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鑫跟我诉说了他的苦恼:去年底离职,刚跳槽到新的公司,入职不到一周他就遭遇职场最Hard模式:,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成年人的职场都这么复杂吗为什么你会陷入职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成年人的职场都这么复杂吗?为什么你会陷入职场

成年人的职场都这么复杂吗为什么你会陷入职场

帆鑫跟我诉说了他的苦恼:去年底离职,刚跳槽到新的公司,入职不到一周他就遭遇职场最Hard模式:

入职第二天他就被安排接手离职前任的烂尾项目;在短短一周内与十几个业务部门对接,各种心累的沟通协调推动很困难,发出的邮件杳无音信,邀约会议无人应答;目前干的活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比较低级和繁琐;领导很直接地跟他说,让他管这个项目是因为自己也推不动;这项工作并不能计入他的KPI,如果干不好可以让他过不了试用期,感觉被PUA了……老员工敌意浓厚,等着看外部高薪聘请的新员工的笑话;还有一群在他看来摸鱼的同事

他跟我说:“这家公司太乱了吧,我要不要立刻离开,外面还有一个waiting offer,虽然不是很满意,但也是可以解决眼前的困境”

帆鑫陷入了常见的职场Hard模式,关键不在于怎么选择,在于本质是什么

职场Hard模式本质是第一:没有想清楚要什么,第二:不坚持,遇到困难就跑。

1.想清楚自己要什么

我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帆鑫你到底想要什么?

帆鑫接了A的offer,大平台光环,提升职场身价,再加上疫情,外部工作难找,很快就决定了去了。

入职后,又觉学不到新东西,对自己都是消耗,大量沟通协调,感到厌烦。

其实帆鑫骨子里不太喜欢从事大量与人协调和推动的工作,他认为低级繁琐,这是他的工作价值观决定的。

所以他不愿意干,不想干,可能也很难干的好。

底层的需要才能决定你是否能长久地坚持某项工作。

这仅仅是帆鑫的问题吗?

并不是,这也与内部业务规划和岗位设计有关系。

很多企业内部对于新的业务过于理想化,对于岗位本身和人才标准的思考不足,快速招人过来后,并不能很好的配置,导致工作混乱,甚至出现人岗不匹配的情况。

企业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很常见,很难改变。

但是对于帆鑫的影响最大,工作很痛苦,没有成绩,可能短期再换工作,职业发展暂时中断。

他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职业方向的问题。

所有人都需要面对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把时间浪费自己没办法改变的外部环境上。

既然帆鑫接了offer 干起了这个工作,走出舒适区并不是坏事,那为什么帆鑫干不下去呢?

所有的工作都有它的历练,解锁的是不同的技能。

2.解决问题,别逃避

职场hard模式还取决于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不坚持,遇到困难就跑

帆鑫想要的是自己以前自己没干过的有挑战的专业化工作,但是因为人才市场遇冷,当大厂、高薪职位走来,他放弃了之前的目标,并没有坚持内心真实的需求。

我问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帆鑫你为什么干不了这个活?”

帆鑫:“领导不成熟,专业不强,还比不上我;业务部门都不配合我;老员工都有敌意"

“凭什么我没日夜加班,其他员工摸鱼?”这就是帆鑫此刻的心态。

我选择了不断挑战他,直到他快词穷,帆鑫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他会陷入无限循环的困境。

问他的第二个问题是:“帆鑫你为什么干不了这个活?”

帆鑫:“我领导自己都干不了”

我:“那人家凭什么当你领导?是公司瞎眼了么?”

帆鑫:“因为他之前的平台背景比较好”

我:“为什么平台背景比你好?”

帆鑫:“他会找工作,或者是学历背景更好”

我还可以无限问下去,直到帆鑫认识到:即使你再看不上的人,也有比你优秀的地方

何况对方的短板跟你要不要学习他的长处根本没有关系。

当你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短处,你不会去学习他的优点,你损失的是弥补自己短板的机会。

3.理性思考,看本质

我再问:“你的领导真的要你过不了试用期吗?”

帆鑫:“可能只是立威吧,但是我有问题他肯定不保我”

我:“他为什么要立威,那他又凭什么保你,你对他有什么帮助吗?”

帆鑫:“可能是他刚来,年龄比我小,怕压不住我,我对他确实没什么帮助”

我:“你干不成离职了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帆鑫:“他刚来,也希望成一件事情吧,我走的话,他需要再招聘人。”

没有一个领导希望下属频繁离职,毕竟谁也不想被叫做下属杀手,也是对领导力的一种质疑。

当不逃跑,开始想解决问题的时候,才能真正看到真相。

帆鑫如果不能明白,组织是一个网络,新进入一个环境需要快速找到自己的价值贡献和在组织里面连接的话,他是很难活下来。

可能过不了试用期这是一连串最糟糕情况可能产生的结果,不是马上就逃跑的借口。

最后我问:“业务部门为什么不配合?”

帆鑫:“可能跟他们没有关系吧”(没有利益驱动

“比较麻烦吧”(费时间和精力

“跟他们工作有冲突?”(利益冲突

我没有再继续问下去,我相信帆鑫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让对方配合就是怎么对他们也有好处,让他们少投入精力。

尝试了落地之苦,即使以后回归专业工作本身,也会更了解如何专业拥抱业务,让专业产生价值

你看,经历一次企业里的Hard模式,并且Hold住,别跑,通过升级打怪,get在逆境中找到出路思维模式和技巧。

你不打通,没办法通关,这里遇到不解决,只能去别的地方再遇到。

Hard模式是企业管理问题的折射,趟过一遍,揣摩过每个环节和部门真正利益诉求,组织内耗的原因,找到缝隙和入口,推动工作,存活并解决问题,就可以升级了。

所以我跟帆鑫又说了一个观点,容易模式里不一定是真人才,Hard模式里炼出真自我

要么你个人降低适应成本,要么企业降低新员工成活成本?每个角色都只能解决它自己的问题,并且不能将对方的问题作为借口。

最后的话:

如果一个企业的环境都是Hard模式,新员工存活成本就会很高。

企业发展一定很慢,很难进行人才升级,没有足够多优秀人才就撑不起新业务和方向。

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只能在某种特定企业或环境下才能工作,选择就少。

个体需要降低自己的适应成本,不管多Hard,你都能做出成绩来,那你值得更优秀的平台。

看,所有的事情都是两面,我们都要做自己的CEO,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外部,都需要开拓自己的市场和事业,在Hard里以事修人。

来自于公众号:顾问大晨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