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溪的乡村振兴实践(赓续红色血脉走好振兴之路)(1)

如今的小河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图为7月18日记者航拍小河镇巨浪村。记者 陈宏江摄

小河镇有些偏,却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这个位于陕北高原上的小镇距离靖边县城40多公里,即便是在“村村通”的当下,驱车前往也得费点时间,更不要说75年前了。

彼时——1947年7月21日至23日,转战陕北途中的毛泽东和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后来载入中国史册的小河会议,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时光荏苒。转眼间,当年的红色会址周围已是满目青翠,彼时荒凉贫瘠的黄土地已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土地。

行走在新时代大道上的小河,每一天都书写着崭新的故事。

“贾爷爷说的故事让我觉得很温暖”

截至今年7月1日,小河镇老党员贾树平已光荣在党50年了。他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更多人知道党中央在小河时的故事。

70岁的贾树平自小便听父亲贾德昌讲毛泽东在小河的故事。他说:“父亲讲毛泽东从青阳岔撤离时,遇上下雨,一路泥泞,衣服鞋子上都沾满了泥。毛泽东不愿弄脏房主家炕上的毡,就让警卫员把帆布铺在地上,包上豌豆蔓。然后,毛泽东就躺在豌豆蔓上休息。毛泽东离开小河以后,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么伟大的一个人,能来咱们这里,我感到很荣耀’。”

如今,贾树平把从父亲那里听到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当地的后生们。这故事,他讲了不下百遍,但仍感觉讲不够。

“贾爷爷说的故事让我觉得很温暖。”小河镇九年制学校的学生李宇欣告诉记者,她和同班同学吴雨欣2年前听过贾树平爷爷的报告后,就被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所吸引,便一同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小小讲解员”队伍。

在老师和高年级同学的帮助下,经过1个月的努力,李宇欣和吴雨欣便可以在校展室为前来参观的人进行讲解。

“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转战陕北时,在靖边的小河、天赐湾、青阳岔等地生活战斗了60个日夜,其间召开了著名的小河会议。”7月18日,李宇欣告诉记者,尽管现在是暑期,但她们依然会不定期来校展室练习讲解。

2021年3月,靖边县小河镇九年制学校迎来了一个新的校名:中国工农红军靖边小河会议红军小学(红军学校)。这是经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批复的榆林市第一所红军学校。

“我们将充分利用小河会议旧址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孩子们成为有伟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校长鱼玉尚说。

“群众在哪里,我们就该在哪里”

“红色故事需要代代相传,红色精神需要日日践行。”这是小河镇党委书记杨雄的座右铭。在基层工作11年,他经常提醒干部:“要做到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干基层工作,不要怕麻烦,越是麻烦的事越要站出来,群众在哪里,我们就该在哪里。”

近年来,通过夯实“组织引领”、强化“党员示范”、深化“党群联创”,小河镇利用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探索延伸旅游产业链,促进旅游业多元化发展,并大力发展小杂粮、林果等特色产业,为实现高质量的“一镇一园”“一村一品”打好基础。

为了让小河镇变得更好,杨雄和镇上的干部们每天都很拼,“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生怕发展慢人一拍。“基层创业天地宽,乡镇建功舞台大。我们只要脚踏实地、肯干实干,必将大有作为。”杨雄说。

作为一名“80后”,郭小亮先后在靖边县的两个村子担任驻村干部。去年7月,郭小亮来到小河镇小河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从村委会到村上的企业,从村民院落到田间地头,从养殖场到高标准农田,都能见到他忙碌的身影。

为讲好小河故事,郭小亮和村“两委”充分利用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契机,扩建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红色文化广场,增设小河红色教育学院;为改善村容村貌,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对小河村公路沿线护坡进行整治、绿化,极大地提升了小河村的整体面貌;为发展集体经济,他多处协调,采取“集体经济 农户”的模式,发展湖羊养殖,目前湖羊存栏120只。

“入党宣誓了,就是对党对人民承诺了,承诺了就要言行一致,按照入党誓词去做。”郭小亮说。

“跟着党走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在小河镇的每一个村落,发展产业的兴旺景象随处可见。

7月18日,在巨浪村的一处桃园里,游客们享受着采摘的乐趣。这片桃园的主人名叫王成,今年39岁,于2013年回乡创业。多年来,他累计筹资40多万元,集中连片整合120亩土地,建成了靖边县小河镇“琳琳家庭农场”,并栽种水蜜桃、毛桃、樱桃等果树。目前,他家年收入超过15万元,对村民发展产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王成说:“我看中央文件里说国家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咱农村将要大变样。我相信,只要我们辛勤付出,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王成在桃园忙活的同时,在红石湾村梅花鹿养殖场,负责人李海生正将精心准备的草料投喂给梅花鹿。

该养殖场是红石湾村集体经济联合社的一部分,占地15亩,前期从东北引进梅花鹿45头。成年公鹿每年可产鹿茸9斤。母鹿一年一胎,母鹿仔每头市场价6000元,公鹿仔每头市场价8000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新途径。

“梅花鹿养殖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刚开始村里人还有顾虑,但当政府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后,大家伙都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干。”李海生介绍,目前养殖场建成不到3年,村民年户均可增收700元,“等规模再扩大一些,全村人的收入肯定会更高。事实证明,跟着党走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在保护、管理、擦亮一个个红色地标的过程中,小河镇干部和群众不断汲取干事创业、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如今的小河镇,田间地头,种养产业蓬勃发展;青山绿水,生态环境美丽宜人;集镇村落,干净整洁宜居宜业……

“任重道远,路在脚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基层干部的新使命、新任务。小河目前的发展,只能说‘才露尖尖角’,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党建引领,促进乡村振兴;坚持走群众路线,以群众的呼声和需求为工作导向,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杨雄说。( 记者 张权伟 陈宏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