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西风烈”

——大型历史秦剧《大秦文公》赴上海演出侧记

此生必看的一场演出西安千古情(沪上西风烈)(1)

◆天水日报记者 胡晓宜

“北方的戏一般比较粗犷,南方的戏较细腻委婉,但这部戏兼而有之,剧本写得好,命题宏大而有阳刚之气,又不乏细腻情感,让我们在上海深深感受到了西北狼的气势,好!”

六月伊始,一股强劲的西北风吹到了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四面八方约800余名上海戏迷纷纷被吹至此,来观看由甘肃天水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市西秦腔研究院承办编排的大型历史秦剧《大秦文公》,演出结束之际,满场观众仍然沉浸在《大秦文公》感人剧情和演员的精彩表演之中。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伯安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健谈,显然仍在回味那段荡气回肠的的恢宏历史。

“从音腔上来讲,音量洪亮、有刚力,南方的戏有时比较柔软一点,而这部戏比较振奋人心,有西北汉子的味道,是大秦的风格,服装打扮好,道具也好,感觉一下子穿越到了秦代,我尤其喜欢听边肖老师的唱腔。”上海戏迷张同也在一旁连连称赞说。

据市西秦腔研究院院长董秦介绍,继《大秦文公》今年在全国两会期间到北京演出之后,这是其全国巡演的第二站,此次沪上之行,除却宣传我市五大文化之一的先秦文化,还想要通过作品展示天水的舞台艺术作品,扩大天水对外知名度。

“其实我们此行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这次上海白玉兰奖的组委会他们有一个庞大的评审团,这两天全部观看了演出。”

据了解,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是上海历时最为长久、最具规模的戏剧演出场所,梨园素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而《大秦文公》在这里参加展演活动,期间能邀请到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上海市剧协秘书长沈为民、全国戏剧界权威陈达明、戴平、荣广润、马博敏、刘明厚等50余位专家学者观看演出并提出宝贵意见,也是一件难得之事。同时,记者在演出结束后与编剧曹锐谈戏时,还看到了我国戏剧界泰斗尚长荣先生发来的贺信。曹锐说,《大秦文公》就是要让人感受到一种“西风烈”般的大气之美。

《大秦文公》,由戏剧“梅花奖”得主边肖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常晓红以及中国秦腔“四小名旦”之一的袁丫丫分别担任主要角色。该剧以秦国先祖辅助周平王东迁洛邑为背景,以秦国早期发展中的内忧外患为主要线索,讲述了护驾功高的西陲大夫嬴氏父子在周平王大宴群臣时,遭受冷遇,次子嬴硕吼起秦声,以鸣不平。周平王省悟,封其父为秦侯。秦侯返回西陲(今甘肃天水境内),故地被西戎占据,后掳去老祖母,以交出秦侯金印相要挟,嬴硕扮作晋商深入西戎,智斗义渠单于,化干戈为祥和。秦侯亡故,继位嬴硕励精图治,严秦法,安百姓,和西戎,为铸秦鼎,经历了血与火的情感撞击,祭天大典,又面临正与邪的生死较量,他从容应对,重秦法如山,凝聚了秦人心,激励起秦人志,西风烈,旌旗扬,年轻的大秦文公嬴硕率秦人东进关中,为收复沣镐,大出天下的秦国奠定了第一块基石。五百年后,秦始皇统一天下。

演出期间,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上海一业余秦腔自乐班的几名成员,自发来到演出现场为《大秦文公》捧场。观看完演出后,他们匆匆奔向后台寻找自己的“偶像”——“梅花奖”演员边肖,兴奋地与他合影留念。许多热心观众也都拥到台前,争着跟边肖、常晓红及袁丫丫握手。有趣的是,当晚还来了几位外国戏迷。一位叫Frank的德国小伙在后台追星,恰巧被记者遇到,遂与之简短交谈了一番。笑容灿烂的Frank告诉记者,他虽然听不大懂秦腔,但是觉得这部历史剧从舞台设计、服装、画面到演员的唱腔等都很有趣,很打动人,“very nice”,Frank接连竖起大拇指。

此为展演期间的有趣花絮,且不再提。说说老戏迷的感觉。

秦腔戏迷李老先生年轻时来过天水,老两口演出当晚相携来看,李老先生说,这台演出称得上高品位、高水准,在艺术上可谓是上乘之作,戏剧的矛盾冲突及“角儿们”的表现也好。

“这部戏是天水人民给我们上海人民献上的一份厚礼嘞。”老先生笑着说。

“我感觉这部戏编得非常好,非常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要富民强国,就要振奋民族精神,这一点非常好。”

