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

《青门饮·寄宠人》_刘弇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

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

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小妆才了。

一杯未尽,离怀多少。

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

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

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

此词为作者远役怀人之作。词的上片纯写境界,描绘作者旅途所历北国风光,下片展示回忆,突出离别一幕,着力刻绘伊人形象。

这首词写境悲凉,抒情深挚,语言疏密相间,密处凝炼生动,疏处形象真切。词中写景写事笔墨甚多,直接言情之处甚少。作者将抒情融入叙写景事之中,以细腻深婉的情思深深地感染读者。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

《清平乐·东风依旧》_刘弇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

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这首词是作者京任职期间为感爱妾之逝而作,为悼亡词。

全词以感情为纽带,把旧时与今时的情景绾合一起,对爱妾寄予了深挚的悼念。

这首词虽悼爱妾,非念正室,但其中沉痛哀伤之情,似不下于东坡的悼妻名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如近人俞陛云所评,抚今追昔,人之常情。此词结末二句,何沉痛乃尔!(《宋词选释》)。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

《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_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愁无比,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城沽酒市。

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洞”。

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作者亦自以“而今”句为得意之笔。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

《茶瓶儿·歌罢花如雨》_李元膺

去年相逢深院宇,海棠下、曾歌《金缕》。

歌罢花如雨。

翠罗衫上,点点红无数。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回首青门路。

乱红飞絮,相逐东风去。

这首词讲了一个类似于人面桃花的故事。虽为悼亡词,但含蓄不露,不加点破,更见风致。

词的上片写去年此时,深幽清寂的庭院中,词人遇到了一位女子。正值春深似海,海棠花开,姿影绰约。那位女子花下,浅吟低唱,其风韵体态,与海棠花融为一体,艳丽非凡。《金缕衣》,当时流行的一支曲子。

这里词人以写景代替了抒情,而情景中,词意含蓄深蕴耐人深味。关于这首词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冷斋夜话》说:李元膺丧妻,作《茶瓶儿》词,寻亦卒。盖谓词人虚构了一个传奇般的人面桃花式的故事,寄寓了对亡妻的悼念与人去楼空的哀怨。这类传奇虽未必确有其事,但词人真挚深婉之情却是词中真味。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

《洞仙歌·雪云散尽》_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

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本篇小序表明词首是意提醒人们及早探春,无遗后时之悔。然而,词有所本,唐杨巨源《城东早春》云:“诗家清景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旧意新调,此词自有可喜之处。

因为这种极盛局面,实是一种衰微的征兆,故道“已失了春风一半”。这春意阑珊之际,特别使人感到韶光之宝贵。所以,词人篇终申明词旨:“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这里不仅是劝人探春及早,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盖春寒料峭,虽不如春暖花开为人喜爱,但更宜杯酒,而一旦饮得上了脸,也就寒意尽去了。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

《绿头鸭·咏月》_晁端礼

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

烂银盘、来从海底,皓色千里澄辉。

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

玉露初零,金风未凛,一年无似此佳时。

露坐久,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

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

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

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

料得来宵,清光未减,阴晴天气又争知?

共凝恋,如今别后,还是隔年期。

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

此词写中秋月景而兼怀人。词中以清婉和雅的语言,对中秋月景和怀人情思作了细腻传神的描写。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本词给予高度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然其后又岂无佳词?如晁次膺(端礼字)《鸭头绿》一词殊清婉,但樽俎间歌喉,以其篇长惮唱,故湮没无闻矣。”开头两句“晚云收,淡天一片琉璃”,一笔放开,为下边的铺叙,开拓了广阔的领域。晚云收尽,淡淡的天空里出现了一片琉璃般的色彩,这就预示着皎洁无伦的月亮将要升起,此下的一切景和情都从这里生发出来。接着“烂银盘”句写海底涌出了月轮,放出了无边无际的光辉,使人们胸襟开朗,不觉得注视着天空里的玉盘转动。“莹无尘、素娥澹伫;静可数、丹桂参差。”写嫦娥素装伫立,丹桂参差可见,把神话变成了具体的美丽形象。“莹无尘”、“静可数”和上边所说的“晚云收”、“千里澄辉”的脉理暗通。到这里,月光和月中景已经写得很丰满。中秋是露水初降,已凉天气未寒时,是四季中最宜人的节候,美景良辰,使人留连。“疏萤时度,乌鹊正南飞。”化用了曹操“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和韦应物“流萤度高阁”的名句,写出了久坐之中、月光之下所看到的两种景物,这是一片幽寂之中的动景,两种动景显得深夜更加静谧。“瑶台冷,栏干凭暖,欲下迟迟。”中的“栏干凭暖”表明,赏月人先是坐着的,而且坐得很久;后来是凭栏而立的,立的时间也很长,以致把阑干凭暖,从而委婉地表现出词人不是单单地留恋月光,而是对月怀人。结语明说词人的怀人情意,曰“欲下迟迟”。

