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造影术前讨论模板(JAMA新说心脏手术液体复苏用白蛋白还是晶体液)(1)

心脏手术中及术后充分的静脉输液对恢复病人循环血容量、改善器官末稍组织的灌注至关重要。关于补哪种类型液体?何时去补?在哪些患者中补哪些液体?目前仍缺乏相关共识或指南。

一些基础试验及小型临床研究发现,白蛋白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微血管完整性的作用,并减少血小板消耗,预防急性肾损伤;但是没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中,白蛋白比平衡液有更大的临床获益或安全性。

心脏造影术前讨论模板(JAMA新说心脏手术液体复苏用白蛋白还是晶体液)(2)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这篇文章于2022年在《JAMA》上线,在『ALBICS』(白蛋白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试验中,Pesonen等人的发现为白蛋白 or 晶体液的争论增加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论点。

这是一项单中心、随机、双盲试验,涉及1386例接受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接受4%白蛋白溶液(n=693)或醋酸林格液(n=693),分别用于体外循环预充液和围术期静脉容量补充(术中和术后24小时)。

最终报道了90天内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1项:包括死亡、心肌损伤、急性心衰、再次开胸、中风、心律失常、出血、感染或急性肾损伤),白蛋白组和林格液组(693例患者中有257例[37.1%]vs 693例患者中234例[33.8%];P=0.22)和总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40.8% vs 45%,P = 0.13)。

对主要结局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表明,白蛋白组心肌损伤发生率较低(3.9% vs 8.9%;RR,0.44;95%CI,0.28 - 0.68;P < .001),然而出血(7.5% vs 4.3%;RR,1.73;95% CI,1.12 - 2.68;P =0 .01)、再次开胸(10.7% vs 5.8%;RR 1.85;95% CI,1.28 - 2.68;P =0 .001)和感染(13% vs 8.9%;RR 1.45;95% CI , 1.07-1.97: P=0 .02)的发生率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次要结局指标分析中证实,白蛋白组的出血增加与更高的胸管引流率(白蛋白组-林格液组均数差,178 mL; 95%CI,138 - 219;P < .001)、输血红细胞(白蛋白组-林格液组平均值差,107 mL;95% CI,60 - 155;P < .001)、血小板(白蛋白组- 林格液组平均值差异为71 mL;95%CI,41 - 100;P < .001)相关。

白蛋白扩张血管的作用更明显,干预期间即使考虑到输血较多,但白蛋白组最终输注总液体较少(白蛋白组与林格液组的平均值差异,−1277 mL;95%CI,−1433 ~−1120;P< 0.001)。

心脏造影术前讨论模板(JAMA新说心脏手术液体复苏用白蛋白还是晶体液)(3)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ALBICS试验是第一个大型前瞻性干预试验,它表明在心脏手术复苏中,白蛋白与平衡晶体液相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没有更大获益。和晶体液相比,虽然白蛋白输注量少,但白蛋白对任何已证实的临床结局(包括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没有更大效益。

尽管次要结局分析证据不足,但对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单因素分析表明,白蛋白与出血量增加、再次开胸、输血需求和感染增加有关,在心脏手术中使用白蛋白可能存在潜在的危害。

既往研究中有观点认为:白蛋白有利于控制出血和感染,这和本研究的结果相反,可能与已知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白蛋白之间的差异有关。药用型白蛋白对加工相关的翻译后修饰高度敏感,导致氧化白蛋白的比例高达57%,且在药理学制剂之间差异很大。

心脏造影术前讨论模板(JAMA新说心脏手术液体复苏用白蛋白还是晶体液)(4)

图片来源|网络图片

确定不同急性病患者的液体复苏的最佳补液选择,无论是白蛋白还是晶体,这仍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领域。在这个医疗费用急剧上升的时代,液体输注也具有适应症、禁忌证和不良反应,在择期低风险心脏手术中,在体外循环预充液和围术期静脉容量补充方面,低渗的4%白蛋白与林格醋酸液相比,在有效性或安全性获益方面仍有不足。ALBICS试验中的研究结果为反对使用白蛋白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参考文献

Podgoreanu MV, Mamoun N. Albumin vs Crystalloid Fluid for Resuscitation in Cardiac Surgery: New Evidence and Arguments in the Timeless Debate. JAMA. 2022 Jul 19;328(3):246-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