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不熟悉数理化的文案不是好公关。
最近,网红品牌“元气森林”遇到了一次棘手的舆情危机。“元气森林因宣传0蔗糖致歉”的话题一度站上微博热搜第一名。截止4月15日,该话题阅读量达到2.7亿,讨论量达到1.9万。
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很多个人和自媒体也想蹭热点,博流量,各种质疑文章纷至沓来。其中不乏打着科学旗号,其实在误导公众的内容。今天,就重点驳斥一下公众号“智商税研究中心”的推荐文章《一个化学研究生对元气森林的质问》
从标题来说,“一个化学研究生”,打造了一个工科学霸男的形象,让人放下怀疑,满怀肃敬。“对元气森林的质问”,体现了科学者和网红品牌的对立。
但是,我们看看,这位研究生的专业能力究竟如何?
开门见山说危害,把干货放到最前。这篇文章开篇要点是:每瓶元气森林气泡水赤藓糖醇用量为30.19克,这对体重不足75斤的人来说,造成轻微腹泻。
如何计算出来呢?
由于对于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质疑,元气森林方面一直没有回应,该公号将这名化学研究生的计算过程列了出来。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过程。
已知:赤藓糖醇的分子式为C4H10O4,元气森林的碳水为3.8g且主要来源为赤藓糖醇,容积为480ml,则赤藓糖醇的用量为?解:根据化学式可以算出其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根据碳水的质量浓度公式可以求出元气森林中的赤藓糖醇的用量为30.19g。
漏洞1:作者忘记了3.8克是100ml的碳水化物含量。后面造成10倍负误差。
漏洞2:作者陷到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误区,将“物质的量”(单位:摩尔)错误引进来,后来两次计算错误,造成17倍正误差。
细看一下,第一行算分子量,M(C4H10O4)=122,没问题。
第二行有问题了,纳尼?!
他竟然将碳水化物等同于 CH2O?
划重点,碳水化物的分子式不等于CH2O,而是为Cm(H2O )n。
科普一下。CH2O的分子对应的是甲醛,其水溶液是俗称的福尔马林(就是泡标本尸体的那种),一个饮料再无良,也不至于让用户喝强腐蚀性的福尔马林。
其实,多少克碳水化物,和m和n没有关系。蔗糖的分子式是C12H22O11,葡萄糖分子式是C6H12O6。都是碳水化物,但只能说明,蔗糖分子量是葡萄糖的近2倍,但和饮料中含的碳水化合物重量无关。
一瓶水里放5克蔗糖还是葡萄糖,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一致的,和物质的量(单位:摩尔)没有任何关系。举个栗子,一斤大米和一斤小米,重量是一样的; 一斤成串的葡萄,和一斤分散的葡萄,也是一样的。
所以,第一步的逻辑就严重错了,后面的就谬之千里了。
一步错,步步错,再看看这个公式里的错误,
4.17乘以n(CH2O) 约等于n(C4H10O4),这是什么逻辑?如果总量相同,分子量越小,物质的量应该越多呀。
这个等式是完全错误的。乘和除法其实弄反了,把该除4.17的变成乘以4.17,结果一下子就是17倍的正误差。
另外,3.8克是100ml饮料中的碳水化物含量,那62.90g是什么呢?难道作者以为3.8克是1升饮料中的含量。或者彻底忘记了?这里是10倍的负误差。
最后一行,单位和逻辑完全乱了。左边单位是g(克),右边单位是L(升),乘起来之后,单位竟然变成了 g/L。
好几个错误下来,完全是让人看不懂,甚至骗过了“智商税研究中心”这样的资深科普老司机。
我们整体纠错一下,这位化学研究生忘了100ml和1L的10倍关系,少乘了10,但两次乘除错误,出现了4.17*4.17=17倍的正误差,应该再除以17。
采用逆运算纠错,正确答案应该是 30.19 ×10/17= 17.6克/瓶,约等于18克。
(这个仅是估数,藓糖醇究竟如何和等量的碳水化物进行折算,没有具体数字,但赤藓糖醇分子比C4H8O4多了2个H,两者当量应该是非常接近的。)
验算一下,每瓶元气森林所含的碳水化物应该是3.8×480/100=18.2克。基本符合。
点评:
这张配图很“用心”,泛黄的图片,某某大学化环学院,在上面错误的公式面前,显得很讽刺。在整篇文章中,作为某某大学化环学院的研究生,出现基本错误,学艺不精。
公号还是比较严谨的,本着非常专业的原则,对30.19克咨询了元气森林,但官方对此没有相关回应,没有确认,也没有否认。
咨询客服后,元气森林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您询问的知识太过于专业,超过了小客服的能力范围,建议您具体询问专业医生。”
而元气森林的公关更是霸气,直接拒绝回答此问题。这个回应很生硬,不光无知,脾气还大。
吐槽一句:难道元气森林的公关完全都是文科生,看不出这位化学研究生公式中那么多低级错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