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

发愿,一年带6岁女儿读完西游记。想着央视《西游记》看了不下二十遍,读个西游记还不简单。

谁知道,一细读才知道,西游记的文化底蕴深似大海。

例如,孙悟空拜师学艺的场景,竟然是对禅宗六祖慧能的像素级模仿,。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1)

禅宗,超越时空的中国智慧

禅宗真正的发扬光大始于六祖慧能。

初识菩提

慧能自幼不幸,父亲先被降职,流放岭南。不久后,父亲离世,留下慧能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由于家境贫寒,慧能只得卖柴为生,艰苦度日。

有一天,慧能为客栈的客人送柴。出门听见有人诵读佛经,慧能心中豁然开朗,于是就向客人询问:“您从哪里来,读的是什么经?”

客人回答:“我从蕲州黄梅县来,读的是《金刚经》。东禅寺的弘忍大师劝诫僧众,依《金刚经》所讲的去修行,见到自己清净的本性,当下就能了悟成佛。我在东禅寺拜见弘忍法师的时候,听闻领授了这部佛经。”

慧能听了客人的话,也想去找弘忍大师学习。有客人资助十两银子,慧能安顿完老母亲,就动身上路。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不到三十天,慧能就达到了黄梅县东禅寺,见到了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问慧能:“你是哪里人?到这里想求些什么?”

慧能说:“弟子是岭南的百姓,远道而来,不求其他,只求作佛。”

弘忍大师一听,口气不小,用怀疑的口吻问道:“你是岭南的野蛮人,怎么能成佛呢?”

慧能此时回答:“人有南北,难道佛性也有南北吗?我虽然和大师不同,但是佛性难道有什么差别吗?”

弘忍大师一听这话,心中暗道了不得,还想继续聊下去,可是碍于周边僧众太多,于是就安排慧能在寺庙打杂。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慧能在东禅寺劈柴、舂米,一连干了八个多月。有一天,慧能与弘忍大师不期而遇。

弘忍大师对慧能说:“慧能啊,我知道你天赋很高,害怕有人因为嫉妒而加害与你。

慧能回答:“弟子知道,所以从来不敢到法堂请教。”

有一天,弘忍大师召集众僧,准备通过考核选接班人。考核方式是每人写一个偈子,如果偈子写得好,那就能得到释迦摩尼的木棉袈裟,成为禅宗的第六代祖师。

僧人们回到住处一合计,有大师兄神秀,我们还费什么劲,以后追随神秀就行了呗。

神秀和尚也真的不简单,年轻的时候博览群书,后又出家。50岁的时候,神秀拜在弘忍大师门下,深受器重,任“教授师”一职,可以代老师授课。神秀后来的成就也确实厉害,90岁高龄,为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讲过佛法。被尊为 “两京(长安、洛阳)法主,三帝(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国师”。

然而,在弘忍大师考核的时候,众僧人都放弃了,神秀却也不知道为何脑子秀逗了,也在做思想斗争。

神秀想的是,如果为了获得弘忍大师的传承,这是恶行,和争名夺利的凡夫俗子没有区别。可是,如果不作偈,怎么能在弘忍大师那里来印证我的佛法呢?真叫人左右为难啊!

神秀犹犹豫豫好几天,最后决定,先把偈子写在老师门口的墙上。如果弘忍大师称赞,那神秀就出来认领。如果弘忍大师说不好,那神秀只能怪自己在山中空耗岁月,并没有得到佛法。

于是半夜三更,神秀拿着灯,偷偷把偈子写在了墙上。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早晨弘忍大师看见门口的偈子,对众僧说:“《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们依照这个偈子修行,有很大的好处。”

僧人们一边念诵,一边夸赞偈子写得好。

但是弘忍大师知道,神秀其实没有彻悟佛法。于是半夜,弘忍大师把神秀叫到屋中,问道:“偈子是你写的吗?”

神秀也很惶恐,说道:“是弟子写的,望大师慈悲为怀,看看弟子有没有智慧。”

弘忍大师说:“你这个偈子,未见本性,只到门外,尚未入门啊。你回去,这几天再做个偈子给我看看。如果证得佛法,那我就把衣钵传给你。”

被弘忍大师打击之后的神秀,几天也没能做出偈子,以至于整天心神恍惚,犹如在梦中一般。

其实弘忍大师一直在等慧能,如果慧能抓不住机会,衣钵也就传给神秀了。

寺里的僧人整天念诵神秀的偈子,一天被正在舂米的慧能听到。慧能一听就知道作偈子的人没有开悟,就问僧人:“这是什么人做的偈子啊?”

僧人就一五一十,把弘忍大师接班人考试的安排说给了慧能听。

慧能心中有了定见,口中却说:“我也要念诵这个偈子,请上人带我到偈子前礼拜。”

到了偈子前面,慧能说:“我不识字,请上人帮我读一下。”

正好当时江州别驾张日用在旁边,就高声地读了出来。慧能听过之后就说:“我也有个偈子,请别驾帮我写上。”

张日用一听,这稀奇了,说:“你也能作偈子?”

