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人恩惠,应没齿不忘。虽然施恩者往往并不希望我们去怎么报答他们,但是作为受到恩惠的人,一定不能忘记了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这个优良传统。

今天我们要说的沈阳富商何荣锋,就曾在少年时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那么他是如何报答对方的呢?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1)

何荣锋后来成为沈阳富商,大家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不过何荣锋的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在他小时候,还曾经经历过流落街头这样的遭遇。

事情的发生,还是要说回到1993年的春天,当时四川酉阳县的一个村子里,一位屠夫像往常一样收了村民们家里养的土猪。按照之前的方式,他会把这些猪全部杀掉,把肉带去县城卖,卖了的钱拿回来再与乡亲们分账。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2)

多年来都是如此,所以乡亲们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对他已经十分信任了。

这天屠夫来到县城,一切顺利,收到了一万多块钱,回去就能与乡亲们分钱了,大家自然都是满怀期待等着他回来。可是让人意外的是,屠夫的钱竟被可恶的小偷偷走了。

那时候人均工资不过百元,所以一万多块钱相对于那些小村庄里的村民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巨款。他们以养猪为生,卖掉猪肉换来的钱就是他们生活下去的支柱,可是这钱没有了,屠夫如何能够交代得过去?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3)

屠夫不敢回家,他怕那些怒气冲冲的村民们会做出什么疯狂的事情来。可是他不回家,他的家人就必须要承担可怕的后果。村民们来到屠夫的家,对着屠夫的妻子和孩子发泄情绪。

屠夫的妻子被狠狠摔到地上,屠夫的儿子被村民们暴打。后来在母亲的帮助下,屠夫的儿子顾不上许多,只好干脆远走他乡了。那时候,这个孩子才17岁。是的,他就是后来的沈阳富商何荣锋。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4)

何荣锋知道自己在家里也不敌那么多的村民,更没有办法帮助父亲还清债务。那时候他的想法就是远走他乡,尽快赚钱还债。于是17岁的少年踏上了流浪的路途。应该去哪里呢?

幸好这时候还有两名小伙伴同自己一起。他们中的一个要去浙江寻找亲戚,于是三人干脆就结伴而行了。到了杭州,三个人身上都身无分文,只好露宿街头、沿街乞讨。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5)

17岁的少年,如果放在今天,不正是应该在教室里学习知识的时候吗?可是何荣锋可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每时每刻都在为接下来吃什么而担忧。露宿街头的日子里,何荣锋与小伙伴三天没有要到食物了,他们饿得腿脚发软、头昏眼花。眼看着就要倒下去了,这时候有人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那是一位叫做戴杏芬的姑娘,他看到这三个男孩子走路踉踉跄跄,似乎随时会晕倒,好心的她询问了三个人究竟是做什么的?其中一位小伙伴回答说,他们是打工的,钱包被人偷了,身无分文,才流落到这般地步。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6)

戴杏芬天性善良,决定帮助他们。她把三人带回家,给他们吃的喝的,提供住的地方,戴杏芬的父母也是非常善良的人,一直在小心照顾三位少年。

之后戴杏芬帮助他们找工作,但由于他们是外地人,所以很多单位不敢用他们。最后无法,戴杏芬只好给他们30元车费和一些吃的,送他们去别的地方寻找机会了。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7)

现在看来三十元并不多,但那时候,戴杏芬的工资也不过90元。所以,三人非常感激戴杏芬和她的家人的慷慨,何荣锋临走时留下了戴杏芬的联络方式,暗下决心,日后有机会一定报答。

后来何荣锋成为沈阳富商,他信守诺言,多次找人寻找戴杏芬。只可惜时间太久,他又误以为名字是“戴信芬”,因此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找到了当年恩人。

故事何荣锋(年少差点饿死街头)(8)

何荣锋亲自登门,拿出一百万元作为酬谢,可是戴杏芬和家人并不肯收。后来何荣锋送给他们五万元和一些补品,他们依然不肯收下。当初帮助他们,只是出于善良的本心,并不图回报。不过何荣锋这样做,也是尽到了我们作为中华儿女,应尽的那份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