过片“念佳人音尘别后,对此应解相思”这两句,上承“欲下迟迟”,下启对情思的描写。过片接得自然妥贴,浑然无迹,深得宛转情致。下边主要从对方写起。遥想对方此夜里“最关情”的当是“漏声正永”,“暗断肠”的应为“花影偷移”。随着漏声相接、花影移动,时间悄悄地消逝,而两人的相会仍遥遥无期,故而有“暗断肠”之语。料想明天夜月,清光也未必会减弱多少,只是明天夜里是阴是晴,谁能预料得到呢?两人之所以共同留恋今宵清景,是因为今年一别之后,只能待明年再见了。这是接写对方的此夜情,自己怀念对方的情思,不从自己方面写出,而偏从对方那里写出,对方的此夜情,也正是自己的此夜情;写对方也是写自己,心心相印,虽悬隔两地而情思若一,越写越深婉,越写越显出两人音尘别后的深情。上片“露坐久”,“栏干凭暖”的深刻含意,通过对对方此夜情的两层描写揭示出来。歇拍三句“人强健,清樽素影,长愿相随。”结得雍容和婉,有不尽之情,而无衰飒之感。这首词的结句东坡的《水调歌头》结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从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句化来。但苏词劲健,本词和婉,艺术风格不同。

这首长调词操纵自如,气脉贯串,不蔓不枝,徘徊宛转,十分出色。其佳处于起得好,过得巧,而结得奇。正如沈义父评说长调慢词时,所说的,“第一要起得好,中间只铺叙,过处要清新,最紧是末句,须是有一好出场方妙”(《乐府描述》),这首词的末句堪称“一好出场”,显露了全词的和婉之妙。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7)

《水龙吟·咏月》_晁端礼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

九衢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

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

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

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

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起首二句先把词人可悲的身世揭示出来。“京洛风尘”,语本晋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一:“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此处盖喻词人汴京官场上的落拓不遇。“病酒”,谓饮酒过量而身体不适。词人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常以酒浇愁。可是酒饮多了,反而沉醉如病。官场失意,酒病缠身,境况可谓惨矣,复着以“无人问”三字,其羁旅漂零之苦,尤为难堪。

此词开门见山,句句写实,与一般长调大异其趣。接下来,词人的视线从住处的窗口向外探视,无边夜色,尽入毫端,化实为虚一下子,词境变得空灵了。词人写道:九衢上的残雪斑斑驳驳,天空中的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词人这清净、洁白的世界里,胸襟自然为之一畅。接着夜风送来梅花的清香,池塘表面上的薄冰已经融解。这些景物上都被词人抹上了一层感情色彩,仿佛是他的心灵附着这些景物上,他那因酒而病的身躯与心灵自然景色的陶冶中,渐渐轻松了,开朗了。此刻,他不仅想到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不仅感受到春天的信息已经来到,而且他的思绪也回复到往年醉酒听歌的快乐生涯。“南楼”,指冶游之地:“西城”指汴京西郑门外金明池和琼林苑,都是北宋时游览胜地。这里以对仗的句式强调当年的豪情胜概。特别是“都不管、人春困”一句,以口语出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更见其豪情万丈。

过片又写目前衰颜,从上片歇拍的豪情收回来,与起首二句遥相映射。“潘郎双鬓”,谓两鬓已生白发,语本潘岳《秋兴赋》:“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屈指”二字是起点,点明词人是算计,以下都是写算计中的思维活动。词人不仅惊觉自己早生华发,而且联想到对方如今愁苦的情绪,于是深感她的形容应该已经消瘦。“多应”二字,表明这是想象和狡滑,而一往深情,皆寓其中。以下三句,是这种感情的延伸。“马上墙头”,语本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至此,方正面点出词人昔日曾与一位女子邂逅。但无情的岁月凋谢了彼此的容颜,即使相逢恐亦不敢相认,言之不胜伤感。款款深情娓娓道来,情韵悠然相生,笔锋收纵自如。

结尾三句,设想对方凭阑凝望,罗襟揾泪。此处全用情语作结,却收到余味无穷的艺术效果。运用移情手法,词人晁词把仕途的失意、人生的感慨化作盈盈泪水,风格纤弱。揾者,拭也。

此词以精湛的结构、声韵和语言,抒发了作者仕途上和爱情上的挫折所带来的失意与苦闷,寄托了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情景交融,对仗工整,色泽浓淡相宜,结构疏密相间,一气呵成,读来令人一咏三叹,堪称绝妙好词。此词无论词的结构、声韵、用字设色等方面都显示了作者的当行本色,将其人生不得意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动人心魄。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8)

