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聊城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这背后有一群人,他们劳作在“空中楼阁”,每天在百米高的塔吊上爬上爬下,用汗水筑起了一座座高楼,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钟山塔吊司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钟山塔吊司机(聊城塔吊司机的)

钟山塔吊司机

近些年来,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聊城的现代化气息越来越浓。然而,鲜有人知的是,在这背后有一群人,他们劳作在“空中楼阁”,每天在百米高的塔吊上爬上爬下,用汗水筑起了一座座高楼。

他们,就是塔吊司机。踏入开发区一建筑工地,一幢正在施工的建筑便映入眼帘。一早6点,塔吊司机姚春立就已经登上130米高的操作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8日,聊城晚报新华社云直播走近姚春立,体验了一番他的“云端生活”。

手脚并用 记者攀爬35米进入操作间

开发区这幢在建的主体建筑共23层,约95米高,34岁的姚春立便是这块工地的塔吊司机。

事实上,按照事先约定,昨日上午6点半,记者会在姚春立的带领下,一起进入塔吊操作间。不过,当日上午6点,趁天气凉爽,大部分工人已经开始施工,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姚春立也早早进入操作间,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于是,记者便只身一人去往最高处的塔吊操作间。首先,记者乘坐施工电梯来到了23层。据了解,这幢建筑每层楼高约3米,最顶层的设计高度大约为95米。在这里,有一段由两块木板搭在一起的“木桥”,通往塔吊机身,整体长度约5米。对于恐高的人来说,即使是通过这段5米的木桥,都需要巨大的勇气。

据了解,这个塔吊由大约40节2米8高的钢架拼装而成,每节约有10级阶梯,整个高度差不多是130米。来到塔身之后,记者所处的位置距离头顶的操作间还有至少35米的距离。

在沿着主弦杆向上攀爬的过程中,塔身会随着人的移动轻微摇动,这时候需要很大的胆量。同时,攀爬的过程对于臂力的要求也十分高,记者每爬大概10级阶梯,都需要稍事休息2分钟。

在主弦杆四周,记者还发现了铁锤、螺丝等工具和零部件。据姚春立介绍,每隔两天,他都要拿着铁锤检查每一颗螺丝。因为任何一颗螺丝的松动,都可能造成塔吊受力不均而坍塌。所以,对塔吊进行严格的“体检”是十分必要的。

越往上爬风越大,塔吊机器的轰鸣声也愈加清晰;距离操作间越近,越能感受到马达声音给塔身带来的颤动。最终,记者来到了最高处姚春立的这间“独立办公室”。

这短短的35米,记者足足爬了近20分钟。

工作期间塔吊司机基本不能“方便”

对于姚春立这样的老塔吊司机来说,爬一趟塔吊,仍然要花费15分钟,来回一趟就要半个小时。

上下塔吊时,每天这样攀爬虽然辛苦,但姚春立却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在不足两平方米的操作间,三面玻璃窗,中间一张椅子,左右各有一个操纵杆,一台对讲机放在操纵杆边,用来接收地面信号工发出的指令。“信号工就是我们的‘眼睛’,我们一边收听信号工的指令工作,一边还要观察其他塔吊下勾的位置,避免碰撞。”在姚春立看来,开塔吊最重要的就是要集中注意力,一丝不苟。由于在百米高空,哪怕掉下一颗铁钉,都可能对地面的工人造成伤害,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要确保精准,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跟信号工之间的配合。

姚春立去年12月来到这里,每天上午的工作时间是7点到11点,下午为1点半到5点半,正常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目前,整个工地就他一名塔吊司机。工作时,按照地面要求,一丝不苟地调动旋臂;闲下来则得独自面对这狭小的操作间。

为了不影响工程的进度,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姚春立不敢喝太多的水,因为他如果下来“方便”一下,就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中间一般不会随便从操作间下来。

谈起自己从事塔吊工作的经历,姚春立很是感慨。17岁开始入行,开塔吊至今已快20年。“当时跟着师傅学了一个月就上手了。”姚春立说,塔吊的操作间是铁皮和玻璃做的,冬天吊舱内如同冰窖,一般他会带一个取暖设备上去,还算好过,但到了夏天,每天上午10点之后,便像进了桑拿房,炎热难忍。此外,还要克服惧高心理,姚春立坦言,开始家里人还是会为他的安全担心。“十几年过去,上上下下已经习惯了,这就是我的工作,”姚春立开玩笑说,“从我这里往下面看,人和物都像蚂蚁大小,这已经成了我的正常视角。”“有时候感觉很累,想休息一天,找人替替我,人家一听都嫌高,不愿意来。”姚春立说。

记者手记

“制高点”上的坚守与追梦

可以说,这处130米的塔吊驾驶室是目前聊城城区最好的景观台。对姚春立而言,他最好的年纪都在塔吊操作室里度过。

安全,对于常年高空作业的塔吊司机而言,是个沉重而现实的话题。第一次跟着师傅上塔吊的情景,让姚春立刻骨铭心:“师傅蹬蹬蹬地往前走,也不管我,只说了一句‘别看脚下,只管往前走’。我跟在后面,走过来出了一身汗。” 如今的姚春立是如何摆脱高空恐惧感的?没有特殊秘笈,一切严格按照安全规程操作——

从上班前的安全着装,到进入操作间对机械的安全检查;从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工作规则,到交接班时认真查看日志……每一个流程,烂熟于胸,严格执行,数十年如一日,从不懈怠,决不违章逾矩。“每天弦都绷得紧紧的。不光塔吊司机要绷紧,安拆工、信号工都要这样,才能避免出事。”姚春立说。

克服恐高心理,每天冒着危险爬上爬下,连方便的时间都没有……塔吊工作的特殊性,恐怕是平常人无法想象的。虽然工作辛苦,但姚春立还是笑着说,在操作间里,他能看到平地上无法想象的景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