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展演的很多剧目都引来了专家和观众热评,以下摘发部分点评。

01

舞剧《五星出东方》

田湉 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

老剧为何更经典(十三艺剧评)(1)

舞剧《五星出东方》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刚刚拿下了2022年第十七届文华大奖。该剧是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之下,借在古丝绸之路新疆和田段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展开讲述的一个动人故事。

首先,该剧用艺术的手段体现出新时代为民族而舞、为时代而舞、为人民而舞的精神主旨,用生动的艺术形象讲述出精彩的中国故事,用优美的舞蹈语汇诠释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其次,作为融合艺术创新与历史想象的舞剧精品,它善于运用历史讯息来展开想象,这些可视证据成为导演、编舞们解读特定时代结构与表象的可靠依据,从而认识过去,并将其以视觉表象之力呈现在舞台上。最后,该剧运用了多种舞蹈语汇,汉唐古典舞、敦煌舞、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等,从民风民俗舞蹈到宫廷乐舞,不同舞种放在一起,却融合得自然到位。

02

话剧《喜相逢》

景俊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老剧为何更经典(十三艺剧评)(2)

真、善、美的交融呈现是话剧《喜相逢》的特色,也是该剧的亮点,三者很难拆开了单说。但为了分析的需要,我做了三个维度的提炼——真的方面,演的是身边人身边事,反映了新老北京是一种对话也是一种同构;善的方面,说的是平凡人烦琐事,烟火人生映现了一个城市的使命担当;美的方面,小切口大主题,真挚情感塑造立体且丰富的人物形象。平凡人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他们不卑不亢,心存善意、怀抱希望地奋斗着、努力着、坚守着,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与底色。话剧《喜相逢》中,老、中、青三代之间的情感与琐事纠纷以及他们如何相处、产生的矛盾和最后得以化解的过程,反映了新老北京人的理念变化,反映了北京人对自己生长、生活环境的关心、认知和认同,从侧面又反映出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祖国的日新月异和富裕强大。

03

话剧《香山之夜》

李雪梅 北京简简单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宣传经理

老剧为何更经典(十三艺剧评)(3)

香山,那一夜……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也许注定不是一个普通的夜晚,毛泽东主席带领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踏上“进京赶考”之路;退败下野后的蒋介石满是落寞和凄凉。一边心向暖阳,孕育着勃勃生机;而另一边满是阴霾和空怨,却都彻夜未眠。

话剧《香山之夜》用“一桌二椅”的经典戏剧场景,充分运用间离手法让演员从角色中跳脱出来加以评述,叙事的角度新颖独特。让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人物跨越时空展开心灵对话,从各自的视角剖析国家民族命运,构成了激烈的戏剧冲突,也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也激励着当今的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4

京剧《李大钊》

拱浩嘉 北京市有戏ART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教师

老剧为何更经典(十三艺剧评)(4)

短短两个小时展现了李大钊这位无产阶级播火者短暂而又壮阔的一生,在唱腔、音乐、舞美设计上,打破了常规的京剧套路,融入了昆曲声腔和舞蹈元素,多种表达形式,表现出京剧艺术特有的程式化和虚拟性的表演特色。通过戏曲演员独特的唱腔唱法,把戏曲音乐与现代交响音乐相结合,别出心裁地将国际歌融入其中。同时结合戏曲演员的身段功底,能更好地呈现人物情绪状态,不仅符合东方审美视觉,也更为接近当时社会人们的真实状态。用中国传统艺术演绎现代故事题材,凸显民族特色,让观众既学习了解了大钊先生的时代事迹,又欣赏了传统的戏曲艺术之美。 奚派老生的表演精髓融入“李大钊”。

剧中“李大钊”的扮演者是北京京剧院优秀的奚派老生演员张建峰。无论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奚派老生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会更富有文人气息,古貌苍朴、清新自然的人文情感,这种充满书卷气的感觉非常符合“李大钊”作为北大教授的身份。而奚派“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错骨不离骨”唱腔特色,很贴合李大钊先生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更好地抒发其深厚的家国情怀,同时也是用情传意,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05

音乐剧《在远方》

刘元霞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艺术处副处长

老剧为何更经典(十三艺剧评)(5)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文艺演出中,阿云嘎、孙葛川野演唱了音乐剧《在远方》选段,青春活力感染全场。

音乐剧《在远方》是近年来一部叫好又叫座的舞台佳作。它坚持戏剧本色,用富有戏剧性的流畅故事打动人。爱情、亲情、友情,每种情感都真挚;挫折、离别、奋斗,每个情节都自然。它突出本土特色,音乐类型多样,旋律动听,时而明快,时而忧伤,与情节很好地融合为一体。既是中国原创故事,又有中国音乐元素,其中那段《叔是过来人》具有浓郁本土特点,亲切质朴,非常有感染力。它立足现实底色,讲述了大时代里面“快递小哥”的创业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其实也是我们每个平凡人的人生经历。

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那些在舞台上努力对弈平庸、奔赴“远方”的普通人何尝不是“英雄”?脚到达的地方是“此处”,心超越的地方是“远方”,愿每个人的“远方”终可以成为“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