80多岁的张老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他说,他一直不太听秦腔,今天不但听懂了,感觉还特别好。

“演员们个个表现出彩,实力不俗。我没有去过天水,心里真是神往啊。”张老说。

目睹上海戏迷的良好反应,甘肃省陇剧院副院长、主演边肖颇觉欣慰,接受记者采访时,边肖说,《大秦文公》能够到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演出,对于天水的先秦文化是一次重要展示机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边肖认为,秦腔在大西北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全国梆子戏里面也是鼻祖,由这个剧种来演绎先秦人的一种精神和风貌,很符合大西北人的个性。

“我觉得这次展演有良好的反响,首先观众是为西风烈和西北狼的感觉叫好,其次是整体的精神风貌让上海人民感觉到,我们虽然是一个市级院团但精神风貌一点也不比省级的差,此外,每一个演员在台上都尽力展示出大西北人的精神内涵,得到了观众认可。”

当上海观众给《大秦文公》给予持续不断的掌声的一瞬间,我们感到喜悦和满足,这部戏能够得到上海观众的认可,我们不虚此行。”边肖感慨地说。

展演期间,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对《大秦文公》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韩生看来,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从甘肃天水千里迢迢来到上海,能在上海演一场高质量的历史秦剧非常不容易。

“《大秦文公》有非常好的基础,也很有气势,有厚重的人文底蕴。希望天水有更多的大作品出现,也很期待。”韩生说。

此生必看的一场演出西安千古情(沪上西风烈)(2)

宏大叙事下的理性之光

——评秦腔《大秦文公》

◆刘明厚

对上海观众来说,高亢激越、强烈急促、有些炸耳的秦腔有些陌生,也有些排斥,但是由甘肃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于2016年6月1-2日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大秦文公》时,却座无虚席,掌声不断。。

一、恢宏气势下的快节奏舞台叙事

秦腔《大秦文公》是一部原创历史剧,编剧根据一段只有100来字的史料文字演绎出这部粗犷的、气势恢宏的秦腔大戏。

剧中主人公嬴硕一出场就气度不凡。面对备受周平王冷落护驾功高、且身受毒箭重伤的君父嬴子车,嬴硕在寒冷的宫外冒着杀头的危险吼唱秦腔,以鸣不平。宫里有臣僚想诛杀敢于冒犯的嬴氏父子,生死关头,大宴群臣的周平王醒悟,封其父为侯爵,授予金印。嬴硕的这一行动显示出他的胆魄与谋略,令嬴侯秦襄公对他这个小儿子刮目相看。

返回西陲故里,父亲病重,一连串困境摆在了敢于担当的嬴硕面前,既有外敌西戎单于试图争夺城池与大印,抓走了老祖母;又有内部老臣公叔葵对权力的觊觎而布下种种陷阱与阴谋,处处暗中作梗。如果说嬴硕临危不乱,为救出老祖母,只身假扮商人单刀赴西戎会敌首单于,并以和亲结盟化解了与西戎单于的矛盾还比较顺利;最难对付的还是内部的嬴氏族群里那涌动的暗流,那防不胜防的小人之阴谋诡计。两条线先后交织在一起,以后者内患为主。

为此,嬴硕两个深明大义的至亲至爱—老祖母和爱妻紫云公主—都舍出了性命。就在单于答应与秦国和亲、答应将紫云嫁给嬴硕的喜悦中,由公叔葵派来的刺客把目标对准了单于,生死关头老祖母扑上去舍身救了单于。而紫云公主为了平息一场栽赃陷害的铸鼎柴炭风波,扑炉助火,舍生取义,用生命化干戈为祥和。在老祖母和紫云公主身上,闪烁着理性之光,以及一种壮美。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兄长嬴坎又跳出来挑战秦文公嬴硕的君主权威,为报因夺人珍宝、被依法割去一耳之恨,在公叔葵的蛊惑和授意下,嬴坎竟然私授兵符给他,欲逼嬴硕退位,夺回君权。

年轻的嬴硕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临着极其艰难的考验。公叔葵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他不仅是嬴氏族群里有声望的叔公,而且是大秦的三世老臣,自嬴硕继位以来他一直如鲠在喉心怀不满,为谋取大权,他在背后利用缺少心计的嬴坎,煽动他与嬴硕作乱。明察秋毫的嬴硕对公叔葵的阴谋、兄长的鲁莽看得一清二楚,“祭天大典,岂能骨肉相残,血溅祭坛!”嬴硕从稳定大局出发,愿意交权退位,他让兄长答应他三件事:收复沣镐,大出天下;民为邦本,体恤百姓;以法治国,仁孝育人。这桩桩件件都是以国家社稷为重,体现了一名贤君的理性至上,以及他的高洁品质与远大志向。