《倦寻芳慢·露晞向晚》_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

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

′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仍依旧。

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王雱,字元泽,王安石之子。他的这首《倦寻芳慢》是一生中所作的唯一一首小词,传为戏作。不过,这首词咏春愁,写得妩媚动人,不亚于当行之作。

起拍三句为抒情主人公勾勒了一个具体环境,时间是春季的一个白昼,地点是闲静的小院。“向晚”,说明天还未到傍晚,由“露晞”可知,还下过一阵微雨。晞,干燥之意。《诗。秦风。蒹葭》“白露未晞”,是说苇丛中还有露珠的闪光。这里则说快到傍晚的时候,花木的水露已经干了,和风轻轻地吹拂着帘幕,庭院里显得非常幽静。“闲昼”说明环境沉寂,又因为下过雨,氛围就更加清幽。接着写小院景致:翠径落红与著雨海棠。通幽小径,青草匀铺,经雨冲洗,碧绿如翠,故曰“翠径”。雨停云霁,黄莺飞来,枝上经雨的花瓣缤纷下落,绿径点缀上落红,色彩斑斓,犹如织锦盖地,故曰“铺绣”。此处联想巧妙,用笔工致,着一“惊”字,把花与鸟关联起来,使景物变活,极具匠心。海棠经雨,花色变得绯红,犹如美女搽上胭脂,更为艳冶动人。这里写海棠盛开,红色浸透了每个花瓣。“胭脂透”三字,说明经雨的海棠已经开放到最鲜艳最鼎盛的时刻,也暗寓盛极而衰,即将转向凋落的消息。“乱红铺绣”,“海棠经雨胭脂透”,都寓有感春叹春的情愫,为下文收束到叹春伏了暗线。

“算韶华”三句,以“算”字领起,略略点明题意。韶华,美好的年华,此指春光。因循,等闲、随意、轻易之意,过了清明,春光将尽。这里,“算”、“又”急促相承,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惋。

换头几句,以“倦游燕”起。“燕”通“宴”,说春来懒事游宴。虽然时是“好景良辰”,景是“风光满目”,只因无人携手同乐,于游燕之事就意懒情倦了。“谁共”二字反诘,意即无人与共。以下再用“恨”字承接,进一步形容春愁之深。“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本意只是说一春常愁中。“两眉长斗”,形容因愁苦而双眉紧锁的样子。词巧用“榆钱买断”为说。榆树早春未生叶时先开花,果实不久成熟,名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

因“钱”之称而得“买”字意,又榆钱早春即见,几与春光同起讫。“买断”即买尽,自有榆钱以来,所“买”得者是“两眉长斗”,则其一春之不欢,至此已曲折写出。以下“忆高阳,人散后”,似转仍承,申上“游燕谁共携手”意。《史记。郦生列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县中皆谓之狂生。”他见刘邦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之“人”,即指游燕时的狂朋怪侣。酒侣星散,又值“落花流水”的春暮,其愁闷之情可知。说的是去年的事,故曰“忆”,而今年亦复如是,故曰“仍依旧”。春光如彼,情怀如此,总因春色虽好,无共游赏之人,以至因循过去。不特于春为孤负,于人亦增愁。故煞拍三句:“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以说一春之愁,比“买断两眉长斗”又进一步,总收全文。

这首词由景及情,上片景中有情,下片以情带景,笔锋细腻,用语婉媚,韵致翩翩,堪称青年诗人王雱的孤篇力作。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9)

《减字木兰花·竞渡》_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黄裳的这首词以龙舟竞渡为题材,颇具历史价值。相传伟大诗人屈原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人民为了纪念他,每逢端午节,常举行竞渡,象征抢救屈原生命,以表达对爱国诗人的尊敬和怀念。这一活动,后来成为民间的一种风俗。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已有关于竞渡的记载。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专门记载南宋京城杭州的各种情况,其舟船条有云: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龙舟竞渡时,船上有人高举红旗,还有人擂鼓,鼓舞划船人的士气,以增加竞渡的热烈气氛,本篇就是描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实况。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0)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_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

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

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这首词紧扣赏花来写,句句有花,实则句句写人,惜花亦即惜人。作者既不雕章琢句,也不刻画景物,只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抒写自己从赏花中悟出的生活哲理,立意既新,理趣尤富。全词以议论为主,但由于手法的曲折委婉,语气的跌宕起伏,读来丝毫不觉板滞。正是看花天气。开门见山,点出题意。这句略无修饰,纯用白描,看似朴拙,其实巧妙,因为看花经验,人皆有之,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它所规定的情景,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眼前描绘出一幅繁花似锦、春光宜人的美丽图画。次句由景及人:为春一醉。对此良辰美景,陶然一醉,诚为赏心乐事。这一句既是写看花人的感受,也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接下去便宕开笔锋,道醉来却不带花归。一个却字,顿起波澜。为春一醉,即为花一醉,足见对花爱之深,迷之切;但留连花丛兴犹未尽之时,偏又不带花归。对此,作者也不禁自己笑自己:诮不解看花意。诮,浑也,直也。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今赏花却不折花而归,作者高于俗人的爱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先设一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言外之意是无人可比。再进一层说: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就是说花之好,是年年如此,便该让它留枝头,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为花不似人之随着年光过往会渐趋憔悴。至此,因惜年华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的主意便曲折透出,上下片浑成一体,词的意味顿生。

