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只能一声不吭(面对病人永不言弃)(1)

在黄林喜(左)看来,ICU是一个与死神赛跑的地方,面对病人必须永不言弃。受访者供图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是一个集聚大量监护、抢救设备及医护人员,对危重病患者集中救治的地方。由于危重患者常常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变化快、死亡率高,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已日渐成为衡量一家医院救治能力的重要标志。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科室主任黄林喜与各种急危重症“打交道”已30年。在他看来,ICU是一个生死之交的地方:“我常跟科室的医生们说,如果我们先投降了,那病人肯定就活不下去了。永不言弃,就是我们的信条。”

近年来,在黄林喜的带领下,逐步开展并完善了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人工肝(DPMAS)、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多项新技术,并综合运用有创及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循环支持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感染控制技术和营养支持技术等,成功救治了大批危重病人,获得业内好评。在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地级城市医院竞争力》地级专科30强中,该院的重症医学科名列第6位。

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芾

引进新技术保障病人无需转院本地就医

2018年上半年,汕大附一院的ICU病房收治了一例重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该名患者26岁,妊娠5月余,伴有高热、胸闷、气促、黄疸、腹水和凝血功能障碍,当时被诊断为:肝功能衰竭(C级)、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死胎。

黄林喜告诉记者,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特发于妊娠晚期的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浸润、肝细胞坏死为特征的疾病,以26到30岁的孕妇多见,大多发生在妊娠第28至40周,其中约48%是初产妇,发病率约1/130000,孕妇和胎儿死亡率分别达33.3%和66.7%。

“当时患者的情况十分危急,我们当即联系产科会诊,为病人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她的肝功能处于衰竭状态,我们通过置血透导管行新型人工肝——白蛋白透析(RPAD)8—12h序贯持续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机械通气等方式,把患者肝脏里的毒素排出,为肝功能自体修复争取到时间。历时27天后,患者终于撤离呼吸机、肝功能各项指标改善、肾功能好转、感染得到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入消化内科继续治疗,不久后痊愈出院。”黄林喜说。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重症患者常并发肝性脑病、严重出血、DIC、重症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孕妇的死亡率在50%以上,病情凶险,严重者甚至需要肝移植,预后差。

黄林喜坦言,由于急危重症病人转运难度系数高,病人的病情“逼迫”我们不断开展新技术。就像白蛋白透析(RPAD),它是在目前血浆获得短缺的形势下,模拟肝脏解毒过程,将白蛋白透析液在膜外的透析回路中反复循环,利用白蛋白对亲脂性毒素强大的吸附作用,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亲脂性毒素,直至透析液中白蛋白配合结合点饱和为止。是一种新的肝脏功能部分替代的治疗方式,治疗费用也较容易接受。

“只要患者健康,再累也不觉得苦”

黄林喜又给记者讲述了科室里另一个“惊险”故事。

2016年,该科室收治了一例重症H1N1患者,也是孕妇。据介绍,当时该名患者已处于孕32周,一个多月后即将临产,不幸的是,该名患者在从深圳返回汕头探亲途中感染病毒。最初被收治在呼吸内科,反复发热、咳嗽,伴有呼吸困难,后H1N1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诊断为H1N1重症肺炎、重度ARDS,随即被转入ICU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抢救治疗。

作为省级专家组成员,黄林喜多次组织专家会诊,全力救治。由于病情严重,患者一度徘徊在死亡的边缘,当时有位北京的专家已经开始给黄主任“泼冷水”:“不立即终止妊娠很难保住生命,因胎盘在母体里已富含病毒”。但因病情危重,马上手术的话,可能母子都保不住。

“还是那句话,永不言弃。”黄林喜说,通常这类病人需要ECMO(体外膜肺技术)治疗,但该技术当时在粤东地区还没开展,需送病人到广州治疗。同时患者氧合极差,生命体征不稳定,不具备转运条件。

“但是患者身为人母,求生欲很强,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很多问题,是否应终止妊娠?一般情况下,这类病人如果尽早终止妊娠,对母体的康复非常重要,但现实是患者是否能耐受手术?术后胎儿能否存活?家属能否同意医生的治疗方案?”黄林喜说。

之后,黄林喜与医生们通过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联系产科、新生儿科、感染性疾病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后制定了治疗方案,黄医生坚守在病人床旁5个多小时,不断调节呼吸机参数,采用特殊呼吸机模式APRV,让病人各项体征逐渐趋向稳定。经1个月严密监护与治疗后,病情稳定后才终止妊娠,并将剖腹产手术诞下的女婴转至新生儿科救治。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最终撤离呼吸机转至普通病房治疗,直至痊愈出院。最后母女平安。后来,身在深圳的她每年通过电话向医生致谢,并告知其女儿已茁壮成长,聪明可爱。

“这是对我们辛劳工作的最大宽慰,只要患者健康,再累也不觉得苦了。”黄林喜说。

绝不对病人食言

“我们也有失败的时候,失败带来的打击特别大,但我时常给科室的医生们鼓劲,有失败就有成功。更多的时候,我们无暇调整心情,就又投入下一场‘战斗’。”黄林喜说,ICU病房经常都是住满的。科里的各位医生包括我,就算休息日也会往科里跑,因为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怕一下照顾不周就错失了抢救治疗时机。

这样的工作节奏,让黄林喜常常无暇照顾家庭。“孩子小的时候,承诺要带他去的地方、参加的活动,最后都是食言的,但对病人不能食言。对家庭是挺愧疚的。”黄林喜笑笑说,脸上闪过一丝无奈。

“我觉得,一名合格的医生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并能在从医的路上不断学习、提高。病人能存活下来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他说。

人物简介

黄林喜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汕头大学医学院内科学兼聘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分会理事,H7N9省市救治专家组成员。曾获汕头市科技进步奖,主持省级和市级科研课题5项,发表国家级、省级科研论文共30余篇,参与编纂著作一部。

熟悉ICU中各种抢救及监测技术,对各型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严重创伤、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颅脑创伤等,有丰富的临床救治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