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眼中,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都显得娇憨可爱,呆萌呆萌,但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婴儿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无意义的,相反有着深刻的含义。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们会带着婴儿去上早教,给孩子买早教卡片,早教机,却恰恰因为不知道孩子的学习机制,而耽误了婴儿最佳的学习时机。

要知道,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在学习,在18个月之前,婴儿学习的方式就靠一个动作——重复。

婴儿早教0一3岁怎样教(一岁半之前如何给孩子做早教)(1)

重复是婴儿探索这个世界的初始动作

在成人看来,孩子的每一次重复动作似乎完全相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每一次的重复都是不一样的。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婴儿不断重复自己喜欢的动作的过程,就是孩子智力发展的基石。

婴儿的重复探索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0-3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主要探索的是自己的身体。

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孩子在吃手,吃得特别的香,特别的专注。很多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吃手,会认为是孩子饿了,紧张了,无聊了,却从来不知道,看似每天都在吃手,却每次都不一样。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最早开始吃手属于无意识,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孩子会尝试着把拳头塞进嘴巴里,第一次是无意识,第二次就是探索。

接着会不同角度地去吃,开始是大拇指,食指。对婴儿来说,这个探索过程中,他们会发现身体是如何操控的,比如如何把手精准地送进嘴巴里。

这是在无数次的重复之后,才让婴儿发现,正确的路径。

因为这个阶段,孩子的探索和重复是以五官感受和自身为基点,所以也被皮亚杰称为“初级循环反应”。

婴儿早教0一3岁怎样教(一岁半之前如何给孩子做早教)(2)

阶段二,4-10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尝试对自己身体以外的环境进行探索。皮亚杰称这一阶段为“次级循环反应”。

比如,婴儿无意中踢了一下腿,却看到挂在婴儿床围栏上的摇铃发出了清脆的声音。他不停地去踢腿,就会发现床头的摇铃一直在动。

孩子很聪明,他立刻就知道摇铃的声音是和自己的踢腿有关的。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婴儿会不断地去踢腿,他还会控制踢腿的节奏甚至时间。

当我们看到孩子在重复的不过是踢腿的动作,对于孩子来说,他已经开始在尝试,不同的力度和方式,只是这种细微的变化,用成人的眼光几乎很难看到。

当孩子不断去进行重复的时候,其实就是孩子在探索,如果父母不懂,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比如10个月大的孩子,总是试图从地垫上向沙发上爬,他不断地变换着姿势,进行尝试。结果成人看到孩子的动作,顺手就把孩子抱上了沙发上,无形之中,迅速地扼杀了孩子的学习机会。

婴儿早教0一3岁怎样教(一岁半之前如何给孩子做早教)(3)

阶段三,10-18个月

这个阶段,被称为三级循环反应。婴儿会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来操纵外部环境。这个阶段会让家长十分头疼,甚至是恼火。

因为在很多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行为简直是破坏分子,有意而为之。

比如,孩子会从餐椅上往地上扔勺子。孩子会换着姿势,换着角度去扔。成人看来孩子在重复相同的行为,却不知道婴儿正是在重复中创造新变化。

如果把孩子比作是科学家,这一次次的扔就是孩子在做实验,每一次实验的差距都是十分细微的。比如用力扔出去勺子的着地方式,轻轻地扔出去勺子会有哪些变化,往左扔,往右扔,通过重复的动作,进行动作的评估,最后孩子发现这些动作的模式——只下不上。

是不是很神奇,孩子的行为像极了在做科学实验的科学家,他们求证真理是通过一次次的实验得到的,并不是由父母们告知的。

所以说,孩子看似没有任何规律的行为,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作为父母,养育孩子要用对方法。

父母需要怎样做?

学会观察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意义的,婴儿并不知道对错,孩子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着探索。

面对孩子频繁的重复行为,父母要学会用心去观察,只有用心观察之后,才能发现孩子的这些重复的行为背后的细微变化。

父母可以这样做:

简而言之就是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孩子喜欢从椅子上扔勺子,父母的正确帮助是不去打扰他;孩子想要爬上沙发,父母的帮助是可以在沙发上放上孩子喜欢的玩具,用玩具去吸引孩子。

总之,父母千万不要帮倒忙,一种就是批评孩子,另一种就是帮孩子完成任务。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

给孩子看闪卡,带孩子去上早教课,这些所谓的早教反而限制了孩子的自由。真正地帮助孩子开发智力,父母只需要帮助孩子准备丰富的探索环境就可以,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做好安全,孩子自然会在重复环境中创新。

孩子学习的方式就是重复的探索,想要帮助孩子开发智商潜力,用对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