此词借鉴了以花喻人这一传统手法而能翻出新意,先是反问:将花谁比?后又指出:花不似,人憔悴。这就是说,自然界的花朵固然有时凋谢,但年年重开;人的盛年一去,却再也不会回来。这几句句意颇类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包含着对花开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难驻的感慨和愁怨。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1)

《虞美人·寄公度》_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

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此词为词人寄赠友人黄公度之作。词的上片写主人公傍晚小楼上欣赏秋景,下片写作者冬日的长安,盼望老友送梅来到,字里行间隐晦地传达出作者因触犯当政者王安石而被撤职后既苦闷孤独又渴望得到帮助的心情。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2)

《菩萨蛮·画船捶鼓催君去》_舒亶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

去住若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

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这是一首惜别词。作者词中以一推一挽之情劝住对方的眼泪,这种抒写伤离恨别心绪的表现手法,与宋词中写离别时常见的缠绵悱恻、肝肠痛断、难舍难分的情状有所不同。

这首词从送别写起。捶鼓,犹言敲鼓,是开船的信号。船家已击鼓催行,而这一边却楼上把盏劝酒。“催”,见时间之难以再延。“留”,见送行人之殷勤留恋。一“催”一“留”,就把去和住的矛盾突出出来了,并且带动全篇。“去住若为情,即由首二句直接逼出,欲去不忍,欲住不能,何以为情?这一问见别离之极度苦人。”西江潮欲平“的好处于没有直接回答问题,而是由前面击鼓催客、高楼把酒的场面推出一个江潮涨平的辽阔场景。句中的”欲“字包含了一个时间推进过程,说明话别时间颇长,而江潮已渐渐涨满,到了船家趁潮水开航的时候了。

换头就江潮生发,潮水有信,定时起落,所以说“容易得”,然而它能送人去却未必会送人来。一旦南北分离,相见即无定期故云“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结穴处一笔宕开,颇值得玩味。“此樽空”,遥承上片次句“把酒留君”,“樽空”见情不忍别,共拚一醉。但即使饮至樽空,故人终不可留,所以结尾则由叹见面之难,转思它日再会,发出“知君何日同”的感慨。

宋代曾季貍《艇斋诗话》评这首词“甚有思致”概因此词借江潮抒别情,不仅情景交融,同时还显出情景与意念活动相结合的特点。词“去住若为情”这样的思忖后,接以“江头潮欲平”,看上去是写景,实际上却把思索和情感活动带进了景物描写,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

下片“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仍不离眼前景象,而更侧重写意念,以传达人物的心境。结尾二句虽然表现为感慨,却又是循上文章活动继续发展的结果。

所循的思路应该是: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依然是情景和思忖结合。词中以回环往复的语言节奏,来表现依依不舍、绵长深厚的“思致”。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3)

《谢池春·残寒销尽》_李之仪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

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

正佳时,仍晚昼。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移带眼,空只恁、厌厌瘦。

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

为问频相见,何似长相守?

天不老,人未偶。

且将此恨,分付庭前柳。

这首《谢池春》用通俗浅近的语言,写离别相思之苦,其中可以看出柳永“市民词”的影响。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4)

《忆秦娥·用太白韵》_李之仪

清溪咽。

霜风洗出山头月。

山头月。

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

凌歊望断音尘绝。

尘绝。

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

这首词词史上有其特定意义。词题明确揭出“用太白韵”,是为和李白《忆秦娥》而作。李之仪是北宋人,与苏轼同时代,写这首词的时候,也不过是崇宁三年(1104)前后,这首和词,全依太白《忆秦娥》韵,可见当时这首词已流传比较普遍,可证其作者是李太白。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5)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_李之仪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

清愁满眼共谁论?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这首词,当作于李之仪居今当涂期间的某年春天。

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建避暑离宫于此。实际上,凌歊台并不很高(据《太平寰宇记》载仅高四十丈),只是因周围平旷,才望得很远。李之仪的这首词就是登此台远望之所得。目的借景发挥,借登凌歊台以抒发内心的感慨。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姑溪词提要》谓李之仪“小令尤清婉、峭蒨,殆不减秦观。”可谓一语中的,总括了李之仪小词的特点。这首词就是明证。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6)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_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

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7)

《蝶恋花·小雨初睛迴晚照》_王诜

小雨初睛迴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此词借景抒怀,表达了词人流落异地之悲、老大无成之慨,以及无幸遭贬的苦闷、压抑,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惆怅和凄苦之情。原词之墨迹保留至今,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8)

《忆故人·烛影摇红》_王诜

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

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19)

《卖花声·题岳阳楼》_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

空水漫漫。

十分斟酒敛芳颜。

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

何人此路得生还?

