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

点击上图了解更多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2)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3)

历时一年反响热烈,来稿1074篇

“教育随笔·育人” 征文大赛评选揭晓

“学校之道,育人为本。这里的育人,不仅指学生,更包含教师,即所谓的育人先育己。为师之道,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泉州一中校长徐明杰如此理解大赛主题。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由泉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教育基金会、泉州晚报社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教育随笔征文大赛评选揭晓,我市在职教育工作者的26篇来稿脱颖而出获奖。

“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于去年教师节启动,旨在进一步激发、促进泉州市12万名教育工作者思考如何充分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价值,将其与知识传授能力的培养相融合,真正将立德育人落实到学科主渠道、课堂主阵地,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活动历时1年,得到热烈响应,共收到来稿1074篇。经过严格筛选,60篇我市在职教育工作者的应征稿件入围并陆续于泉州晚报《清源》副刊开辟的大赛专栏刊登,“泉州通”客户端开设大赛专页同步发布。这些入选作品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教书育人的感悟和理解,也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思考与讨论。主办单位将从来稿中遴选出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泉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黄世界告诉记者:“教育随笔征文大赛连续举办四年,已成为广受泉州教育工作者青睐的写作方式。今年的‘育人’主题征文大赛,促师者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是泉州教育工作者教育智慧的集体触发和丰硕的成果展示。接下来,我们将继续通过‘教育随笔’征文大赛的方式,促进泉州教育工作者站在弘扬师德风范、传承教育理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制高点上,将日常思索的随笔记录变成一笔既能自我提升又可借鉴分享的宝贵财富,进一步激发我市12万名教育工作者读、思、写、行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在全市形成做‘四有’好老师的职业风尚和良好氛围。”

大赛评委、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蔡飞跃认为:“一切文字都是写作者内心的外化,今年参加征文的1074位教师分享他们的育人体会和对从事事业的思考,值得借鉴和吸取,也有助于写作者突破自我。育人是教育事业的初心,正因为薪火相传,泉州的教育事业才能持续蓬勃发展。”

获奖名单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4)

《泉州晚报》2020年9月10日“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评委、获奖作者感言选登通版↓↓↓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5)

2017年教师节,我们开辟了“教育随笔”征文大赛专栏,拉开全市教育工作者对话、讨论、阐发、倾诉的帷幕。教师们对于教育的思考最朴实、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以随笔为体裁谈教育的方式受到青睐,因为可以用更为丰富的言说记录思考,用更为灵动的文字点亮心灯。

从“呼唤教育情怀”“成长”“师道”再到今年的“育人”,持续四年,每一届“教育随笔”征文大赛设定的主题,都成为泉州教育人内心觉醒、成长的一道光——直视教育现状、直面教育问题、捕捉教育智慧……缘波讨源,虽幽必显。无须高谈阔论,字字都着眼于教书育人基础上的自我成长,句句都来自经年累月教师生涯中的自我打造。当这一切源于内心诉求,化为自觉,追寻之路便生动快乐起来。

“育人”是教育内在的价值旨归。教师们在“以人育人”的职业里寻找生活与生命的支点,记录本身就是一种行动研究,更是对职业的一种敬畏、对自我的一种交代。教育事业,不仅要前瞻,也需要回归。回归教育的原点去书写,唯有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回望,是为了向前。一年一度“教育随笔”征文大赛的表彰、颁奖,正成为泉州教育人的专属节日仪式。今年的这份仪式感,意味着春风化雨,回归本原。

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借此专版,向所有坚守育人事业的泉州教育人深深致敬。(吴芸)

评委点评

仁心无价 润物无声

□王建设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本次征文大赛以“育人”为主题,突出了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

作为文体之一的随笔,写法相对自由,可以不拘一格。此次获奖及入围的作品大都能够联系实际畅谈育人的重要意义,或深入探讨成功的育人之道,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让人过目难忘。60篇入围作品涵盖各级各类学校以及各个学科,不管是出自行政领导,还是普通教师,也不管是出自经验丰富的特级教师,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新秀,他们乐为社会培育英才的情怀可钦可敬。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其中有不少作者为泉州市第三批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对象。

