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了解一座城市的昨天,才能更加明晰这座城市的未来。

济南,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曾洒落文明的圣火,也曾镌刻文脉的传承。

01

读城 |“中国文化西来说”错误观点 在济南被证伪

如果从空中俯瞰,位于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的城子崖博物馆就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鸟,羽翼的西侧便是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

旁边的102省道上,车辆呼啸而过,让人很难联想起在这平静的外表下,曾发生如此波澜壮阔的历史变迁,人们也很难想象正是在这里,盛行一时的“中华文化西来说”谬论开始坍塌。

中华文化自西而来

龙山文化的发现实属偶然,1928年春,年轻的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去往东平陵城做考古调查的途中,不经意的一瞥,发现了此地有远古遗存,这位27岁的年轻人就此揭开了城子崖遗址发掘的序幕。

然而,城子崖遗址的发掘除了吴金鼎的慧眼如炬,还与一个人的坚定支持密切相关,此人便是时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简称“史语所”)所长傅斯年,一位山东老乡。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

摄影:邵凯

史语所成立伊始便发掘了举世瞩目的河南安阳殷墟。然而,1930年,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生了军阀混战,时局动荡,史语所考古组同仁不得不中断殷墟发掘工作撤出河南。在思考“向何处去”的问题时,吴金鼎此前的发现进入了史语所考古组的视野。

傅斯年谈到他与城子崖考古的关系时,这位山东老乡一点也不避讳:“我与这件工作之关系,半在内而半在外。虽然我十多年来一直梦想中国东方必有异于西方之古代文化系,而向山东去考古,也多少因为我是山东人才作了‘向导’。”这直接推动了史语所对城子崖的两次发掘。

这背后固然有傅斯年的部分家乡情怀,但是他的内心想法,却也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

史语所成立初期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华文化西来说”甚嚣尘上的时代。在这一时代之中,安特生的影响巨大。1914年,瑞典地质学者、考古学家安特生以“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探索之路。1928年,他首先揭开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序幕。1921年10月,他又主持发掘了河南省渑池县仰韶遗址,确立了中国第一个史前文化仰韶文化,揭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

仰韶文化的发现第一次宣告了中国蕴藏着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证实了中国在夏商周等阶级社会之前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破除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谬论。然而,在对“早期中国人文化”来源的认识上,安特生仍然未能突破自身局限,他仍然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引向了西方。

随后,安特生和他的助手又用数年的时间在我国的陕、甘、豫西等进行了更加广泛的考古调查,并陆续发现了与仰韶文化相类似的多处彩陶文化遗存,也使得他“中华文化西来说”的观点进一步强化,这也成为西方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错误认识的一个缩影。

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偏见,当时的知识分子虽然有种种不满,但是却苦于拿不出实实在在的证据,去“打”西方史界的“脸”。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

不经意一瞥换来的惊喜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

偶然一瞥,让吴金鼎在1928年的春天十分激动,在后来的记述中,吴金鼎写道,“崖上之灰土包含层极为显著,中含陶片石块及贝骨等物,颇与吾人所常见者不同。”

此后,他又先后四次来到城子崖进行考察并最终认定,此处遗址包含层蕴含着“重大意义”。这很快引起了史语所的重视,1930年11月,在傅斯年的推动下,史语所与山东地方正式成立山东古迹研究会,并正式向城子崖进发。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4)

摄影:邵凯

史料记载,在研究会成立的发布会上,史语所考古组组长,同时也是吴金鼎老师的李济表示,“现代中国新史学最大的公案就是中国文化的原始问题,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当然择一个若明若昧的时期作一个起发点;由殷墟上溯必有一个发达的石器时代,要是我们能够如此一步一步的追寻出来中国早期文化递嬗的痕迹,当然也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我们认定凡出石器的遗址都可以供给我们研究这期历史的材料;城子崖既出有石器的遗存,就是我们选择城子崖发掘的第一个理由。

另外一个理由是,中国境内此前出土的彩陶被认为“与中亚小亚细亚以及东欧所出的均有若干相似处”,从而被视作“中华文化西来说”的一大证据。而李济认为,这些彩陶文化遗址只在中国西部与北部,而东北部的大平原尚无发现。那么“中国内地东北大平原是否也有个石器时代?要有的话是否也有带彩的陶器?城子崖的地点居这东北大平原的中心点,它不但出了石器并且出了与西部、北部石器时代遗址完全不同样的贵重陶器。”

