说道:“要不是刘邦先破关中,将军您怎么可能长驱直入呢?现如今人家有大功,而我们却去攻打他,这是大不义的,不如善待刘邦。”项羽也觉得颇有道理,接下来就看刘邦怎么表现了。

第二天一早,刘邦果然遵守信诺,和张良亲自前来谢罪。项羽大摆鸿门宴,宴会上,项羽的干爹范增一心想要置刘邦于死地,遂命项庄舞剑助兴,意在刺杀刘邦;项伯见状,亦拔剑起舞,并以身体庇护刘邦,使得项庄无法近身行刺,刘邦最后得以脱险,项伯功不可没。

项羽进入关中,分封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管辖巴蜀一带。行前,刘邦想要汉中之地,于是与张良一起,大肆行贿项伯,希望项伯在项羽面前求情,赐予汉中地;项伯贪财,欣然接纳,遂说服项羽将汉中赐给刘邦,刘邦如愿以偿,为未来重返关中,占据了关键的战略前沿要地。

项羽有哪些手下投靠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叔叔)(4)

项羽

后刘邦与项羽争霸,两军于荥阳对峙,相持数月,筋疲力尽。当此之时,梁王彭越反叛项羽,数次侵扰项羽的大后方,断绝楚军粮道,项羽心急,想要迅速解决刘邦,无奈之下,将刘邦的老爸刘太公拉出来,欲在两军前将其烹杀,以此威胁刘邦投降。谁知刘邦很淡定,根本就不当一回事,还嬉皮笑脸的对项羽说道:“我们本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如果想把咱爹给煮了,你吃肉,记得给我分一杯汤就行!”

项羽气得破口大骂,此时站在一旁的项伯,劝解道:“天下形势,尚未可知;况且志在天下的人,有几个会顾及家人的呢?将军就算是杀了刘邦的父亲,又有什么好处呢?不过是徒增祸患罢了。”项伯这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杀了刘太公,虽没什么好处,但何来祸患呢?可是项羽不知为何,只要是叔叔项伯的话,总是觉得很有道理,每每言听计从,刘太公因此得以存活。

项羽有哪些手下投靠了刘邦(作为项羽的叔叔)(5)

项伯

楚汉相争五年,刘邦终于打败项羽,建立大汉王朝。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上的救命之恩,以及在荥阳对刘太公的存活之义,刘邦遂封项伯为射阳侯,并赐刘姓,以表谢意。

假如项羽泉下有知,估计会死不瞑目,一定会被项伯给气得青筋爆裂,鼻孔冒烟;以霸王的脾气,恨不得一刀宰了这个背祖忘宗、吃里扒外的叔叔。可惜,项羽生前糊涂,意气用事,这么一个大内奸、大间谍在身边,却不自知,反而倍加亲近,无比信任,这只能说是咎由自取了!

泽仁曰:古人云:射阳不与留侯旧,楚汉兴亡未可知。项伯于汉,则有功焉;于楚,则有罪也!于私而言,其为霸王之叔;于公而论,其居楚国要职;然其不思竭力,而反心向汉,公私不分,此乃内贼,归于不忠不义之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