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词中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沈郁悲壮,扣人心弦。

这首词,写得层次分明,情意厚重,深挚含蓄,悲壮凄凉,将作者对无端遭贬谪的迁愁谪恨写得淋漓尽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0)


《清平乐·黄金殿里》_王观

黄金殿里,烛影双龙戏。

劝得官家真个醉,进酒犹呼万岁。

折旋舞彻《伊州》。

君恩与整搔头。

一夜御前宣住,六宫多少人愁。

这首词以轻狂、滑稽的语气对封建社会中位居万人之上的神圣君主进行揶揄嘲讽,使人读后隐隐发笑的同时获得深刻的感悟。正因为它的这种叛逆性色彩,王观作此词后,“高太后以为渎神宗,翌日罢职,世遂有‘逐客’之号”(《能改斋漫录》卷十七)。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1)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2)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3)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4)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5)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6)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7)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8)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29)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0)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1)

《木兰花令·铜驼陌上新正后》_王观

铜驼陌上新正后,第一风流除是柳。

勾牵春事不如梅,断送离人强似酒。

东君有意偏撋就,惯得腰肢真个瘦。

阿谁道你不思量,因甚眉头长恁皱。

此为咏柳词。词中以轻快活泼、清丽自然的笔调,借柳喻人,通过对柳的特性的描绘,塑造了一个风流、多情、柔美的丽人形象,寄寓了词人对于身为下贱、心性美丽的风尘女子的同情乃至于赞美。

王观的词,工细轻柔,新丽清新,当行入律,通俗自然,“其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王灼《碧鸡漫志》),与柳永的作品有某些相似之处,本篇即鲜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特色。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2)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_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3)

《庆清朝慢·踏青》_王观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

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

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

烟郊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

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

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

东风巧,尽收翠绿,吹眉山。

这首词以工丽、尖新的笔触,从春日里天气的变化和姑娘们的踏青活动两方面入手来描绘春景,将两者和谐地组合成一幅风流楚楚、生意盎然的春景图。

全词铺叙与描写的技巧、手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柳永的艺术表现方法,而内容上又富有生活气息,读来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此词一反寻常春景词的套路,绕开和风煦日、庞柳娇花之类的意象,另辟蹊径,巧丽造境,同类作品中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4)

《菩萨蛮·楼头尚有三通鼓》_孙洙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处,那更廉纤雨。

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天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到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可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词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天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细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今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间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5)

《清平乐·春晚》_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杨花。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今朝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伤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好象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6)

《减字木兰花·画桥流水》_王安国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香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7)

《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_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实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是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状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实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黄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玉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心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变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走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片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8)

《花心动·春词》_阮逸女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

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此恨无人共说。

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

强整绣衾,独掩朱扉,枕簟为谁铺设。

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

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泪。

这是一首闺妇春恨词。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39)

《凤萧吟·锁离愁》_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喜游醉眼,莫负青春。

此词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全词以芳草为中心,尽管字面上没有草的字眼,而连绵无际、陌上、珠露、长亭、王孙、池塘、绿妒、香茵、芳意、绿野等词,无一不写草,所以离情也处处由芳草带出。词中表现上用了正比和反比手法,即描写芳草越繁华茂盛,带出的离愁越浓越沉重;描写芳草越生机勃勃,反映主人公的心绪越萧瑟悲凉。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0)

《阮郎归·渔舟容易入春山》_司马光

渔舟容易入春山,仙家日月闲。

绮窗纱幌映朱颜,相逢醉梦间。

松露冷,海霜殷。

匆匆整棹还。

落花寂寂水潺潺,重寻此路难。

《阮郎归》又名《宴桃源》、《醉桃源》、《碧桃春》等,此词咏其本意。典出汉刘晨、阮肇遇仙之事,此调常用来写冶游、艳遇,这首词也是如此。

这首小词风格婉丽,见出一代名臣司马光的别样情怀。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1)

《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_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司马光不以词作著名。然而,北宋词风甚盛之时,一些名臣如韩缜、韩琦、范仲淹都能事业之余写出很好的词,司马光也不例外。他的词作不多,今天遗留下来的只有三首,多系风情之作。其词不加虚饰,直抒胸臆,继承了“国风好色”、“《小雅》怨悱”的优良传统。此词中的“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即是写情的佳句。这说明,司马光并非假道学,而能表达真率的感情。

