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童年时代,每逢年过节,村里父老乡亲们都不约而同聚集在一起,烧个火堆,围个大圈,在火堆边上一起烤火取暖,一边谈天说地。年将近,乡村们一起商量着,有空约好时间一起去江西那边去买些好东西回来,一年从年头忙到年尾,也该添置些古董了。其实村里人说的好东西,就是江西省很出名的陶瓷了。那年头,江西的陶瓷可是家喻户晓的。那陶瓷买来供酿酒盛水,可是相当的高大上了,如果组直接去江西街上买也能便宜些。毕竟乡村里人都朴实无华,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能省则省,买物美价廉的好物也是好事儿。值得提倡的。村里人每年冬至过后还会买一打筷子,一打碗。添碗添筷添新物,寓意是,有聚媳妇儿的添丁发财,有老人的长命百岁…这也是我们粤北地区的一种习俗。

我娘和几个叔叔婶婶还有上屋的姑丈商量好,约好时间,然后一起去赴江西街买缸。顺便也把我和哥哥弟弟带上。快过年了,也凑个热闹。也顺便带我们几个小孩子见见世面吧。一直活在山村的我们,交通也不便,长年累月以山为伴,偶尔上街全靠走,山路十八弯,公路还有几道弯,山高路远,一走就是二三个小时……像极了井底之蛙,世界那么大,但是属于我们的却极其有限。很多长辈,除了偶尔逢集去逛逛镇上的街。一辈子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乡村了。

那年冬天,我们学校上学的都放暑假了。我和哥哥弟弟们准备和我娘一起去江西街,常听长辈们说,江西街比我们那街繁华,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东西,应有尽有,质量不错还便宜。还有很多的土特产,很多手工制作出来糯糯米糍,黄酒,香芋粄,糍粑…不像我们那,很多生活中所需要的都没有卖的。我娘本来不想让我去的,考虑到走山路,太远了,又没吃的,喝的,怕我太累了,要去江西必须要翻几座山,一直走都要五个多小时吧。来回至少需要十个多小时。当年的我好奇心强,总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提前几天,我就一直纠缠着我娘,我说我要和姑丈们一起去赴江西街,很想去看看外省的街,我娘说我还小,走不了这么远的路,我说保证我能走到,后来我娘被我软磨硬泡终于同意把我带上了。

那天天气很冷,我和哥哥弟弟在我娘的催促下,急急忙忙把衣服穿好,五点不到就起来赶路了,天蒙蒙的,布了一层厚厚的雾霾,大人都打着电筒。叔叔婶婶们也来到我们家门口了,我们要经过姑丈家门口,就走到那叫上他就一起结伴而行了。去往江西街的山路,听长辈们说,以前只有爷爷和姑丈才熟悉路,爷爷毕竟老了,带我娘去过几回。所以村里人都会跟着我姑丈后面走。不然走在荒无人烟的山上,很容易迷路的,迷路了就会很危险。山上很多是原始森林,狼狗,野猪等等野兽。不过村里人一般情况下是不会一二个人去江西街的。就怕迷路了,到那会会永远回不了家的。或被野兽吃掉,或迷路了几天才走出大山,找到来时的路。

有一个叔叔就是这样,村里就他一个人去赴江西街,结果失踪了好几天才看到他,后来他告诉乡亲们,他迷路在山里,差点就走不出来了。说的云淡风轻,其实内心早已经波涛汹涌,毕竟他家里还有一个老娘八十多的要照顾。我常听他老娘说,她吃过人的心脏。好像说那年代闹饥荒,迫不得已才吃人肉的。

我和哥哥们一边走,一边玩,看到路边上有好吃的野果子就抢着去摘了,一路上我们摘了好多野果子吃。一起去的叔叔婶婶姑丈们都在聊大人的话题,我们有我们的世界。一路上有说有笑,快乐的时光总是难以忘怀!好几次走累了,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山路,就会问大人们还有多远到,是不是翻过这座山就到了,大人们也总是安慰我们说,快了快了。很渴也会在山涧有水的地方,用手捧着喝几口山涧水,那水质也很好,喝起来有股清甜的味道。

坚持了三个多小时,终于能见到几户人家屋了,也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橙子林,那年头正发展三农,大人们说,这就是江西省了。这里人讲话就不一样了,全是江西口音了,喔,原来是这样。

