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1)

肾细胞癌是肾癌最常见类型,约占全球范围内肿瘤病例的2.4%,每年近34万人确诊患此病。按照病灶特点,可将确诊的肾细胞癌分为局限性和转移性两类。局限性肾癌,可以采取手术以及辅助治疗等多种治疗策略,但约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仍会肿瘤复发。而在初次确诊的肾癌中,近30%便已是转移性肾癌。无论是复发或转移性肾癌,其治疗基本都以内科治疗为主。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2)

肾癌对传统化疗并不敏感,激素治疗疗效也欠佳,因此晚期肾癌患者该如何进行治疗治曾经一直是临床难题。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欧美等发达国家进行的研究项目证实了各类细胞因子对肾细胞癌显示出了缓解作用。继而临床研究了各类纯化重组细胞因子的应用,其中干扰素-α(IFN-α)和白细胞介素-2(IL-2)由于疗效稳定成为了标准疗法。

本期,我们将针对晚期肾癌患者在一线治疗中,干扰素-α和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这两种单药疗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干扰素-α(IFN-α)

IFN-α的抗肿瘤原理

IFN是机体受病毒感染时,通过抗病毒免疫应答产生的一组低分子糖蛋白。IFN-α作为IFN家族成员之一,有多种亚型,其中常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为IFN-α2a和IFN-α2b等。在晚期肾癌治疗中,这两类亚型均可应用,而且在临床疗效上未现差异。

IFN-α已知的抗肿瘤机制包括调节肿瘤免疫原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肿瘤血管生成以及激活细胞毒性T细胞等。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3)

IFN-α的疗效和安全性

疗效上,IFN-α治疗肾细胞癌的客观缓解率在10-30%之间。2007年的一项Ⅲ期试验表明,患者通过IFN-α治疗后的中位PFS在4-5个月左右。上世纪八十年代起,IFN-α在多个试验中表现出稳定的疗效,让人们在化疗和激素治疗之外仍有了另一种选择,为晚期肾癌的患者带来了更多治疗的可能性。

安全性上,IFN-α主要的副作用以流感样症状为主,包括发热、疲乏、寒战、肌痛等状,除此外,还有恶心、厌食等。当患者出现不能忍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减少剂量或停药,并给予必要的对症治疗。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4)

客观缓解率:是指肿瘤缩小达到一定量并且保持一定时间的病人的比例 (主要针对实体瘤 ),包含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的病例 。

中位PFS:又称半数无病生存期,表示恰好有50%的个体未出现复发/转移以及死亡的时间

二、白细胞介素-2(IL-2)

IL-2的抗肿瘤原理

白介素(IL)是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是其中一种,IL-2是在机体感染时产生的。IL-2自身没有直接的抗肿瘤活性,而是通过激活大量效应细胞(如T细胞,NK细胞等),上调机体自身免疫反应发挥抗肿瘤作用。

IL-2的疗效和安全性

在现有研究中,高剂量IL-2表现出了一定的疗效。1995年,一项回顾性研究汇总了关于高剂量IL-2 治疗转移性肾细胞癌的7项Ⅱ期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在纳入的255例患者中,IL-2的客观缓解率为14%,患者缓解持续中位时间长达20.3个月,换言之,IL-2治疗有效的患者数量有限,但其疗效持续时间较长。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5)

缓解持续中位时间:是指肿瘤第一次评估为 CR 或 PR 的患者中,50%患者从缓解开始到第一次评估为疾病进展或任何原因死亡的时间。

在不良反应方面,高剂量IL-2的毒副作用较大,最常见的是严重低血压,其余可能发生的

严重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和胃肠道毒性等,大多数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停止白介素治疗而快速控制。在我国,该方案仅推荐用于治疗一般情况较好,心肺功能正常的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6)

综上所述,这两个细胞因子作为晚期肾癌曾经的主要治疗药物,在临床上仍拥有一定的应用空间,只是其治疗获益的患者比例较低且会伴随较高发的严重副作用。基于保持或提高疗效并降低副作用的目的,人们也曾经对细胞因子疗法尝试过各类联合治疗,调整细胞因子药物剂量以及优化药物结构等策略,但均未获得理想的结果。

2005年之后,靶向药物显示出了对肾癌的治疗优势,陆续获批的多种靶向单药成为主流治疗方案。而在2018年后,免疫药联合治疗方案,免疫药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使晚期肾癌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得到了提高,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关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更多相关内容,我们将在后续推送中进行介绍,敬请关注。


参考文献:

[1] Parton M, Gore M, Eisen T. Role of cytokine therapy in 2006 and beyond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ncer[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6,24(35):5584-5592.

[2] Motzer R J, Escudier B, McDermott D F, et al. Nivolumab versus everolimus in advanced renal-cell carcin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5,373(19):1803-1813.

[3] McDermott DF, Rini BI: Immuno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BJU Int 2007;99(5 pt B):1282–1288.

[4] Griffiths G. Interferon-alpha and survival in metastatic renal carcinoma: early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Renal Cancer Collaborators[J]. The Lancet,1999,353(9146):14-7.

[5] Motzer R J, Hutson T E, Tomczak P, et al. Sunitinib versus interferon alfa in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J].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7,356(2):115-124.a

[6] Dutcher JP. Current status of interleukin-2 therapy for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and metastatic melanoma. Oncology (Williston Park). 2002 Nov;16(11 Suppl 13):4-10.

[7] Fyfe G, Fisher R I, Rosenberg S A, et al. Results of treatment of 255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who received high-dose recombinant interleukin-2 therapy[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5,13(3):688-696..6.


本文来自医枢网(https://www.medaxis.com.cn/),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 晚期肾癌一线治疗之细胞因子治疗方案介绍(7)

,