这首小令只幅之内把惊艳、钟情到追念的全过程都反映出来,而又能含蓄不尽,给人们留下想象的余地,写法别致。它不从正面描写那个姑娘长得多么美,只是从发髻上、脸粉上,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个淡雅绝俗的美人形象;然后又体态上、舞姿上加以渲染:“飞絮游丝无定”,连用两个比喻把她的轻歌曼舞的神态表现出来。而这首词写得最精彩的还是歇拍两句。当他即席动情之后,从醉中醒了过来,又月斜人静的时候,种种复杂的感受都尽括“深院月斜人静”这一景语中,达到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从结构上说,词的上片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片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余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司马光作词虽为余技,却也显示出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2)

《喜迁莺·霜天秋晓》_蔡挺

霜天秋晓,正紫塞故垒,黄云衰草。

汉马嘶风,边鸿叫月,陇上铁衣寒早。

剑歌骑曲悲壮,尽道君恩须报。

塞垣乐,尽橐鞬锦领,山西年少。

谈笑。刁斗静,烽火一把,时送平安耗。

圣主忧边,威怀遐远,骄虏尚宽天讨。

岁华向晚愁思,谁念玉关人老?

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

这首《喜迁莺》慷慨雄豪,是作者人品与词品的绝妙象喻。《宋史》本传说蔡挺“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全词以边塞生活为主体,昂扬向上的主调中,也流露出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全词以“太平也,且欢娱,莫惜金樽频倒”作结,对前面表露出的两种不同情绪都起到了回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边境平静,使得少年壮士有此“金樽频倒”的豪情。另一方面,这又是作者因归去无望,暂且把酒自宽的情绪。

这首边塞词气势昂扬,因有作者经历为本,其豪情则更为真切感人。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3)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_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4)

《鹤冲天·清明天气》_杜安世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台榭绿阴浓,薰风细。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遥际。

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

窗外数修篁,寒相倚。

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

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这首词,前片着重写景,后片着重写人,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即闺怨。这样,词的气脉就一气贯串,不枝不蔓,人物形象也渐趋完满。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5)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_杜安世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

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

不语如痴醉。

我亦情多不忍闻。

怕和我、成憔悴。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6)

《菩萨蛮·游丝欲堕还重上》_杜安世

游丝欲堕还重上,春残日永人相望。

花共燕争飞,青梅细雨枝。

离愁终未解,忘了依前。

拟待不寻思,则眠梦见伊。

这首闺怨词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含蓄委婉,独具特色。

这首词格调清新自然,情真意切,运思手法颇得民歌风韵,有语浅而意深之妙。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7)

《点绛唇·病起恹恹》_韩琦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

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愁?

愁无际。

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八载:“韩魏公晚年镇北州,一日病起,作《点绛唇》小词。”由此可知,此词是作者北镇大名等地时,病起观景而作。词中抒发了作者病体初愈、徘徊香径时,悼惜春残花落、感伤年华流逝的惘怅和哀愁。“病起”句,直言作者病体初愈,精神不振。“画堂”句,不仅点出了暮春的节候特征,而且亦花亦人,花人兼写:“憔悴”,既是写凋谢的花,也是写老病的人;人因“病起恹恹”,而觉得花也憔悴;而花的凋谢也更增加了病人心理上的“恹恹”。“乱红”两句,紧承“画堂”句,进一步描绘物象,渲染气氛。有“画堂花谢”,即有“乱红飘砌”。“砌”应“画堂”,“乱红”应“花谢”,连环相扣,正是作者用笔缜密之处。“滴尽胭脂泪”,则情浓意切,极尽渲染之能事。“胭脂泪”,形象地描绘“乱红”的飘坠,赋予落花以伤感的人情,同地也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伤感。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8)

《永遇乐·春情》_解昉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

院落烟收,垂杨舞困,无奈推金缕。

谁家巧纵,青楼弦管,惹起梦云情绪。

′当时、纹衾粲枕,未尝暂孤鸳侣。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

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

青山绿水,古今长,惟有旧欢何处。

空赢得、斜阳暮草,淡烟细雨。

此词通篇抒写春日情思,流露出作者对逝去的爱情的回忆、留恋,对理想的不能实现的伤感、悲叹。

此词先安排一个春日融融的背景,不仅自然,而且与后面有着某种比衬作用。大自然的春天去了又回,而伤心人心中的春天却一去不返;大自然是如此的喧闹,而断肠人心中却是如此冷寂。有此种对比,自然会增加感情的强度与力度。另外,词还充分利用景物的表情作用,如以青山绿水的长,反衬自身的旧欢不再;以斜阳烟雨的黯淡迷蒙,隐喻愁恨的无边无际,从而以有形的景物来体现无形的思绪,作者的感情自然鲜明可感,而且富有余味。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49)