1930-1931年,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城子崖进行了两次发掘,发掘成果最终证实了吴金鼎的推测。

据了解,两次的发掘面积共计15648平方米,从发掘情况看,文化层堆积很厚,按层位分为上下两层。上文化层出土陶器以灰陶为主,所以发掘者将上层称作“灰陶文化期”。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5)

摄影:邵凯

而下文化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出土陶器以黑陶为主,其次为灰陶、红陶、白陶诸色,因此发掘者将下文化层称为“黑陶文化期”。在这其中,油黑发亮的磨光黑陶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蛋壳陶杯更是让人赞叹,“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的高超制作工艺,远超人们的想象。

下文化层的出土器物表明,城子崖的文化遗存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距今六、七千年的以红陶、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遗存迥然不同。它是仰韶文化之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一个重大发现。因城子崖地处历城县龙山镇(今章丘区龙山街道),所以城子崖下文化层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6)

力证“中华文化自成体系”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7)

城子崖遗址,是中国学者发现、发掘的第一处新石器文化遗址,是中国国家学术机关独自发掘的、未经前人染指的第一处史前文化遗址。发掘后于1934年出版的田野考古专刊《城子崖》,被列“中国考古报告集首卷”,是中国第一部考古报告集。

更重要的是,城子崖遗址的发现,动摇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错误观点,使关于“中国文化原始”问题的讨论发生了重大转折。

然而,“在城子崖黑陶期文化城发现以后的近半个世纪,再未发现龙山文化城,直到1977年以后至80年代中期,才在河南、山东先后发现了王城岗、平粮台、边线王等数座龙山城,但面积都远远小于城子崖遗址,而且城垣建筑技术也较原始,考古界因对城子崖黑陶文化期城是否是龙山文化城,都持谨慎态度。”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8)

龙山黑陶|摄影:魏华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确立的岳石文化为龙山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1989年年初,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对城子崖遗址进行钻探试掘。随后在1989年6月进行了普探,1990年春至1992年夏进行了复探与试掘,最终查明了城子崖遗址是“三城叠压”:下层为原始社会晚期东夷人创建的龙山文化城,中层是夏代的岳石文化城,而上层则是周代古谭国的国都。

而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具有早期城市的雏形,这表明当时它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通过繁多而精美的器物,人们似乎可以看见如今的空荡之下,几千年前,同一片土地之上的熙熙攘攘。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9)

摄影:邵凯

城子崖遗址,以及随后陆续发现并得到确认的黄河及长江流域多处史前文化遗存,以无可争辩的考古资料证明了:中国文化是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先民是在与西方高加索人种相对隔离的情况下,独立地创造和发展了中国古文化的。北辛—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是具有自身特色的东方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独立地、连续地由氏族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并进入国家。

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专家张学海曾撰文写道,“(城子崖遗址)城内遗存丰富,陶器精美雄伟,明显高于一般龙山遗址,并普遍存在,占卜在流行,证明它是一个人口众多的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座原始城市,它和群内大批小聚落形成鲜明的城乡分离格局,表明以城子崖为中心的群体的社会,已超越原始社会而处于文明时代,城子崖聚落群是个龙山文化古国,国都就是城子崖龙山城。”“以龙山文化的发现、发祥地山东为中心的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众多发祥地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02

读城 | “抬头见舜”的济南,中华文明道统在这里肇始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0)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济南,一定会对这所城市有那么多带有“舜”的地名和建筑而感到惊奇。在这里,山泉湖河城、大街小巷处处可见“舜”字,而通过济南地名电子书查询,可以发现济南至少有千余街道、社区、学校、大厦等名称中包含“舜”字。

但如果你熟悉济南与大舜,也就不会再感到奇怪。从史书记载“舜耕历山”到济南古称“舜城”,从济南古城的两条母亲河历水与娥英水,到如今遍布城市的“舜迹”,大舜自古至今都是这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历史人物。

作为中华文明道统的始祖,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关于大舜生平的记叙已有很多。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一起重温山泉湖河城背后大舜与济南的故事。

舜耕历山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1)