26篇获奖作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三点:

育人要自然。徐明杰校长以自身的成长及从教经历告诉我们,教育是求真务实的事业,在教学相长的旅途中,一腔真爱、一份宽容便已足够,提倡做个简单、自然的教育人。黄旭升校长则妙趣横生地给大家介绍了乡村学校躬耕园的体验式劳动,这种紧接地气的学校劳动生活将为孩子们留下珍贵的成长记忆。

教育源于爱。学科带头人黄汉宗深情地回忆道:每当静谧漆黑的深夜,回眸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那一缕思绪,在空气中跳动着音符,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根植于爱,有爱才有教育。“最美教师”傅清冰自然抒发了对教育对象的挚爱:爱是天职,爱是师之魂,爱是从心底发出的真实感受……既然爱上了这份职业,那就用真爱换取孩子们的真情吧。特殊教育学校特级教师付心知则觉得,教育是需要情怀的……情是感情,怀是胸怀。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育人先育德。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德育方面。园长黄阿香认为:幼儿教育是向下扎根的教育,是为幼儿幸福一生奠基的教育。教育儿童,育人先育德。特级教师汪波则用诗化的语言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守望。那么,育人就是在教育的麦田里守望着人的精神成长,看春风骀荡,麦浪翻涌。

春风化雨润万物,乐育百花待芬芳——有这样一批不知疲倦、努力耕耘的辛勤园丁,泉州教育事业必将芬芳满园,硕果累累。

(作者系华侨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传递爱的力量

□蔡飞跃

作家以“书”为知己,近几天,我侧重阅读“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的入围稿件,同台竞技的是全市教育系统工作者,他们笔下的育人经历及思考,让我对教育行业有了新的感悟。

教书育人,传递的是爱的力量。当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只要热爱岗位、静心思考,便会有所收获。

徐明杰是泉州一中校长,他讲述的是大四实习的亲历——那一年,他为高一年学生讲授《立体几何》,一位男生的课后提问,指出他所给的思路有误,从教二十多年,这件事时时警醒他恪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师德,也警醒他真正的老师对教学应坚持爱的本心。

南安国光中学副校长黄汉宗的格言是“教育根植于爱”。为了这份爱,他“学会换位思考”;为了这份爱,他向学生“展示教学绝活”;“唯愿教育根植于爱,结出丰硕的果实,让每位学生拥有幸福的人生”,他道出所有教师的心声。

晋江市实验小学姚育晓是一位美术老师,他固守“以创意之美,传达真善之美”,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和他工作室的老师们借助图文媒体平台,为全市小学生推送“预习导案”“美创云课”……生活要充满爱心,老师亦然,育人必先有爱心,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的目标。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没有树立起比他的学生更崇高的人生观,就不能进行讲授。”翻阅着一篇篇作品,能感受到爱的力量在传递。来稿的作者有聋人教师,有一线教师,有中、小学校长,有幼儿园园长……他们的事业观是崇高的,他们的作品都是如何热爱本职工作的经验之谈,必将激励更多教师在神圣的岗位上把知识内化为技能,为泉州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

(作者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泉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一等奖获得者

做一个认“真”的教育人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6)

□徐明杰

感谢“教育随笔”这个平台,让众多的教育人有了一个对话、阐述、讨论的空间。说:“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因此“育人”自然是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在器之上。既然是育人的工作,我想掏心掏肺、进入一种忘我之境,远比刻意的沟通与技巧来得重要。不管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如何层出不穷,我以为,教育之“道”终将归流于本真,而教育者必当认“真”。

要保留师生的纯真。学校是知识的殿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土。升学压力固然不可回避,但清澈的眼神、纯洁的笑容,还是应该成为校园的标配。真诚的流露永远应该优先于知识的学习。

要真诚投身于教育。《中庸》有这么一段话:“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可见,教育人唯有真诚,才能在育人事业中有所作为。