《望江南·江南月》_王琪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云落开时冰吐鉴,浪花深处玉沉钩。

圆缺几时休。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天上共悠悠。

王琪的这首咏月词,借景抒怀,托物言情:夜月的圆缺不休,象征人事的聚散无常;嫦娥的形象寄寓深沉而痛切的离愁,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全词写景生动,体物精微,意境悠远,含蓄蕴藉。

这首咏月词,留给读者的回味是深长悠远的。那清丽潇洒、简约含蓄的风致,确乎是人们难以忘怀的。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0)

《贺圣朝·留别》_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

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

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词中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句,为苏轼《水龙吟》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1)

《苏幕遮·草》_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

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

独有庾郎年最少。

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

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

落尽梨花春又了。

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咏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词中,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通过上下片的对照,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2)

《锦缠道·燕子呢喃》_宋祁

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指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醉醺醺、尚寻芳酒。

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人家有。”

此词叙写春日出游的所见、所闻与所感。词的上片着意描写春景,下片着重抒发游兴。全篇紧紧围绕春游这一主题,既描绘了桃红柳绿、花鸟明丽的春日景色,又有声有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郊游宴乐的豪情逸兴,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春日景色的迷恋热爱之情和对郊游宴乐生活的向往赞赏之意,这是词人生活方式、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和生活情趣的自然流露。

此词一反当时词坛以哀情写春景的风气,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拟人化的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春色的明媚、美好和春意的热闹,以“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等描绘了狂放的自我形象,从形象到感情都直接可感,从而也使此词当时词风中自具一格。

总之,这首词以风流闲雅的笔调,通过明媚鲜妍的艺术形象和欢快酣畅的情致与韵律,抒写了及时行乐的人生况味,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3)

《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_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4)

《蝶恋花·情景》_宋祁

绣幕茫茫罗帐卷。

春睡腾腾,困入娇波慢。

隐隐枕痕留玉脸,腻云斜溜钗头燕。

远梦无端欢又散。

泪落胭脂,界破蜂皇浅。

整了翠鬟匀了面,芳心一寸情何限。

此为闺情词。词中细腻、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一个闺中少妇春睡方醒的神态和她醒后忆梦的绵绵情思。

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梦中方醒的情态,塑造出一个娇慵、困倦、淡漠、惆怅的少妇形象,下片通过女主人公对梦境的回忆,揭示出她的内心世界。

此词体贴人情、描摹物态无不形神兼备,细致入微,显示了作者高超而深厚的艺术功力。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5)

《六州歌头·项羽庙》_李冠

秦亡草昧,刘、项起吞并。

鞭寰宇,驱龙虎,扫欃枪,斩长鲸。

血染中原战。

视余、耳,皆鹰犬,平祸乱,归炎汉,势奔倾。

兵散月明。

风急旌旗乱,刁斗三更。

共虞姬相对,泣听楚歌声,玉帐魂惊。

泪盈盈。

念花无主,凝愁苦,挥雪刃,掩泉扃。

时不利,骓不逝,困阴陵,叱追兵。

呜咽摧天地,望归路,忍偷生!

功盖世,何处见遗灵?

江静水寒烟冷,波纹细、古木凋零。

遣行人到此,追念益伤情,胜负难凭!

此为咏史怀古词。全词通篇隐括《史记》中的《项羽本纪》,把项羽从起兵到失败的曲折历程熔铸词中,将项羽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慷慨雄伟。全词音调悲壮,气势不凡,情致激昂,于婉约绮靡的词风之外,又表现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慷慨之气,有力地开拓了词境和词意。

这首词对楚汉相争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的表现,虚实结合,高度凝炼,色彩鲜明,形象突出,构思巧妙,布局精巧,大气磅礴,形神兼备,富于历史的形象性和艺术的感染力,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深厚的悲剧色彩,读来令人扼腕感叹,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称此词为宋豪放词、怀古词中的杰出代表,当不为过。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6)

《蝶恋花·春暮》_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度。

谁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

此词写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7)

《燕归梁·春愁》_石延年

芳草年年惹恨幽。

想前事悠悠。

伤春伤别几时休。

算从古、为风流。

春山总把,深匀翠黛,千叠眉头。

不知供得几多愁。

更斜日、凭危楼。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8)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_张昪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

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这是一首写景兼怀古的词,宋怀古词中是创作时期较早的一首。词的上片描绘金陵一带的山水,雨过天晴的秋色里显得分外明净而爽朗;下片通过怀古,寄托了词人对六朝兴亡语朴而情厚,有别于婉约派的词盛衰的深沉感慨。全词层层抒写,勾勒甚密,语卜而情夺取,有别于婉约派的词风。