慧能说出了一段著名的话:“别驾想要参悟无上菩提,就不应该轻慢初学佛法的人。下下等的人也会有上上等的智慧,上上等的人也会有愚钝没智慧的。轻视他人有无边无量的罪过。

张日用一听,我去,这个小家伙不一般,便说:“你说吧,我来帮你写。如果有一天你得悟佛法,一定要先度我。”

慧能就口诵了一个偈子: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3)

偈子一出,僧人们都炸锅了,都说人不可貌相,这小子已经成就了肉身菩萨。弘忍大师在一旁悄咪咪地过来,用鞋擦了偈子,还说了句:“也没有见得本心。”

原来弘忍大师怕有人暗害慧能,才做了这个保护措施。寺中人心险恶,逼得法席弘忍大师都得小心翼翼,可见清静的禅院也不清静。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第二天,弘忍大师偷偷来到碓坊,只见慧能腰上绑着大石头,正在舂米。

弘忍大师颇有感触地说:“求道的人,就应该像慧能这样,为了正法忘却身躯!”

弘忍大师问慧能:“米熟了没有?”

慧能回答:“米早就熟了,只欠筛一筛!”

(筛字,下面是个师傅的师字,慧能意思是说,我已经了悟佛法,只差一个师傅。只是有点奇怪,慧能不识字,为何能用筛字打哑谜?)

师徒之间最经典的一幕来了。

只见弘忍大师用禅杖在碓上敲了三下。慧能心领神会,半夜三更时分来到了弘忍大师的禅房。

弘忍大师用袈裟把窗户遮蔽起来,让人看不见里面,然后亲自为慧能讲授《金刚经》。当弘忍大师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大彻大悟,明白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 。

慧能对弘忍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慧能的话一说出口,弘忍大师就知道慧能已经了悟无上佛法。于是,弘忍大师就把禅宗的顿悟法门和衣钵传给了慧能。

弘忍大师对慧能说:慧能,你现在就是禅宗第六代祖师。请善自珍重,好自护念,广度天下有情众生,弘扬无上佛法,不要让佛法中断失传。我送你一个偈子: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即无种,无性亦无生。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4)

贫寒的樵夫慧能,自此,从舂米劈柴的下人,成为了达摩祖师的嫡系传承,禅宗的六祖。

身披释迦摩尼木棉袈裟的慧能,身后又有徒子徒孙,南岳怀让,马祖道一,百丈怀海等人的不断传承改良。硬生生把一个从印度来的宗教,彻彻底底的改造成独属于中国人的佛教——禅宗。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5)

禅宗,这个超越时空的中国智慧,才刚刚改变过世界。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造出IPhone的产品之神,引领移动互联网的乔布斯,就是禅宗的忠实信徒。

孙悟空师徒四人真的存在吗(孙悟空的原型竟然是鼎鼎大名的禅宗六祖慧能)(6)

回到西游记

既然是带孩子读《西游记》,我就先做了功课,看到了吴承恩对《六祖坛经》的借鉴。于是,早晨送孩子上学的时候,我就先讲了慧能小和尚的故事。

当晚上一起读《西游记》时,读到菩提祖师对着悟空头上来了三下,悟空半夜去学艺的段落。孩子马上就说这和慧能和尚的经历好像啊!

够了,老父亲没白忙活。

— 完 —


附录一:慧能与悟空的对比

拜师:施压看心性

话说悟空历时十几年,历经千辛万苦,才寻到菩提祖师的洞府。菩提祖师,神仙般的人物,上来却怒斥悟空撒谎。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

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

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禅宗五祖弘忍同样,也是一见面就对慧能贬低加呵斥。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你这个野蛮人,怎么可能成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同样的祖师刁难,同样的道心坚定,同样的冲突感拉满,戏剧性拉满。

不过,慧能比悟空境界要高。悟空赤子之心,一心只想求仙,求长生之道,只是解释自己并未撒谎,难怪后来沦为取经工具人。“佛性本无南北”则显示出慧能本身具备大智慧,难怪后来能成佛作祖。

学法:三生万物

悟空只求长生之道,惹恼了菩提祖师。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

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

慧能在舂米,五祖弘忍打哑谜。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

同样三下,同样的悟透谜题,同样的深夜传法,同样的神秘感拉满,戏剧感拉满。

不过,慧能比悟空悟性要高。悟空得法之后,又继续学习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才被菩提祖师赶走。慧能从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瞬间开悟,直接可以成佛作祖。


附录二:相关内容原文

拜师

《西游记·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祖师道:“你是那方人氏?且说个乡贯姓名明白,再拜。”

猴王道:“弟子乃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

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么道果!”

猴王慌忙磕头不住道:“弟子是老实之言,决无虚诈。”祖师道:“你既老实,怎么说东胜神洲?那去处到我这里,隔两重大海,一座南赡部洲,如何就得到此?”猴王叩头道:“弟子飘洋过海,登界游方,有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

《坛经·行由品第一》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

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学法

《西游记·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悟空道:“你这泼猴,十分无状!师父传你道法,如何不学,却与师父顶嘴?这番冲撞了他,不知几时才出来呵!”此时俱甚报怨他,又鄙贱嫌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赔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所以不与众人争竞,只是忍耐无言。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坛经·行由品第一》

次日,祖潜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当如是乎!

乃问曰:米熟也未?

惠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

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参考资料:

1、《西游记》

2、《六祖坛经》

3、《金刚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