要真实传道解惑。教育是塑造生命的工作,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先进文化的传递等,需要师者更多地从引领、示范、启迪的角度来完成。只有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人求真、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曾如是说。教育者当认“真”——纯真、真诚、真实,这也是我内心真切的教育感言。

(作者系泉州一中校长,教育硕士,福建省特级教师、第四届杰出人民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7)

□黄汉宗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育人”主题教育随笔征文大赛,当时心里忽然涌起一丝颤动。新冠肆虐,某夜蜗居陋室,回顾卅余年杏坛耕耘,颇有感触,遂欣然命笔,投稿参赛。2月27日拙作见报,令我精神振奋。不料此次还忝列一等奖名单,真是又惊又喜。荣誉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感谢主办方开辟“教育随笔”平台,让我得以总结自己教学生涯的真心感悟并与广大读者分享。

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我认为要做到做好这四种育人引路人的角色,前提就是一个字——爱!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育人工作者对学生的爱是师生互动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2019年全国卷Ⅲ漫画作文材料,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平实而温暖的话语,期待而不舍的目光,对学生的关爱、希望、眷恋令人动容。因此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和期待,把这种神圣的爱融入自己的职业生命,就能从中体验到生命中波澜不惊、平淡却永恒的幸福。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要尊重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还要大胆展示自己的教学绝活。用自己的信任、关切和才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

爱是滴滴甘露,爱是融融春风,愿教育永远根植于爱。

(作者系南安国光中学副校长,泉州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对象)

求真 扬善 寻美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8)

□姚育晓

写作是自我与心灵的省思、对话;育人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互唤。感谢这次征文大赛,让我在匆匆与碌碌中,放慢节奏,对过往的教育教学进行一次深刻的自省;也让我得以学习到众多教育人寄怀文字,交流与传递理想、信念、思考与方法。黑白的字里行间从来不会清冷,因为总有醇热的教育思想的温度在弥漫。

每每回望过去,熟悉的一切悄然嬗变,日新月异的教育变革语境中,当下的学生要以怎样的心智和素养去迎向未知的机遇与挑战?教师如何去重新审视育人的问题?或许需要顶层的定义才能完整诠释与解答。而我,想尝试从一线美术教师的思维视角去表达自己理解的意涵:育人应该是追寻真、善、美的过程。

真,是互动共进的真实状态。当下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丰富多元,给教师带来有别以往的回应和触动。教师应是引领者,更是合作者,只有了解学生,感应其反馈;读懂学生,聆听其心声,才能让学习真实地发生,教学相长。

善,是积极应对的有益作为。疫情突如其来,美术名师工作室编写“预习导案”,开发“美创云课”,与宜昌开展网上协作教研,为各地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这是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和担当,更重要的是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和品格。

美,是交融共生的心灵交流。一篇篇美术学习资源的传递,在延期开学的数个月内,对许多学生而言是一种心理的舒解,艺术的疗愈;而在常态课堂学习中,一次次艺术的创作,亦是学生思维的升华,心灵的对话。

爱因斯坦说:“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而这应该也就是育人过程中所应追寻的一种目标。

(作者系晋江市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福建省特级教师,泉州市小学美术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二等奖获得者

亲师信道 共同成长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9)

□汤向明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节来临之际,一篇教育随笔在以“育人”为主题的征文中获奖,这无疑是给自己的最好节日礼物。感谢主办方提供的交流平台,也很感恩从教多年来所教过的学生,是他们给了我灵感,给了我实践教育理念的舞台。

“亲其师,信其道”。孔子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被尊为“万世师表”。他在教育事业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他与弟子之间建立了一种和谐、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特别是,他常常对学生不吝赞美,如:评价冉雍:“雍也可使南面。”评价颜回:“贤哉,回也!”评价闵子骞:“孝哉闵子骞!”他总是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

显然,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关键。理想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彼此爱戴,和谐相处,是基于爱与关心基础上的携手成长。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最大的乐趣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让自己努力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引领他们不断突破自己,帮助他们打开成功之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还应该有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冠军”的教育理念,引领孩子们在成长路上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赞赏中充满自信,产生学习的兴趣。说到底,我们就是要去做一个为学生鼓掌的人,做一个能够持续为学生续航的人,让他们习惯于斗志昂扬,感悟成长快乐,最终树立起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探索与战胜困难的自信。