我身上带着几块钱,是过年时亲哥姐们给的压岁钱了。还有奶奶给的二十块钱。走到街上,两边摆满了东西,林林总总。大人们还是对陶瓷感兴趣吗,三三两两总对着一个个陶瓷缸评头论足起来。我走到一个卖黄酒的摊位。我边招手边喊我哥哥弟弟们过来过来这,我们一直听长辈说,这街上的米酒是多么多么的甜,多么多么的香醇可口,想到口水就……我一下子向老板娘要了三碗,当年是二毛钱一碗,我把钱付了,第一碗先是给我弟弟端上了,然后哥哥,最后我。他们二个一饮而尽,就,就没了。我不一样,小觅一口先,吧唧吧唧,嗯,真甜,长辈们确实没说谎,然后慢慢喝完。老板娘听我们说话不是江西口音,她热情地说,我们小孩走这么远去赴江西街不容易,难得难得,说什么都要给我一碗免费的米酒喝,我心里不好意思接受的,可是江西老板娘都给我盛好了,盛情难却,我让给了亲弟弟喝了。后来微笑着对老板娘道了声谢谢!我们边走边看,看到好吃的糍粑也买了几个尝尝,还有香芋粄都尝了个遍…还有很多好吃的呢,就不一一写了。

我们还看到用竹子编织成的“火桶”(客家人取暖旧物-竹篾火笼(又叫火桶、手炉)现在乡村里应该还有老人在用~)。手工编得非常精湛。我想着奶奶在家里有一个,可是都好旧了,被火烧的有点烂了,用起来常漏灰了。我们晚上坐沙发上看电视,也常常会抢着用。我好想给我奶奶买一个回去,奶奶肯定会很开心的,。回头找到了我娘,把我娘带到卖火笼的地摊,娘看了看,觉得质量很好,可以买一个,用十几二十年没问题,再说吧,家里的也用了十几年了。然后买下了一个,是我娘让我挑了一个我觉得织得最漂亮的。

逛了一大圈,大人们让一家餐馆准备了一顿午饭,那个时候都下午二点多了,我们聚在一起吃了午饭,很丰盛的菜,有洋葱炒牛肉,有手工肉丸子汤,有卤肉有好几个大菜,乡亲们围了好大一圆桌子。吃饱了后,买了单,各自就挑着自己买的心爱的陶瓷回家了。

我娘和婶婶叔叔姑丈都买了二口缸,准备回家酿酒过年用的。一口好缸确实能用N多年的。他(她们),一个个用绳子把缸绑好,然后用扁担就挑着赶路了,我只拿着一个火笼就好了。哥哥拿着一打碗,带着些给奶奶吃的,弟弟空手就好了,然后就一起组队回家了。

走到一半的路程,大人们都累了,停下来歇歇再走。我好奇发现他们几个,一个个把缸放得平平的,扁担放上面,人坐上面,悠哉悠哉。我好奇问大人们,怎么这么厉害,放得这么好。停下来后,叔叔给我们讲了个事故。这也是吸取了教训的。这发生在他身上。

有一次,他和我姑丈去江西买了二口缸,挑着回来,挑累了,也刚好在这附近吧找个地方休息下吧。,只是想着停下来歇歇的,结果缸没放平,扁担先松了一边下来,毕竟是在小山路上,那一边的水缸滚下山坡,只听“哐当”一声,完了完了,正急着那口缸的同时,这边扁担一松,另一口缸又滚下山,又“哐当”一声,碎了一山坡的陶瓷残片。这么努力,起早贪黑地赶路,只为买二口像样点的缸,结果,不尽人意。后来只能空手拿着一条扁担回家了。只能眼看着我姑丈挑着二口缸了。可气又可笑!

回到家里,婶婶说,上屋姑丈二口缸已经买回来了,好看又实用。你看看你,我好好地给你钱,你却什么都没有给我买回来。他瞒着我婶婶,说看不上那水缸,所以没买,等下次吧。再后来给我婶婶知道了实情,把我叔叔给骂了一顿。我婶婶是个高中生,叔叔高个子,皮肤白皙长的俊。他当年村里面娶了个高中生媳妇,可是很有面子的事儿了。

我们就这样,累了歇歇,没那么累了又继续赶路回家了。那天我们六点多才到家的。奶奶四点多就在门口盼着我们回家了。在离家几公里的山路上就开始大喊了,奶奶,我们回来了,回来了……奶奶看到我们到家了,甚是开心,迎上来帮我们拎东西,我帮奶奶买的火笼,让奶奶直接拎去她房间就好。我娘还买了些好吃的米糍给奶奶吃的。平生奶奶也酷爱各种糯米做的甜点。包括我们。

那年年少,第一次和乡村们一起去逛跨省街,虽然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脑子里忘不掉的是已故的长辈们!如果时光能倒流,是否还可以回去童年,我和亲人们,乡亲们一起去逛江西街。

在哪里可以约跨省拼车(跨省街)(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