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我国冷兵器时期的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大规模战役,这场战役参战人数之多,耗时之久,死伤之众都在历史前列,此战奠定了秦国霸主地位,从此山东六国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根据《史记》的这段记载,这场战役两国共出动了上百万士兵,最终秦国以死伤一半的惨重代价获胜,而赵国战败后,40万投降士兵被战神白起悉数坑杀。

由此不禁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秦国纵然军队战斗力爆表,40万投降军队说坑杀就坑杀,胡服骑射后之后赵军既然已经投降求饶了,还能让秦军像宰牛羊一样,毫无反抗?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1)

而且史书上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都很统一,秦军坑杀40万赵卒,居然没有反抗的记录,就是杀只猪,死之前还得挣扎几下呢,更何况是40万活生生的士兵。

根据《史记》记载,长平之战开战后,白起将赵军40余万人诱入峡谷当中,再以2.5万人断其后路,形成合围之势,断了赵国粮草,在被围后赵军坚持了整整46天,而没有哗变,这期间主将赵括多次带兵冲锋,试图突围都失败了,直到第五次赵括带兵突围被射杀,赵军才降。白起将降兵全部坑杀,只放回240名不满15岁的幼童报信。

3年后,白起被秦昭王赐死,在临死前,白起曾感叹道:“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赵国被坑杀40万士兵,这几乎成了历史的共识,由于长平之战距司马迁的史记不过百余年时间,所以司马公这一说法一直以来 被认为是事实。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2)

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们不妨将视角放回到长平战场再来看看。

《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如果秦军想合围赵国,那兵力别说10倍了,至少也得是赵军一倍以上,当然战神自然是战神,能充分利用长平地势。长平古战场位于今天的山西省高平市城北7公里丹河谷地一带,这里是一个地势低洼的峡谷,白起正是利用了这个地势,将40余万赵军诱入谷中,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让赵军难以施展。

根据现在考古发现,长平古战场遗址范围广阔,西起骷髅山、马鞍壑,东到鸿家沟、邢村,宽约10公里;北起丹朱岭,南到米山镇,长约三十公里。而坑杀赵军的省冤谷位于高平市西2.5公里的谷口村,《太平寰宇记》记载省冤谷东西南北各六十步,而1995年发掘的长平古战场遗址也仅比《太平寰宇记》略大一点,考古学家张颔亲自勘察了遗址后认为,这个地方狭小,根本不可能同时容纳40万人,甚至几万人都难以容纳。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3)

从永录村1号尸骨坑发掘到的赵军尸骨来看,这些尸骨多呈现分离状,身体残缺不全,更像是战争所致死,而没有活埋的迹象,显然,赵军在投降秦以前,就已经大量伤亡了,而且谷中的赵军绝没有40万之众。

古代以白刃战主,从赵军尸骨的状态可知,赵军在投降前必须有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否则秦军也不会有死伤过半的惨状。

而且赵军被围后,多次组织突围,秦军损伤过半,那赵军的损伤应该会比秦军更甚,那么被围的赵军人数可能只有几万人。

这样就能说得通,为什么秦军2.5万人就能成功断赵军的后路了,这也符合兵法所说的“十则围之”。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4)

而且赵军既然投降那必然是为了活命,如果被秦军坑杀,又怎么会束手就死,一点都 不反抗,这也不符合吃战马、阴阳相食熬过46天赵军的作风。

而且至今,长平古战场也没有发现大规模活埋的迹象,反而是越来越的证据表明,赵军是战死居多。如果赵军投降的只有几万人,那倒是有可能在赵军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被秦军坑杀的可能性。

但其实长平之战到底有多少人参战,也是值得怀疑的?

据估计,秦统一六国时人口为千余万,战国末年七雄中秦、楚、齐人口最多,燕、赵居中,宋韩、魏最少。

如果赵国以七分之一算,那么赵国的人口应该在170万左右,男性人口预计在90万左右,再加上当时鼓励生育,估计适合当兵的在40万左右,赵国总不能将40万兵力全部派到前线去。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5)

毕竟还需要留人从事劳动、生产、采矿、锻冶兵器、供应军需等,而且赵国北有匈奴,南有韩、魏,东有燕、齐,西有强秦,尽管和秦陷入对峙局面,但其他三方也是需要留兵防御的。

所以能真正前往长平一线的士兵,绝没有40万之众。

再看战争过程

秦奇兵二万五千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假如赵兵真有四十万之众,白起只用2.5万人去绝赵军后路、堵截援兵,再用5000人插入40万人之路,这可能吗?

战后三年,秦王派兵围赵都邯郸,白起说,“今秦虽破长平,而秦死者过半”,《史记·王熟白起列传》

“今王发军虽倍其前,臣料赵国守备,亦以十倍矣……其国内实。”《战国策中山策》。

长平之战遗址中有40万人吗(长平遗址被发掘)(6)

如果赵国真的有40万兵被坑杀,那长平之战后,白起绝不会这样评估赵国的守备力量。

而司马迁所写的战国史,主要参考《战国策》,战国策向来有夸大的习惯,动不动就是一场战役用兵十几万、几十万。

而且秦朝二世而亡,并没有后人为人美化,反而是由于秦始皇灭六国、征劳役等事,黑秦的历史很多,先秦典籍又因焚书一事毁于一旦,后世记史,难免会掺杂个人见解。

由此可见,白起坑赵40万降卒,吹牛成分实在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