因为相信,孩子们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所以坚持努力做一个值得孩子们信任的老师,带领孩子共同成长。

(作者系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书记,福建省骨干校长、数学特级教师)

“差异数学”

指向人的教育和学习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0)

□蔡振树

此次征文大赛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在探索教育的路上,以文字的形式相遇、相识,分享着各自的教育理念、教育心得,坚持着各自的教育追求、教学主张。其间拜读了不少教师的随笔,有感动,有收获,更有启发。

对学生而言,差异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它时刻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同时还深刻影响着一切学与教的活动,它更是一种成长的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空间。对于数学教育工作者而言,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即“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差异数学”的本质,就是以生为本。在我看来,“育人”不仅是单纯地教授专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平时点滴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效的“差异数学”。教学,是因材施教,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差异数学”的教学方式中有获得感、成就感;是授人以渔,帮助学生在“差异数学”的教学方式中实现自我成长、自我肯定、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是为人师表,让学生在“差异数学”的教学方式中感受教师的个人魅力,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关怀、理解、鼓励、陪伴,并一直激励着他在学习与人生之路上乘风破浪。“差异数学”的教学方式带来的爱和勇气,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差异数学”,意并不在对数学教学本身准确的定义,更指向人的教育和学习。

(作者系石狮市华侨中学副校长,福建省特级教师)

请蹲下身子聆听天籁之音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1)

□陈桂滨

“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犹如一场盛宴,经过编辑的精心点拨,天南海北各种味儿的教学“家常便饭”便一一上桌。感谢大赛,将我这道带着泥土味的“私房菜”摆上高大上的党报——《泉州晚报》,这份肯定将激励着我在教育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这样的大赛为一直在一线奔跑的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心灵对话的舞台。

儿童也渴望对话的舞台,他们同样希望稚嫩的心声有人聆听,奇思妙想有人认可,多彩世界有人理解……可是不知何时,他们的世界悄悄地被浓缩到狭小的四角天空里,每天不是在学校,就是在培训机构;不是语数英,就是音体美……忙碌填满了童年。

很多老师由于身处“高处”,不解孩子“低处”苦,常常以一种“长者”姿态发出各种指令:“你要……”“你们怎么……”久而久之,教育变成“单相思”,交流变成“一厢情愿”。

调皮、乖巧、捣蛋……一群个性各异的宝贝摆在老师面前,老师想点燃每个“小宇宙”,就得蹲下身子,站在孩子角度审视周围一切,教育灵感与智慧将在“一蹲一站”中被激发。当孩子跟你说长大后想像李佳琦一样,当一名网红,你就不会简单粗暴否定他,而会耐心指引他看看李佳琦背后的努力,让孩子明白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唾手可得;当你抛开“我认为”“我觉得”等角色固化后,你会发现教育充满活力与生机,你不再惊讶于北大学生卖猪肉,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后当街道副主任;当你俯下身,真正走进孩子的心中,你会发现调皮捣蛋的孩子原来是那么可爱与灵气。

蹲下,咱们是孩子心灵的伴侣;站着,咱们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每一次蹲下是为了更好站起,每一次静心聆听是为了更有效的指引。当我们蹲下身子,就能听到来自灵魂深处天籁般的声音……

(作者系南安市第五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学硕士)

爱在左 责任在右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2)

□付心知

《泉州晚报》举办“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时,我正在家里热火朝天地开展着“疫情防控,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授课活动,并应邀为全国第一个聋教育云平台录制系列精品课程,那时白天利用钉钉和微信群给聋生上课,晚上制作课件、练习手语、录课、剪辑、配字幕,每天都忙到夜里12点多。