全国有历山二十多处,济南最靠谱

今天,风景秀丽的济南市千佛山周围,是大舜遗迹最为集中的区域。山下有舜耕路,舜耕路上有舜耕山庄、舜耕中学、舜耕小学;山上,则有历山院、舜祠、闻韶台、南风亭,以及近年来新修的尧帝访贤文化广场、大舜石图园等建筑。

千佛山,隋唐之前称历山,也就是济南人耳熟能详的“舜耕历山”故事发生地,千佛山也因此被称舜山、舜耕山。

舜是远古时期东夷族著名的部落首领,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法,舜为黄帝八世孙,父亲瞽叟是个盲人乐师,母亲握登在诸冯(今山东诸城)东十三里的姚墟生下舜,子孙以地为姓,所以舜姓姚,又因为生于有虞氏部落,故称虞舜。

在接受尧禅让前,舜迁徙过许多地方,从事过很多行业。《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今山东菏泽),陶河滨(古黄河豫鲁边境河畔),作什器于寿丘(今山东曲阜),就时(按季节贸易迁徙)于负夏(今河南开封市北)。著名学者徐北文考证后认为,舜是从东部海边沿济水西行,逐渐到达了中原,其中以务农(耕于历山)的时间最长,历山北麓(今济南市历下区)就是舜长大成人的地方。这里原来是贫瘠之地,所幸有泺源(趵突泉)为首的泉群喷涌,汇成了数十里方圆的湖泊沼泽,在舜的带领下,民众辛勤耕作将之变为了良田。由于舜是谦恕仁让的君子,每到一处都团结了许多民众,所谓“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久而久之,此地也就成为了历下邑。

摄影:邵凯

关于历山的具体位置,历史上有许多争议。徐北文曾撰文指出,全国名唤历山的山有二十余处,其中仅见于《水经注》传为舜耕之历山的就有五座,分布在山东、山西、河北与浙江。但经历代考证,济南的千佛山最为有据。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济南市舜文化研究会首任会长张华松也表示,无论是从历史文献还是文物考古来看,舜耕历山在济南已是无可怀疑。济南历山之名至迟西周时期就已出现,这是其他地方的历山所无法比拟的。此外,《后汉书》《魏书》《隋书》等正史明确指认历山在济南。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济南(时称齐州)担任知州的曾巩考证后也明确认为,舜耕历山就是在济南。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2)

摄影:邵凯

关于舜耕历山,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象耕鸟耘”。舜母握登早亡,父亲瞽叟另娶妻,生子象。继母蛮不讲理,同父异母弟象游手好闲、无恶不作,两人与瞽叟沆瀣一气,时时谋划害死舜。舜在他们的迫害中长大,依然孝顺父母,但仍被赶出家门。之后,舜在历山妫水旁搭草棚居住,开垦荒地。后来,舜的德行感动上天,大象、小鸟纷纷前来帮助他耕耘。在今天的千佛山上,即有一组“舜耕历山、象耕鸟耘”的雕塑。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3)

千载舜井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4)

舜井原有两处,还曾经发过大水

如前文所说,舜受到父亲、后母与弟弟的迫害,但舜仍然全心全意孝顺老人,由此得到尧的赏识,将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并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他。

在济南茫茫舜迹中,至今犹存的舜井就是大舜之孝的见证。历史记载,父亲、继母与弟弟让舜去挖井,计划趁舜在井下之时填井除掉他。娥皇、女英让舜穿“龙工衣”入井,在井口被堵住之后,舜从预先开凿的通往别井的地道中逃出。弟弟象以为舜已死,忙着与父母瓜分舜的财产,但逃出来的舜并没有因此记恨,仍友善对待家人。

相传,舜因此掘出两处甘泉,这也就是舜井(又称舜泉)的来历。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秦永洲在《大舜:天下明德自帝始》中认为,说舜挖掘了舜井是有依据的。考古发现,舜所处的父系公社社会末期,已掌握了人工凿井的技术。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5)

摄影:邵凯

张华松介绍,作为大舜遗泽,舜井是当之无愧的中华第一古井。古时舜井水源充足,是历水陂(大明湖前身)和鹊山湖的源泉。舜井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时代涌溢不绝,故多以舜泉称之。金代《名泉碑》中,以东舜井为舜井,西舜井改称“香泉”。金末元初,舜井泉群长期淤塞。元好问因此写下“至今历城下,有此东西泉。两泉废不治,渐著瓦砾填”的诗句。

