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姓叶赫那拉氏,她是咸丰皇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慈禧是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垂帘听政达几十年。

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权的(慈禧最佩服这位太后)(1)

刘娥 (968年1月28日-1033年4月30日),她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仁宗赵祯名义上的母亲,是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在历史上,人们常把她与西汉的吕后、唐朝的武后(即武则天)并称,史书称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祖籍太原,才华超群,通晓古今书史,熟知政事。当上皇后后,刘娥常常襄助丈夫宋真宗,宋真宗根本离不开她。他每日批阅奏章,刘皇后必侍随在旁。宋真宗外出巡幸,也要带上刘娥。

天禧四年(1020),宋真宗驾崩,临死前下诏:“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皇后贤明,从旁辅助。”此诏书便认可刘娥裁决政事的权力。

自此,刘娥临朝称制。 宋廷朝政的大权,完全落入刘娥之手。刘娥一生,喜欢穿用皇帝的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宋代之后,随着《狸猫换太子》等文艺作品的广为流传,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

根据《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赵祯的母亲,是宋真宗的妃子李宸妃的儿子。

李宸妃生下赵祯后,刘娥把李宸妃的儿子偷偷据为己子(刘娥没有儿子),朝中上下也慑于刘娥威势,无人敢言,使得李宸妃与赵祯母子一直不能相认。刘娥死后,宋仁宗赵祯生母之谜大白于天下,遂成为宋朝一大奇案。自元代以来,刘娥、李宸妃的故事就被民间戏剧、小说逐渐改编成了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狸猫换太子》,数百年来,不断演绎,经久不衰。

慈禧最佩服的古人就是宋仁宗时期的太后刘娥,为什么?因为这个女人跟慈禧很相似,都是权倾朝野的太后,都有登基称帝的可能,都没有称帝。

其实,刘娥并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支持自己称帝的势力不够强大,她担心,强行称帝的后果自己负担不起。加上宋朝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强大的文官力量遏制了刘娥的称帝梦。

在刘娥之前,先说说唯一女人称帝的武则天。武则天从显庆五年(660)年二圣临朝开始,到载初元年(690)年登基,前后用了30年,就算从上元元年(674)年称天后开始,前后也过了16年,武则天隐忍了多少年才登基的?她在把反对势力杀的干净了,才登基称帝的。

所以,刘娥虽然贵为皇后,掌握宋廷朝政的大权,但她称帝的那个政治土壤不存在,刘娥到死都不敢称帝。

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权的(慈禧最佩服这位太后)(2)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统治达四十年之久,与武则天和刘娥相比,她的政治手腕的强硬程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不敢称帝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女人不可预闻国政的传统理学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妇女在社会中一直处于下层地位。封建思想和宋朝以后中国出现的宋明理学,形成一套严格的封建礼教,这些是慈禧称帝的最大心理障碍。

大清祖制规定,后宫不得干政。慈禧掌握着中国朝政四十多年,无论是谁都看出来了,慈禧已经违背了祖宗之法。如果自己称帝了,慈禧违背了祖宗之法不说,恐怕自己以后别想睡上一个安稳觉。

二、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社会形势

清后期,阶级矛盾加剧,加上外部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三、皇位的继承者众多,根本轮不上慈禧

要知道,大清朝自打建国以来皇族兄弟对于皇位的争夺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些人明面上称兄道弟,嘘寒问暖,其实在背地里都恨不得弄死对方。这些人的争斗已经很是激烈了,慈禧太后为什么还要在碰这缸浑水呢?在一旁看着他们争斗,自己从中渔利,这才是官场之道。

四、慈禧没有子嗣,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还英年早逝

慈禧想,万一自己哪天过世了?这大清的江山岂不是还要还给爱新觉罗?武则天临死前,就不得不把江山还给了李家人。

这笔买卖太不划算,自己还是不要犯傻的好。

慈禧太后是如何掌权的(慈禧最佩服这位太后)(3)

所以说,慈禧太后不打算称帝,肯定是有她自己的小算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