全剧铺排有序,环环相扣。高潮戏嬴氏兄弟俩欲喝滴血盟誓酒一个退位、一个继位,公叔葵的声声催促让嬴硕起了疑心,提出要先验酒试毒,果真让急切上位的奸臣公叔葵现出了形。面对大惊失色的嬴坎,公叔葵得意地冷笑道:“你只是我公叔葵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能取你兄弟二人性命,夺君上之位的棋子!”他胸有成竹地下令斩杀嬴氏兄弟,不料他手中的兵符却指挥不动军队。幡然醒悟的嬴坎杀了公叔葵后,断然撞大鼎自杀谢罪。最后是嬴硕率领大秦勇士出征造型,收尾干净利落。

这部秦腔全神贯注于讲故事,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注重节奏与递进、现实与心理,呈现出鲜活的舞台形象,透出了该剧编导对于历史与现实的勾连与思考。

二、富有较高现实意义的主题内蕴

这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大秦文公》以跌宕起伏的情节、主演边肖情感饱满、酣畅淋漓的、极富表现力的演唱,再现了老秦人的情感、观念与仪式。该剧的主创人员在审美倾向上把这种情感、观念、仪式引向伦理的社会人生中,消融在以骨肉兄弟以血缘为基础的世间关系和现实生活里,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这就是情理结合,于情于理,作为形象,编导强调的是情感性的优美和壮美,这使观众在观剧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

然而,这不是一部儿女情长的戏曲,而是一部与政治与国家社稷紧密相关的历史故事,主创人员更多的是凸显和渲染了一种情感上、艺术风格上的壮美。例如,秦襄公嬴子车临终前要把秦国大印传交出来那场戏,他语重心长地对他的两个儿子嬴坎和嬴硕说道:“我们老秦人的国君,不是荣华富贵,不是坐享安乐,而是身系社稷之兴亡,谁能把大秦旗举向沣镐,大出天下,你们就跟谁走,走到底!”因此,他没有按常规出牌,传位于一介武夫的长子嬴坎,而是传给了有政治头脑又有仁心、品性宽厚的次子嬴硕,显示了秦襄公不以长幼为序,而是以贤明为重的明智之举。先秦的理性主义精神,在这部戏里得到了佐证。

在“铸鼎风波”这场戏里,我们又一次为这种壮美所打动。铜鼎在我国古代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嬴硕执政后,下令青铜器铸造师良造师为秦国铸鼎,用于民心所向的祭天大典。然而,就在良造师和他女儿陶儿日夜紧张赶工之际,在公叔葵的唆使下,内心像公叔葵一样隐藏着野心和权欲心魔的大将军嬴坎要良造师父女为自己的生日寿宴打造器皿和编钟,完全不顾关系重大的铸鼎和祭天大事,还以势压人抢走对方祖传珍宝——一把精美的铜壶,并且将人打伤。

嬴硕面临着情与理的选择,是念及在父亲临终前的折箭盟誓:绝不骨肉相残!还是依法惩处,坚守秦国律法?一向临难不惧的嬴硕秉承君父的遗愿,以法立国。面对兄长的愤怒质问,大臣公叔葵的“善意劝阻”,嬴硕坚持法不容情,依法治罪,然而,处心积虑要谋取王权的公叔葵暗中派人偷走铸鼎柴炭,还嫁祸于紫云公主,依照大秦之法该如何严惩?当听到夫君嬴硕当众毫不含糊地表示如果祭天大典不能如期举行愿意退位并以死谢罪时,刚烈的紫云公主冲向铸鼎火炉纵身一跃,这一跃,跃出了她护秦法忠秦国的心迹,这一跃,跃出了惊心动魄的壮美,只是紫云的壮举并没有唤回偏离正道的嬴坎之心,在道貌岸然的公叔葵的怂恿和推波助澜之下,嬴坎铁了心要从兄弟手中夺取王权,直到验证了杯中酒有毒,这才认清了他视为知己的公叔葵的真面目,悔恨自己丧失理智,犯下私将兵符授人的大罪,嬴坎从抗拒依法治罪到自觉以命谢罪,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是他对嬴硕所坚持的法制精神和理性主义的敬畏,同时也是这位大将军被外在的力量蛊惑和内在的心魔鼓动而一步步走向悲剧性结局的必然结果。

正因为嬴硕能执法如山,赢得了民心。这表现在当嬴硕怀疑酒杯里有毒时,很多人都自告奋勇要去尝试。表现在自以为得计的公叔葵高高举起兵符,下令军队斩杀嬴硕嬴坎,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听从他的调遣。因为这块兵符后面是大秦人之国、大秦人之法,更是大秦人之心,一个区区阴险小人公叔葵何以撼动得了它!