学校微信我说:“就我们特殊教育这块,你也写一篇教书育人的随笔吧。”我深知,虽然是一篇短短的随笔,但背后的意义却可以是星辰与大海。在电脑上敲完最后一个字时,抬头正好看见一缕清晨的阳光从东边的窗口照进来,忽然想到了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又怎样,裂痕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于是又想到我们特殊教育学校里的那些有着这种或那种残障的孩子们,想到特校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我们倾心去爱,每一个孩子都值得我们倾心去爱,教师就是要做照亮他们生命的那道光。

教师节前夕,得到获奖消息,非常欣喜,也有一些惶恐。“育人”二字,于我而言,从来都是神圣的。18年前,初为人师,立下了“育残成才”誓言,此后,在无声的世界里默默耕耘,送走了一届届学生,也获得了一项项嘉奖,但这四个字,还是让我觉得重任如磐!

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感谢主办方,让教师们通过另一个视角看见和审视自己,也让全社会通过一个窗口看见和激励教育!

(作者系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特级教师,福建省首届“最美教师”,泉州市特殊教育首个“名室工作室”领衔名师)

春来草自青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3)

□汪波

“教育随笔·育人”征文比赛,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既为继往,又可开来,更是立足当下,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关于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思考平台。能有机会参赛并获奖,由衷喜悦,可以说,这是自己教育路上行色匆匆之中的一次驻足思考,在抒写个人点滴体会的同时,也经历了自我的省思。

关于育人,各有见解,但概括起来,无非就是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育人,二是育什么样的人,三是如何育人。第一是关键,属于目的、根本的问题,根本问题解决了,具体内容、方法策略也就清晰,所谓“本立则道生”。教育离不开当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担当,育人自然必须顺乎潮流,但不管时代如何风起浪涌,育人总有其不变的初心,比如为国育才,比如教人向善,等等。中国古人把树木和树人并提,实在是极具智慧的类比,两者相似的不只是培材育人均须假以时日、作长久计,更蕴含着两者本真相通的道理,树木成材,重在木心,古人云: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木心如此,人心亦然。

教育不应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指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些充满智慧的育人声音,就如春日阳光,给它提供一个罅隙,就可普照教育的一方原野,当然,这需要我们要有居高见远的格局,还要有起而行之的勇气,更要有坚韧不渝的信仰。

(作者系晋江市养正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

三等奖获得者

育人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4)

□黄加贤

育人是学校的日常工作,也是教师的使命与责任。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育人,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这是教育工作者不能不思考的问题。

育人先育己。育人不能简单地说教,要言传,更要身教。学生的身上有教师的影子,教师的行为深刻影响着学生。教师微笑着问候,是育人;弯腰拾起地上的纸张,是育人;把餐盘的饭菜全吃光,也是育人。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是示范,教师只有不断加强修养,学会做人,才能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育人有“术”更有“道”。“道”是思想、理论体系、规律,解决原理问题、系统问题、长远问题;“术”是方法、策略、技能,解决技术问题、局部问题、当前问题。从“谋术”走向“谋道”,这是经验型教师、校长走向专业型教师、校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从经验育人走向文化育人的必由之路。

育人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的成长,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需要时间。教师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等待学生成长。

育人不是那种会出奇迹的工作,它需要情怀,需要坚守,需要一颗平静的心。

(作者系泉州市晋光小学校长,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小学名校长黄加贤工作室领衔校长)

让阳光体育铺就生命的底色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5)

□李瑞芳

因为疫情,教师职业生涯多了更丰厚的一次体验,心系云端那头的孩子,我不断琢磨新的教学方式,且行之于文,投稿“教育随笔·育人”征文大赛。拙笔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教学方式喜获赞扬,心中所想喜获共鸣。于教育,有了更强的使命感。善存于心,爱在于行,教书育人,定当努力。

谈及育人,爱始终是永恒的主题。教育教学说到底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流,它是知识、信息的交流,更是心理、情感的交流。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在学校里始终坚持以律动体育育全能学生,把健康知识带给孩子,把运动技能教给孩子,让“阳光体育”成为每位孩子不可缺少的“阳光”。体育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是在建设他们的精神家园,塑造其灵魂。关爱每位学生,以“体”育人,它会激励我对学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尽心竭力地教育。而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情感,就会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我想教师应是一束光,点亮自己,照亮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也始终坚信,体育育人,这一头是教师践行生命担当的初心之路,另一头则铺设了孩子们规律、健康、阳光、自主的生活之路。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也将努力让阳光体育铺就孩子们生命的底色。我想,这就是育人,是教育最美、最真的样子。

