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元,薛记绣馆

韦皋,薛涛,如艾等人再次拜访薛宛儿。

还不等韦皋开口,薛宛儿说道:“以韦大人如此尊贵,再三光临寒舍,想必是要民女前往吐蕃吧!”

韦皋大惊,自己还在酝酿“家国情怀”那套说辞,全无用处。

薛涛见状,赶紧圆场:“韦大人的意思是全看姊姊意愿,姊姊若不情愿,我们另想办法。”

薛宛儿心底一丝悲凉,你在官场浸淫多年,也是这么虚伪的吗?我可是你的亲姐姐!脸上未流露分毫,只是说道:“妹妹不要担心,我孤身多年,江湖飘零,无所谓在哪里。如果能为国家出点力,我心里还是高兴的。”

其实,薛宛儿心里清楚,自己若不愿意去,韦皋不至于为难自己。但是,妹妹就不好说了,她在韦皋帐下也算是女高参了,一人之下,又有野心,甚至想要打破大唐一百多年官场陈规——女子不得为官。“校书”的职称倒是报上吏部了,可一直也没有批复下来,这件事,没准真能帮到妹妹呢——中国式亲情,几乎用不着别人给你挖坑设套,自己就给自己找了一大堆道德依据把自己五花大绑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奋不顾身在所不辞,自己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死而后已义薄云天天日昭昭名垂青史重如泰山轻如鸿毛如此重要,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

还有一层,这些年在昌州生活,虽不太平,却和邻里百姓感情极深。平日里,无论汉族僚族,都有很多女子上门拜师学艺,家境差的,学费也不要她们的。在这里,无论汉族僚族,没有敌意,那是因为她这个“家长”,没有偏见。看到这种民族融合的景象,很难想象那些官员宣传的“汉僚矛盾由来已久”云云。

一次因为赶制“富贵双蝶图”,十来个时辰未睡,突然眩晕倒地。西门桥的阿滋,小小的个子,竟然一口气把她背到南城根“昌安诊所”。据胡郎中说,属于严重的气血不足,再晚一点有性命之忧。但是后期药方里面,差一味黄芪,进不到货。另一个僚族女弟子阿嘟说她们家住铜鼓山,山上险峻背阴处有这种草药。结果雨天路滑,阿嘟摔断了左腿,还一瘸一拐把药送来。

自己这个时候挺身而出,虽然不一定有多大作用,但是这些当官的兴许看在自己的面上,会对这些老百姓好一点吧。薛宛儿这种人,看起来高冷无比,对什么都了无生趣的样子,其实内心给自己加了很多人设。对着这些朴实的人,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奈何有普度众生心肠,却势单力薄孤掌难鸣,想来想去,杀身成仁,或许离菩萨最近。

其实薛涛心里也是一阵酸楚,本来自己画这么大个局,目的之一也是帮帮自己这孤苦伶仃的姐姐。没想到,临了竟把姐姐坑得更惨。心中愧疚还不能流露,韦皋行事天马行空喜怒无常,要弄死你真如摁死一只蚂蚁。

薛涛常在节度使幕府中,打交道的都是一些显贵名宦,军中将领。这些人看韦皋权倾西川,看待这位“女校书”也是敬畏有加,生怕一个不留神得罪这位大秘,难免吃不了 兜着走。薛涛既有行政管理能力,又有诗才,性格又豪放,不拘小节,言语之间留下祸根也是有的。

前些年,因为私自压下一件朋友的案子,收了些钱,事情办了,钱也主动上交幕府小金库了,却不想当时开玩笑般说了句“区区小事,何劳大帅?”。朋友酒后失言竟说出“万勿小看薛校书,有代大帅意!”传到韦皋耳里,难免脸上挂不住,说她“性甚狂狷!”等于恃才狂妄,恃靓行凶,一怒之下将她发配到松潘。

总算才华过人,连写《十离诗》,其中一首曰“陇西独自一孤身,飞去飞来上锦茵;都缘出语无方便,不得笼中再唤人”,我就是只鹦鹉,学舌也有漏嘴的时候,大人您就多多担待吧,虽然笨点,也还忠心啊!

荣昌与永川的历史(荣昌县城的前世今生)(1)

那个时候的大官们,“诗才”是重要指标,韦皋自忖自己如果落到这步田地,未必还有这心情写出这等佳作,心一软,又把薛涛招了回来。才华这东西,用得不好,不知道怎么死的,用得好,还真可以保命。

即便如此,在这个家国河山的气氛下,自己除了心里流泪,也无计可施。

正在此时,门外进来一人,跪下向韦皋行礼:“韦大人,请恕民女擅闯高堂之罪,我愿代替薛师母去吐蕃交差!”

