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杯茶在《诗经》中被称为古茶勾藤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将它归为藤茶类

它延绵千年

种植饮用也有数百年历史

它曾是王公贵族的最爱

也是田野农夫的心头好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1)

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武陵山土家族历史上第十代容美土司田世爵受封于明朝政府,田世爵幼年经历了庶长兄白俚俾弑父篡位的血腥风雨,在寓留桑植司期间也受到良好的教育,返司袭职后,他“痛自警惧”,从惨痛的教训中找到一条真理:乱贼之祸,始于大义不明,要消除内乱,必须“知书达理”;欲知书达理,必须推广汉文字、汉语言,走开化中兴的道路。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2)

田世爵酷爱饮藤茶,每日晨起必饮数杯;处理政事时,也须置藤茶于案几,边啜香茗,边批点公文。

藤茶又叫端午茶、藤婆茶,学名:显齿蛇葡萄,生于武陵山脉中段的大山深处,是一种药理作用非常丰富的药食两用植物。

田世爵十分关注藤茶的发展,派土司兵丁移植成园,还派人到江浙一带考察学习茶树种植和茶叶制作工艺,从而使藤茶的生产逐渐从野生采摘转为园林种植,大大提升了产量。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3)

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田世爵奉朝命率长子、次子赴江浙抗击倭寇,将藤茶作为军中必备良药之一,军中恶疾少见,为抗倭战争立下汗马功劳。史载:“江浙多湿毒,初至不服,常头晕目眩……众卒阵前必饮神茶一碗,则神气皆足……于嵊县、三界、阴沙、后梅、丹阳、柘林、乍浦等地,与倭寇激战,杀敌上千,生擒上百,建立东南第一功。”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4)

明朝周王朱橚(明开国皇帝朱璋的第五个儿子)所著的《救荒本草》中对藤茶有详细的记载。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5)

自此以后,武陵山中土家人便开始饮用藤茶。恩施有一首流行了几百年的歌谣:“一口苦,二口甜,三口益寿又延年,四碗神茶喝下肚,五更还抱枕儿眠,六月不怕蚊子咬,七月不怕烈日炎,八十酒肉穿肠过,九十清江赛龙船,平平安安一百岁,百岁再活一百年。” 这正是歌颂土家族的 “神茶”——藤茶!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6)

武陵山区的土家人钟爱喝油茶汤。油茶汤是什么呢?就是将藤茶用开水冲泡,或者用木槌捣碎,加入茶油、猪油、苞谷、芝麻等,煮成油茶汤。茶汤里油多,自然很香,土家人都爱吃。土家族有一首歌谣这样唱道:“家无油茶汤,顿顿都不香”,“武陵山里喝碗油茶汤,张开双臂当翅膀”。有客人至,热情土家人必拿藤茶待客。天天喝藤茶的武陵山土家人个个都身体强健,健康长寿。

恩施二级茶(恩施藤茶文化一品)(7)

光绪年间,光绪帝面黄身弱,常长黑斑和痘痘,久治不愈。皇帝天天吃药,苦不堪言。皇帝的老师陈子贺是武陵人士,有次回乡探亲,见喝了藤茶的父老乡亲都面色红润,身体健康,于是陈子贺返京后进献一包“藤茶”,光绪试尝,觉甘甜味长,咽清心爽,遂常饮之。未及半载,黑斑渐去,身体强健。光绪兴极,欲题为“天子藤茶”,子贺闻之急奏皇帝:若降旨,百姓谁人敢喝,光绪甚觉有理,遂作罢。自此,藤茶才在民间流传开来。皇亲国戚听闻藤茶神奇,纷纷抢购野藤茶,作为日常茶饮。藤茶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在当时便有“三两黄金一两茶”的美誉。藤茶的神奇历史,你了解了吗?秋高气爽,藤茶中的优品——滋恬藤茶,有特殊的色、香、味,茶质柔韧,色泽鲜亮,茶味醇正甘甜,回味无穷,保健功能显著,值得品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