元贞元年(1295),舜井重新疏浚。但从明代中期开始,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和城区地面人为填土抬高,舜井水涌溢于外的奇观已不多见,且只见之于香泉(西舜井)。到了清代,舜井水流更日渐减少。近代有记载的最后一次舜井喷涌是在韩复榘在山东期间。据《济南山水古迹考》,某年秋,舜井复发,县西巷水深没过小腿,人们怨声载道。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6)

摄影:邵凯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西舜井(香泉)与东舜井因城市建设被填埋。1985年,舜井街重修,疏浚舜井。今天的舜井位于舜井街西侧,于2015年重修,四周围有石雕栏杆,上面镌刻着魏炎、曾巩、乾隆的《舜泉诗》。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7)

摄影:邵凯

今天,舜井周边已是济南最为繁华的区域之一,泉城广场上游人如织、泉城路上高楼密布。车水马龙中,千载舜井静静守望着这座城市,正如它所代表的大舜德孝精神,早已融入济南的血脉,生生不息。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8)

文化遗产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19)

垂儒家道统,开华夏文明

“大舜是中国文明发韧期的帝王,更是万世瞻仰的远古圣人”,张华松说,众所周知,孔子和孟子是儒家的开创者,孔子“祖述尧舜”,孟子“言必称尧舜”。在孔孟看来,尧舜是中国道德文化的开创者,是儒家文化的源头。之后的儒家道统,由尧舜禹开始,商汤文武周公继之,再后是孔子、孟子等。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张华松认为,大舜文化的精髓可以用“孝悌忠信、仁民爱物、执两用中、谐和大同”十六个字来概括。孝悌忠信,意指孝于父母、悌于兄弟、忠于君主、信于朋友;仁民爱物,是说对人民以及一切生命都抱有伟大的亲善仁爱之心;执两用中,即儒家推崇的中庸;最后,大舜是中国和谐文化的始祖,他的一生都在谋求建立一个“地平天成”、“内平外成”的和谐大同社会。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0)

摄影:邵凯

史载,在经过重重考验后,尧禅位于舜。继位后,舜首先驱逐了强梁凶暴的“四凶”,同时分官设职、选贤任能,派“八恺”“八元”到各地管理农事、教化人民,一时间四方和睦、内平外成。

徐北文先生曾撰文表示,舜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建立了中央朝廷的行政机构,并校对历法、校正了度量衡。同时,舜还首开后世皇帝泰山封禅的先河。大舜之时堪称是父系氏族公社经济最繁荣、军事武力最强盛的时代。

治国才能之外,舜还是中国乐教和文艺理论的开创者。张华松介绍,为了教化民众,舜创作了《南风歌》、制定了《韶乐》。其中,《韶乐》曾令孔子“三月不知肉味”。传说,舜还是五弦琴和箫的发明者。此外,舜还提出了对诗歌、音乐的论点“诗言志,歌永言”,影响深远。

摄影:邵凯

大舜在中国文明发展史和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在今天趵突泉公园三圣宫神龛,有徐北文先生撰书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垂儒家道统”,下联是“开华夏文明”。这十个字,可以说是对大舜历史地位最恰当的概括。

无论是茫茫舜迹还是文化遗产,大舜及其德孝文化共同构成了济南文化的历史根基,也奠定了济南在中华文明源头的位置。“济南是大舜耕稼的故土和大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数千年来,济南文化已被打上了大舜文化的深刻烙印。济南人敦厚豁达、克让克孝的文化品格,以及济南城名人辈出的文化现象,追本溯源都是植根于大舜。”张华松说。

03

读城 | 为中华哲学思维奠基 “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在济南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1)

驱车出济南市区沿绕城高速向东约60公里,再穿行一段乡村公路,便可抵达章丘区相公庄街道。相公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史料记载是在春秋时期。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是出生、归葬于今相公庄街道郝庄村的一位历史文化名人,先秦阴阳五行学派重要代表人物邹衍的故事。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2)

“明星”邹衍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3)

邹衍,又称邹子,战国末期齐国人。按照《济南通史》中的说法,邹衍大约生于齐威王二年(前355),死于齐襄王十九年(前265),活了90岁左右,堪称那个时代的长寿者。

