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卓

 三国赵云为何不受重用?

三国赵云真的那么厉害吗(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赵云)(1)

  三国之后的西晋时期,盛行门阀制度。门阀士族在政治、经济上享有极大的特权,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在政坛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以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赵云不得重用,很大的一个因素是他出身布衣,不是名门望族。这与中国历史上产生于西汉后期,东汉时达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门阀制度”有关。

  汉末乱世,群雄并起,门阀制度也受到冲击,但其生命力极为顽强。袁绍贵为十八路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决定因素。三国之中,曹瞒对门阀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称为“冢中枯骨”。他手下的战将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韦、许褚是草莽豪强,徐晃、张辽、文聘是降将。而刘备早期无人可用,顾不上讲究门第。但卧龙一到,这套玩意儿就又活了。魏、蜀、吴三国,蜀汉对门阀制度的坚持是最明确的,赵云也就倒霉了。同时,孔明的任人唯亲,也是史有定论的,马谡、杨议就是例子。难怪在孔明当政的后期,蜀汉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第三个原因是赵云时运不济,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赵云警卫长这一职位,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一直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赵云犯了为官的几大禁忌,又时运不济,故虽一生任劳任怨,也只能是死后封侯。当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于如此结局。

  关于赵云的统帅能力。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善内政,从择定贤主,千难万险,追随不改见忠贞种看出,赵云实有大智慧。若赵云统兵,辅以一智谋之士,我肯定谋士之言他能听得进。

  为将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条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将吴起亲自替士兵吸脓,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赵云,做战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难得的是,有大赏又不独自享受,而是分与诸军。这样的人不是帅才那什么样的人才是帅才? 三国9中像张飞这种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统帅。。。。

  统兵作战经验尤为重要,而经验是需要积累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有天生的将军。若是赵云一开始就定位在统帅的位置上,我以为他的统兵能力不比关羽差。

三国赵云真的那么厉害吗(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赵云)(2)

    五虎将中排在老五的是人们比较喜爱的赵云了。但是将赵云排在末位无论如何都是不公平的。如果按资排辈,赵云跟随刘备这么多年,怎么说也不应该比马超的地位低;如果按照战功,赵云南征北战,有过单骑救幼主、截江夺阿斗以及汉中战役中的空寨计这些不小的贡献,大小战功怎么也不会比黄忠少。为什么他却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呢?前面说过马超和黄忠只是刘备的政治宣传品,拔高他们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宣传品的作用,因此就必须找出另一个有威望的人来做牺牲品了。关羽傲慢,张飞急躁,刘备自然是不会拿他们做牺牲品的,于是老实巴交、埋头干活的“老黄牛”赵子龙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赵云的确老实,从不和别人争什么,刘备称王时大封群臣把他排到五虎将老末,他没有因此抱怨一句,还是一如既往地尽心尽力。群臣向汉献帝联名上表时,关、张、马、黄都衔名在前,赵云却连签名的资格也没有,对这些,赵云也一声不吭。刘备称帝后要攻打孙权,赵云不但劝说无果,甚至连参战的机会都被剥夺了。但到后来刘备兵败如山倒的时候,赶来救驾的还是赵云,而对原先的冷遇,赵云还是一声不吭。

    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这个几乎每战必克的悍将就因为在箕谷打了一个小败仗而遭到了诸葛亮极为严厉的处罚,从“中护军、镇东将军、封永昌侯”这个本来就不高的官爵降为“镇军将军”,赵云也没有说什么,最终带着这个被贬的官位去世。

三国赵云真的那么厉害吗(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赵云)(3)

    古代大将死了,皇帝一般都会马上给一个谥号,表达一下对死者的敬意。但是赵云去世之后,蜀汉小朝廷迟迟不给赵云追谥,赵云的儿子赵广、赵统也默默忍受着这种不公正的待遇。要不是后来姜维他们实在看不下去而联名上表的话,赵云可能真的连个谥号也没有了。活着的时候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死了也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赵云的一生真是够倒霉的。但他从不因此而埋怨什么,史书上记载的都是他的豁达、胆识和高风亮节。蜀汉小朝廷也就是看准了赵云这种性格,才敢一直放心大胆地欺负这个老实人。

    赵云最终被刘禅追谥为顺平侯,“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三国志·赵云传》引《云别传》载后主诏书》)。这就是刘家人给赵云的盖棺定论,意思很明显,就是说赵云无论遭受到怎样的不公道,都一声不吭地默默承受,继续干好本职工作并且取得很好的成就。相比其他武将“刚”、“壮”、“烈”的谥号,赵云的谥号更像是给文官用的,根本体现不出赵云是一个骁勇的悍将,所以这个谥号也是很不公道的。

    赵云生前身后都没有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待遇,根本原因就是他太老实了,做人太厚道了。这种人如果在曹操或者孙权那里肯定不会遭到如此冷遇,那两位老板还是懂得赏罚分明、不徇私情的,只可惜赵子龙一身是胆,偏偏要死心塌地跟着刘备,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不公正的考验,这样忠心耿耿的将领固然值得敬佩,但是,或许也有些愚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