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徐先生开着房车,带着14岁的儿子环游中国的事,火上了热搜。

徐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二,但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些厌学情绪,父亲思虑再三,决定辞去工作,开着房车,带着儿子环游中国。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1)

父亲希望,孩子能把旅途当课堂,体验真实的生活,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有人说,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这位家长是疯了吗?

但也有很多网友,对这位父亲,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帮孩子搞明白为什么学习,远比让孩子学习本身,更加重要。

1.孩子厌学,父母的反应很重要

现实中,厌学的孩子非常多;能够妥善处理的父母,却很少。

在这个全民内卷的时代,所有家长,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卷入其中,也在无形中,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成绩似乎成了评判一切的标尺,只要成绩好,其他的一切,似乎都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家长们纷纷走上了“鸡娃”的道路,孩子们承担着父辈的期望,有的成为只会学习的“空心人”,有的则逐渐厌学,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曾经一名15岁的少年,因为厌学,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万般痛苦之下,选择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孩子已经永远闭上了眼睛。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2)

他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写道:我也不想再给你们增加负担了,再以这种情况拖下去,还不如死了,起码可以自由的睡一觉。我的尸体火化吧。骨灰要么随风而散,要么埋在山顶,让我可以天天看风景。”

一个如此年轻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溘然长逝,真的让人难以接受,就如同往父母的心上划了一道又一道的口子。

也许直到此时,我们才发现,孩子既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也看不到未来的美好,他无数次徘徊在绝望的边缘,却无人伸出援手……

2.厌学首先要解决情绪问题

孩子处于厌学阶段时,会有很强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我们不能过多地去逼迫他,以免引发更强的反叛情绪。

有研究调查发现,大多数人的身心疾病,都和压力有很大的关系,厌学更是如此。

厌学也是在情绪的压力下,导致的一种对学习的回避行为,当学习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不好的情情绪体验时,孩子就会本能的逃避这个行为;或者因为无法逃避,而经常处于痛苦当中。

长此以往,会诱发各种心理疾病。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3)

从这个角度来说,带儿子环游中国的爸爸,做得非常好!

他没有粗暴地谴责孩子,也没有逼迫孩子死学习,而是给孩子换了一个环境,先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再解决还是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视频中,父亲和儿子一起在房车中学习的画面,看起来如此的美好和谐。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4)

其实,当父母能够这样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时,本身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言传身教。

3.帮孩子建立学习的内驱力

处理完孩子的厌学情绪,就要寻找导致厌学的原因。很多孩子在学习上,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真实挫败。

比如孩子考得差,家长的期望太高,父母的批评打击教育太多,老师对孩子有偏见、喜欢找茬……

帮孩子搞清楚,厌学背后的真实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补救。

厌学期的孩子,是最需要帮助的,我们也要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而非不问青红皂白的责骂。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5)

帮助孩子建立对自我的认知,搞清楚是自己不能做、还是不愿意做?

大部分厌学的孩子,都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可能再也学不好了,此时家长更要多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

想明白为什么学习,比学习本身更重要!当孩子想明白为什么而学习的时候,才会逐渐步入学习的正轨。

4.即便你不优秀,我们也依然爱你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表达自己的爱和接纳。

厌学的孩子,也会担心,如果自己不够好,是不是爸爸妈妈就不会爱我了。所以,这个时候,你只需要坦白地告诉他:

孩子,你不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也不必想着要超越别人,即便你不优秀,我们也依然爱你。

学习的意义在于遇到更好的自己(想明白为什么学习)(6)

有了父母的接纳和托底,孩子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做自己,也坦然接受不那么优秀的自己,并且在本心的驱使之下,做到自己能达到的最好状态。

父母一生的使命,便是爱你的孩子,接纳你的孩子。

而孩子一生的使命,便是活出自己,而非活成优秀。

作者:向暖,35岁辞职带娃的二胎宝妈,分享育儿路上的点滴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