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水晶最早出现黄晶和紫晶,多用于珠宝行业的主要品种是合成无色水晶、合成紫晶、合成黄晶和少量的绿色(自然界没有绿色水晶)。市场上合成水晶大都采用水热法合成,鉴别特征明显,并不难区分。本文主要从颜色,种晶,包体特征,色带这几个方面鉴别。

一,颜色和色带

水热法合成水晶颜色均一,透明度非常高,合成过程中如果受到着色剂的影响,颜色看起来会比天然水晶过深或者过浅的现象。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1)

天然紫晶颜色分布不均匀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2)

合成水晶通透无比

纯天然的水晶颜色比较自然,而人工合成的则颜色比较漂亮,彩色水晶多数为合成水晶。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3)

合成紫水晶

天然水晶和合成水晶都有可能出现色带,但合成水晶的色带仅平行于种晶板。这种合成水晶通过后期切割工艺,还有可造出双色水晶。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4)

平行于种晶板的色带分布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5)

合成双色紫晶

二,种晶

水热法合成水晶是以种晶板为基底生长起来的,添加着色剂或掺杂离子,才形成美丽的颜色。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6)

合成水晶胚料

合成水晶晶体常见种晶板,一般为无色和彩色两种。而种晶板附近经常出现应力裂纹,所以合成水晶并不能简单通过内含裂隙作为鉴定特征。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7)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无色合成水晶,因种晶与合成晶都是无色,使人易误认为是天然水晶,这类主要观察气泡或者二相包体分布的形态,如果气泡平行排列,感觉像是被无形阻碍,那么可以认为这是存在于种晶与合成晶之间。

三,包体特征

天然水晶的包体种类非常多,而合成水晶出现的包体大多是种晶留下来的污染、未溶解的原料或者是杂质晶粒,一般为锥辉石和石英晶核。这些污染包体表现为固态,形状极似“面包渣”。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8)

宝石显微镜下观察“面包渣”包体

通过包体特征可以鉴别的品种,还有合成发晶,合成绿幽灵。这类合成比较好判断,因为任何合成宝石都无法完全模仿自然界生成的宝石。天然发晶包体的排列无序,发丝呈放射状分布,长短和宽度不一,颜色也多样化。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9)

天然发晶

而合成发晶形态单一,排列方向有序,比较容易就区别出来。

合成水晶制作(再再再也没人敢用合成水晶来骗你了)(10)

合成水晶在市场上很常见,因为其颜色多样,可以仿造各类宝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