况周颐评比词说:“张康节(张昪谥号)《离亭燕》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秦少游《满庭芳》云:“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两歇拍意境相若,而张词尤极苍凉萧远之致。”(《历代词人考略》)这段评语,恰切地指出了张词的艺术特色。宋代词坛上,张昪与范仲淹一样,创作中透露出词风逐渐由婉约向豪放转变的时代信息,对于词境的开拓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59)

《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_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0)

《生查子·药名闺情》_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

字字苦参商,故要檀郎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

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这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闺情词。词中以深挚的感情和浅近的语言,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地妙用一连串药名,通过闺中人以书信向客居外的夫君倾诉相思之情的情节,抒写了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款款深情。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1)

《少年游·江南节物》_林逋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此为咏梅之作。全词以写景始,以抒情终,通过风雪交加之际不畏风刀霜剑的梅花这一物象,抒写了作者别有怀抱的人生感慨。词中借景言情,即景发感,营造出一个深婉蕴藉、若即若离、空朦柔美的意境。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2)

《点绛唇·吴山青》_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此词采用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形式,以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语言,托为一个女子声口,抒写了她因爱情生活受到破坏,被迫与心上人江边诀别的悲怀。

上片起首两句,用民歌传统的起兴手法,叠下两个“青”字,色彩鲜明地描画出钱塘江两岸山明水秀的江南胜景。接下来两句,以拟人化手法移情寄怨,借青山无情反衬离人有恨,深切道出了有情人诀别时的痛苦。

过片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写行者与送者。临别之际,泪眼相对,哽咽无语。结拍两句含蓄点出了他们悲苦难言的底蕴,并以分别后的一江恨水抒写有情人的离情别绪。古代男女定情时,往往用丝绸带打成一个心形的结,叫做“同心结”。“结未成”,喻示他们爱情生活横遭不幸。不知是什么强暴的力量,使他们心心相印而难成眷属,只能各自带着心头的累累创伤,来此洒泪而别。这两句以景语作结,创造出一个隽永空茫、余味无穷的艺境。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3)

《点绛唇·金谷年年》_林逋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4)

《酒泉子·长忆观潮》_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此词对于钱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5)

《酒泉子·长忆西山》_潘阆

长忆西山,灵隐寺前三竺后,冷泉亭上旧曾游,三伏似清秋。

白猿时见攀高树,长啸一声何处去?

别来几向画图看,终是欠峰峦!

此词以含蓄委婉的笔触,交替使用白描、绘神、想象、反衬等多种手法,回忆了杭州西山胜景,抒写了作者对西湖周围胜地的深挚眷恋。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6)

《酒泉子·长忆西湖》_潘阆

长忆西湖。

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此词是作者回忆杭州西湖旖旎风光之词。全词情景交融,先写西湖光景,后写忆者之情。词中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并用,景中寄情,情中寄景,选景高洁,情调闲雅,用笔淡炼,纯用白描,艺术手法甚为高超。

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此语从此词中,可见斑。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7)

《踏莎行·二社良辰》_陈尧佐

二社良辰,千秋庭院。

翩翩又见新来燕。

凤凰巢稳许为邻,潇湘烟暝来何晚。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

画梁时拂歌尘散。

为谁归去为谁来,主人恩重珠帘卷。

此词为作者唯一留传于世的词作,是作者为感谢宰相申国公吕夷简荐引其拜相之恩德而作。词中采用比兴、暗喻手法,以燕子自喻,寄寓了词人的感恩思想。

此词虽然格调不高,但它以曲笔抒深情,笔愈曲而情愈浓,读来令人回味无穷,艺术上不乏可取之处。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8)

《玉楼春·城上风光莺语乱》_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时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此为作者暮年遣怀之作。词中以极其凄婉的笔触,抒写了作者的垂暮之感和政治失意的感伤。作品中的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无不充满绝望后的浓重感伤色彩,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艺术特色。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69)

《踏莎行·春暮》_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

宋人胡仔称寇准“诗思凄婉,盖富于情者。”这一评语,用以评析寇准的词作也是恰当的。这首闺怨词便体现了上述艺术特色。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这首伤时惜别之作,写得情思绵绵,凄婉动人。

词中虽然先写景后写情,但景中也是寄寓深情的。全词于字里行间处处跃动着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流露出一种美人迟暮、青春易逝的惆怅之情,读之令人销魂。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70)

《江南春·波渺渺》_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

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以上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

结拍两句承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直抒胸臆,情深意挚,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71)

《点绛唇·雨恨云愁》_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全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起首一句雨恨云愁,借景抒情,借情写景。云、雨并无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即使是这弥漫着恨和愁的云雨之中,江南的景色,依旧是美丽的。南齐诗人谢朓《入朝曲》写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王禹偁用依旧二字,表明自己是仅承旧说,透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上片煞拍写的是: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72)

宋词 名篇(宋词名篇鉴赏大词典)(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