《史记》记载,邹衍是齐国稷下学宫中著名的稷下先生,享受“列大夫”的待遇。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战国中后期列国的学术文化中心,堪称当时的“学霸”集中地。我们熟悉的孟子(孟轲)、荀子(荀况)等都曾在这里游学。在学宫,邹衍有着“谈天衍”的美誉,但这并不是说他喜欢侃大山,而是称赞他学术渊博、天文地理无所不知,同时又擅长辩论。

学术界普遍认为,邹衍出身于儒家,但在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邹衍受到了各家学术思想的熏陶,集阴阳五行思想之大成,成为一代学术大师,也让阴阳五行家成为战国后期十分走红的学术流派。

在邹衍思想中,最为著名的是阴阳五行说。邹衍认为,整个自然界是发展变化的,阴盛阳衰,阳盛阴衰,一消一息,互为更替。与此同时,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君王的施政纲领必须顺应天时、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来执行。邹衍的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颇深。山东大学教授蔡德贵认为,在邹衍之前,阴阳与五行观点已经产生,但直到邹衍才成为定式,并在之后成为中国文化和传统思想的主要骨架之一。“儒家用过他,道家用过它,法家也用过他。直到五四以前,固有的纯粹的中国式文化,是以阴阳五行为骨架的。”

在阴阳五行自然观点的基础上,邹衍进一步提出了“五德终始说”,意思是说,每一个王朝都不是不变的,经过若干年后就要按照五行的顺序改朝换代。于此,哲学家冯友兰表示,邹衍发展出一个新的历史哲学,用五德的转移来解释历史,它既是变化的,又是有规律的。

战国后期,正是政权趋于统一、兼并战争激烈的时代,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得到了不少诸侯国的追捧,大家都觉得自己是顺应天时的真命天子,自觉成为邹衍的“粉丝”。

史书记载,在齐国时,邹衍得到齐宣王和齐闵王的重用,被封为上大夫。后来,齐闵王日益残暴,邹衍离开齐国,到燕、赵、魏等诸侯国活动,所到之处无不引发轰动,是不折不扣的明星人物。到了魏国,惠王远远出来迎接;到了赵国,平原君站在一旁帮他擦拭座位;到了燕国,燕昭王亲自清扫道路,像迎接老师一样对待。

根据《史记》,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将邹衍五德终始说付诸实践的帝王。汉代及汉代以后,五德终始说仍然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观念,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改正朔,易服色”、封禅泰山以应天命的理论依据。

今天,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会听到“奉天承运”,就是受到了邹衍观点的影响。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4)

“大师”邹衍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5)

邹衍的学术思想并不仅局限于哲学与政治范畴,他还提出了大九州的地理概念。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介绍,邹衍提出,大禹治水将中国划分为九州——兖、豫、青、冀、徐、扬、荆、雍、梁,但从世界眼光来看,大禹九州只是一个州,即赤县神州。像赤县神州这样的州还有八个,与赤县神州共同组成一个大州,这样的大州一共有九个,大九州之外,就是宇宙边缘的“天地之际”了。每一大州内部的各小州之间,都有裨海(小海)相分隔,而大州与大洲之间,又有大瀛海相分隔。

“大九州说一方面隐含了天下合一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为齐、燕等沿海国家对外开疆拓土提供了恢宏的想象空间。邹衍学说是因应历史发展和形势需要的,故而一旦创立就能够风靡天下。”张华松表示。

亦有学者考证后认为,邹衍曾在燕昭王的支持下,组织航海队远赴朝鲜半岛、琉球群岛、日本列岛等地调查。此外,后来的徐福东渡以及郑和下西洋都受到了邹衍思想的影响。

除了航海与地理,邹衍的思想对后世的农学、中医、自然哲学等发展也产生了推动作用。今天,还流传着关于邹衍的两个小故事。邹衍在燕国时,燕昭王去世,继位的惠王听信谗言,将邹衍监禁。邹衍仰天而哭。当时正是夏天,但上天却为之降下了冰霜。又有传说,燕国有个山谷土壤肥沃但天气寒冷,因此不长庄稼。邹衍在谷中吹律管,用音乐催化冰雪,作物因此能够生长,这也就是“邹衍吹律”典故的由来。这些传说并没有科学根据,只是对邹衍天人感应学说的附和,为邹衍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他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方士”。