《大秦文公》是一部男人戏剧,在阴谋权诈和刀光剑影中有坚毅刚强、鲁莽勇猛、强悍粗犷等性格各异的男人,也有深藏不露表面忠诚、内心残忍的狡诈之徒,他们鲜活而生动。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秦文公嬴硕,特别是他眼睁睁地看着鲜花般的妻子紫云为了大秦的稳定而义无反顾地毁灭自己,嬴硕的饰演者边肖那段感情丰沛的唱,抒发了他内心无比的痛,形成了打动人心的节奏感、韵律感,从而为塑造、丰满这一人物起了重要的作用。经历了这一重大的打击,嬴硕变得更加坚强、坚定起来,为了大秦国的江山社稷,他在腥风血雨中不断成熟成长,他深刻地了悟到:没有谁能使自己变得强大,之所以强大,是因为拥戴你的人,是反对你的人,更是你的敌人!

秦腔《大秦文公》,让观众在一个共同的审美空间里,感受到了主创人员对社会现实与历史的关照与思辨,以及自觉的艺术追求,在主流意识形态上褒扬正气,具有相当的人文情怀。如果能于历史语境里加强在冷酷角力中“公叔葵”这一人物的戏剧动作,那么这部戏可以更加丰满更具感染力。 (刘明厚,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戏剧评论家学会中国分会理事,易卜生戏剧工作室负责人)

历史铭记的回音

——评秦腔《大秦文公》

周桅荻

此剧一反传统戏曲的慢节奏叙事,以秦国初创时内忧外患的重重矛盾为线索,迅速地层层推进剧情。从开幕时周平王东迁洛邑举行的登基大典上,护驾有功的西陲大夫嬴氏父子遭受冷遇,次子嬴硕在外击缶歌咏而鸣不平,与周王室产生激烈的对峙。嬴硕被宣,虽跪于地,却高昂头颅、怒目圆睁,念白铿锵而有力,唱腔激越而悲壮,“宁为玉碎站着死,不为瓦全矮三分”,使观众气血为之动容不已,嬴硕敢作敢为、不畏强权的刚烈性情立显。与此同时,老祖母有难的消息来报,从而顺利引出和过渡到下一个西戎单于与秦人的主要矛盾。

全剧外部整体架构宏大,内部剧情却灵动连贯,跌宕起伏,环环相扣,抓人耳目;演员表演技艺质朴而细腻传神,兼具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与舞台叙事相衬的舞台美术设计,更是极尽其妙。天幕做了凹凸斑驳的质地效果,沉淀出历史的厚重感。起初周王室的场景透出紫色的光芒,而紫色在中国传统里便是尊贵的标志;大秦邦国中则转换为黄色的灯光,不仅代表着光辉与希望,也有以黄为贵的象征。舞台道具多符合秦腔艺术的原始粗犷风格,周室与大秦的青铜器物有社会历史的观念成分在,暗藏着统治的力量扎根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的含义。单于部落的场景布置独具特点,一只大型火烤全羊摆在舞台前侧,后景的石制版图色块鲜艳,充分运用了几何纹样的图腾意象,是抽象符号化的对原始蛮荒形体样貌的基本感受与准确描述,显得生态盎然。

此剧的一大特色在于祭祀礼仪形式感的舞台运用。中国戏曲本就肇始于将歌、舞、诗糅合于未分化的巫术仪式活动的混沌统一体,原始社会里人们那如醉如狂、如火烈烈的情感观念在舞台上得到了体现。无论是众铸造工在音乐中起舞,还是威武雄壮的大秦兵士如秦兵马俑般的装束列成方阵,嬴硕握刀站于阵前,并进行“大出天下,壮我邦民”的慷慨合唱,都具备一种由写实而积淀为象征审美的场面调度感,渲染出原始、沉着、坚实的人类早期的历史力量。

当大秦城池铺开烈烈辉煌,古国文明绘满荣耀与狂想,英雄帝王也曾罹难风霜,仁义忠信法乃众生信仰。秦人持剑横扫战场,大出天下引吭高歌,写就一卷历史苍茫,镌刻新历图腾旁。可知时代的双臂不断搏击着历史长河的浪潮,光明会从阴影里生出;纵使泣血劫火燃上眉眼,这份共同坚守的高贵信念将始终挺起中华民族的尊严脊梁。 (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