(作者系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教师,市体育骨干教师、名师培养对象)

享受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6)

□黄旭升

教育随笔征文大赛由部门主导,党报搭台,教师唱戏,全民共享。这样的活动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校园更有故事。

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教育更是需要补足的民生短板,需要兜底保障的幸福指数。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真教育理念经久弥香。贯彻到乡村学校的“真”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找到亮点,找好突破点。既要仰望星空,亦需脚踏实地。

我们学校就体验式教育,特地在溪东山脚下开辟出一方供师生共同劳作的小农场,名为“躬耕园”,蕴含着“笃行躬耕”的文化内涵。观察躬耕园的孩子,种瓜种豆,各得其乐。有的孩子每天必到,兴趣盎然,有的推三托四,勉为其难。教育是种艺术,放养过度,放任自由,就会虎头蛇尾,无疾而终。圈养过多,开路搭桥,就会依赖过多。

如何引领师生感受时代脉搏,不夜郎自大、孤芳自赏是种真功夫。如何看待学校的发展,理解教育久久为功的力量是种硬功夫。在浮躁的社会,少一份功利心,多一份敬畏心,多一份教育情是种好功夫。

享受教育,做最好的自己。学会调控情绪,对标找差,与问题共存,在教育的酸甜苦辣中修炼自我,是教育人生中必须的坚持。愿通过征文活动的交流广交良师益友,共建共享共成长,让自己内心更强大,让未来之路更宽广。

(作者系晋江市尚志中学校长,泉州市第三批教育“领航团队”培养对象)

做好爱的教育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7)

□傅清冰

很荣幸,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第23个教师节里收获一个别样的惊喜!“观战”多年,终于在今年第一次参加“教育随笔”征文比赛并且能够荣获奖项,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提升、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在近几届的“教育随笔”比赛中,每次拜读同行的文章,都能寻找到教育共鸣之处,感觉自己的教育心灵在不断受到净化,也激励自己继续去做一件事,那就是——爱孩子。

幼儿园的教育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教育,更注重幼儿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用心爱孩子就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育人”之道。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我们以爱为源,将爱孩子视为天职、视为己任,也成为我们的职业习惯。老师用爱接纳每个孩子的情绪,让惶恐不安的小班幼儿勇敢地走进集体生活的第一步;老师用爱教会孩子讲礼貌,让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懂得尊敬长辈、分享自己所爱;老师用爱感染每个孩子,让孩子学会讲文明、讲秩序……用爱温暖孩子、影响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让“育人”工作水到渠成。

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爱孩子、做好爱的教育。在今后的日子,我将继续履行天职,让我的教学因爱而充满生命力。

(作者系泉州市丰泽区第五中心幼儿园园长,泉州市首批中小学名校(园)长)

静心教书 潜心育人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8)

□骆志森

对我来说,参加“教育随笔·育人”征文比赛就是“赶鸭子上架”。得知自己获奖,真是喜出望外。这次活动,让我静下心来回顾了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历程,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凝练了教学主张和教学理念,更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

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克说过:“化学是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服务的一门科学。”化学学科在科学素养、思维品质和科学与人文精神等几个层次具有其特有的育人价值。

现代社会纷纷扰扰、充满诱惑,将教学作为生活的重要部分,凭着热爱教育的定力和淡泊名利的坚守,静下心来才能教好书。但生活化教学和实验教学才是实现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生活化的教学将真实的情境和应用引入教学中,能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同时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探究这一化学学科关键能力是无法通过教师的传授来获得的。教师必须在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为今后的科技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不禁想:学生又会在给我的卡片上写些什么?或许还会引起我对教书育人的思索……

(作者系泉州五中化学教师,福建省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泉州市高中化学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

智慧地爱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19)