邹衍共著有《邹子终始》《大圣》之篇十万余言,但可惜的是大多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但这不影响邹衍在中国思想文化历史上的地位,他被称为“中国的亚里士多德”和“科学之祖”。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6)

“老乡”邹衍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7)

作为济南“老乡”,邹衍对故乡有着深刻的感情。

齐国是邹衍的故国之邦,公元前284 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韩、赵、魏联合伐齐。他拒绝参加这场战争,这很可能是其后他被构陷的一个原因。

在燕国入狱获释后,邹衍回到了故乡齐国,其后还曾作为齐国使者出使赵国,受到平原君的隆重接待。晚年,邹衍似乎又回到燕国出仕,但相关记载已非常少见。

根据1992年版《章丘县志》说法,在今天的相公庄街道郝庄村西北,当地称为长白山的连绵山脉环绕中,邹衍便长眠于此。

作为济南的历史文化名人,邹衍的历史思想价值日益受到重视。在今天的济南泉城广场,还保留着邹衍辩论的浮雕。近年来,前往探访邹衍墓的人也逐渐增多。2018年,郝庄村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重修了邹衍墓。空旷的田野中,青砖垒筑的方形花墙内竖立一碑,上书:“章丘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衍墓 章丘市人民政府二〇〇〇年一月二十八日公布 章丘市人民政府立”。目前,郝庄村正在邹衍墓旁建设“邹子故里 魅力郝庄”文化广场。

2021年,多名章丘区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邹衍文化广场’创建‘国际邹衍文化论坛’”的提案。章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答复中表示,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推进组织实施。

随着邹衍历史名人效应的进一步发挥,对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将为“文化济南”建设丰富新的人文内涵。

04

读城 | 扁鹊故里济南,中华医学诊断方法在这里发明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8)

济南鹊山,“齐烟九点”之一,因赵孟頫传世名画《鹊华秋色图》闻名于世。但可能少有人知道,这座极具文化气息的名山系因神医扁鹊而得名。在今天的鹊山西麓,还存有扁鹊墓,墓前石碑上书“万古不朽 春秋卢医扁鹊墓”字样。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29)

摄影:邵凯

在中国,扁鹊的故事传说堪称家喻户晓,他是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医家,所发明的“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遗泽千年,至今仍是中医最基础的诊断方式。追溯这位中医之祖的故事,需要从今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的一处遗址说起。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0)

医祖的诞生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1)

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有一处洼地,名叫“卢城洼”,这里是卢国故城的遗址,也就是春秋时期卢邑的城都,据史料记载,“神医”扁鹊便是诞生于此。

西汉扬雄《法言·重黎》中记载:“扁鹊,卢人也。”《汉书·高帝纪》韦昭注云:“扁鹊,太山卢人也,名越人。”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2)

摄影:邵凯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认为,文中的“卢”在泰山之阴,也就是今天的济南长清境内;清朝学者梁玉绳在其作品《史记志疑》中认为“扁鹊生卢,故曰卢医”,同样的信息在清道光二十年的《济南府志》中也有记载:“秦越人墓在县境,旧志卢地有越人冢,即扁鹊也。”张华松还曾撰写《扁鹊里籍卢邑说新证》一文,考证认为扁鹊里籍的“勃海”,既不是渤海湾,也不是渤海郡,而是卢邑西侧的古湄湖。

张华松曾介绍,近世以来,有关这一方面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1985年、1987年,在济南长清灵岩寺还曾先后召开了山东省扁鹊里籍论证会和全国扁鹊秦越人里籍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医史界、史学界和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扁鹊里籍在齐国卢邑,也就是今济南长清。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3)

摄影:王琴

在如今黄河北岸的鹊山西麓,还存有扁鹊墓,墓前石碑上书“春秋卢医扁鹊墓”,并有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整字样。

鹊山是济南“齐烟九点”之一,它在唐朝大诗人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诗中曾屡次出现,更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绘的《鹊华秋色图》的主角。据了解,“鹊山”之名,便是来自扁鹊。据传说,扁鹊曾在山上炼制丹药,死后就葬在了此山脚下,因此山以人显,于是取名“鹊山”。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4)

