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晗菲.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习和成长的意义[EB/OL].(2021-10-13)

https://mp.weixin.qq.com/s/p5b65cd-U_ZJU4yyRdSVvg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乐观心理(陶晗菲大学生主动性人格)(1)

教师引导学生培养乐观心理(陶晗菲大学生主动性人格)(2)

关键词: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学习;成长;意义

摘 要: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采取积极行动影响周围环境的稳定倾向,拥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具优势。一方面是主动学习和主动完成:主动性人格利于催化内在动机以增加学习投入、形成良好习惯以改善学业拖延。另一方面是主动谋划和主动发展:主动性人格利于加强能力自省以明确生涯规划、加速环境适应以抢占发展先机。

主动性人格是一种积极采取策略来适应或影响周围环境的倾向。有研究认为主动性人格是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①拥有高主动性人格特质的人的行为结果更为积极,对职业成功有显著预测作用,并更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激情。②是故,笔者认为,主动性人格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较强的积极作用。本文将进一步探讨“主动性人格”养成对大学生究竟有何积极影响,由此,阐明大学生树立主动性意识、拥有“主动性人格”的重要性,也为大学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启发。

一、“主动性人格”保障了个体稳定的活跃状态

Bateman和Crant (1993) 在讨论组织行为的积极成分时首次提出了主动性人格的概念,认为主动性人格是指个体采取积极行动影响周围环境的稳定倾向,还进一步指出了活跃个体和非活跃个体的区别。③活跃个体受环境约束较少,但会主动改变环境。他们能够发现有利的机会,并采取一系列积极的行动,直到他们能够带来有意义的变化;他们是传达组织使命、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先锋,他们会采取行动影响周围的世界。例如A同学,自进入大学以来,积极主动参加学生工作、学术竞赛、志愿活动,他擅长把握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能力,这也为他所在的组织注入了新能量,同时也带动了周围同学的工作积极性。然而,不活跃的个体表现出相反的特征。他们被动地对环境做出反应,被动地适应环境,甚至被环境塑造。他们无法识别机会,更不用说抓住机会做出改变了。例如B同学,自进入大学以来,经常泡在寝室,不参与各种活动、也不喜欢与外界交流,学习成绩也频频垫底,只能被动地实现“努力不挂科”,难以获得其他发展机会。简而言之,“主动性人格”即个体主动采取积极行动去适应、改变周围环境从而提升个人能力及地位的人格特质。

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成长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多元性等特点,这一阶段,他们不仅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也逐渐形成世界观、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因此,剖析大学生的性格特质及活动规律,对于提高学习能力、拓展综合素质、合理规划生涯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大学生主动性人格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主要集中于个人发展上,如学业规划、职业规划、能力认知等方面。不同研究都肯定了“主动性人格”养成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二、主动学习:催化内在动机以增加学习投入

“主动性人格”有助于催化其内生性的学习动机,进而增加学习投入,为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奋斗。动机是激发和支撑有机体行为的能源,学习动机会直接影响学习投入,学生学习动机越强,越愿意在课内外增加学习投入,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既有基于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也受到社会文化和规范的影响,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探讨的内生性学习动机是指自我发生的学习动机,源于学生个体的内在特质,是自发性的动机,对学习投入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有实证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是有较大影响的,动机越强,投入越多。④人格特质作为影响和推动个体行为的重要内部动力,高主动性人格的个体相对于低主动性人格的个体,更易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并能持之以恒直至实现目标,学习投入程度亦较高。⑤因此,拥有高主动性人格的人能够自发地产生学习动机,并驱动自身增加学习投入。

三、主动完成:形成良好习惯以改善学业拖延

“主动性人格”有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自觉改善学业拖延,加强自我控制。初等教育及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是在家长与老师的全方位监督下完成的,习惯的形成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后,学习是以自主出发为主的,需要学生以自我约束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不断提升自己。因此,在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自制力和目标性逐渐染上拖延的恶习。学业拖延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会阻碍大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还会引发焦虑、抑郁、自我认同感降低等问题。在一项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的研究中,一项针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主动性对其学业拖延存在显著影响作用。⑥“主动性人格”所强化的“能做”的认知体现出一种自我控制感,促使学生展现出更好的学业掌控力,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人格”所强化的“自律”的认知体现出一种自我约束感,促使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自主约束,以养成较佳的学习习惯,从而避免其产生学业拖延,并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四、主动谋划:加强能力自省以明确生涯规划

“主动性人格”可推动大学生自主开展学业生涯规划及职业生涯规划,并基于此明确自身存在不足的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综合能力,以实现与社会的良好衔接。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处于中上水平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行为规划有自己独特又坚定的理解,他们深信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学业,同时对自我未来规划更清晰,在职业生涯中更可能取得更高的地位。⑦主动性人格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影响是在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发挥的,具有动态调节性。在这个动态调节中,大学生能够不断更新对个人能力的认知,以更好地实现查漏补缺。因此,“主动性”人格养成可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并依据现实需要,自发提升全方位能力以完成阶段性任务,逐步落实其生涯规划。

五、主动发展:加速环境适应以抢占发展先机

拥有“主动性人格”的人往往能更快速地掌握所处环境的信息主动适应环境,更敏锐地识别机会并抓住机会,实现自我展示及能力锻炼。例如C同学,在进行专业分流后,能够迅速结识同专业各位同学,与专业老师形成良好的关系,并自发自主地为专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协助专业负责人实现了专业公众号从0到N的蜕变。她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更在这个新环境中抓住了无数机会,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也促进了专业内部氛围的凝聚。主动性越强的大学生更相信自己能够主导生活节奏、解决困难,适应当前的环境,改善当前的境遇。“主动性人格”养成有利于大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习节奏,积极寻求发展机会并解决遇到的难题,表现出更好、更多的主动性行为,以适应现实需要。

人格是影响个体行为最稳定且最核心的心理变量,积极人格品质是可以在后天的生活和学习中塑造的⑧,即主动性人格是可以后天养成的。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后,读大学不再是一小部分人的特权,学生群体的结构和特征发生变化,原有学术标准、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也受到了冲击。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学生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应当逐步树立主动的意识,进而有意识地改进行为与决策,实现个人的有效发展。


①Seibert S E,Crant J M,Kraimer M L.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99,84(3):416-427.

②沈雪萍,胡提.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求职清晰度的关系:职业使命感的中介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166-170.

③Bateman T S, Crant J M.The proactive compon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A measure and correlates.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 14 (2) :103~118

④彭小珈,汤烨,管梦瑶.学习动机、学习投入与学习效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技风,2019(29):63-65.

⑤高洁,李明军,张文兰.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8):18-22 29.

⑥程祝亚. 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对学习拖延的影响: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效应[D].西南大学,2013.

⑦曲可佳,鞠瑞华,张清清.大学生主动性人格、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04):445-450.

⑧高洁,李明军,张文兰.主动性人格与网络学习投入的关系——自我决定动机理论的视角[J].电化教育研究,2015,36(08):18-22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