□王淑珠

拜读《泉州晚报》刊载的每一篇教育随笔,每每深深动容,启我思考。自己准备参赛时,我问自己,写什么呢?彼时,我正在整理书架上的书籍,一封卡片飘落,是一个学生离开我的班级后写给我的,上面写着:“您永远是我心目中最美的王老师。”这自然是她个人的主观感情因素给我的溢美之词,但由此我想,最美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育永远是面对不同个体的,只有爱往往走不进教育的内核。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孩子。每个人都是具体的,是有别于他人的存在。我想,教育场景也是,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教育场景。因此,怎么爱,爱以什么样的形式传递给孩子,最终直抵孩子们的心底,是各个不同的,是需要智慧与艺术的,而且这个答案不一定是教育著作所能给我们的,需要师者在普通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求。我们看到有太多以爱为名义的伤害。“爱”这个字眼,蒙蔽了太多的爱者与被爱者。

我们是陪伴者、引领者,我们关注、我们挖掘、我们激励。我们应倾听然后回应,这是师者的使命。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依据每次教育场景的不同,滋兰树蕙,让每个孩子做更好的自己。

未来,我将一如既往。

(作者系泉港二中语文教研组长,教育硕士,泉州市教坛新秀)

相信种子 相信岁月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20)

□吴嫦云

此次教育随笔征文大赛让全市教育工作者交流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意义非凡。得知有幸获奖,满满的开心与感动。我要把今天的信心和激动,当作种子继续播种下去。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种子告诉我们,必须让自己饱满,才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岁月告诉我们,破土需要时间,花开需要等待。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我们应该成为一名辛勤的农夫,虔诚负责地播种,去唤醒心灵,去塑造灵魂。育人,不是空口说教,而是通过知识教育的全过程来实现。不论是教文的、教理的,也不论是教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是教孩子学会学习,学会分析问题,学会寻找知识,学会运用知识,学会做人。

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重新认识了生命和健康。孩子不会“一夜长大”,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叶圣陶老先生强调:“一切知识的根本就是道德,若不在德行上扎根,纵有知识,并无是处。”师者,应该教会孩子热爱生命,自信坚毅;教会孩子胸怀理想,积极探索;教会孩子大爱爱人,善待世界……面对困难不服输的青春最美丽,向着梦想高歌前行的坚韧脚步,才最动人。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只要你忙碌与惬意地耕耘着,一定能等来生机勃勃的田园。

(作者系德化县实验小学教科室主任,福建省特级教师、数学正高级教师、第二届教学名师培养对象,泉州市首届教学名师)

人生百年 立于幼学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21)

□赖艺艺

“教育随笔”是征“文”比赛,其实也是在征“集”从教者的点滴幸福,推动着教师们深入总结教育经验、教育方法的同时,细数从教的收获与成长。正如“做伟人的老师”,也许我们的学生中就有将来的伟人,在这么平凡的岗位,也能孕育出不平凡的人生,这就是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幼儿园教师也和其他学段教师一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甚至可以说担负着更深远的重任。梁启超先生在《论幼子》中直言告诫:“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期是幼儿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当前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还存有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幼儿园里的工作不过就是“看看孩子”, 更有家长持有“树大自然直”的育儿思想。其实不然,“生活即教育”“一日活动皆课程”,幼儿教师不仅要教学“授之以渔”,还得言传身教“育人”“树人”。

教书育人,育人最重要。教师既是教育者,同时也是引领者,是榜样是模范。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既要是施教者,也要做学习者、研究者、创造者,要做到“教孩子”的同时“爱孩子”,而且要“爱得入心”“教得专业”,用心、用意、用情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教育孩子,这是教师“育人”自身应具备的教育理想和信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技教人、以爱育人、以德树人,要为这百年人生,打好幼学之基。

(作者系洛江区双阳中心幼儿园园长,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泉州市学科带头人)

福建省第一届优秀教师(泉州这些教师获奖啦)(22)

声明:本文为原创稿件,版权归泉州晚报社所有,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吴芸

编辑:黄玲

审核:吴泽华

泉州晚报社新媒体矩阵

来源:泉州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