回溯中医的的蓬勃发展之路,扁鹊始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望、闻、问、切”,这一基本诊治疗法,仍然被现在的中医采用,这一经久不衰的实操经验,正是由扁鹊发明。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记载:“扁鹊言医,为方者宗。”“方”在古代是指“方技”,即“医学”,“为方者宗”,这表明司马迁将扁鹊视作医家之祖、医学之宗,扁鹊也是第一位被正史立传的医家。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5)

“打工人”的逆袭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6)

复盘扁鹊的生平,成为医宗实在是有着偶然成分。世人常知扁鹊,却不识长桑君——扁鹊医学道路的领路人。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年轻时做客馆主管,有位客人名叫长桑君,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并非常人,来来去去十多年,一天长桑君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扁鹊应允,他这才从怀中拿出一种药给扁鹊,并说:“用草木上的露水送服这种药,三十天后你就能知晓许多事情。”又接着拿出全部秘方都给了扁鹊。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7)

后来,长桑君不知去向。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后来,为了不让别人觉察出这种异于常人的本领,因此扁鹊诊视别人的疾病时,虽然能看清五脏内所有的病症,但表面上仍然为病人切脉。

长桑君的倾囊相授,让年轻的扁鹊就此改变了人生方向,从安于一隅,转向游走各国行医,为百姓治病。

据记载,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他到邯郸时,听说当地人尊重妇女,就主治妇科疾病;到洛时,听说周人敬爱老人,就专治耳聋眼花四肢痹痛;到了咸阳,听说秦人喜爱孩子,就主治儿科疾病……他随着各地的习俗来变化自己的医治范围。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8)

不难看出,司马迁的记述颇有些神话色彩。但在2019年,第六届中医科学大会期间,首届济南扁鹊论坛上,宁夏社科院历史所研究院薛正昌曾表示,司马迁将扁鹊写入《史记》,并不是随意或者凭空而来的,有其历史依据和取舍标准。司马迁为扁鹊立传,在体现他平民视角的同时,也为扁鹊这个人物的高超医术所感染,才将其收入中国第一部体制完备、规模宏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之中。他认为,在扁鹊的身上,不管是神话还是民间传说,人物原型是变不了的。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39)

“望闻问切”的发明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40)

关于扁鹊,还有一个最为著名的寓言故事,即扁鹊见蔡桓公。故事中说,扁鹊只是站在离蔡桓公几步远的地方看了看,就说:“您身体有病需要医治。” 然而蔡桓公说:“我没有病。”过了十天,扁鹊再次进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时医治将会更加严重。”然而,蔡桓公却对扁鹊的忠告一再忽视,最终病情加重、不治而亡。

这则寓言背后,传达了中医“防微杜渐”的科学预防思想,而故事中扁鹊所用的方法便是“望诊”,也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言语、声音、容貌等,判断病人的病情。寓言故事,意在给人警醒,故事中的“望诊”却是中医的基本诊疗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气血运行,感应传导,能传递病邪。反映病变的通路是经络,经络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功能,像网络一样将人体紧密地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局部的变化通过经络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反映到体表,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体内的疾病,必然在体表(外)有迹可循,中医通过对外部的诊察,也可以推测内脏的变化,这就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础和依据。

在中医蓬勃发展的今天,类似的场景再平常不过。“望、闻、问、切”构成的四诊法依然在当下发挥着巨大作用,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目前,“望闻问切”四诊法最早由扁鹊总结得出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最早源于扁鹊所著的《难经》第六十一难。

济南阅读活动(读城像读书一样)(41)

相关史料记载,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当时扁鹊称“望闻问切”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因此被尊为医祖。同时,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司马迁更是在《史记》中提出,"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作为华夏“医祖”,扁鹊从济南出发,为我国中医药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泉城济南,正加快擦亮“扁鹊故里、康养济南”的金招牌。世界中药(材)互联网交易中心、世界中药(材)质量检定中心、世界数字化中医药(扁鹊)研究院、扁鹊智慧中药房等一批中医药创新发展项目在济南集中落地,2023年,济南还将建成扁鹊小镇等25家中医药特色小镇,2025年,济南将实现人人享有更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如今的中医已经不是2000余年前的中医,但以扁鹊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也将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文章来源:天下泉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