韦皋正待发怒,却见下跪女子果真与薛宛儿有七八分相似。

原来这人正是薛宛儿的得意弟子朱红袖,也是僚族人,本来有姓没名的,薛宛儿见她性情机敏,学起刺绣来,颇有悟性,闲时教她些诗词歌赋,也是倒背如流。

“你这么善解人意,就叫朱红袖好么?”——对月把酒时看剑,红袖添香夜读书,阿朱自是欢喜得紧。

又一回,薛宛儿在绣一幅“清风荷影”,花蒂结针处,总要留一点线头,什么滚针,筒针,排针,试过好几种针法,都不能解,宛儿无计只得暂时搁置。

不想第二天一看,已然收针,且了无痕迹。这时红袖在旁怯怯说道:“师傅,弟子冒然一试,万勿怪罪。”

薛宛儿哪是小肚鸡肠的人,只欢喜还来不及:“你这是什么神奇针法?竟然不见针头?”

“弟子琢磨,换着小针从绣布里穿进退针,竟然成了。”红袖依然毫无得色。

“好!你这针法就叫红袖飞针!”薛宛儿搞品牌推广还是蛮有一套。

此时,薛宛儿万没料到,自己这个爱徒竟然挺身而出,感动之余却呵斥道:“红袖,这是大人们议事,别来添乱!”这下也不添香了。

韦皋沉吟却说“你倒是勇气可嘉,只是吐蕃间谍必然早已侦知你师傅模样,你虽外貌相似,年龄却差别较大,不好蒙混过关。”

红袖并不退缩:“我们僚族历来有易容之术,可以装扮得与师傅一模一样!”

韦皋望向如艾求证,如艾也是佩服红袖勇气,频频点头。

事关诱敌大计,韦皋不敢大意。何况韦皋浸淫官场已久,不大相信这些超脱人性的情义剧,又问道:“你只是为了报恩么?有没有什么别的要求,本帅满足你。”

却见红袖不卑不亢说道“大帅多虑了,民女报恩,只是想法之一!”暗黑韦皋不由佩服自己洞察一切,却又听红袖道:

“最重要的是,师傅不能走,师傅在昌州,前后收徒数以千计,汉族僚族几乎各半。师傅毫无保留教育我们学会了刺绣技艺,还教育我们读书写字,让我们觉得自己再也不用像野人一样生活,让我们觉得不管什么民族的老百姓都可以在一起愉快的生活。不光是我们,连我们的家人都很感激师傅,在我们昌州,师傅就是我们美好生活的希望,房子烧了可以重新修,人心没了就无法挽回了,所以,师傅不能走!”

这一席话掷地有声,听得众人热泪盈眶,没想到一个僚族女子如此深明大义,就连韦皋自认为八风不动,也不禁击节赞叹:“好一个人心难回!朱姑娘,你只管放心前去,一有机会,我必定救你回来!”。然后回头望向如艾“如艾将军,牢记此事!”如艾同样为这位同族姑娘骄傲:“待得战事平定,我定不惜性命也要救出朱姑娘!”

事不宜迟,薛宛儿乔装随韦皋薛涛暂离昌元,杨放带一小队静南军兵,护送段遇明,红袖一行到雋州城外后返回。

雋州守将芒日杰,吐蕃宰相论芒结的亲侄儿,看段遇明一行衣着光鲜,不像是历经劫难抢了人回来,心中不免起疑。但段遇明在南诏地位很高,两家又是友军,还是要以礼相待。

当下设下酒宴盛情款待,窖藏青稞酒管够,据说是冈仁波齐千年积雪酿造而成。长期喝松子酒的段将军自然“情难自禁”,当下“醉”了,芒将军不避嫌疑,安顿在自己榻上休息,期间段将军当然要说些梦话:“韦皋见我,畏我如虎!”“芒将军,我两家何时兴兵,直捣长安!”说吧翻身又睡,鼾声大作。

芒二娃显然没看过三国志之蒋干盗书,不知是计,连忙上下其手,摸出书信一封,打开一看:“国王陛下:听闻陛下有意引进刺绣技艺,发展南诏经济,保护非遗文化,此乃利国利民之大好事,何须如此大费周章?现将刺绣大家薛宛儿恭送至贵国,唐南人民友谊万岁!现录前朝章怀太子诗《黄台之瓜》于后,谨供陛下赏析。种瓜黄台下,瓜熟籽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尤自可,摘绝抱蔓归。——大唐同平章事,中书令,西川节度使韦皋拜笔”

这本是李贤写给他那专杀儿子的太后武则天的,大意是说我的命都是你给的,那些哥哥们怎么死的我也是看见的,您瞧着办吧,弄死完了您就抱蔓归吧!

荣昌与永川的历史(荣昌县城的前世今生)(2)

韦皋用在这里,意思是说,就算你两家联手把大唐灭了,您的下场会好么?

芒二娃哪里懂这个,但也认为肯定是什么接头暗号之类的,不敢大意,赶紧命人抄写下来,安排部下把“薛宛儿”一同送到逻西(拉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