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所有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新冠疫苗尽快上市,可以尽早接种疫苗随着冬季流感季的到来,秋冬季接种流感疫苗,以避免冬季流感与新冠双重爆发,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关于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关于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大咖说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关于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

2020年,所有人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新冠疫苗尽快上市,可以尽早接种疫苗。随着冬季流感季的到来,秋冬季接种流感疫苗,以避免冬季流感与新冠双重爆发。

而宝宝在出生后本来就需要接种很多疫苗,宝宝接种疫苗是家庭的大事。

下面我们谈谈如何让宝宝顺利接种疫苗及疫苗接种后护理。

1

家长协助医护人员摆好姿势后,会方便疫苗注射。

在疫苗接种期间,注射时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婴幼儿可以通过吃奶、爱抚、唱歌或轻声交谈、玩具、故事书、手机、平板电脑等;对于大孩子,让孩子专注于疼痛以外的其他事物时,比如想象一下愉快的经历,或深呼吸放松。

2

疫苗注射后

✔️ 按压针眼处:用一定力气按住棉球,不要来回揉,会减少出血。

✔️ 安抚:继续给宝宝吃奶或安抚奶嘴;抱着宝宝轻轻摇晃;拥抱孩子;赞美孩子。

✔️ 原地观察半小时:在注射疫苗或第一次注射药物后,需要在诊所停留半小时,看有无药物急性过敏反应。当孩子出现头面部肿胀;声音嘶哑或喘息;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无力、头晕;心脏加速等严重过敏反应,需要积极抢救。

3

疫苗注射后家庭护理

回家后要观察宝宝体温、有无皮疹、呕吐、腹泻等,观察注射部位,持续观察2~3天。

疫苗注射后,需要多给宝宝喝水。

有些孩子在接种疫苗后的24小时内食欲差是正常的。在注射后几天宝宝烦躁、睡眠不稳、或睡眠时间稍微延长、活动量减少也都是正常的。

注射后避免注射部位剧烈运动,会减轻注射部位疼痛、红肿。

凉爽的湿布敷注射部位会减少注射处发红,疼痛和/或肿胀。

如注射部位疼痛明显,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止痛。

4

如何缓解/减少注射部位红肿硬结、疼痛:

发生原因

身体各个部位都布满了血管,注射针扎入体内,难免会碰到血管引起出血,深部血液逐渐吸收、机化,形成小小硬块。

药物本身,和药物里面的稳定剂、防腐剂都是刺激性物质,容易导致局部产生红肿硬结。

持续时间

注射部位红肿可能在注射后数小时开始。在大多数情况下,反应并不严重,持续数天~数月,会自行消失。严重者硬结会持续很长时间,需要医疗干预。

注射部位疼痛一般持续1~3天。

治疗原则

✨红肿直径和硬结<15mm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红肿直径和硬结在15~30mm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先冷敷,出现硬结者可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

✨红肿和硬结直径≥30mm的局部反应,或注射部位肢体不能活动或活动时伴随剧烈哭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常用消肿方法

✨湿敷或冰袋冰敷:

注射后很快出现红肿,用凉水打湿毛巾敷在红肿处,或用毛巾裹上冰袋放在红肿处,一次20分钟。

湿敷也会减轻注射部位疼痛。

✨热敷法:

将 毛巾或纱布叠成方块,浸入60℃左右的热水中,取出拧干后覆盖在硬结部位,温度散发后予以更换,一天2次,每次半小时,持续7~10天。也可用热水袋持续热敷(外包大毛巾,防止烫伤)。如果小婴儿不能耐受,可以选择40~60℃热水,每 3 ~ 5 分钟换 1 次,持续 20 ~ 30 分钟。

不要在疫苗注射后马上热敷,这样有诱发针眼感染的危险,而且会使皮下出血更多,导致红肿硬结增大。所以最初是冷敷,疫苗注射半天~1天后再热敷。

接种卡介苗出现的局部红肿,不能热敷。

✨土豆法

方法:选择新鲜土豆,洗净后切成1~2厘米的薄片,覆盖于硬结处(土豆片略大于硬结),持续30~60分钟,每天敷4~5次。

✨药物外敷:比如喜辽妥乳膏,或50%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是需要医院就诊后,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医疗手段治疗顽固硬结:微波,激光,音频电疗,手术治疗

注射部位针眼痛

可以用湿敷或冰敷:用凉水打湿毛巾敷在针眼处,或冰袋裹上毛巾敷在针眼处。

注射部位减少活动。

5

疫苗注射后发热怎么办

疫苗反应可引起发热,多在疫苗注射后很快出现,一过性的,不会反复高热。疫苗反应导致的发热,不超过48小时,宝宝一般情况好。

体温超过38.5C,服用退热药。

疫苗注射后,什么时候需要带宝宝去医院

宝宝持续高热,或低热超过2天

精神差、嗜睡、头痛或头晕

频繁呕吐

嘴唇,舌头肿胀

呼吸困难、呼吸急促

注射部位严重疼痛,或注射部位红肿范围大或起泡

严重皮疹

*此文为隋静医生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育果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