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在中医理论里不是简单地归纳为味道,口味的异常,常常反应了脏腑病变的先兆。

把这种表现作为诊断疾病依据并不是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早在南宋时期的大家陈言就著有《口病证治》。详细的对口味出现异常所代表的疾病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在临床上,很多医生也把这种口味异常作为疾病的主诉进行辨证依据的。

在临床上,“五味”并不是单指辛甘酸苦咸五种味道,而是泛指患者自觉口腔中所有的不适感。

下面我们就临床上经常出现的一些口味变化作出一一解读。

油苦了吃了会怎样(千万别忽视嘴里出现的味道)(1)

辛味(辣)

口腔自觉辛辣感,是指患者口中有辛辣感或舌质有麻木的感觉,就仿佛吃了花椒一样。

辛味,在藏为肺,在腑为大肠。所以在《灵枢-五味》中“谷味辛,先走肺”的记载。

临床上,这种情况多为肺胃热盛引起,火热炽盛,熏蒸口舌就会出现口中辛辣的感觉。

一般患者会有干咳或痰少而黏,口渴咽干,牙龈肿痛,大便干结,胃部有灼烧感。

临床治疗以清肺泻火为主。

甘味(甜)

甘即为甜,患者口中出现发甜的现象,并且伴有舌苔粘腻,齿痕明显。

甘味,在藏为脾,在腑为胃,《内经》中将口甘又称为脾瘅,“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

临床上,多见于多食用肥甘厚腻之物,或外感湿热,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上蒸于口所致。

多有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小便短赤,大便不爽的症状。

临床治疗以化湿降逆为主。

油苦了吃了会怎样(千万别忽视嘴里出现的味道)(2)

酸味

口酸指的就是大家常见的反酸、打嗝的现象,常常出现咽喉、食道灼烧感。

酸味,在藏为肝,在腑为胆。《素问》“酸者,肝木之味也”,所以肝气郁结会引起横逆反胃致使泛吐酸水、口酸。

临床上多以饭后脘腹胀满、胁肋胀痛、积食不化、嗳腐吞酸等症状。

临床治疗以滋阴养胃,平肝和胃为主。

苦味

口苦多与肝胆郁热有关,有些患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也会出现口苦的症状。

苦味,在藏为心,在腑为小肠。《通-七窍门下》“心热则口苦”。

临床上出现胸胁苦闷、舌红苔黄、口渴面红、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就是少阳蕴热。

临床治疗以和解少阳,疏肝利胆为主。

油苦了吃了会怎样(千万别忽视嘴里出现的味道)(3)

咸味

咸味肾之味,口咸是由于肾水上乘所致。为肾水不足,引起肾中咸水上溢。

临床治疗以补肾壮阳、行气化水为主。

还有一些特殊的口腔感觉,比如

淡味

淡味是指,吃什么东西都感觉不到味道。这种现象多是因为劳累过度、情志不畅从而损伤脾胃,造成运化不良,不思饮食。

治疗以调理情志为主,辅以健脾和胃。

涩味

口涩是指无论吃什么东西,口中总会有酸涩的感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老年人或者素体阴虚的人身上。多是因为久病伤身,导致胃阴、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治疗以滋阴养胃为主。

总之,口味的异常,往往表明着体内五脏六腑的病变,大家要注意分辨,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把小病拖成大病。

敬请关注《岐伯小医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